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铁路运输管理专业毕业6000字左右论文 铁路行车、货运、客运,安全管理方面都行,城市轨道交通亦可。谢谢
你可以在网上找带写的 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哦
⑵ 铁路运输工程毕业论文什么题目好
随着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综合运输结构不断调整和完善。在城市与全国联系的对外大通道中,已逐步形成铁路运输为主导,高速公路和航空相配合的模式;在城际通道中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主,公路为辅的分工模式,在城市交通中将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大容量地面快速公交为骨架的公共交通网络,这是我国大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方向。可以看出铁路运输与城市轨道交通在未来城市综合运输体系中都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二者运输能力必须辅助良好的换乘衔接系统才能得以发挥。铁路运输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是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其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整体综合运输的效率,合理方便的换乘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乘客的交通需求,换乘枢纽的合理布局更为发展一个和谐、快捷、舒适、安全的公共交通体系,协调运输系统内两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论文首先对换乘枢纽的演变过程做了剖析,然后对换乘枢纽的功能、需求特性、影响因素及发展条件等做了详细的研究。在归纳和总结我国目前换乘枢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后,对我国的换乘枢纽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论文重点研究了换乘枢纽的换乘模式、换乘枢纽的布局规划和换乘枢纽信息系统构建三方面的内容。在参考国内外换乘枢纽换乘模式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论文对铁路运输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模式做了详细的研究,并针对每种换乘模式做了详细的优缺点分析;换乘枢纽的布局规划是换乘枢纽设计过程中的重点,通过对布局模型的分析,论文确定了换乘枢纽位置的初选、优选、确定和评价的方法;信息系统的构建是现代换乘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信息系统规划目标、总体结构、技术支持手段三方面的具体研究,得出了换乘枢纽信息系统构建的方法。论文最后针对铁路运输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枢纽,建立了相应的换乘系统综合评价体系,并附以实例做出分析和比较。
[1] 林世生.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探析[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7(01)
[2] 张海波. 高速铁路与城市地铁的衔接换乘[J]. 交通标准化. 2006(11)
[3] 郑荣洲.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车站的衔接方式探讨[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10)
[4] 顾保南,黄志华,邱丽丽,卫超. 上海南站的综合交通换乘系统[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08)
[5] 杜昌锦. 轨道交通和地下铁路多线换乘枢纽的设计[J]. 中国市政工程. 2005(06)
[6] 朱沪生. 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大型换乘枢纽的探讨[J]. 都市快轨交通. 2004(05)
[7] 孙伟,刘亚刚,晁军. 铁路交通与城市交通衔接模式的分析[J]. 低温建筑技术. 2004(04)
[8] 高振华,韩宝明,茹祥辉.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规划研究[J]. 综合运输. 2003(11)
[9] 余兴. 城市轨道交通与国有铁路的衔接方式[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1(02)
[10] 刘迁. 城市交通大型换乘枢纽的交通规划(下)[J].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1(02)
⑶ 急求(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摘要1000字正文8000字以上的
请您看名!您的烦恼我们帮您解决!
