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成都是怎样变化的
(1) 成都的变化:
成都是我的家,我的家最近几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越来越大,城市规划越趋合理,沙河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城市道路交通的改建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总之,成都——一座来了不想走的城市,已深入人心。
成都越来越大,现已形成了七个卫星城镇与市中心紧密协调发展,即七星拱月的布局。中心城有三个区,一环路以内为市中心,面积28平方千米,一环路与三环路之间为主城区,面积128平方千米,主城区至环城路为外环城区,面积为424平方千米,成都越来越像大都市了。
成都不仅变大了,而且变得更有生机,更有魅力了。
单就我家居住的一环路来看,变化真不小。道路由原来的四车道改为了六车道,中间增加了绿色隔离带,路灯明亮整齐,交通标识清晰明显,来往车辆和行人遵守秩序,各行其道。过去常堵车的中医学院路口,路面加宽了,还修建了下穿隧道,现在就是上下班高峰、南郊公园不再收取门票,向市民开放。几个路口还修建了休闲广场,添加了锻炼器材,还有美丽的鲜花和绿草,人们在这里锻炼、跳舞、打太极拳,整个城市充满了生机。
成都,我们的家乡在变化,变得更有气派,更可爱,更有魅力,我更加喜欢了。
(2)成都景色的变化:
“天府之国”四川的省会成都位于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成都平原东部,现辖5个城区、2个郊区、8个县,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900多万.
成都是一座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代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很多。其中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侯祠、杜甫草堂和永陵(王建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的有北周文王碑、文殊院、青羊宫、孟知祥墓、朱悦廉墓、僖王陵、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彭大将军纪念碑彭家珍祠、十二桥烈士墓。其它各具特色的公园,有以引种一百多种竹子、被称作“竹的公园”――望江楼;装饰、布置各式盆景的百花潭;山青水秀的人工湖――百工堰;年年举办“灯会”“花会”的文化公园;以饲养和繁殖大熊猫著名的成都动物园、以锦江绿化带为背景的滨江公园和以“人和水”为主题的活水公园。这些分布在市区和城郊的游览参观点各具特色、涉猎面广,人们在此游览之余不仅可以欣赏到众多美景,而且可以增长知识和情趣,耳目为之一新.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黄河与长江共同哺育着这片风光奇绝的土地。从神秘幽美的九寨沟,到碧波万顷的竹海;从风清月白的大宁河,到那跑马溜溜的群山;乐山大佛做不到的治水业绩,李冰父子早己做到了;古人慨叹的六龙回日之高标,已被西昌发射的航天卫星越过。到处是绚丽的自然风光,到处是淳美的风土人情……
自古诗人多入蜀。地灵人杰的巴蜀大地又是文化之邦。李太白从这里杖剑远行;杜工部在此地望月怀乡;陈子昂、苏东坡、陆放翁、张大千怕如灿烂的明星,辉耀着这片浪漫的大地。刘皇叔白帝托孤;诸葛亮六出岐山;唐玄宗剑阁闻铃;多少忠臣怨主,几许盛衰悲欢,都留在这里的森森翠柏、茫茫白波、重重殿字之间,留给了风雨楼台、暮鼓晨钟……当然,到成都旅游别忘了品尝这里的小吃。
作为我国历史名城之一,成都的历史犹如它的自然地貌一样有起有落。
从2300年前蜀王迁都于此,漫漫千载,星移斗转,成都有过“五大都会”、“扬一益二”的辉煌,也有过“十室九空”、“斗米数十金”的凄凉。然而,它千古不徙,遭历劫而不衰,从容地吐纳万物,化育生机,这就是成都的魅力所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晋代诗人左思曾由衷地礼赞“既崇且丽、实号成都”。不论是中国“诗仙”李白,还是“诗圣”杜甫都无限深情地讴歌过这座风姿独具的城市。
成都,这座既古老又年青,既安宁又繁荣,既有很深的文化积淀,又有很强的商业意识的城市,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作为中国四川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都已经形成机械、电子、医药、冶金、化工、棉纺、食品等门类的工业体系;农业则是中国重要的粮油和农副产品基地;商业已成为中国西南商品、物资的重要集散中心;交通、通信亦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枢纽。
成都自古就是一座具有开放性格的城市。远在北方开辟“丝绸之路”的纪元前,成都人就已经入云南,经缅甸,到印度,至中亚,转欧洲,即史称的所谓“南丝之路”,谱写了对外开放的历史篇章。今天的成都,秉承祖先气度恢宏、兼容并包的传统,正意气风发地走向世界。
(3)成都近几年的变化:
一条路,艰辛走过;一条路,风雨兼程;一条路,见证的是沧海桑田的巨变;一条路,记录下的是成都交通与共和国共同成长,与成都市共同的发展之路……
六十年斗转星移,六十年挥汗如雨。
1949年到2009年,从上千个村不通公路到村村通水泥路,从全市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到县县通高速公路,从只能靠仅有的30余条公交线路出行到快速公交、地铁、轻轨、城际铁路纷纷进入人们生活,从市区到近郊区县需要整整走大半天到全域成都1小时交通圈的形成……60年来,成都交通的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密如蛛网、宽广通达的高等级公路遍布在城市的东西南北,绵延于川西平原的四面八方。
成绩固然可喜,但成都交通人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在区域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只有将成都率先打造成为西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先机;只有着力构建起一个既覆盖“全域成都”又辐射中西部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才能为实现“新三最”目标提供最有力的交通保障。
于是,成都交通人又勇敢地挑起了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枢纽的重担,按照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指引下,扎实推进成都交通事业的全面建设。
一场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大会战正在悄然打响, 一张让人充满无限遐想的“全域成都立体交通网络”正在逐渐形成……西部最大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必将崛起在四川成都!
一个故事
过去:只有一条老路 到趟都江堰就要半天时间
回顾60年成都交通的发展历程,就不得不提到成(都)灌(县)路——成都历史上的第一条公路:从坑洼不平、行车困难等外路到现在正在改造的6车道快速通道,60年来,成灌路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成都市交通志》记载,建于1925年冬的成(都)灌(县)马路,是成都市的第一条公路。但由于当时的公路均是在各地军阀把持下修筑,多数为土路,路面凹凸不平,行车困难,有“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的说法。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包括成灌路在内的成都市主要公路仍然处于等级很低、通而不畅的状态。“那时候,我们到都江堰去一趟就需要整整半天时间,清早就要出发,中午才能到,”说起成都公路的发展历程,与公路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市交委建管处处长高月谨感慨万千,他说,成灌路虽然大大拉近了成都与都江堰的距离,但远远不是现在所想象的方便与快捷。
“公路通过的场镇特别多,有的时候过一个场镇就要半小时一小时;再加上交通秩序混乱,车辆拥挤,事故频繁,堵车严重……通行能力的确是十分有限,”高月谨说,不仅是成灌路如此,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全成都一、二级公路总共才只有17公里,仅占公路总里程的0.4%,整个成都公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十分有限,“那个时候都江堰、蒲江、邛崃这些三圈层郊县的同志到成都来开会,为了能够确保赶得上,都是头天下午就要出发,晚上住在成都。”
高月谨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市公路部门依靠群众,采取民工建勤和民办公助的方法,对全市的公路进行过一次大面积的拓宽改造,成灌路也成为了我市第一条通过机械化方式进行路面铺筑的公路,“原来那些老路上铺的沥青,重车一压、太阳一晒就软了,这次改造后这样的情况就不存在了。”不过,尽管路面状况在上世纪80年代末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整个公路路网的密度依然很低,且在路网中“占大头”的仍然是三级路、四级路,甚至等外路,“出行还是很不方便,开车需要半天才能到三圈层的情况依然存在。”
现在:走高速走快速通道 半天办完事还可以打来回
“清早出门、中午才到”的局面终于随着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通道等高等级道路的大量修筑而彻底打破:1993年5月1日,成渝高速公路成都至简阳段通车,结束了四川、成都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此后,成绵、成雅、成乐、成南、成灌、绕城……一条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大大拉近了成都与周边区(市)县的联系,直到2004年10月1日,随着成温邛、成彭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成都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成都交通的发展也走上了“高速时代”。
“现在我们通知早上9点开会,最远的都江堰、蒲江、邛崃、金堂的同志都完全赶得上,再也不用提前一天来了,”高月谨说,成灌高速公路于2000年7月建成通车后,都江堰到成都40多公里的距离,最多只需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加上进城也就是1个小时多一点,“吃过早饭再走,刚好合适。如果会结束得早,能开车回都江堰吃午饭。”
未来:坐地铁快铁 30分钟到青城山耍
现在,随着成灌快速路、成郫灌干道(IT大道郫灌段)、国道317线老成灌路的等一系列交通建设项目的相继上马,从成都前往都江堰将不再只有成灌高速一条“独木桥”可以选择,而是将形成“多通道、多方式”并存的局面。“成灌快速通道最快今年年底就可以通车,成郫灌干道明年通车,老成灌路的改造也将在明年上半年完工……到那个时候就又是另一种局面了,”说起近几年来成都公路建设的“大步流星”,高月谨抑制不住的激动,他说,道路的建设,不仅是改变了人们的出行环境;更重要的是,它给沿线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作用。
