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历史
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安装备公司)是由中国北车集团公司投资,于2007年7月在西安对应设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装备公司隶属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铁路货车制造、铁路货车修理、铁路客车修理、铁路车辆配件制造及国内拥有铁路罐车设计制造主导权的大型骨干企业,是中国铁路罐车、航天特种罐车设计制造基地和龙头企业。2008年公司跨入中国机械500强行列。
西安装备公司的前身是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始建于1938年,位于西安西郊三桥镇,时称“长安机厂三桥车辆场”,隶属中华民国政府交通部陇海铁路管理局,职工50人,是西安地区较早的国有企业之一。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时,工厂隶属陇海铁路管理局西安分局,占地18.7万平方米,有简易厂房2479平方米,简易住宅79户3650平方米,陈旧设备35台,职工402人。1953年,工厂更名为“三桥车辆修理工厂”,隶属铁道部机车车辆修理局,专修铁路客、货车辆,并将新建“三桥车辆修理工厂”纳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项目,年内工厂被铁道部确定为四等厂。1956年,工厂被铁道部确定为三等厂。1958年工厂更名为“铁道部三桥车辆工厂”,隶属铁道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管理总局,产品由修转造,修造并举。当年成功试制出首辆C6型敞车,结束了建厂二十年只修不造的历史。1963年工厂更名为“铁道部西安车辆工厂”隶属铁道部机车车辆管理总局。1965年成功研制出第一辆G12型粘油罐车,标志着工厂正式步入罐车研发历程,奠定了中国铁路罐车设计制造基地的基础。1970年,交通部、铁道部、邮电部合并为交通部,厂名改为“交通部西安车辆工厂”。1975年,三部分开,工厂划归铁道部,厂名恢复为“铁道部西安车辆工厂”。1989年,工厂通过晋升国家二级企业评审,成为国家二级企业。1992年,工厂被认证为全国大型二档工业企业。1993年,工厂被认证为全国大型一档工业企业。1994年,工厂更名为“西安车辆厂”,隶属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进入全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企业行列。1998年,工厂进入1996-1997年度全国1000家大中型企业。2002年是中国铁路工业改革深入的一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与铁道部脱钩,分立重组为南北两大集团公司,工厂隶属中国北车集团公司,9月更名为“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2007年初中国北车集团公司正式提出: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实施整体改制方案,7月西安装备公司成立,正式成为公司制企业。
『贰』 长春轨道交通的历史沿革
1939年,伪“满洲国”《大“新京”都市计划》规划建设120公里的环城地铁。长春是中国第一个有地铁规划的城市。
1941年11月1日,长春(当时称新京)有轨电车开通,由伪满洲国政府所修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长春有轨电车已经拥有7条运营线路和73辆有轨电车车辆。
1960年,长春有轨电车发展的顶峰,拥有6条运营线路和88辆有轨电车车辆。运营里程长达53公里。
1981年,全国第一次轻轨工作会议后,长春市政府开始研究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准备工作。
1985年,长春市政府组建“长春市轻轨筹备办公室”。
1986年,市政府向建设部申请实施“轻轨科研实路”并获得建设部批准。
1994年,长春市轨道交通筹建办公室正式成立。完成《长春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方案》、《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一期工程简介》、《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
1997年3月,长春市政府召开第30次专题会议,研究长春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方案,并决定把3号线一期工程列入九五计划.此次会议后,长春市轨道交通筹建办公室和长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完成了《长春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说明》。与此同时,由北京城市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环线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7年10月,市政府召开第99次专题会议,听取关于长春市轨道交通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情况的汇报.会议确定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进入可实施阶段.
