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高铁铁路 > 重载铁路装备

重载铁路装备

发布时间:2021-04-12 04:02:42

A. 到2020年我国铁路会实现哪“三个世界领先”

铁路网规模和质量达到世界领先。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左右,基本覆盖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铁3万公里左右,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中西部(含东北三省)铁路11.2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和70%。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高铁网,并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

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到2035年,率先建成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运输保障,进而使中国铁路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

B. 重载列车的大秦重载运煤专线

单轴功率1600千瓦、单机牵引1万吨的重载机车成套技术装备,被誉为“世界机车金字塔尖”。2004年,中国铁路大功率机车技术引进的大门先后打开。经过长时间艰难谈判,中国与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东芝等跨国企业,达成了引进大功率重载机车技术的合作协议。
中国铁路计划引进6轴9600千瓦大功率电力机车。但是,这款产品国外并没有下线。铁道部敲定了“两步走”的引进策略——在引进消化吸收8轴大功率电力机车、掌握交流传动技术的基础上,自己研发更先进的6轴大功率电力机车。
铁道部组织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多位院士专家,会同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联合研发关键技术。不到半年,6轴大功率机车交流传动技术、6轴转向架技术等相关课题被逐一攻克。
经过两年的努力,2008年12月29日,由中国人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6轴9600千瓦大功率电力机车下线。
大秦铁路上游是储量达7000多亿吨的“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海,这里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60%,生产量占全国1/3,外运量占全国2/3;下游则是以秦皇岛为主要节点,一部分连通全国路网,另一部分则下水到达中国东部、南部沿海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大秦铁路要快速提升运输能力,必须大量开行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全长2.7公里的重载组合列车,多台机车同步牵引和制动是核心技术。
在国际重载界,有线电控空气制动技术(ECP)和机车无线同步控制技术(Locotrol)是两种重载列车控制技术。经过科学论证比选,中国铁路决定采用Locotrol技术。这意味着必须闯过三大技术难关:通信可靠性、周期循环制动和列车纵向冲动。Locotrol技术与GSM-R系统结合,突破了电台方式传输距离的限制,确保了近3公里长的重载列车实现有效同步控制。
2007年8月,两万吨重载列车在大秦铁路正式开行。造价不到10万元、只需挂在列车尾部货车上的“小盒子”,替代了价值3000多万元的大功率电力机车。
2009年6月,国际重载协会向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技术攻关的领军人物耿志修颁发了“重载荣誉奖”,中国铁路人首次获此殊荣。 从1992年开通,大秦铁路用10年时间,达到了设计能力1亿吨。自2003年,大秦铁路煤运量从1.2亿吨到4亿吨。8年年运量增长了300%。在全国8.6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中,653公里的大秦铁路不足1%,但煤运量却占全路的1/5。
7年的时间,大秦模式早已辐射到全路多条铁路:侯月线实现5000吨、5500吨重载列车系列化,年运量由设计能力5000万吨攀升至2008年的1.93亿吨;京包线(大同至包头段)结合自身长大坡道、客货混跑的特点,大力发展万吨重载运输,每天可以开行40对万吨列车。
截至2010年,中国18.8%的重载列车牵引里程几乎承担了90%以上的重点物资的发送量。全社会85%的木材、85%的原油、80%的钢铁及冶炼物资、大量的三农物资运输也主要由这些铁路完成。
“十一五”期间,中国铁路单位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提前两年完成运输收入单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总量控制10%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二氧化硫总量下降10%的目标。 2014年4月2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大秦铁路组织实施的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14年4月2日6:31,一列由4台电力机车牵引、编组320辆、总长3971米、满载3万吨煤炭的试验列车,由北同蒲线袁树林站始发,经过12小时25分、738.4公里的运行,于当日18:56安全到达终点站大秦线柳村南站。 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国铁路重载列车牵引重量从2万吨到3万吨的跨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有几个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
这次3万吨重载列车的试验运行是在多年技术研究和重载运输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充分利用既有设备条件,首次采用机车同步操纵系统试验开行3万吨组合列车,系统测试3万吨列车的综合性能,监测试验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评估列车运行品质,达到了预期目标,创造了我国铁路重载列车牵引重量新纪录。

C. 重载运输指的是什么

重载运输是指在先进的铁路技术装备条件下,扩大列车编组,提高列车重量的运输方式。重载运输是除高速铁路以外,铁路现代化的又一个标志。

国际重载协会认为,重载铁路必须满足以下三条标准中的至少两条:经常、定期开行或准备开行总重至少为5000吨的单元列车或组合列车;在长度至少为150千米的线路区段上,年计费货运量至少达2000万吨;经常、正常开行或准备开行轴重25吨以上(含25吨)的列车。

重载运输的机车车辆最起码要拉得动、装得多、经得住折腾。拉得动是指牵引机车的功率要足够大,一台不够就用两台甚至三台。不过,使用的机车越多,协调越难,要求的行车技术越高。车辆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尽可能减轻车辆本身的自重,增加货物的载重量。另外在车辆体积不超过一定的轮廓范围之内(即机车车辆限界)的同时,尽可能扩大车辆的容积。

重载列车爬坡难,下坡也难。在长大下坡区段,只依靠机车的制动力很难将整个列车停住,这是因为数量众多的车辆下滑力大大超过机车的制动力。如果车辆仍按常规设计,列车在长大下坡地段就会发生颠覆事故。为此,重载列车中的部分车辆必须安装双管制动系统,使一部分车辆参与机车的制动,才能和其余的车辆下滑力相平衡,确保下坡地段的列车安全。开行重载列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车辆的运用率。因此,重载列车一般均是固定编组循环往复运行。这种固定编组循环运行列车的车辆结构必须牢固可靠,无须经常修理。