更让人兴奋的是,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这一我市首条连接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市)县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从去年开始动工兴建,更是给沿线群众带来了无限憧憬。到明年5月全线建成通车后,乘坐最高时速达200公里的电动车组列车从青城山来到中心城区,耗时不超过30分钟。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中将随时出现这样的情形:一个周五的下午,结束了一周繁忙工作的你就近“钻”入地下,通过换乘地铁来到地铁2号线郫县犀浦站,无须出站便直接登上成都至都江堰的城际列车,不到30分钟的时间,便已经来到美丽的青城山脚下,淡淡清风中,与三朋四友喝着夜啤酒,吃着冷淡杯,摆摆龙门阵……“大餐”过后,“洗”去一身疲惫的你再坐夜班动车原路返回市区家中,不过才晚上十一、二点而已……
一串足迹
□1963年,全省第一条黑色路面——川藏公路成都至新津段告成,继后成阿、川陕、成渝、成温邛、成彭等公路也由泥结碎石路面改铺筑成黑色路面。
□1979年,全省第一条一级公路——川陕公路梁家巷至天回镇段加宽改造工程完工,成都市高等级公路实现零的突破。
□1993年5月1日,成渝高速公路成都至简阳段通车,结束了四川、成都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2001年12月16日,全长85公里、总投资43亿元、当时全国建成的通车里程最长的城市绕城高速公路——成都绕城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宣告我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状+放射”的高速公路网。
□2004年7月,累计投资18.5亿元,全市新改建6700余公里的村村通水泥(沥青)路工程宣告完成,成都在西部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这一战略目标。
□2004年10月1日,伴随着成温邛、成彭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成都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
□2005年12月28日,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06年5月29日,随着命名为“成都号”的荷兰皇家航空波音777—200大型客机顺利降落在双流国际机场,成都乃至中西部地区第一条直飞欧洲的国际定期客运航线正式开通。
□2008年11月4日,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开工建设,这是西南地区首条城际快速客运专线,也是我市首条连接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市)县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2008年12月29日,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新建成都铁路东客站双双开工,标志着穿越成绵乐片区的城际客运专线正式动工兴建,也意味着全国铁路六大枢纽客站之一、西部最大的铁路客运站——成都东客站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2008年12月31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工程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这一西部最大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年飞机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均将超过2008年的2倍。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建成后,成都也将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国内第四个拥有机场第二跑道的城市。
一些变迁
道路建设翻天覆地:
60年 从没有高等级公路到县县通高速
翻开成都公路交通史,映入眼帘的是这样的一段文字记载:1949年,成都市有公路497.3公里,路面大都破烂不堪;有桥梁118座,总长3329.8米,除少数石拱桥为永久性桥梁外,区域都是半永久或临时性桥梁。到上世纪70年代末,全市公路总里程仅有4763公里,且没有形成公路网,断头路多,从成都市区到区县的公路更是弯多、路窄、等级低,混合交通流量大。全市有5个乡和1015个村不通公路,四级路和等外路占了公路总里程的4/5,等外路中又有2/3是土路,雨季不能行车,全市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更谈不上快速直达的高速公路。公路“通而不畅”已影响到城乡之间的联系和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着成都经济的发展。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则是这样的数据:2007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8982.8公里,高速公路438.8公里,一级公路647.6公里,二级公路1697.7公里;到2008年底,成都市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9472.617公里,公路密度157公里/百平方公里,不管是路网密度还是道路等级,成都的公路水平在全国都处于一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不断深入推进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市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和“县县通高速公路”两大宏伟目标,从而彻底改变了成都交通“通而不畅”的面貌,“出门还要看天气”,“天晴就通、下雨难行”的历史一去而不复返。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想回家,开车1个多小时就回去了,想想我刚来成都那会儿,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一次得走上半天时间,”对于“县县通高速”和“村村通水泥路”带来的巨大变化,老家在大邑农村的老王禁不住啧啧称赞,他说十几年前回一趟家那可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转公交车、坐中巴车、走路、坐拖拉机,实在是“麻烦得很”,遇到下雨更是只有打消回家的念头。而现在,高速公路通车了,水泥路更是通到了家门口,“管它天晴下雨,开车带老婆孩子回老家看爷爷奶奶,说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方便得很哦。”
人们出行畅通快捷:
60年 从转车半天到公交车通达城乡各地
从中心城区前往周边二、三圈层区(市)县,不用到客运站买票坐车,而是在最近的站点坐公交车,也无需久等,票价还非常便宜——即便是在10年前,这都还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事,“从县城坐中巴车到成都,不堵车,不要等太久,那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就是这想都不敢想的事,却在我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很快实现:2003年4月28日,随着我市连接中心城区与郊区的第一条城市公交线路——百花中心站到温江公交站的309路公交车的正式开行,“坐便宜快捷的城市公交到郊县”这一广大群众心中的美好愿望终于变成现实。仅仅到2004年底,我市便已开通中心城区直达郫县、龙泉驿区、温江区的城市公交线路12条,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初见成效。说起公交车开出城开进区(市)县,沿线群众总会乐呵呵地说,“出门就有公交车坐,我们和城里人没啥两样了。”
从2005年开始,全市交通部门加大了工作开展力度,依托城乡路网优化、重点镇建设等有利因素进一步推动了城乡公共交通客运一体化进程,到2007年底,我市已实现公交化改造以及新增公交线路和准公交线路共141条,龙泉、新都、郫县、温江、双流、华阳六个相邻组团开往中心城区的所有客运线路全部实现了公交化改造,二圈层及全市30个重点镇实现镇镇通公交,全市三个圈层的城乡公共交通客运市场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市域范围内的公交出行条件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随着一条条通往二、三圈层的城市快速通道相继建成通车,一个覆盖“全域成都”的快速路网体系的逐渐形成,更是进一步方便了广大城乡居民的便捷出行。“根据快速通道的建设规划,快速通道在建成以后都规划要开通公交线路,很明显,开行于快速通道上的公交线路肯定都是‘快速’的,”市交委负责人高兴地说,在“全域成都”的快速路网之上,还同时覆盖着一张快速公交网,“快速路通了,快速公交跟着上。”这样,市民在市域内就可以坐着快速公交走快速通道,速度提上去,票价降下来,实现便捷、惬意地在全市范围内轻松穿行。
一份展望
全域成都:形成1小时交通圈
让人兴奋的还远远不止这些。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响亮口号,为成都交通建设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提供了重大机遇。随着宏伟的《中西部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战略规划》的出炉,一幅“全域成都”内便捷穿行的美妙蓝图已跃然纸上……
根据市交委最新披露的“全域成都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9—2030)”,成都市域内将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包括:全长323公里的9条地铁线路,全长373.7公里的7条客运专线和全长111.9公里的旅游铁路。以此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全域成都”的交通构想更是让人们对未来市域内的便捷穿行充满期待:中心城与外围8个城市之间,将形成由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及4车道以上干线道路共同组成的快速度、大容量、多方式交通走廊;30个小城市及60个新市镇与所在区域的中等城市实现以4车道以上干线道路连接,600个中心村对外通道实现双向2车道连接。当这一美好蓝图全部变成现实的时候,就算从三圈层一些边远的乡镇出发,通过农村公交到最近的轻轨站或是城际铁路站换乘,通过最快捷的轨道交通进城,也不会超过1个小时,市域内将实现1小时交通圈。
而在中心城区内,随着9条地铁线路的相继建设,整个中心城区内将形成一个不超过30分钟的地铁网络;再加上城市公交的大力发展,“快速公交+干线公交+支线公交”三级结构网的形成,城市快速公交将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组成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那个时候,中心城区的出行将变得迅捷无比,都市区半小时交通圈将宣告形成,”市交委负责人满怀憧憬地说道。
畅行全国:8小时通江达海
市域范围内道路建设密如蜘蛛网,人们出行畅通无比;走出成都,成都市民仍然可以享受到最快捷的出行服务。高速公路“两环+12射”,铁路“两环+12射”——不管是公路,还是铁路,成都对外交通的未来蓝图都让人兴奋无比。