1998年7月,长春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就是现在的长春轻轨,同月由吉林省环保科研所完成的《环境评估纲》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和环保评估中心的审查。
1998年9月,在市政府召开的1998年第69次专题会议,把快速轨道交通工程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工作目标.宣告成立长春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时任市长李述任组长,时任副市长刘元俊任副组长.成立,长春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由刘元俊副市长任总指挥,指挥部下设长春市轨道交通筹建办公室,由原公用局副局长王显民任主任.至此全面启动了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环线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1999年1月,市长李述在长春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兴建快速轨道,启动绿色交通列入为市民做好的12件实事之一。
1999年2月,副市长刘元俊主持召开市政府1999年第二次会议,全面布置快速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1999年3月,受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召开,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评估会议。
1999年6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向国家计委发出对长春轻轨工程的评估报告。
1999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春轻轨工程立项。
1999年10月,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专家组对长春轻轨环境影响报告和客流预测进行评估。
1999年11月,国家计委委托中咨公司对长春快速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的初步设计通过审查。
1999年12月,长春快速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通过审查。
2000年5月27日,长春轻轨一期工程试验段开工建设.时任市长李述等领导为工程奠基。
2001年12月28日,长春轻轨一期工程试车成功,新中国大陆的第一条轻轨线路竣工。
2002年10月30日,长春轻轨一期工程长春站-卫光街试运营。
2008年,长春市编制完成《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16年)》。
2009年1月,《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
2009年3月,编制完成《长春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评报告》。
2009年7月,国家环保部组织评审并批准了报告。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向国务院报送了《长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年-2016年)》。
2010年7月,《长春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获国家环保部批准。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长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10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达批准文件。
2011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长春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2年5月6日,长春轨道交通轻轨4号线长春站北—车场运行。
2012年8月2日,吉林省第一条地铁——长春地铁1号线控制性工程:解放大路车站8月2日全面开工,这是我国东北高寒地区正在建设的最大规模的地铁暗挖换乘车站。一期工程设16座地下车站。预计2017年建成通车后,日客流量可达100万人次。
2012年12月20日,有一辆价值近200万元的新电车上线运行,54路新车采用无人售票且配有冷暖空调设备。在20日前后电车恢复运行后,实行无人售票,并且保持车隔时间不变,平峰5分钟,高峰4分钟,票价1元。红旗街首发车5时30分,末班车20时05分;春城大街首发车5时45分,末班车19时30分,仍有通宵夜车。
2014年8月25日,随着55路有轨电车的正式开通,长春有轨电车网络再次扩大”。再加上现有的轻轨3号线和4号线,以及正在建设的地铁1号线、2号线和北湖快轨,硕大的一张轨道交通网正在长春铺开,长春也已俨然进入了轨道交通的时代。
2015年4月9日,长春地铁1号线卫星广场站开始区间盾构,预计9月底整个区间的左右双线实现贯通。长春市南湖大路以南的各个地铁1号线施工标段在今年年底前都将实现土建竣工。
2015年6月2日,长春市规划局网站发布名为《长春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规划编制批前公示。轨道交通八、九、十号线的规划更是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2015年6月23日,长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9年)调整方获发改委批复。建设规划调整方案新增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48.6亿元,其中资本金比例40%,计59.4亿元。
2015年07月07日,长春地铁1号线工程某区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表示,地铁1号线土建工程完成之后,首先实现“洞通”。2016年07月15日前完成轨道铺设,实现“轨通”;2016年08月30日完成动力电施工,实现“电通”。2016年09月30日整条线路达到通车条件。在通过交通主管部门的验收和评估之后,地铁1号线就可以投入运营,2017年上半年,市民有望乘坐地铁1号线。
2015年11月29日,长春地铁1号线共13个区间,有6个区间双线贯通,分别为:北环路站—庆丰路站,庆丰路站-一匡街站,一匡街站-长春北站,人民广场站-解放大路站,以及卫星广场站-南环城路站,南环城路站-中央商务站。
『叁』 地铁的历史
1860年,在伦敦帕丁顿的法灵顿街和毕晓普路之间建造的第一条长6公里的地铁开工,采用开挖回填的方法建造。
1863年1月10日全线通车,这就是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伦敦大都会铁路,运行第一年就载运了950万名旅客。由于当时电力尚未普及,所以此地下铁路须用蒸汽机车牵引,又因机车释放出的废气对人体有害,所以当时的设计师脑洞大开,隧道每隔一段距离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风槽。
1866年伦敦市利用格雷特黑德研制的隧道盾钻挖凿“管式”路线。隧道开得很深,以避免与建筑物基础或市政管道冲突和影响街道交通。原计画用缆索操作,后改用电力牵引。
1870年,伦敦开办了第一条客运的钻挖式地铁,在伦敦塔附近越过泰晤士河,但这条铁路并不算成功,在营运数个月後便因新通车的伦敦塔桥取代了大部分的旅客运量而废线。
1890年,第一条4.8公里的电气地铁开始运转。1900年伦敦开始建造更多的管式地铁,并对开挖回填式线路进行电气化改造。在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铁车站发挥了防空掩蔽所的作用。其他许多城市都效法伦敦的榜样。苏格兰城市格拉斯哥则于1896年年底开通地铁。
1896年,当时奥匈帝国的布达佩斯开通了欧洲大陆的第一条地铁,共有5公里,11站,现今仍在使用。由于采用钢梁平板顶,因而位置较浅,节省了大量资金。
1898年巴黎开始建造一条长10公里的地铁,1900年法国的巴黎地铁开通,由于边温尼埃工程师对开挖回填法的改进,加快了建设速度。
1895至1897年波士顿建成美国第一条地铁,长2.4公里。起初用有轨电车及无轨电车,后改为电气火车。1904年10月27日,当时世界最大的地铁系统在纽约市通车。
1913年,位于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地铁建成通车。1930年代,莫斯科建立了地铁系统。1954年,加拿大多伦多市地铁通车。
1960年代在蒙特娄采用巴黎型轮胎车建筑了第二个地铁系统。亚洲的日本的东京、京都、大阪、名古屋等地先后于1927、1931、1933和1957年陆续建成地铁。
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正式开工,这是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1969年10月1日完工并运营,1969年11月,因路线供电方式有缺陷,发生大火(无人员伤亡)。路线改造後1971年1月15日继续运营。
