① 交通无障碍设计怎样帮助行动不便的人们
盲道系统。盲道布设于人行道上,表面通常设有条形凸起,视力有障碍的人可以通过脚感来判别正确的行走方向,颜色通常涂成醒目的黄色。盲道的起点处、终点处和拐弯处,以及延伸到公交车站前时,表面的凸起就会变成圆点状,用以提示盲人前面的情况即将发生变化。城市道路的盲道系统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给盲人提供一个安全、畅通的行走环境。因此,让我们时时注意自己的车辆和物品,绝不要让它们成为盲道上的“拦路虎”。
② 无障碍设计的研究背景
无障碍化建设
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一个具有“无障碍化环境”的城市建设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城市无障碍化环境”的建设是残障人士、老人、妇幼、伤病等相对弱势人群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方便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条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关爱弱势人群,构筑现代化、国际化的新无障碍城市,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氛围,成为了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城市无障碍化环境”不但方便了老幼、残障人士等相对弱势人群的生活与出行活动,而且对广大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质提高也有重大的意义。据张院长介绍:在欧美、日韩等一些国家,由于无障碍设施投入使用的较早,各种设施更加完善。在日本有名为“心之都”的城市街道、有各种完备的无障碍设施,道路与商业设施有清晰明确的指示系统,各道口、电梯不仅设有盲文还有语音提示系统;在日本福冈市的地铁有设计良好的视觉引导系统,无论任何人都能通过图形化的信息,最快地找到自己要去的方向;在香港地铁中也随处可见各种方便乘客使用的无障碍设备,如无障碍卫生间、电梯等。
目前,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已经有不少无障碍设施投入使用,如各大商业场所中的卫生间都提供了方便残障人士以及母婴使用的设备;火车站、地铁、飞机场中也设置了方便轮椅的通道和设施;在很多社区内,无障碍坡道已经成为了必备的硬件设施。但从整体来看,我们的城市无障碍化建设程度还未达到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在许多大型的公共空间内,如地铁、商场、医院、图书馆、活动中心等,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整体化的、以人为本的无障碍化环境的建设解决方案。今年以来,张院长带领多位博士生和研究生对北京市西城区内的一些医院、公园、小区等公共场所进行了无障碍的调研和设计研究工作。西城区作为北京的无障碍示范区一直对无障碍化环境建设非常重视,张院长介绍说,在这次设计研究中,通过与西城建委以及专家组的密切配合,在设计研究过程中,运用了3个学科来完善无障碍设计:即用工业设计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用视觉传递设计完善标识引导系统;用环境设计来完善公共空间的分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既有创新意识又蕴涵着人本主义的关爱。张院长希望通过西城区的无障碍建设项目能带动整个北京的无障碍设计,把这些设计经验带到更多的城区项目建设中来。
更广义的无障碍设计
针对北京市目前无障碍化建设的现状,张院长提出引进国际先进的无障碍设计理念,把国际上成熟的无障碍建设模式与北京的城市建设相结合。据介绍,新的无障碍设计概念,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广为大众所理解的硬件设施上的无障碍设计,例如为行动不便人士与老幼者设置的高低差异设备、盲道、坡道、扶手等常见的无障碍硬件设施。而广义的无障碍设计概念还包括了:图形化的信息指示;用色彩、材料、光影等手段多元化的信息传达方式、各种便捷的服务、人性化的视觉引导系统等软件上的无障碍设计工作。
随着国内外无障碍硬件建设法规的日益完善,在街道和建筑中的硬件无障碍建设上基本都已走向成熟;但在软件方面的建设,特别是针对某一个环境内,综合、总体地考虑软件无障碍设计还不完善。在这次张院长指导的西城区内无障碍设计中,就特别强调了视觉信息的无障碍化研究。比如,在医院里如何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就诊地点,如何更合理地根据医院的环境和患者的需求来分布、传达各科室的信息;在公园里如何通过图形、色彩来引导游人的游览线路,提供给游人公园的信息;在车站如何通过图形化的信息指示来帮助外地、外籍旅客,减少他们出行的困难。这些软件方面的无障碍化建设是进一步加深无障碍化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步骤。特别在奥运建设期间,我们的城市有了飞速的发展,各种非常优秀的硬件设施,如新的地铁线路、各种大型的场馆等都相继完成,而这些高水平的硬件设施内的软件无障碍设计就相对滞后。这次张院长所研究的视觉信息无障碍设计,就是希望能从更深的层次推进北京城市的无障碍化建设。
老龄化社会与通用设计
联合国把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作为一直关注和从事老年人生活形态研究的张乃仁院长,受北京市科委的委托对老年人的生活用品进行专项设计研究,在研究中发现许多老年人大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老了,从这一心理出发,张教授提出通过“通用设计”的手法,即产品的设计指向无特定的某一人群,来满足老年人产品市场的需求。产品的设计既满足了无障碍设计的需求,又能适用于大众人群,这种寻求共解、从方便所有人为出发点的设计手法,目前已经成为设计的大趋势。
无障碍设计的广阔前景