尽管早在2004年就已经是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城市,境内已建成“一环+八射”共437公里的高速公路,但成都从来没有因此而停下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主骨架的步伐。根据规划,未来成都还将新增环成都经济区、成什绵、成自泸、成南(巴)、成安渝、第二机场高速公路,实现从成都直接放射出去的高速公路达到12条,远景形成“二环+十二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成都境内高速公路规划总里程将达到约800公里。
随着全省高速公路路网的逐渐形成,以成都为中心,将实现成、德、绵、乐高速公路2小时交通圈和成渝城市群经济圈高速公路4小时交通圈,除西面的马尔康、康定和南面的西昌、攀枝花之外,市民通过平均时速在100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前往省内各主要城市,都可以实现4小时之内互通。
铁路方面,按照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和四川省灾后重建规划,以及铁道部和四川省签订的部省纪要,成都将在既有宝成、成昆、成渝、达成4条铁路的基础上,新增成西客运专线、成兰铁路、成贵客运专线、成渝客运专线、川藏铁路、川青铁路、成都—西宁—张掖铁路和成昆铁路新建双线8条出川铁路大通道,以成都枢纽为中心的放射线将达到12条。按照目前的规划、建设进度,5年过后,这12条放射线成都段都将建成通车,成都便将形成一个内外两环、连接12条出川大通道的“两环+12射”铁路路网格局。
随着这一系列铁路项目全部建成,成都至绵阳、乐山、内江等地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至重庆、广元、宜宾、雅安等地形成1小时交通圈,至西昌、康定、西安、贵阳等地形成2小时交通圈,至兰州、郑州、武汉、长沙、昆明等地形成4小时交通圈,至北京、广州等地形成6小时交通圈,至沈阳、上海、格尔木等地形成8小时交通圈,成都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交通枢纽的地位将得到全面巩固和提高。
通达全球:15小时走世界
飞机,世界上最快速的交通工具。立志要打造成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成都,当然也会全力打造一个国际性的航空枢纽,使成都在区域竞争中占得先机。
为满足客流迅速增长的需求,从去年开始,我市便已经正式启动了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的建设,按照2015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0万吨、飞机起降量32万架次为目标设计,项目总投资为133.56亿元。目前,第二跑道即将投入使用,新航站楼建设也已经全面开工,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成都作为西部地区最重要航空枢纽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而随着航空业的迅猛发展、支线航班的愈发增多,成都的航空客流量必然还会大幅攀升。为满足未来航空发展的需求,具有前瞻性战略目光的成都交通人又按照国家规划成都大型机场的初步定位,对成都第二机场的选址进行了多次深入论证,规划在成都建设第二机场。规划中的成都第二机场将预留5条以上的跑道,最大可满足年客运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200万吨的需求。同时,第二机场还将开通10条以上国际直达都市区航线,并加密半径100公里的支线机场15点布局,从而打造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国际复合型枢纽机场,在成都最终形成“一市两场”的布局。
“今后,成都市民飞往世界各地,都不再需要像现在这样,必须飞往北京、上海或广州等地转机,而是从成都直飞目的地。”根据规划,未来成都将增强与世界各大主要城市的联系,构筑起一个国内的2小时航空圈,快速通往北京、上海、广州、拉萨等东南西北各主要城市,一个亚洲范围内的4小时航空圈,快速通往日本、新加坡、蒙古、巴基斯坦等东南西北周边国家,以及一个世界范围内的15小时航空圈,快速飞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东南西北世界各地。
宏伟蓝图已然绘就,快马扬鞭加快建设。市交委主任胡庆汉说:“当蓝图变成现实的那一天,我们通江达海的梦想就会实现,蜀道难行的历史将一去而不复返,成都将真正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那时的我们,不管是上天,还是入地,不管是市内穿梭还是通达全球,都将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生活在成都的我们,是最幸福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贰』 成都公交自燃
成都公交车事故死亡人数达到27人 18人未脱离危险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7日讯 (记者刘侠)6月7日下午3点半,成都市政府召开第五次新闻发布会,通报成都公交燃烧事故的最新进展情况。7日凌晨5时15分和上午9时20分,两名极危重伤员经抢救无效去世,成都公交燃烧事故死亡人数达到27人。【详细】
成都事故车辆未发生爆炸
20名遇难者身份确认
6·5公交车燃烧事故调查组技术组副组长、成都市公安局副局长何建生通报情况,经调查车上乘客反映车内有汽油味,车辆未发现爆炸痕迹。经DNA比对目前已确认20名遇难者身份,其中女性13人,男性7人。【详细】
◎原因查明
成都公交燃烧事故系有人携汽油上车引起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7日讯 (记者曾燕伶) 6月7日晚23时,四川省人民政府6.5公交车燃烧重大事故调查组技术组副组长何建生经调查组授权,在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成都市6.5公交车燃烧重大事故第五次新闻发布会上通报说,多项证据显示系有人携带汽油上车后过失或故意引燃导致事故发生。
公交车被汽油引燃
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自事故发生后四川省和成都市公安机关组织警力分别对燃烧公交车乘客、司机、发生事故现场目击者、参加救援者以及9路公交车沿线群众、公交公司相关人员累计两千余人进行了调查走访,并与除重症监护伤员外的全体乘车受伤人员逐一见面,多人反映车辆发生燃烧前闻到汽油味。
另一方面,事故调查组从现场、车内燃烧残留物以及伤者、遇难人员身上提取了检材,分多批次进行了理化检验,目前已检出车厢内残留物中有汽油成分,其它大部分均为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丙乙烯等材料。“综上所述,有人携带易燃物品上车,目前可确定为汽油,不排除过失或故意引发燃烧”,何建生表示,携带汽油者的具体身份、动机和汽油数量等情况还在进一步查证中,“我们也呼吁知情人员积极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相关情况。”【详细】
◎各地举措
成都公交车燃烧敲警钟 各地"补牢"查隐患保安全
6月5日,成都发生公交车燃烧事件,截止目前已有27人在此次事故中遇难。成都的这起事件也给各地公交系统敲响了警钟,各地近日陆续采取措施“亡羊补牢”,加强公交系统的安全隐患排查,并采取措施保障安全。
成都警方:不排除过失或故意引发燃烧
但可排除爆炸
6月5日8时许,成都公交公司一辆九路公交车在行至北郊三环川陕立交桥下桥处时发生燃烧,当场造成25人遇难,76人受伤。7日有两名极危重伤员因抢救无效去世。
四川省人民政府“6·5”公交车燃烧重大事故调查组技术组副组长、成都市公安局副局长何建生7日深夜向新闻界通报了“六·五”重大事故的初步调查结果:有人携带易燃物品(汽油)上车,不排除过失或故意引发燃烧,但可以排除爆炸引发燃烧。
警方称,在已完成的理化检验中,在车厢内残留物中多处检出汽油成分,但未发现有机炸药成分。经对事故现场及车辆多次反复勘验,在燃烧公交车周围未发现爆炸抛出物,车辆底盘等部位基本完好,车辆未发现有爆炸痕迹;出事车辆拖离现场后,地面无炸点、炸坑。车内燃烧残留物中,未发现雷管、电池等爆炸装置碎片。
各地排查公交系统隐患
成都发生公交车燃烧事故当天,北京就对该市所有公交车辆进行大检查,彻查公交安全隐患。此外,北京还对地铁车辆也加强了安全管理,重点检查了114辆老旧车辆,并加大了对列车电气系统、运行系统等重点部位的检查频次,严防车辆、设备带病运行。安检方面,在严格执行“逢包必检”的基础上,地铁也强化液体物品的重点排查。两周内,地铁所有司机、站务人员等一线岗位员工还将进行一次火灾应急处置演练。【详细】
重庆公交暂不禁止携带桶装液体上车 严禁三危品
昨日,沈阳交通局出台新规,禁止携带桶装液体者乘坐公交车,同时取消空调车。对于这样的规定,重庆公交集团表示,暂未出台上述规定,但对携带三危品的乘客,仍然将严禁。
重庆公交集团称,重庆夏季气候炎热,跟风学习沈阳不开行空调车是不现实的,由于重庆主城区运行的空调车中绝大多数都安装了推拉窗,即便发生燃烧事故,乘客也可安全逃生。【详细】
沈阳禁止携桶装液体上公交车 车窗改为推拉式
为保证百姓乘车出行安全,沈阳市交通局6日决定:今夏沈阳将取消空调车,更换封闭的车窗;现有的900余辆双燃料公交车,年底前将改为汽油车;即日起,携带桶装液体者一律禁上公交车。
封闭车窗改为推拉式
为避免因空调车封闭过严,一旦出现险情时不利于车内乘客逃生的情况,沈阳市交通局决定:今夏沈城将取消空调线路,有空调的公交车改为两用车,封闭完好的车窗更换为推拉式车窗。另外,沈阳所有公交车都要按规定要求配足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对过期失效的灭火器全部更换。
双燃料公交停用燃气
今后,沈阳各公交企业要建立健全车辆修理和保养制度及技术档案制度,按照车种车型合理确定各级保养和修理的间隔里程,编制保养和大修、中修计划,提高车辆保修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双燃料车辆,如不能确保双燃料车辆的钢瓶、管路等燃气系统安全有效,须立即停止使用燃气,改为油料车,严禁“病车”上线运营,必须保证运营车辆的性能符合标准。【详细】
◎官员反应
成都市交委主任向公交车燃烧事故死伤者道歉
今晚11点成都市就65公交车燃烧事故举行第五次新闻发布会,参加会议的有四川省安监局副局长苏国超、成都市交委主任胡庆汉、成都市公安局副局长何建生、成都市卫生局副局长 沈传勇、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陈翔军。【详细】
『叁』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2004年10月,经成都市工商登记注册,成都市政府成立国有独资"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出资人为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2月27日,公司名称由“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胡庆汉
成立时间:2004-10-21
注册资本:67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1010000002982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
公司地址:成都市金牛区蜀汉路158号
『肆』 金堂飞机场
在金堂的白果镇,离金堂县城也就是赵镇可能有近一个小时车程。