1976年,美国旧金山海湾区建成采用全自动操纵的第一条高速地下铁道。同年,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华盛顿特区地铁正式开放。带有空调设备的轻型铝车厢由于设计铁轨和车厢支承系统而更加平稳、迅速地运行,建筑美观和乘客安全等因素统一的地下车站也是现代列车和地铁建筑的特色。
1990年初,上海地铁开始兴建,到1993年开通第一条路线,截至2017年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网路。
(3)轨道交通设备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地铁是涵盖了城市地区各种地下与地上的路权专有、高密度、高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国台湾地铁称之为“捷运”。
除了地下铁以外,也包括高架铁路(Elevated railway)或路面上铺设的铁路。因此,地铁是路权专有的、无平交,这也是地铁区别于轻轨交通系统的根本性的标志。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方式主要分为3种。
1、由政府或自治团体来营运,被称为公营,在中国大陆较常见。
2、由民营企业营运,是为民营,在亚洲除中国外的国家较常见。
3、由公营团体出资,民营企业经营,在欧洲较常见。
『肆』 交通设备的轨道交通设备
中国轨道交通复设施在全制面建设初期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自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以来,中国城轨车辆国产化成绩斐然,国产城轨车辆不断涌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当前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潮,国产轨道交通设备的市场需求大幅提升,广阔的市场空间将有力拉动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的长足发展。
『伍』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发展情况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国外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早,德国、美国、日本等国都已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在2000年之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已经开通运行轨道交通的城市12个(含香港、台湾地区),其中大陆10个城市通车线路总计达30条,通车总里程729公里。截至2008年9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从1995年的43公里增加到775.6公里。全国“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1500公里左右轨道交通,总投资额在4000-5000亿左右。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步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提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政府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规划,大批城市开始筹建轨道交通。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至2015年的规划线路长度是2400公里,投资规模近7000亿,截至2008年11月已完成了1000亿元投资。
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在全面建设初期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自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以来,中国城轨车辆国产化成绩斐然,国产城轨车辆不断涌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当前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潮,国产轨道交通设备的市场需求大幅提升,广阔的市场空间将有力拉动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的长足发展。
总体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机制仍不够健全,但各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日渐高涨。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市不断在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为缓解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困境,政府已大力号召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目前,外资主要以设备供应和技术提供的方式活动于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民营资本则因投资额过大而暂时难以介入。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外围转移速度的增加,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根据各城市近期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到2012年,其中,北京轨道交通线网将全部覆盖中心城,运营里程将达到440公里;上海轨道交通将形成13条线路、300多座车站、运营总长度超过500公里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超过4500公里。
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与设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陆』 轨道交通最早出现在
轨道交通最早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18世纪60年代专—19世纪40年代。
1814年,英国属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也就意味着轨道交通的诞生。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页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6)轨道交通设备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渐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自己的统治。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辛勤劳动,直接创造财富,却相对日益贫困,他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同时在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兴起。
『柒』 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情况
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在2000年之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已经开通运行轨道交通的城市12个(含香港、台湾地区),其中大陆10个城市通车线路总计达30条,通车总里程729公里。截至2008年9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从1995年的43公里增加到775.6公里。全国“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1500公里左右轨道交通,总投资额在4000-5000亿左右。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步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提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政府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规划,大批城市开始筹建轨道交通。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至2015年的规划线路长度是2400公里,投资规模近7000亿,截至2008年11月已完成了1000亿元投资。
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与设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给你带来更多有价值的行业资讯。你从网络上搜 中投顾问 就能找到你想要的报告.
