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是什么
随着多个城市交通状况的恶化,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已得到各级政府重视。根据现有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城市公共交通平均出行分担率要比“十一五”末明显提高,并鼓励有条件的大城市发展高效铁路。
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伴随投资额度的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成为继铁路大规模投资之后新的投资热点,成为“十二五”基础建设投资新增长点。随着中国轨道轨道交通正逐步进入稳步、有序和快速发展阶段,轨道交通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研究显示: 2009-2013年,我国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24.23%。2013年,为2408公里,同比增长17.01%。
且单条线路的平均长度整体呈增长趋势,从2010年的27.76公里增长到2012年的29.83公里。2013年,平均线路长度为29.73公里,较上年有所下降。前瞻产业研究院轨道交通行业报告分析显示: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地铁建设占主导地位。
2010-2013年,我国地铁运营里程逐年增长,占城轨交通的比重有所提升。2013年,地铁运营里程为2050公里,占城轨交通的比重达到85.13%。在客运量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市场份额也有所上升。
2009-2013年,我国城市客运量中,公交客运量的占比有所下降,但市场份额始终在60%以上。出租车客运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2013年为31.32%,但下降幅度较小。而轨道交通的客运量占比呈上升的趋势,2013年达到8.51%,但市场份额仍然较小。城市客运轮渡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且逐年下降,2013年仅为0.08%。
⑵ 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主要是经历了4个阶段,是一个曲折的发展版过程。
初步发展阶段,当时在权欧美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较快,期间有13个城市建成了地铁,20世纪20年代,美国、日本、印度和中国的有轨电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种旧式的有轨电车由于行驶在道路中间,运行速度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可是在当时仍然是公交的骨干。
停滞萎缩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出现停滞萎缩。汽车的灵活,便捷,可达性,得到快速的发展。而轨道交通因为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一度失宠。
再发展阶段,汽车过度增加造成交通堵塞,行车速度下降,交通出现瘫痪。空气,噪声污染严重,人们重新认识到轨道交通的好处,因此又开始重视发展轨道交通。
高速发展阶段,世界上很多城市都确立了优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方针,立法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的资金来源。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趋势,导致人口集中,所以轨道交通得到高速发展。
⑶ 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截止到2020年底,全球共有77个国家和地区的538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33346.37公里,车站数超过34220个。其中,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以7978.19公里的总运营里程排名全球第一,占全球总里程的23.9%;而上海市以834.20公里的运营里程居全球各大城市第一。
轨道交通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有中国中铁(601390.SH)、中国铁建(601186.SH)、中国中车(601766.SH)、上海电气(601727.SH)、隧道股份(600820.SH)、广深铁路(601333.SH)、中国通号(688009.SH)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六大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全球主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
全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3万公里
截止到2020年底,全球共有77个国家和地区的538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33346.37公里,车站数超过34220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其中欧洲总运营里程为16302.33公里,占全球总里程的49%,同比减少减3.31%,仍居于全球六大洲首位;其次是亚洲13126.06公里,占比40%。
——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⑷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目前国际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公共交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用地省,运能大,轨道线路的输送能力是公路交通输送能力的近10倍。每一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量少,因而节约能源;采用电力牵引,对环境的污染小。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已达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将超过8000亿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中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全国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则已有25个。
城市轨道交通是属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行业。目前中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还不足以对项目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督、引导和控制;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法制建设、技术控制、标准化体系尚未形成。为使中国城市轨道行业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应尽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促进国产化设备的发展。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大,建设期长,退出成本高,要保证有足够的客运量,才能盈利,因此投资建设应相当慎重,谨防盲目上马。
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在全面建设初期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尤其是一些通过国外贷款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限于贷款条件规定,必须要用相当一部分贷款用于购置贷款国的设备产品。自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以来,中国城轨车辆国产化成绩斐然,国产城轨车辆不断涌现,如南京浦镇客车厂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生产的地铁车辆供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使用;大连机车车辆厂生产的轻轨车辆,供大连的金石滩-黑石礁轻轨使用;长春客车厂生产的时速100km的轻轨车辆,供天津滨海轻轨使用;四方机车车辆厂生产的地铁空调车辆,供北京地铁八通线使用。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面对国外厂家的激烈竞争,国内厂家仍需努力。
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和其他交通方式共同构建高效率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改革运营体制,使外部效益体现在轨道交通的内部效益,放宽准入市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将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总体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机制仍不够健全,但各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日渐高涨。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市不断在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为缓解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困境,政府已大力号召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目前,外资主要以设备供应和技术提供的方式活动于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民营资本则因投资额过大而暂时难以介入。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外围转移速度的增加,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
⑸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是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深度互联和智能融合乘客、设施、设备、环境等实体信息的综合系统,智能化是现代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包括六大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包括了综合监控系统、乘客资讯系统、综合安防系统、通信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和信号系统,具有高科技化、综合集成化、数据分析智能化和运营体系智慧化等优势,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