『伍』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2004年10月,经成都市工商登记注册,成都市政府成立国有独资"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回",出资人为答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2月27日,公司名称由“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胡庆汉
成立时间:2004-10-21
注册资本:67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1010000002982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
公司地址:成都市金牛区蜀汉路158号
『陆』 成都的变化有哪些
一条路,艰辛走过;一条路,风雨兼程;一条路,见证的是沧海桑田的巨变;一条路,记录下的是成都交通与共和国共同成长,与成都市共同的发展之路……
六十年斗转星移,六十年挥汗如雨。
1949年到2009年,从上千个村不通公路到村村通水泥路,从全市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到县县通高速公路,从只能靠仅有的30余条公交线路出行到快速公交、地铁、轻轨、城际铁路纷纷进入人们生活,从市区到近郊区县需要整整走大半天到全域成都1小时交通圈的形成……60年来,成都交通的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密如蛛网、宽广通达的高等级公路遍布在城市的东西南北,绵延于川西平原的四面八方。
成绩固然可喜,但成都交通人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在区域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只有将成都率先打造成为西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先机;只有着力构建起一个既覆盖“全域成都”又辐射中西部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才能为实现“新三最”目标提供最有力的交通保障。
于是,成都交通人又勇敢地挑起了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枢纽的重担,按照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指引下,扎实推进成都交通事业的全面建设。
一场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大会战正在悄然打响, 一张让人充满无限遐想的“全域成都立体交通网络”正在逐渐形成……西部最大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必将崛起在四川成都!
一个故事
过去:只有一条老路 到趟都江堰就要半天时间
回顾60年成都交通的发展历程,就不得不提到成(都)灌(县)路——成都历史上的第一条公路:从坑洼不平、行车困难等外路到现在正在改造的6车道快速通道,60年来,成灌路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成都市交通志》记载,建于1925年冬的成(都)灌(县)马路,是成都市的第一条公路。但由于当时的公路均是在各地军阀把持下修筑,多数为土路,路面凹凸不平,行车困难,有“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的说法。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包括成灌路在内的成都市主要公路仍然处于等级很低、通而不畅的状态。“那时候,我们到都江堰去一趟就需要整整半天时间,清早就要出发,中午才能到,”说起成都公路的发展历程,与公路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市交委建管处处长高月谨感慨万千,他说,成灌路虽然大大拉近了成都与都江堰的距离,但远远不是现在所想象的方便与快捷。
“公路通过的场镇特别多,有的时候过一个场镇就要半小时一小时;再加上交通秩序混乱,车辆拥挤,事故频繁,堵车严重……通行能力的确是十分有限,”高月谨说,不仅是成灌路如此,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全成都一、二级公路总共才只有17公里,仅占公路总里程的0.4%,整个成都公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十分有限,“那个时候都江堰、蒲江、邛崃这些三圈层郊县的同志到成都来开会,为了能够确保赶得上,都是头天下午就要出发,晚上住在成都。”
高月谨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市公路部门依靠群众,采取民工建勤和民办公助的方法,对全市的公路进行过一次大面积的拓宽改造,成灌路也成为了我市第一条通过机械化方式进行路面铺筑的公路,“原来那些老路上铺的沥青,重车一压、太阳一晒就软了,这次改造后这样的情况就不存在了。”不过,尽管路面状况在上世纪80年代末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整个公路路网的密度依然很低,且在路网中“占大头”的仍然是三级路、四级路,甚至等外路,“出行还是很不方便,开车需要半天才能到三圈层的情况依然存在。”
现在:走高速走快速通道 半天办完事还可以打来回
“清早出门、中午才到”的局面终于随着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通道等高等级道路的大量修筑而彻底打破:1993年5月1日,成渝高速公路成都至简阳段通车,结束了四川、成都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此后,成绵、成雅、成乐、成南、成灌、绕城……一条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大大拉近了成都与周边区(市)县的联系,直到2004年10月1日,随着成温邛、成彭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成都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成都交通的发展也走上了“高速时代”。
“现在我们通知早上9点开会,最远的都江堰、蒲江、邛崃、金堂的同志都完全赶得上,再也不用提前一天来了,”高月谨说,成灌高速公路于2000年7月建成通车后,都江堰到成都40多公里的距离,最多只需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加上进城也就是1个小时多一点,“吃过早饭再走,刚好合适。如果会结束得早,能开车回都江堰吃午饭。”
未来:坐地铁快铁 30分钟到青城山耍
现在,随着成灌快速路、成郫灌干道(IT大道郫灌段)、国道317线老成灌路的等一系列交通建设项目的相继上马,从成都前往都江堰将不再只有成灌高速一条“独木桥”可以选择,而是将形成“多通道、多方式”并存的局面。“成灌快速通道最快今年年底就可以通车,成郫灌干道明年通车,老成灌路的改造也将在明年上半年完工……到那个时候就又是另一种局面了,”说起近几年来成都公路建设的“大步流星”,高月谨抑制不住的激动,他说,道路的建设,不仅是改变了人们的出行环境;更重要的是,它给沿线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作用。
更让人兴奋的是,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这一我市首条连接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市)县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从去年开始动工兴建,更是给沿线群众带来了无限憧憬。到明年5月全线建成通车后,乘坐最高时速达200公里的电动车组列车从青城山来到中心城区,耗时不超过30分钟。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中将随时出现这样的情形:一个周五的下午,结束了一周繁忙工作的你就近“钻”入地下,通过换乘地铁来到地铁2号线郫县犀浦站,无须出站便直接登上成都至都江堰的城际列车,不到30分钟的时间,便已经来到美丽的青城山脚下,淡淡清风中,与三朋四友喝着夜啤酒,吃着冷淡杯,摆摆龙门阵……“大餐”过后,“洗”去一身疲惫的你再坐夜班动车原路返回市区家中,不过才晚上十一、二点而已……
一串足迹
□1963年,全省第一条黑色路面——川藏公路成都至新津段告成,继后成阿、川陕、成渝、成温邛、成彭等公路也由泥结碎石路面改铺筑成黑色路面。
□1979年,全省第一条一级公路——川陕公路梁家巷至天回镇段加宽改造工程完工,成都市高等级公路实现零的突破。
□1993年5月1日,成渝高速公路成都至简阳段通车,结束了四川、成都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2001年12月16日,全长85公里、总投资43亿元、当时全国建成的通车里程最长的城市绕城高速公路——成都绕城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宣告我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状+放射”的高速公路网。
□2004年7月,累计投资18.5亿元,全市新改建6700余公里的村村通水泥(沥青)路工程宣告完成,成都在西部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这一战略目标。
□2004年10月1日,伴随着成温邛、成彭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成都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
□2005年12月28日,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06年5月29日,随着命名为“成都号”的荷兰皇家航空波音777—200大型客机顺利降落在双流国际机场,成都乃至中西部地区第一条直飞欧洲的国际定期客运航线正式开通。
□2008年11月4日,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开工建设,这是西南地区首条城际快速客运专线,也是我市首条连接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市)县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2008年12月29日,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新建成都铁路东客站双双开工,标志着穿越成绵乐片区的城际客运专线正式动工兴建,也意味着全国铁路六大枢纽客站之一、西部最大的铁路客运站——成都东客站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2008年12月31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工程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这一西部最大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年飞机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均将超过2008年的2倍。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建成后,成都也将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国内第四个拥有机场第二跑道的城市。
一些变迁
道路建设翻天覆地:
60年 从没有高等级公路到县县通高速