⑷ 我是铁路学校的。我想写一篇关于铁路方面的论文,题目要细化点,别太深奥,要好写 。急急急。。。
依靠技术创新推进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
摘 要:回顾近年来,我国铁路工程建设依靠技术创新加快发展的历程,结合自身经历概要阐述了对技术创新理论和实践的感悟。笔者认为,特别是2003年以来,依靠技术创新推进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举措,经实践证明符合我国国情和科学发展观。依靠技术创新科学地促进了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迅速提升。尤其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立足自主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目前,已经由“追赶者”一跃成为世界铁路建设的“领跑者”。
关键词:铁路工程建设;技术创新;现代化;技术标准体系;关键;跨越式;快速;科学发展观
1 七年前我国铁路状况及技术装备水平
回顾2003年初,全国铁路旅客列车的平均时速也只有62公里;中国的高速铁路仍在规划论证中,虽然已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还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重载铁路的牵引重量最高才达到5000吨;青藏铁路建设中“三大难题”公关正在推进;铁路客车的基本车型,是上世纪80年代引入的25型车,新型快速客车也不适应要求,且数量偏少;C60货车供应不足,重载货车还无法形成规模。
2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我国铁路现代化进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导致竞争。那么企业取胜的关键何在呢?笔者认为:“技术创新应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美国管理大师彼德思说:“不创新就灭亡”创新是现代企业充满经济活力的源泉,是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基本驱动力。
例如:中国一汽为了创新,以惊人的速度实行了“单轨制垂直转产”的换型技改工程,丢掉了沿用几十年的设备,甩掉了“从1956年生产中国第一辆解放汽车到1986年,30年一贯制生产解放汽车拖了中国汽车业后腿”的帽子,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史上的奇迹。2002年,一汽中重型卡车超越了世界卡车两大巨头“奔驰”和“沃尔沃”,跃居世界第一。
中国一汽大胆的技术创新实践说明,敢于创新者虽然在搞毁灭,但他们毁灭的是落后的旧东西,然而他们毁灭落后的前提却是勇于创新,创新出来的是有生命力的新技术,它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生机,勇于创新者是在搞大创造。因为没有毁灭就没有新生,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中国一汽如果不改革、不创新,就不会获取2002年的辉煌。
20世纪以来,中国铁路领军者在认真研究国际上先进国家同行业发展经历的同时,借鉴了国内成功企业的创新经验,为促进我国铁路建设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果断决策并成功实施了“六次”大面积提速工程。2003年6月,铁道部提出,要不断提高铁路技术装备水平,实现客货分线,建设新线和客运专线,开行自主研发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动车组”等一系列符合我国铁路现状的科学措施,以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能力的要求。把“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与“快速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并列为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进程的两大目标。而要达到这两大目标,经实践证明,依靠技术创新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建设的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的捷径。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就像不断提速的列车,中国铁路技术创新的步伐从此开始加速。
2007年,青藏铁路在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车运营三年半以来,青藏铁路全线设备、人员、管理经受了季节变化的考验,确保了运输安全畅通,为促进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青藏铁路工程建设技术和运营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青藏铁路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再次证明,依靠技术创新可加快推进我国铁路现代化进程。
3 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2007年12月22日,我国首列自主研发制造的时速300km“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RH2-300下线。
2008年4月11日,首列国产时速350kmCRH3型“和谐号”动车组在唐山亮相。这两种新下线的动车组随即批量生产,并投入京津城际铁路运营。
2008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载重70吨通用货车、80吨煤炭专用货车、100吨矿石和钢铁专用货车已投入运用。
2008年12月2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长编组卧铺动车组投入京沪铁路运营。机车车辆装备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加快了我国铁路现代化进程。
4 货车重载运输技术能力创世界新高
大秦铁路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持续扩能改造和技术创新,在运力资源配置和运输组织上形成了独特的集疏运体系,大幅度提升了这条重载铁路的运输能力。目前,大秦铁路成为世界上年运量最高的重载铁路,为加快发展我国及世界铁路重载运输提供了成功范例。