『捌』 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2008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仅为31亿元,增长率为12.73%;到201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已达45亿;到2012年,市场规模已达65亿,增长率为23.19%;2013年我国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已达81亿,预计2014年将有可能达百亿规模。
中国城镇化进程较快,2011年全国的城镇化率为51.27%,2012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2.57%,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3.73%。预测到2020年,全国的城镇化率将超过60%,巨大的人口涌入城市,将意味着公共交通需承担起更多运量。而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渐转入运营,未来几年城市轨道交通仍将处于供小于求的局面。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将超过200亿人次。
2012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国际论坛14日在深圳举行,海内外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专家及企业围绕新融资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与安全管理,以及开展第三方认证制度等方面进行研讨。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支撑城市正常运行的大动脉,发展迅速。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毓才说,十几年前,地铁还只是北上广等少数城市的“风景线”,但90年代后,中国许多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上发展迅速,这十几年来建成了50多条线路,约1600多公里的运输轨道。在下一个十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其里程大约为2200-2500公里,运力与运能成几何增长。
总结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同济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社长孙章认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用15年走过了发达国家100年的发展历程,轨道交通的技术和装备也从原来的依赖进口走向自主化、国产化开发。这使得轨道装备的市场前景巨大,已经向建设健全产业链发展,许多企业都希望进入装备的生产和供应领域。
高毓才说,我国城市轨道车辆牵引系统国产化已经占据了50%的市场,在信号设备制造生产领域也同样如此,从只有一家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至10多家企业共同竞争开发。到民营企业将积极参与到这个领域的开发建设中来。因此,为了规范市场,建立统一标准,保障装备的安全质量,我国正在积极开展独立的第三方认证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市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装备的安全可靠,自2011年9月起我国正式在城轨技术装备领域建立独立第三方认证制度。最后,这个认证制度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上海地铁已在此方面做出一些尝试。高毓才表示,希望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认证制度,能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保障城市轨道装备生产的安全质量。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已达1.23万亿元,2012年完成1896亿元,建成337公里地铁。2013年投资2200亿元,将建成290公里。全国已批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35个城市,线路里程合计5720公里。
2013年末,中国累计有19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87条,运营里程2539公里。2013年实际新增2个运营城市、16条运营线路、395公里运营里程。在2539公里运营里程中,地铁2074公里,占总里程的81.7%;轻轨192公里,占总里程的7.6%;单轨75公里,占总里程的3.0%;现代有轨电车100公里,占总里程的3.9%;磁浮交通30公里,占总里程的1.2%;市域快轨67公里,占总里程的2.6%。
截止2013年底,中国共有36座城市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其中19座城市的85条线路已经开通运营,总里程达2509.52公里。根据《“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到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建设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随着行政审批权及开放民间投入资金,城市轨道交通将出现建设潮,年均增长里程在500公里左右。结合当前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运营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在轨道交通方面的投资将达3-4万亿元。
据行业内估算,到十二五末,全国城轨运营总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到2020年,运营总里程将达到6000-7000公里。
根据公布的城际轨道规划,不仅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总投资规模就高达3700亿元,其中2012年-2020年期间计划完成1180亿元。而江苏省计划在十二五完成860亿元投资后,十三五期间再投资2100亿元修建城际轨道。
太原轨道交通规划新增3号线,目前正在筹备前期工作,预计明年可以启动实施。
2016年1月轨道交通四期规划拟投3248亿。目前,该规划方案力争一季度上报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审批。
不仅仅是城轨市场的潜力,随着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支线铁路和城际铁路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将逐渐下放到地方政府,有望带动支线铁路和城际铁路的发展。而铁路装备制造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