翻开成都公路交通史,映入眼帘的是这样的一段文字记载:1949年,成都市有公路497.3公里,路面大都破烂不堪;有桥梁118座,总长3329.8米,除少数石拱桥为永久性桥梁外,区域都是半永久或临时性桥梁。到上世纪70年代末,全市公路总里程仅有4763公里,且没有形成公路网,断头路多,从成都市区到区县的公路更是弯多、路窄、等级低,混合交通流量大。全市有5个乡和1015个村不通公路,四级路和等外路占了公路总里程的4/5,等外路中又有2/3是土路,雨季不能行车,全市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更谈不上快速直达的高速公路。公路“通而不畅”已影响到城乡之间的联系和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着成都经济的发展。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则是这样的数据:2007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8982.8公里,高速公路438.8公里,一级公路647.6公里,二级公路1697.7公里;到2008年底,成都市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9472.617公里,公路密度157公里/百平方公里,不管是路网密度还是道路等级,成都的公路水平在全国都处于一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不断深入推进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市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和“县县通高速公路”两大宏伟目标,从而彻底改变了成都交通“通而不畅”的面貌,“出门还要看天气”,“天晴就通、下雨难行”的历史一去而不复返。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想回家,开车1个多小时就回去了,想想我刚来成都那会儿,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一次得走上半天时间,”对于“县县通高速”和“村村通水泥路”带来的巨大变化,老家在大邑农村的老王禁不住啧啧称赞,他说十几年前回一趟家那可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转公交车、坐中巴车、走路、坐拖拉机,实在是“麻烦得很”,遇到下雨更是只有打消回家的念头。而现在,高速公路通车了,水泥路更是通到了家门口,“管它天晴下雨,开车带老婆孩子回老家看爷爷奶奶,说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方便得很哦。”
人们出行畅通快捷:
60年 从转车半天到公交车通达城乡各地
从中心城区前往周边二、三圈层区(市)县,不用到客运站买票坐车,而是在最近的站点坐公交车,也无需久等,票价还非常便宜——即便是在10年前,这都还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事,“从县城坐中巴车到成都,不堵车,不要等太久,那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就是这想都不敢想的事,却在我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很快实现:2003年4月28日,随着我市连接中心城区与郊区的第一条城市公交线路——百花中心站到温江公交站的309路公交车的正式开行,“坐便宜快捷的城市公交到郊县”这一广大群众心中的美好愿望终于变成现实。仅仅到2004年底,我市便已开通中心城区直达郫县、龙泉驿区、温江区的城市公交线路12条,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初见成效。说起公交车开出城开进区(市)县,沿线群众总会乐呵呵地说,“出门就有公交车坐,我们和城里人没啥两样了。”
从2005年开始,全市交通部门加大了工作开展力度,依托城乡路网优化、重点镇建设等有利因素进一步推动了城乡公共交通客运一体化进程,到2007年底,我市已实现公交化改造以及新增公交线路和准公交线路共141条,龙泉、新都、郫县、温江、双流、华阳六个相邻组团开往中心城区的所有客运线路全部实现了公交化改造,二圈层及全市30个重点镇实现镇镇通公交,全市三个圈层的城乡公共交通客运市场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市域范围内的公交出行条件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随着一条条通往二、三圈层的城市快速通道相继建成通车,一个覆盖“全域成都”的快速路网体系的逐渐形成,更是进一步方便了广大城乡居民的便捷出行。“根据快速通道的建设规划,快速通道在建成以后都规划要开通公交线路,很明显,开行于快速通道上的公交线路肯定都是‘快速’的,”市交委负责人高兴地说,在“全域成都”的快速路网之上,还同时覆盖着一张快速公交网,“快速路通了,快速公交跟着上。”这样,市民在市域内就可以坐着快速公交走快速通道,速度提上去,票价降下来,实现便捷、惬意地在全市范围内轻松穿行。
一份展望
全域成都:形成1小时交通圈
让人兴奋的还远远不止这些。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响亮口号,为成都交通建设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提供了重大机遇。随着宏伟的《中西部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战略规划》的出炉,一幅“全域成都”内便捷穿行的美妙蓝图已跃然纸上……
根据市交委最新披露的“全域成都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9—2030)”,成都市域内将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包括:全长323公里的9条地铁线路,全长373.7公里的7条客运专线和全长111.9公里的旅游铁路。以此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全域成都”的交通构想更是让人们对未来市域内的便捷穿行充满期待:中心城与外围8个城市之间,将形成由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及4车道以上干线道路共同组成的快速度、大容量、多方式交通走廊;30个小城市及60个新市镇与所在区域的中等城市实现以4车道以上干线道路连接,600个中心村对外通道实现双向2车道连接。当这一美好蓝图全部变成现实的时候,就算从三圈层一些边远的乡镇出发,通过农村公交到最近的轻轨站或是城际铁路站换乘,通过最快捷的轨道交通进城,也不会超过1个小时,市域内将实现1小时交通圈。
而在中心城区内,随着9条地铁线路的相继建设,整个中心城区内将形成一个不超过30分钟的地铁网络;再加上城市公交的大力发展,“快速公交+干线公交+支线公交”三级结构网的形成,城市快速公交将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组成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那个时候,中心城区的出行将变得迅捷无比,都市区半小时交通圈将宣告形成,”市交委负责人满怀憧憬地说道。
畅行全国:8小时通江达海
市域范围内道路建设密如蜘蛛网,人们出行畅通无比;走出成都,成都市民仍然可以享受到最快捷的出行服务。高速公路“两环+12射”,铁路“两环+12射”——不管是公路,还是铁路,成都对外交通的未来蓝图都让人兴奋无比。
尽管早在2004年就已经是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城市,境内已建成“一环+八射”共437公里的高速公路,但成都从来没有因此而停下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主骨架的步伐。根据规划,未来成都还将新增环成都经济区、成什绵、成自泸、成南(巴)、成安渝、第二机场高速公路,实现从成都直接放射出去的高速公路达到12条,远景形成“二环+十二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成都境内高速公路规划总里程将达到约800公里。
随着全省高速公路路网的逐渐形成,以成都为中心,将实现成、德、绵、乐高速公路2小时交通圈和成渝城市群经济圈高速公路4小时交通圈,除西面的马尔康、康定和南面的西昌、攀枝花之外,市民通过平均时速在100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前往省内各主要城市,都可以实现4小时之内互通。
铁路方面,按照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和四川省灾后重建规划,以及铁道部和四川省签订的部省纪要,成都将在既有宝成、成昆、成渝、达成4条铁路的基础上,新增成西客运专线、成兰铁路、成贵客运专线、成渝客运专线、川藏铁路、川青铁路、成都—西宁—张掖铁路和成昆铁路新建双线8条出川铁路大通道,以成都枢纽为中心的放射线将达到12条。按照目前的规划、建设进度,5年过后,这12条放射线成都段都将建成通车,成都便将形成一个内外两环、连接12条出川大通道的“两环+12射”铁路路网格局。
随着这一系列铁路项目全部建成,成都至绵阳、乐山、内江等地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至重庆、广元、宜宾、雅安等地形成1小时交通圈,至西昌、康定、西安、贵阳等地形成2小时交通圈,至兰州、郑州、武汉、长沙、昆明等地形成4小时交通圈,至北京、广州等地形成6小时交通圈,至沈阳、上海、格尔木等地形成8小时交通圈,成都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交通枢纽的地位将得到全面巩固和提高。
通达全球:15小时走世界
飞机,世界上最快速的交通工具。立志要打造成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成都,当然也会全力打造一个国际性的航空枢纽,使成都在区域竞争中占得先机。
为满足客流迅速增长的需求,从去年开始,我市便已经正式启动了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的建设,按照2015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0万吨、飞机起降量32万架次为目标设计,项目总投资为133.56亿元。目前,第二跑道即将投入使用,新航站楼建设也已经全面开工,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成都作为西部地区最重要航空枢纽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而随着航空业的迅猛发展、支线航班的愈发增多,成都的航空客流量必然还会大幅攀升。为满足未来航空发展的需求,具有前瞻性战略目光的成都交通人又按照国家规划成都大型机场的初步定位,对成都第二机场的选址进行了多次深入论证,规划在成都建设第二机场。规划中的成都第二机场将预留5条以上的跑道,最大可满足年客运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200万吨的需求。同时,第二机场还将开通10条以上国际直达都市区航线,并加密半径100公里的支线机场15点布局,从而打造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国际复合型枢纽机场,在成都最终形成“一市两场”的布局。
“今后,成都市民飞往世界各地,都不再需要像现在这样,必须飞往北京、上海或广州等地转机,而是从成都直飞目的地。”根据规划,未来成都将增强与世界各大主要城市的联系,构筑起一个国内的2小时航空圈,快速通往北京、上海、广州、拉萨等东南西北各主要城市,一个亚洲范围内的4小时航空圈,快速通往日本、新加坡、蒙古、巴基斯坦等东南西北周边国家,以及一个世界范围内的15小时航空圈,快速飞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东南西北世界各地。