5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我国铁路确立并坚决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思想方针,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客运专线技术标准体系。近年来,我国铁路发展的实践证明,依靠技术创新,引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依靠技术创新,确保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客运专线建设。通过京津城际铁路建设和运营实践,在高速铁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初步形成了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并已成功运用到其他客运专线建设。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郑西高铁是我国又一条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长距离干线高速铁路。全线广泛采用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2005年9月25日开工建设的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徐州至兰州铁路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至西安高铁全长505公里,设有10个客运站,列车运行时速350公里,直达最短时间由6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郑西高铁的开通运营,有效地缓解了郑州至西安通道运输能力紧张状况,可满足中西部地区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有力地促进豫陕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同时,它对进一步提升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我国铁路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5.1津沪线再度提速9分钟,让旅客出行快捷方便
20年来,运行于天津与上海之间的1461/2次列车中间停靠24个站,这趟全程旅客要在车上晃荡20多个小时才能到达的绿皮车,已于2007年6月底正式退役。它的退役浓缩了天津铁路发展的历史。
2004年,首列一站直达津沪的Z41/2次列车开始运行,当时全程仅用不到11个小时。
2009年,津沪“Z字头”正式升级为动卧,开行的D341/2次动车组比原来的Z41/2次用时再度缩短了1小时20分钟,天津到上海只需9小时21分钟。
2010年8月11日起,天津开往上海的D341/2次改经沪宁线运行,并改为上海虹桥站终到、始发(上海虹桥站于2010年7月1日正式投用)。改走沪宁线后,沿途增加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昆山南停靠站,天津至上海全程再次提速9分钟,全程只需9小时12分钟。乘客抵达上海虹桥站后,换乘地铁2号线最为便捷经济,途经虹桥2号航站楼、中山公园、江苏路、静安寺、南京西路、人民广场、陆家嘴、世纪大道、张江高科、浦东国际机场等地。此举措,为津沪间出行旅客提供了方便,进一步缓解了津沪间旅客出行难的问题。
5.2京沪高铁2011年有望实现全线贯通
京沪高铁全长1318 km,80%的桥梁,设计时速将达到350km以上,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其技术含量、自主创新亮点、建设难度,目前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京沪高速铁路以及天津西站建设工期的提前,2011年有望实现全线开通。届时,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天津至上海只需4个多小时,可比目前津沪间动车组运行时间缩短一半多。
6 铁路客站设计施工技术实现重大创新
在铁道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借鉴世界铁路客站的文明成果,实现了设计施工的一系列创新。随着一大批设计先进、设施完备、功能完善、体现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化铁路客站陆续建成,人民群众的出行环境将得到全面改善。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新建和改扩建的现代化客站将达548座。
7 通信信号和信息化技术迈上新台阶
京津城际铁路集成创新了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自主研发了站车数字化旅客服务系统。新建客运专线和部分重要干线广泛采用了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CTC)。全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覆盖率达到95.7%,客票发售与预定系统和货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升级,铁路信息化在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通信信号和信息化技术迈上新台阶。
8 安全技术装备及科研成果水平大幅提升
8.1我国强风区高铁900吨箱梁生产技术实现突破
8月16日,我国首例强风区高速铁路900吨箱梁在吐鲁番制梁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强风区高铁900吨箱梁生产技术实现突破,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吐鲁番制梁场承担着风区439榀箱梁的生产任务。该梁场具有自动化、程序化、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操作系统采用电脑和程序控制,产品精度准确,能够满足高速铁路零沉降、平整误差不超过2毫米以及防风的要求,对提高动车组列车的平稳性、安全性起到关键作用。
8.2建立线路三维精确定位系统
在提速干线方面,建立线路三维精确定位系统,实现了提速线路质量的全方位检测监控;建成信号微机检测系统,实现了电务设备运行状况的动态监测监控。机车车辆方面,主要干线建成5T系统,实现了客货列车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主要编组站建成货运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强化了货运安全的检测监控。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稳定提供了技术保障。
9 近年来铁路技术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
9.1依靠技术创新引领铁路现代化建设概况
刘志军部长以非凡的魄力和胆识率领铁道部领导集体,敢于挑战国际同行业先进技术,制定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带领全路广大建设者,依靠技术创新锐意进取,冲锋在前,奋力拼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近年来,中国铁路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尤其是技术创新的速度,令世界同行赞叹不已。
9.1.1 2008年建成京津城际铁路实现奥运前开通运营