——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⑹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现状分析是什么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城市客运量大幅增长,在一些特大城市,单纯采用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已不能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运输效率更高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伴随投资额度的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望成为继铁路大规模投资之后新的投资热点,成为“十二五”基础建设投资的新增长点。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有望超过3万亿元。。
⑺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评价标准不一,并无严格的分类。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较快,由于地区、国家、城市的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等,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成为多种类型。
1.按导向方式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按导向方式,可分为轮轨导向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导向轨导
向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2.按线路架设方式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按线路架设方式,可分为地下(水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地铁的新类型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地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3.按线路隔离程度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按线路隔离程度,可分为全隔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半隔离城
市轨道交通系统和不隔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4.按轨道材料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按轨道材料,可分为钢轮钢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橡胶轮混凝土轨道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5.按牵引方式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按牵引方式,可分为旋转式直流电机牵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交流电机牵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直线电机牵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6.按运营组织方式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按运营组织方式,可分为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轨道交通和城市(市郊)铁路。
⑻ 学习轨道交通发展史请分析中国与外国的发展情况与及过程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目前国际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公共交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用地省,运能大,轨道线路的输送能力是公路交通输送能力的近10倍。每一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量少,因而节约能源;采用电力牵引,对环境的污染小。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已达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将超过8000亿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中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全国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则已有25个。
城市轨道交通是属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行业。目前中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还不足以对项目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督、引导和控制;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法制建设、技术控制、标准化体系尚未形成。为使中国城市轨道行业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应尽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促进国产化设备的发展。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大,建设期长,退出成本高,要保证有足够的客运量,才能盈利,因此投资建设应相当慎重,谨防盲目上马。
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在全面建设初期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尤其是一些通过国外贷款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限于贷款条件规定,必须要用相当一部分贷款用于购置贷款国的设备产品。自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以来,中国城轨车辆国产化成绩斐然,国产城轨车辆不断涌现,如南京浦镇客车厂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生产的地铁车辆供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使用;大连机车车辆厂生产的轻轨车辆,供大连的金石滩-黑石礁轻轨使用;长春客车厂生产的时速100km的轻轨车辆,供天津滨海轻轨使用;四方机车车辆厂生产的地铁空调车辆,供北京地铁八通线使用。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面对国外厂家的激烈竞争,国内厂家仍需努力。
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和其他交通方式共同构建高效率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改革运营体制,使外部效益体现在轨道交通的内部效益,放宽准入市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将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总体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机制仍不够健全,但各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日渐高涨。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市不断在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为缓解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困境,政府已大力号召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目前,外资主要以设备供应和技术提供的方式活动于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民营资本则因投资额过大而暂时难以介入。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外围转移速度的增加,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
⑼ 简述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1881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0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回顾20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轨电车从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在了解了以上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后,可能有朋友不禁要问:既然地铁和轻轨同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导,况且修轻轨费用要比地铁低很多,为什么成都要选择修地铁而不是轻轨呢?这主要是由成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成都市私家车已超过百万辆,保有量居全国第三,而且还在以每天800-1000辆的速度递增,虽然政府一再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但仍然满足不了道路交通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3月18日龙泉举办的第24届桃花节有个千辆花车巡游活动,参加的花车从龙泉中心一直排到了龙四环,接近成都三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仅仅千多辆车就能形成这样的效果,那么十万、二十万辆又会怎样呢?相比而言,修建轻轨仍然要占用地面道路,所以,往地下走,修地铁成为了成都市区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