宏伟蓝图已然绘就,快马扬鞭加快建设。市交委主任胡庆汉说:“当蓝图变成现实的那一天,我们通江达海的梦想就会实现,蜀道难行的历史将一去而不复
『柒』 成都变化有哪些
一条路,艰辛走过;一条路,风雨兼程;一条路,见证的是沧海桑田的巨变;一条路,记录下的是成都交通与共和国共同成长,与成都市共同的发展之路……
六十年斗转星移,六十年挥汗如雨。
1949年到2009年,从上千个村不通公路到村村通水泥路,从全市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到县县通高速公路,从只能靠仅有的30余条公交线路出行到快速公交、地铁、轻轨、城际铁路纷纷进入人们生活,从市区到近郊区县需要整整走大半天到全域成都1小时交通圈的形成……60年来,成都交通的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密如蛛网、宽广通达的高等级公路遍布在城市的东西南北,绵延于川西平原的四面八方。
成绩固然可喜,但成都交通人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在区域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只有将成都率先打造成为西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先机;只有着力构建起一个既覆盖“全域成都”又辐射中西部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才能为实现“新三最”目标提供最有力的交通保障。
于是,成都交通人又勇敢地挑起了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枢纽的重担,按照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指引下,扎实推进成都交通事业的全面建设。
一场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大会战正在悄然打响, 一张让人充满无限遐想的“全域成都立体交通网络”正在逐渐形成……西部最大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必将崛起在四川成都!
一个故事
过去:只有一条老路 到趟都江堰就要半天时间
回顾60年成都交通的发展历程,就不得不提到成(都)灌(县)路——成都历史上的第一条公路:从坑洼不平、行车困难等外路到现在正在改造的6车道快速通道,60年来,成灌路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成都市交通志》记载,建于1925年冬的成(都)灌(县)马路,是成都市的第一条公路。但由于当时的公路均是在各地军阀把持下修筑,多数为土路,路面凹凸不平,行车困难,有“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的说法。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包括成灌路在内的成都市主要公路仍然处于等级很低、通而不畅的状态。“那时候,我们到都江堰去一趟就需要整整半天时间,清早就要出发,中午才能到,”说起成都公路的发展历程,与公路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市交委建管处处长高月谨感慨万千,他说,成灌路虽然大大拉近了成都与都江堰的距离,但远远不是现在所想象的方便与快捷。
“公路通过的场镇特别多,有的时候过一个场镇就要半小时一小时;再加上交通秩序混乱,车辆拥挤,事故频繁,堵车严重……通行能力的确是十分有限,”高月谨说,不仅是成灌路如此,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全成都一、二级公路总共才只有17公里,仅占公路总里程的0.4%,整个成都公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十分有限,“那个时候都江堰、蒲江、邛崃这些三圈层郊县的同志到成都来开会,为了能够确保赶得上,都是头天下午就要出发,晚上住在成都。”
高月谨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市公路部门依靠群众,采取民工建勤和民办公助的方法,对全市的公路进行过一次大面积的拓宽改造,成灌路也成为了我市第一条通过机械化方式进行路面铺筑的公路,“原来那些老路上铺的沥青,重车一压、太阳一晒就软了,这次改造后这样的情况就不存在了。”不过,尽管路面状况在上世纪80年代末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整个公路路网的密度依然很低,且在路网中“占大头”的仍然是三级路、四级路,甚至等外路,“出行还是很不方便,开车需要半天才能到三圈层的情况依然存在。”
现在:走高速走快速通道 半天办完事还可以打来回
“清早出门、中午才到”的局面终于随着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通道等高等级道路的大量修筑而彻底打破:1993年5月1日,成渝高速公路成都至简阳段通车,结束了四川、成都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此后,成绵、成雅、成乐、成南、成灌、绕城……一条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大大拉近了成都与周边区(市)县的联系,直到2004年10月1日,随着成温邛、成彭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成都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成都交通的发展也走上了“高速时代”。
“现在我们通知早上9点开会,最远的都江堰、蒲江、邛崃、金堂的同志都完全赶得上,再也不用提前一天来了,”高月谨说,成灌高速公路于2000年7月建成通车后,都江堰到成都40多公里的距离,最多只需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加上进城也就是1个小时多一点,“吃过早饭再走,刚好合适。如果会结束得早,能开车回都江堰吃午饭。”
未来:坐地铁快铁 30分钟到青城山耍
现在,随着成灌快速路、成郫灌干道(IT大道郫灌段)、国道317线老成灌路的等一系列交通建设项目的相继上马,从成都前往都江堰将不再只有成灌高速一条“独木桥”可以选择,而是将形成“多通道、多方式”并存的局面。“成灌快速通道最快今年年底就可以通车,成郫灌干道明年通车,老成灌路的改造也将在明年上半年完工……到那个时候就又是另一种局面了,”说起近几年来成都公路建设的“大步流星”,高月谨抑制不住的激动,他说,道路的建设,不仅是改变了人们的出行环境;更重要的是,它给沿线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作用。
更让人兴奋的是,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这一我市首条连接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市)县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从去年开始动工兴建,更是给沿线群众带来了无限憧憬。到明年5月全线建成通车后,乘坐最高时速达200公里的电动车组列车从青城山来到中心城区,耗时不超过30分钟。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中将随时出现这样的情形:一个周五的下午,结束了一周繁忙工作的你就近“钻”入地下,通过换乘地铁来到地铁2号线郫县犀浦站,无须出站便直接登上成都至都江堰的城际列车,不到30分钟的时间,便已经来到美丽的青城山脚下,淡淡清风中,与三朋四友喝着夜啤酒,吃着冷淡杯,摆摆龙门阵……“大餐”过后,“洗”去一身疲惫的你再坐夜班动车原路返回市区家中,不过才晚上十一、二点而已……
一串足迹
□1963年,全省第一条黑色路面——川藏公路成都至新津段告成,继后成阿、川陕、成渝、成温邛、成彭等公路也由泥结碎石路面改铺筑成黑色路面。
□1979年,全省第一条一级公路——川陕公路梁家巷至天回镇段加宽改造工程完工,成都市高等级公路实现零的突破。
□1993年5月1日,成渝高速公路成都至简阳段通车,结束了四川、成都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2001年12月16日,全长85公里、总投资43亿元、当时全国建成的通车里程最长的城市绕城高速公路——成都绕城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宣告我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状+放射”的高速公路网。
□2004年7月,累计投资18.5亿元,全市新改建6700余公里的村村通水泥(沥青)路工程宣告完成,成都在西部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这一战略目标。
□2004年10月1日,伴随着成温邛、成彭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成都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
□2005年12月28日,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06年5月29日,随着命名为“成都号”的荷兰皇家航空波音777—200大型客机顺利降落在双流国际机场,成都乃至中西部地区第一条直飞欧洲的国际定期客运航线正式开通。
□2008年11月4日,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开工建设,这是西南地区首条城际快速客运专线,也是我市首条连接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市)县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2008年12月29日,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新建成都铁路东客站双双开工,标志着穿越成绵乐片区的城际客运专线正式动工兴建,也意味着全国铁路六大枢纽客站之一、西部最大的铁路客运站——成都东客站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2008年12月31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工程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这一西部最大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年飞机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均将超过2008年的2倍。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建成后,成都也将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国内第四个拥有机场第二跑道的城市。
一些变迁
道路建设翻天覆地:
60年 从没有高等级公路到县县通高速