2008年奥运前,开通运营的京津城际铁路在确保旅客出行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以其强大的运输能力和极小的列车运行间隔时间,几乎接近公交化,能够应对急剧增加的高峰客流,使旅客不再“一票难求”。两年来,往返穿梭京津两城之间的“和谐号”高速动车组让人们在旅途中尽享舒适、快捷、惬意。仅用半小时就可到达的京津城际铁路的建成,“和谐号” 高速动车组的成功运营,是中国铁路技术创新的又一项成果。
京津城际铁路隶属“京津城际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京津城际有限责任公司”是由铁道部(北京铁路局)、北京市、天津市、中海油四家共同投资的股份公司,是国企改革中的创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两年来,运营状态良好,目前,平均上座率达到120%以上,以其高速、平稳、舒适的优良品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显现了低碳环保优势,有力地促进了首都和沿海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9.1.2 2009年武广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及重点竣工项目
借鉴“京津城际铁路示范线”的成功经验,2009年12月26日,又建成了时速350km的武广高速铁路并正式开通运营。它是我国也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它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创新战略举措的正确并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
2009年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宁波-台州-温州、温州-福州、福州-厦门等客运专线相继建成通车。年内共完成新线铺轨5461km、复线铺轨4063km,投产新线5557km,其中客运专线2319 km,是新建铁路最多的一年。截至2009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8.6万km,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9.1.3 2010年铁路建设工程在建项目
9.1.3.1 汉宜铁路沉湖汉江特大桥合龙
8月16日,(武)汉宜(昌)铁路沉湖汉江特大桥胜利合龙。该桥主跨168米,是目前全国最大跨度的连续钢构铁路特大桥。沉湖汉江特大桥作为汉宜铁路全线的三个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长7.94公里,设有233个墩台,主墩位于汉江中心河道,属于典型的深水基础施工。据专家介绍,这种特大跨度连续钢构施工技术的使用,为重载铁路跨江、跨河特大桥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
9.1.3.2 昌九城际高铁即将建成投产
九月初,昌九城际高铁联调联试接近尾声,标志着江西省第一条新建高速铁路昌九城际高铁即将建成投产。昌九城际高铁与京九铁路并行,自九江站引出,经庐山、德安、共青城、永修、乐化至南昌北站,新建正线114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昌九城际高铁的开通运营,将加快形成昌九工业走廊,优化中部地区铁路网结构,实现客货分线运输,缓解铁路“瓶颈”制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运力保障,也是江西步入高铁时代的重要标志。
9.1.3.3 京沪高速铁路等在建重点工程项目
目前,京沪高速铁路等在建重点工程项目有300项,其中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项目超过40项,建成规模超过1万km。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km以上,电气化和复现率将达到50%以上,以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为骨架的高速铁路网将达到1.3万km,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
10 依靠技术创新推进我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
2009年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确定:我国铁路将继续推进关键领域技术创新,扩大创新成果的应用,实现对众多技术创新成果的集成,建立健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部领导提出:
一是继续推进高速铁路技术创新。充分利用京津城际铁路技术创新成果,依托京沪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在工务工程、牵引供电等方面实施重点技术攻关。解决客运专线基础沉降、结构耐久、节能环保等技术难题,尽快形成技术创新成果。围绕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列车控制新领域,加快国家级研究实验平台建设,为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建设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深化机车车辆技术创新。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平台,加快研制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开发动车组卧铺车、餐车等系列产品。抓紧9600千瓦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上线试验等工作,尽早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加快大型养路机械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提高国产大型养路机械的设计制造水平。
三是完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组织力量对近年来的铁路技术创新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建立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设计、制造和运营维护标准体系,推动部分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为我国机车车辆产业走向世界创造条件。建立完善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成套技术体系。继续深入开展重载列车技术研究,完善我国重载运输技术标准体系。