北京是一个有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的特大型城市,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约占总人口的30%,随着城市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以及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已经提升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后,北京加快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城市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奥运场馆、大型文化设施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以交通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为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了把最先进的无障碍设计概念引入城市建设,张院长每次出访国外都要和国际著名的无障碍设计专家取得联系,并带回大量的相关资料。张院长希望把这些设计经验介绍给国内的企业,为他们提供设计的参考和思路,希望能有更多的公共场所、更多的企业重视无障碍设计的建设,把中国的无障碍设计推向一个更深的层次。
③ 12j926无障碍设计的图集
自己下载吧
④ 无障碍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无障碍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缘石坡道、盲道、公交车站、人行天桥和地道、桥梁、隧道、立体交叉。
2)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建筑入口、坡道、通路、走道和地面、门、楼梯与台阶、扶手、电梯与升降平台、公共厕所、专用厕所和公共浴室、轮椅席位、无障碍客房、停车车位、无障碍住房。
详见[《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150-2001]
⑤ 总结一下无障碍设计的发展和现状
无障碍设计是联合国 1974 年提出的设计新主张。强调在现代社会 ,一切有关人类社会住所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物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 ,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配备能够满足这些服务功能与装置 ,营造一个充满关怀 ,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我国无障碍设计现行情况
无障碍设计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中有所体现。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 ,这是普遍现象 ,各大商业场所中的卫生间提供了方便残疾人以及母婴使用的设备 ,火车站、地铁、飞机场中也设置了方便轮椅的通道和设施。但从整体看 ,我国的城市无障碍化建设程度还未达到国际大都市要求 ,在许多大型的公共空间内 ,如地铁、商场、医院、图书馆、活动中心等 ,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整体化的、以人为本的无障碍化环境建设方案。而且在中小城市、居住区、住宅无障碍设计理念比较弱 ,重视程度不够 ,无障碍住宅建筑还没有按比例列入计划项目进行兴建 ,不能满足残疾人、老人的需要。
⑥ 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是如何体现的
车城西路与博学路交叉口的奇葩标线,人行横道线直接对着路中间,左转箭头画到了黄线左边对面车道上,严重影响育才幼儿园小朋友及其他行人安全。
⑦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一般规定有哪些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一般规定如下:
1、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无障碍实施范围,应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无障碍设计规范》)第5 章规定执行。
2、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坡道的坡度、宽度及其在不同坡度情况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7.2.4 条、7.2.5条规定。
3、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7.1.3 条规定。
4、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最小宽度,大型公建≥1.80m,中小型公建≥1.50m,居住建筑≥1.20m. 5、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7.4.1 条规定。
6、配备电梯的公共建筑和高层、中高层住宅及公寓建筑,必须设无障碍电梯。
7、公共厕所和专用厕所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分别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7.8.1 条和7.8.2 条规定。
8、设有观众席的公共建筑,应设轮椅席位……
9、设有客房的公共建筑应设无障碍客房,其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7.10.1 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