翻开成都公路交通史,映入眼帘的是这样的一段文字记载:1949年,成都市有公路497.3公里,路面大都破烂不堪;有桥梁118座,总长3329.8米,除少数石拱桥为永久性桥梁外,区域都是半永久或临时性桥梁。到上世纪70年代末,全市公路总里程仅有4763公里,且没有形成公路网,断头路多,从成都市区到区县的公路更是弯多、路窄、等级低,混合交通流量大。全市有5个乡和1015个村不通公路,四级路和等外路占了公路总里程的4/5,等外路中又有2/3是土路,雨季不能行车,全市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更谈不上快速直达的高速公路。公路“通而不畅”已影响到城乡之间的联系和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着成都经济的发展。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则是这样的数据:2007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8982.8公里,高速公路438.8公里,一级公路647.6公里,二级公路1697.7公里;到2008年底,成都市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9472.617公里,公路密度157公里/百平方公里,不管是路网密度还是道路等级,成都的公路水平在全国都处于一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不断深入推进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市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和“县县通高速公路”两大宏伟目标,从而彻底改变了成都交通“通而不畅”的面貌,“出门还要看天气”,“天晴就通、下雨难行”的历史一去而不复返。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想回家,开车1个多小时就回去了,想想我刚来成都那会儿,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一次得走上半天时间,”对于“县县通高速”和“村村通水泥路”带来的巨大变化,老家在大邑农村的老王禁不住啧啧称赞,他说十几年前回一趟家那可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转公交车、坐中巴车、走路、坐拖拉机,实在是“麻烦得很”,遇到下雨更是只有打消回家的念头。而现在,高速公路通车了,水泥路更是通到了家门口,“管它天晴下雨,开车带老婆孩子回老家看爷爷奶奶,说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方便得很哦。”
人们出行畅通快捷:
60年 从转车半天到公交车通达城乡各地
从中心城区前往周边二、三圈层区(市)县,不用到客运站买票坐车,而是在最近的站点坐公交车,也无需久等,票价还非常便宜——即便是在10年前,这都还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事,“从县城坐中巴车到成都,不堵车,不要等太久,那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就是这想都不敢想的事,却在我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很快实现:2003年4月28日,随着我市连接中心城区与郊区的第一条城市公交线路——百花中心站到温江公交站的309路公交车的正式开行,“坐便宜快捷的城市公交到郊县”这一广大群众心中的美好愿望终于变成现实。仅仅到2004年底,我市便已开通中心城区直达郫县、龙泉驿区、温江区的城市公交线路12条,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初见成效。说起公交车开出城开进区(市)县,沿线群众总会乐呵呵地说,“出门就有公交车坐,我们和城里人没啥两样了。”
从2005年开始,全市交通部门加大了工作开展力度,依托城乡路网优化、重点镇建设等有利因素进一步推动了城乡公共交通客运一体化进程,到2007年底,我市已实现公交化改造以及新增公交线路和准公交线路共141条,龙泉、新都、郫县、温江、双流、华阳六个相邻组团开往中心城区的所有客运线路全部实现了公交化改造,二圈层及全市30个重点镇实现镇镇通公交,全市三个圈层的城乡公共交通客运市场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市域范围内的公交出行条件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随着一条条通往二、三圈层的城市快速通道相继建成通车,一个覆盖“全域成都”的快速路网体系的逐渐形成,更是进一步方便了广大城乡居民的便捷出行。“根据快速通道的建设规划,快速通道在建成以后都规划要开通公交线路,很明显,开行于快速通道上的公交线路肯定都是‘快速’的,”市交委负责人高兴地说,在“全域成都”的快速路网之上,还同时覆盖着一张快速公交网,“快速路通了,快速公交跟着上。”这样,市民在市域内就可以坐着快速公交走快速通道,速度提上去,票价降下来,实现便捷、惬意地在全市范围内轻松穿行。
一份展望
全域成都:形成1小时交通圈
让人兴奋的还远远不止这些。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响亮口号,为成都交通建设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提供了重大机遇。随着宏伟的《中西部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战略规划》的出炉,一幅“全域成都”内便捷穿行的美妙蓝图已跃然纸上……
根据市交委最新披露的“全域成都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9—2030)”,成都市域内将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包括:全长323公里的9条地铁线路,全长373.7公里的7条客运专线和全长111.9公里的旅游铁路。以此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全域成都”的交通构想更是让人们对未来市域内的便捷穿行充满期待:中心城与外围8个城市之间,将形成由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及4车道以上干线道路共同组成的快速度、大容量、多方式交通走廊;30个小城市及60个新市镇与所在区域的中等城市实现以4车道以上干线道路连接,600个中心村对外通道实现双向2车道连接。当这一美好蓝图全部变成现实的时候,就算从三圈层一些边远的乡镇出发,通过农村公交到最近的轻轨站或是城际铁路站换乘,通过最快捷的轨道交通进城,也不会超过1个小时,市域内将实现1小时交通圈。
而在中心城区内,随着9条地铁线路的相继建设,整个中心城区内将形成一个不超过30分钟的地铁网络;再加上城市公交的大力发展,“快速公交+干线公交+支线公交”三级结构网的形成,城市快速公交将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组成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那个时候,中心城区的出行将变得迅捷无比,都市区半小时交通圈将宣告形成,”市交委负责人满怀憧憬地说道。
畅行全国:8小时通江达海
市域范围内道路建设密如蜘蛛网,人们出行畅通无比;走出成都,成都市民仍然可以享受到最快捷的出行服务。高速公路“两环+12射”,铁路“两环+12射”——不管是公路,还是铁路,成都对外交通的未来蓝图都让人兴奋无比。
尽管早在2004年就已经是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城市,境内已建成“一环+八射”共437公里的高速公路,但成都从来没有因此而停下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主骨架的步伐。根据规划,未来成都还将新增环成都经济区、成什绵、成自泸、成南(巴)、成安渝、第二机场高速公路,实现从成都直接放射出去的高速公路达到12条,远景形成“二环+十二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成都境内高速公路规划总里程将达到约800公里。
随着全省高速公路路网的逐渐形成,以成都为中心,将实现成、德、绵、乐高速公路2小时交通圈和成渝城市群经济圈高速公路4小时交通圈,除西面的马尔康、康定和南面的西昌、攀枝花之外,市民通过平均时速在100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前往省内各主要城市,都可以实现4小时之内互通。
铁路方面,按照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和四川省灾后重建规划,以及铁道部和四川省签订的部省纪要,成都将在既有宝成、成昆、成渝、达成4条铁路的基础上,新增成西客运专线、成兰铁路、成贵客运专线、成渝客运专线、川藏铁路、川青铁路、成都—西宁—张掖铁路和成昆铁路新建双线8条出川铁路大通道,以成都枢纽为中心的放射线将达到12条。按照目前的规划、建设进度,5年过后,这12条放射线成都段都将建成通车,成都便将形成一个内外两环、连接12条出川大通道的“两环+12射”铁路路网格局。
随着这一系列铁路项目全部建成,成都至绵阳、乐山、内江等地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至重庆、广元、宜宾、雅安等地形成1小时交通圈,至西昌、康定、西安、贵阳等地形成2小时交通圈,至兰州、郑州、武汉、长沙、昆明等地形成4小时交通圈,至北京、广州等地形成6小时交通圈,至沈阳、上海、格尔木等地形成8小时交通圈,成都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交通枢纽的地位将得到全面巩固和提高。
通达全球:15小时走世界
飞机,世界上最快速的交通工具。立志要打造成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成都,当然也会全力打造一个国际性的航空枢纽,使成都在区域竞争中占得先机。
为满足客流迅速增长的需求,从去年开始,我市便已经正式启动了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的建设,按照2015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0万吨、飞机起降量32万架次为目标设计,项目总投资为133.56亿元。目前,第二跑道即将投入使用,新航站楼建设也已经全面开工,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成都作为西部地区最重要航空枢纽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而随着航空业的迅猛发展、支线航班的愈发增多,成都的航空客流量必然还会大幅攀升。为满足未来航空发展的需求,具有前瞻性战略目光的成都交通人又按照国家规划成都大型机场的初步定位,对成都第二机场的选址进行了多次深入论证,规划在成都建设第二机场。规划中的成都第二机场将预留5条以上的跑道,最大可满足年客运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200万吨的需求。同时,第二机场还将开通10条以上国际直达都市区航线,并加密半径100公里的支线机场15点布局,从而打造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国际复合型枢纽机场,在成都最终形成“一市两场”的布局。
“今后,成都市民飞往世界各地,都不再需要像现在这样,必须飞往北京、上海或广州等地转机,而是从成都直飞目的地。”根据规划,未来成都将增强与世界各大主要城市的联系,构筑起一个国内的2小时航空圈,快速通往北京、上海、广州、拉萨等东南西北各主要城市,一个亚洲范围内的4小时航空圈,快速通往日本、新加坡、蒙古、巴基斯坦等东南西北周边国家,以及一个世界范围内的15小时航空圈,快速飞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东南西北世界各地。
宏伟蓝图已然绘就,快马扬鞭加快建设。市交委主任胡庆汉说:“当蓝图变成现实的那一天,我们通江达海的梦想就会实现,蜀道难行的历史将一去而不复返,成都将真正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那时的我们,不管是上天,还是入地,不管是市内穿梭还是通达全球,都将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生活在成都的我们,是最幸福的!