四是提高铁路信息化水平。加快客运专线运营调度、客运服务系统和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客运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客运站车信息无线交互系统,推广车站外补票系统,开发应用货物运单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货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客货营销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强化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提高信息综合利用和安全保障能力。
为了尽快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铁道部针对运能紧张状况决定:“争取利用几年时间,解决广大旅客出行难的问题,尤其要满足人民群众在节假日客流高峰期出行的乘车需求”。
2010年初,铁道部召开的全路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0-2012年,是铁路现代化建设最为关键的阶段。会议要求建设“优质、平安、绿色、和谐”铁路。2010年全路安排基本建设投资7000亿元,计划新线铺轨3690KM,复线铺轨3150KM,新线投产4613KM,复线投产3438KM,电气化铁路投产6401KM”。以上举措的实施,将进一步解决我国铁路运力与运量的矛盾。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也处于快速发展时期。2009年,国家主管部门批准22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将建成7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260KM,总投资8820亿元。到2015年前后,我国建成和在建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58条,总里程将超过4189KM。可以看出2010年-2020年,仍为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高峰期。我国主要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成后,并在全国重点大中城市的铁路客运站与“国铁”实现“零换乘”,此举,将会为拉动经济,惠及旅客、社会和民生带来诸多方便。
尤其是2003年6月以来,铁路建设的实践和成果充分证明,铁道部践行的依靠技术创新引领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战略举措,符合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依据我国国情提出的“求真务实”和“科学发展观”。
11 依靠技术创新快速推进铁路发展,预期目标2020年我国铁路基本实现现代化
铁道部提出到2020年,在完成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任务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时,我国铁路基本实现现代化。
基本达到以下目标:
⑴ 发达完善铁路网全面建成。路网总规模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客运专线达到1.8万公里以上,铁路网覆盖全国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贯通东、西、南、北、中的区际干线网全面建成,煤运通道能力充足,建成一批地区开发性新线,主要客货枢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铁路运输能力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⑵ 技术装备全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全面掌握时速200~300公里动车组和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技术的基础上,开发适合我国特点的高速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系列产品,先进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广泛运用;普通机车、客车和货车车辆更新换代;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信息化、数字化铁路。
⑶ 运营管理先进科学。铁路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运力资源配置高效,经营管理科学,实现安全发展、节约发展和清洁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居世界领先水平。
⑷ 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服务设施设备完善,旅客运输安全、经济、快捷、舒适,货物运输方便、快捷,铁路现代物流充分发展,社会普遍满意并给予较高评价。
⑸ 职工队伍素质适应铁路现代化需要。职工培训体系完备,铁路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技术业务素质与铁路现代化相适应。建立起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⑹ 职工生活达到全面小康。职工收入持续增长,衣食住用行有较大改善,家庭生活比较富足,困难职工生活有可靠保障,职工有良好的工作和生产环境,有丰富的文化生活,铁路行业的凝聚力显著增强。
12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铁路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成果,达到了令世界瞩目的快速发展水平,其重要原因是,以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为首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紧密跟随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认真贯彻践行“求真务实”和“科学发展观”,根据我国国情结合铁路实际,在借鉴国际、国内先进企业成功经验的同时,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正确决策,坚定不移地领导全路广大参建者奋力拼搏,走自主创新之路。我国铁路建设的成果证明,依靠技术创新实现铁路“跨越式”快速发展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实践。
笔者感悟到:“我国铁路建设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并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减小旅客列车运行间隔,最大限度挖掘运输潜力,尽快实施客货分线,增加重载货车数量,迅速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对铁路建设的要求,以技术创新引领铁路建设,把京津城际铁路作为“示范线”不断总结完善并迅速在全国推广,早日建成快捷、舒适,公交化的客运专线网,应该是解决我国铁路运能紧张的捷径,也是实现我国铁路现代化的关键”。
近几年来,依靠技术创新引领铁路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实践,从铁路建设发展形势可以看出,我国铁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我国高速铁路的重要作用日益呈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立足自主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目前,已经由“追赶者”一跃成为世界铁路建设的“领跑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铁路运营速度达到世界最高;二是铁路建设规模史无前例;三是铁路技术装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目前,中国铁路正在加速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也必将为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推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依靠技术创新一定会不断提高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水平;依靠技术创新一定能够促进铁路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⑴ 2009年全国铁路工作会议精神;
⑵ 2010年全国铁路工作会议精神;
⑶ 2010年初以来,人民铁道、经济日报等相关信息。
作者简介: 谢学璞 北京铁路局天津办事处工程师
二0一0年九月
⑸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顾名思义就是地铁或城际铁路。可以的话老师会推荐你进入地铁公司。但是现在地铁或火车都是信号控制,几乎全自动了,所以人为的管理内容就不多了。就业面比较狭窄,但是你认识人的话,呵呵,你懂的,我有
⑹ 急求(铁路交通运输专业函授的毕业论文)要求5000字以上的
我国铁路运输普遍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业管制体制改革的深入,运输企业将逐步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并走向商业化运输服务。然而,完全的商业化运行,将导致普遍运输服务的缺失,妨碍铁路运输业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正外部效应的扩散;但如果继续采取强制服务、交叉补贴来实现供给,又无疑会制约铁路运输企业的形成和产业改革的进程。这种两难的悖论制约着铁路运输业改革的进程。本文的研究,力求在满足铁路运输业改革进程的前提下,探讨实现铁路普遍服务的新的供给模式。
关键词:铁路运输;服务供给模式
根据铁道部的统计,1999年,铁路部门因承担普遍服务所造成的损失达到402亿元。尽管在成本信息机制和成本约束机制双缺乏的情况下,这402亿元的计算范围和准确性都是值得怀疑的,但我国铁路运输业普遍运输服务的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无法建立正常的资金来源和成本补贴机制,而仍然默认由铁路运输企业自行承担普遍服务成本的话,那么,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就难以真正形成,进而制约我国铁路运输业的持续改革进程。
1 普遍服务的特征和政策目标
1.1 普遍服务的内涵
普遍服务主要包括无法通过商业化运营来补偿成本、但又出于某些宏观因素考虑而必须提供的服务。铁路运输企业承担了大量的国土开发,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政治军事等明确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铁路路网设施的建设,还承担了欠发达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军事物资,扶贫救灾,军人残疾人和在校学生等大量非盈利性的公益运输服务,这些公共性运输的成本是无法通过市场化和商业化方式取得补偿的。像较为偏远地区、山区等,要么建设成本特别高,要么运营成本特别大、客流稀少、收益偏低。在这些地区提供服务,成本较高、收益能力没有保证,作为纯粹收益导向型企业不会对这些地方的运输服务供应有兴趣。而如果收缩这些地区的服务,则又不能发挥铁路作为基础设施带动经济发展的隐性社会效益。综合铁路普遍运输服务供给而言,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重要的经济学特性。首先,典型的公共产品。作为一种交通类基础设施或平台,它不仅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而且还具有正外部性,不仅能给提供者和消费者带来收益,而且还会对社会或他人产生收益。这就决定政府必须考虑普遍服务的供给问题,并使它的服务具有可及性、便利性和公平性。其次,典型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共存的公共产品。铁路运输具有网络性的特点。通过接人铁路运输服务网络,不仅是接人了区域的运输服务市场,更可以此为杠杆接人全国性的运输服务网络。这样,获得这种网络性公共服务的农民不仅从当地服务中受益,而且从全国服务中受益。运输普遍服务的问题,不仅在我国,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同样存在,所不同的仅仅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均衡程度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不同所引起的政策措施不同。
1,2 普遍服务供给的政策目标
铁路运输业是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准公共性基础设施,因此,实现铁路普遍服务的有效供给是非常必要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英、德、法等国家在进行现代管制改革的进程中,都将推动普遍服务作用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综合考察这些国家在运输普遍服务上供给上的政策目标,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现出这样的政策目标。
1)可获得性(available)。铁路运输是网络型产业,存在着巨大的网络外溢效应。当存在这种外部性时,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就会导致市场失效,比如加入网络的用户过少,或者从动态的角度讲,网络的发展会受到不利的影响。相反,如果采取对网络的接入提供补贴的政策,则会解决或者缓解这个问题,这正是普遍服务政策需要达到的结果。