『捌』 成都三维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待遇
摘要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是2004-10-21在四川省成都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成都市金牛区蜀汉路158号。
『玖』 成都公交车自燃事件是怎么回事是谁做的为什么啊
3名幸存乘客称
“应该是人为纵火”
昨日下午,成都市就公交车燃烧事件召开第4次新闻发布会,通报称事发现场找到3只安全锤;有关赔偿问题,还是需要事故定性后才能确定标准。而对于公众最关心的起火原因,目前仍然是“不能肯定是自燃,不排除人为纵火的可能”,但在成都坊间,“有人在车上用汽油引燃大火”的说法已在迅速传播。
看见有人打翻一瓶液体,记者采访8人中6人证实闻到汽油味
5日晚间,成都市交委主任胡庆汉在第3次新闻发布会上称,暂不断定事故是机械故障造成自燃,不排除人为因素的可能。
据中国青年报6日的报道,该报记者采访到了事发公交车乘客之一的家属郭小红。她的儿子陈传文(音)在成都铁路运输学校上高一,每天上学、放学都乘坐9路公交车。5日一早,家住天回镇的陈传文和4名同学约好,一起乘坐9路公交车上学。由于上车得早,他们在最后一排找到了座位。
郭小红转述儿子的话说,事发前,陈传文看到前面一名男子把一瓶液体打翻在车厢里,“看上去像是故意的”,随即他闻到了明显的汽油味。
由于车厢最后一个窗户是可以打开的,这个1.80米的大小伙子和另外3名男生在第一时间脱离险情。跳窗成功后,陈传文给母亲打了电话,说了当时的情况,但他没有向母亲描述火是怎样燃烧起来的。
由于事发后医院有当地警方戒严,该报记者未能直接找到陈传文核实上述说法。但在昨日的成都市区,“车内有汽油燃烧引起大火”的说法已在大街小巷迅速传播。烧柴油的公交车内闻到汽油味?记者针对这一说法,昨日采访到了8名事故幸存者,其中6人肯定,“起火前和燃烧初期闻到过汽油味。”
“地板上有水一样的液体”
事故发生前,付俊坐在公交车后排。他说:“当时我闻到巷道里有一股很强的味道,地板上有像水一样的液体。”就在他和邻座的中年女乘客均感到纳闷时,突然听到“轰”的一声,然后巷道上的人就开始跟着液体往车头方向窜。
“最初是白烟,后来就变成了黑烟。我的好朋友开了一个修车铺,我经常去玩。现在细想,我闻到的是汽油味。没错!”付俊肯定地说。
有人喊“油瓶翻了”
童定晓(本报昨日报道中的当事乘客之一,本是从广东返回成都相亲的,却在此次事故中烧成重伤)向记者讲述说,当时他站在距最后排车座三四排座位远的地方,人太多,他的目光基本落不到地板上,但并不影响嗅觉。据他讲,在他听到车后部有人喊“油瓶翻了”的时候,他已闻到一股汽油味。接下来发生的事是这样:车尾的人惊叫起来往巷道方向挤,火贴着巷道往车头方向迅速蔓延,“跟战争片中的火机枪(指火焰喷射器)喷火的样子有点像。”
“那火太突然,有股汽油味”
昨日下午,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伤员中的年龄最小者——5岁的季同悦。
当时季同悦和姨公、姨婆一起在车上。车内的人太多,姨公把她放在了一位坐着的女乘客身上后,站在了靠车头方向的巷道。“那火来得太突然。有股汽油味!”昨天,姨公陶寿良说,就在烧起来前,汽油味让他和周围的人不约而同捏住鼻子时,他下意识地望向季同悦。就在此时,“轰”的一声响后,浓烟就从车尾方向扑过来,季同悦消失在烟雾中。后来,季同悦是陶寿良从砸碎的车窗递出交给救援者的,他和老伴受轻伤。
“火火,大烟。”在姨公的讲述过程中,季同悦的脸上尽是惊恐。
“应该是人为纵火”
苏聪、廖春燕……受访的8人中,6人都确定自己在起火前闻到了汽油味。其中3人还分析认为,火势迅速从车尾窜到车头,应该跟公交车当时正处下立交桥的斜坡有关——“汽油”便顺着斜倾的巷道流到了车头方向,而这一切在人挤人的状况下,很多人都不知情。“应该是人为纵火”,这3人说。
用汽油人为纵火的说法是否立得住脚?据报道,成都当地消防内部人士透露,事故公交车除座椅是可燃物外,没有其他易燃物品,即使着火也不会在瞬间燃烧。另外,如果是车辆自燃,一般应该是从底部向上燃烧,而这次事发车辆,外表的广告漆还在,可以看出火是从内部和顶部烧起——这些,似乎都说明有外来易燃物被带进了车内。
核心追踪
司机在掩护下离开警局
成都市交委主任胡庆汉6日下午在“6·5”重大事故第4次新闻发布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安部门对事故车驾驶员的调查已经结束。
胡庆汉介绍了该驾驶员的基本情况:罗佩,男,45岁,成都金牛区天回镇人,2001年加入成都公交集团北星公司工作(合同工),2007年调入9路公交所属的401车队。初次领取驾驶证时间为1994年1月26日,驾照有效期到2010年1月26日。罗佩驾龄已有15年,其中有8年公交车驾驶经验,安全驾驶5年,是北星公司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经岗前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无违章违法行车记录。
胡庆汉通报说,据当天事故车上乘客的反映和公安部门确认,罗佩在事发后参加了抢救乘客。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了解到另外一些相关消息。
事故发生后,成华区分局中青龙警署把罗佩及3名受轻伤的乘客带回,对起火前、起火时等相关事宜进行询问。昨日,警署值班室的警察透露,罗佩于5日下午4时10分左右离开警署,“他在我们这里接受调查大约8小时。”
这位警察说,罗佩是由亲朋开来轿车,在一群男青年的“掩护”下被接走的。罗佩可能怕被人认出,刻意用儿子带给他的T恤遮住面部才上的车。
在警署,罗佩接受调查的内容是啥?这位警察拒绝透露。
安全锤
事故现场发现3只
胡庆汉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公安部门在事故现场发现了3只安全锤,并展示了由公安部门提供的3张照片。此信息是对此前说法“车内没有安全锤”的回应。对于该车车门不能打开的原因,胡庆汉称,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对车辆进行勘验、调查,只有等勘验结束才能弄清车门的具体情况。
昨日下午,记者在成都市区人民广场附近的公路边发现,在车站候车、选择乘空调公交车的市民并不多,很多人选择乘普通公交车。
“9路车燃大火后,说实话我们一家都很害怕,我和老公都要坐公交上班。昨晚上他在我皮包里放了一把小锤子,说既可防身更能在坐公交车遇起火时砸窗逃命。”在广场附近一家政府机关工作的廖女士透露,现在,单位上的不少同事跟她一样对乘空调公交车有些惧怕。
傍晚时分,记者在成都街头一家饭馆吃饭,餐馆内的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放新闻发布会上关于发现3只救生锤的消息。“锤子哟。”言语幽默的店老板看完新闻,摇头叹息。
伤员情况
截至6日12时,74名伤员仍留院接受治疗,其中危重伤员20名,极危重伤员因病情变化,由5日的4名增加为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