2)可接人性(accessible)。经济发展和铁路运输发展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现代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与铁路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的。通过普遍服务的推广,将有效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通过运输服务的供给也有利于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融合。
3)可负担性(affordable)。运输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而从普遍服务的角度来看,是成本无法补偿收益的部分。因此,这决定了其普遍服务的定价需要得到政府的控制,能让大部分的用户能够承受得起。简单地说,就是采取有利于弱势群体的管制措施,采取特殊的再分配方式,“这包括对富人和穷人实行差异化的服务策略”。2 我国铁路运输普遍服务供给的现行模式
我国铁路运输业从建国以后,就为政府所严格管制,全部的运输服务几乎都统一供给。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性铁路和非商业性铁路也并没有分开,仍然混同一起。
2.1 现行供给模式的特征
我国铁路运输业普遍服务的供给,综合而言,体现出以下的三种特征。
1)强制服务
强制服务可能是最常用的促进普遍服务实现的主要方法。我国铁路运输业中,国铁是占据了主导性的市场份额,而其他进入者行同点缀。为了降低流通中的成本消耗,我国铁路运输业被要求承担着普遍服务的责任。
2)交叉补贴模式
我国国铁占据了主导市场份额,自然在普遍服务的供给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我国国铁行政『生垄断下管制的特殊格局,铁路运输服务的交叉补贴可能显现得较为特异。即使目前在某些特殊区域、特定线路上实现了突破,采取了新线新价等方式,但总体上看,价格管制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El前,在我国铁路运输业中所采取的交叉补贴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一业务内部交叉补贴。某些公益性服务,如学生的寒暑假、军人的运送等带有公益性色彩的非商业性服务具有低收益性,或者说是低接人费用,主要通过普通票务收入来补贴这部分成本,其他业务也可能提供或者获得补贴。
(2)业务间交叉补贴。货运和客运之间的收益范围、额度都不一样相互之间交叉补贴。
(3)区域间交叉补贴。铁路运输业实施刚性票价率制度,且收支两条线的问题尚未得到全面解决,因此,存在着经济发展、客货流量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补贴问题。
3)接入亏损补贴
在我国铁路运输业是行政性垄断下的管制格局中,进入主体的目标被赋予了多元化的趋势,即使其目的完全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的投资,也被强制承担了普遍服务承担者的内涵。尽管目前对于进入者亏损补贴的方式已经出现,铁道部所给三茂铁路的资费补偿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但由于进入者范围较小,这种补贴机制尚不突出。
2.2 现行供给模式的弊端
就我国而言,尽管采取这些方式最终实现了我国铁路运输业普遍服务的供给,但这些方式本身所显示出来的缺点和弊端也不容忽视。事实上,正是由于普遍服务的存在,使我国铁路运输业管制改革的步伐屡屡受困。在这样的管制格局中,实质上是屏蔽了铁路运输企业的形成可能。我国铁路运输业目前普遍服务供给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无法在竞争环境中生存,普遍服务被用于妨碍竞争的目的运输企业主要提供普遍服务,这种服务的提供,运输成本无法实现有效回收。而在运输企业在必须承担这种服务的情况下,为了企业的存续,需要通过其他业务来进行补贴。这样,如果是存在来源于其他市场主体的“刮脂”行为,则必然导致企业的财务能力难以为继。因此,以提供普遍服务的条件,在位者必然要求管制者维持其市场垄断地位。而管制者也往往出于维护普遍服务获得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保护性措施。于是乎,从普遍服务一成本无法回收一交叉补贴一预算软约束一管制者被“俘虏”一维护企业地位,形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怪圈。我国铁路运输业管制主体与客体合二为一的现状,使得这种普遍服务的供给更成为铁路运输业维持垄断地位、抵制来自消费者诉求、抵制政府改革压力的坚实盾牌。
2)普遍式补贴效率低下,真正的受益者并不完全是补贴需要者我国铁路运输业存在着全行业的普遍性补贴。在这种补贴方式下,其实质是为了体现出对各种运输服务存续的追求,是通过间接型的对运输服务实现正常总体供给的补贴,而不是对于具体普遍服务需求者真正的、直接的补贴。于是,支付能力强的旅客与支付能力弱的旅客获得了同样的额度。这样的补贴形式,只能最终扭曲运价等行为机制,而无法使普遍服务的补贴落实到其真实需求者中。由于将服务普遍性,没有体现市场的层次性和需求的多元化,使旅客获得服务的质量相对较低。
3)补贴额度的确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准确计算在铁路运输业的行政性垄断下,企业成本预算软约束的问题。而且,由于缺乏竞争,企业将其成本打得越高,为普遍服务的支出越多,其收买管制者的可能性就越大,对其获得后续投入的可能性就越大。显然,这种缺乏信息揭示的情况下,无法实现管制者清晰了解企业的成本状态,并相应制定补贴额度,最大化其补贴效率。而且,在接入管制补贴的情况下,在位者更可以通过行政权利来降低对进入者的补贴额度,削弱其进入铁路运输市场参与竞争、获得利益的积极性。事实上,这种采取交叉性质补贴的方式,即使在美国等基于市场化条件下进行的管制也难以体现效率。
⑺ 关于地铁方面的毕业论文写点什么好呢本人学的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地铁方面的毕业论文
是多少字呢?
具体么题目么
我帮你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一般要有这样几部分组成:提出问题,阐明基本概念和基本观念;分析问题,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你的观点;解决问题,拿出解决问题方案,至于顺序,你可根据你的文章去定。也就是说论文由论点、论据、引证、论证、结论等几个部分构成。
1、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不设副标题。
2、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3、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一)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
(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
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
(三)完成初稿
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
(四)定稿
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