D. 铁路三大领域成套技术体系已经世界领先了吗

据报道,日复前铁路公司会议制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17年,中国铁路在高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三大领域成套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按照规划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动车组上线运营达2522组、较2013年增长149%,高速铁路、既有线提速、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等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据悉目前铁路自主化列控系统、智能牵引供电系统、高铁地震预警系统等,功能不断优化,设备监测检测、故障预警技术和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目前,中国铁路已发布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大数据应用实施方案,大数据中心已经开工建设。

E. 京九线是重载铁路么铁路线路设备哪些部分组成 懂专业术语的回答 谢谢

京九铁路不是重载铁路,大秦线才是重载铁路,重载铁路开行的列车没列重量都上1万吨到2万吨。铁路线路设备以前学的都忘记差不多了,应该是钢轨,枕木,道床,道砟,路基等组成。

F. 请教铁路用的重型钢轨分哪些型号和材质 不同型号和材质之间有什么区别

铁 路 用 钢 轨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大型厂于1953年开始投产,是中国生产重轨和大型材的主要厂家,占全国总产量的30-40%,累计生产钢轨1819万吨。目前主体装备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当代水平。钢轨年生产能力为50万吨以上,已具备生产50米长钢轨的工艺条件。其主导产品60kg/m钢轨,获得金杯奖,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钢轨的规格有:43kg/m、50kg/m、60kg/m、200公里高速铁路用轨,UIC60kg/m和日标50N的钢轨以及50AT、60AT道岔轨。钢轨钢质有U71Mn、PD3、900A、800N等。钢轨年出口量4万吨,出口台湾、泰国、伊朗、波兹瓦纳、巴基斯坦等地区和国家,占总产量的8%。
钢质纯净,炼钢采用精炼、真空脱气措施,鳞、硫含量低。化学成分均匀,转炉冶炼经LF炉和VD处理后,化学成分稳定、均匀,偏差小;尺寸精度高,可达到UIC标准水平,将来可满足EN标准要求,自动检测程度高;钢轨表面检测经过涡流探伤,内在质量检测经过超声波探伤,钢轨平直度可实现自动检测;产品标识清晰,钢轨可在热状态下打印,字迹清晰可靠;钢轨定尺长度灵活,钢坯原科采用连铸连轧工艺,加工采用纵向布置,加工机床采用激光定尺,定尺可选择范围大;鞍钢钢轨除具有以上特点外,还具备耐磨耐压、耐疲劳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能等特点,属于世界先进钢轨之列。
http://www.custeel.com/gb2312/olympic/opord/opord010.jsp

高速重载铁路运输对钢轨的技术要求
我国铁路现有营业里程67000km,每年新线投产约1000km,其中60kg/m以上钢轨铺设38500km,约占正线延展长度的49.6%。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60kg/m钢轨将是铁路采用的主轨型。
国产钢轨牌号主要有U74、U71Mn、PD2、PD3和BNbRE,强度级别为800、900MPa和1000MPa级。钢轨淬火后,强度可达到1100-1200MPa或1200-1300MPa级。其中PD2为普碳钢SQ工艺全长淬火钢轨;PD3为高碳微钒低合金钢轨,BNbRE为含铌稀土处理低合金钢轨。
世界上开行200km/h以上高速铁路的国家有5个,即日本的新干线、法国的TGV、德国的ICE、意大利的ETR和西班牙的AVE。
全部采用60kg/m的轨型。
为保证高速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旅客的舒适性,高速铁路的平顺性是很重要的指标,国外高速铁路采用断面尺寸公差和平直度要求很高的长定尺钢轨并焊接成超长无缝线路。
为保证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国外高速铁路用钢轨采用各种冶金技术最新发展的成果来生产。钢轨生产厂普遍采用铁水预处理,转炉或电炉炼钢、炉外精炼、真空脱气等先进工艺。钢水浇铸则全部采用连铸。钢中硫、磷含量一般小于0.02%;氢含量小于1.5 10-6;高倍夹杂物B、C、D类≤1.0级,A类≤1.5级。
万能轧机轧制是提高尺寸精确度和表面质量的关键。
我国铁路发展提速、重载运输后,有4个特点影响到钢轨的服役状态。
高密度、高速度、高牵引定数和大轴重并举:
提速后,四大干线旅客列车速度达到140~160km/h,货物列车速度达到80-85km/h。
四大干线已开行牵引定数5000t的重载列车。大秦线运煤单元列车全列重量10000t。
新设计生产的重载货车轴重达25t,增加了轮轨间接触应力和疲劳负荷。
曲线外轨超高位置:
由于我国铁路系统是客、货列车混跑,使得轮轨之间的接触偏离设计状态,使得钢轨的服役条件更加苛刻。
内燃电力牵引比例增加:
轴重与轮径之比P/D较蒸汽机车大,由于减小了轮轨之间的接触面,增加了接触应力。
蛇行运动:
列车速度提高后,两侧钢轨造成不均匀的磨耗和剥离。

技术条件指标
⑴ 化学成分和残留元素:200km/h钢轨化学成分采用U71Mn,UIC900A,PD3和BNbRE四个钢种,300km/h钢轨采用欧洲标准EN260,但其成分含量比原钢号成分稍做调整。
⑵ 氢含量:钢水中[H]≤2.510-6;成品轨中[H]≤1.510-6。
⑶ 总氧含量:[O]≤2010-6。
⑷ 拉伸:表1。
⑸ 踏面中心线硬度:表1。
表1钢轨的力学性能
钢号 抗拉强度/MPa 伸长率/ % 轨头踏面中心线硬度(HB)
U71Mn,UIC900A ≥880 ≥10 260~300
PD3,BNbRE ≥980 ≥9 280~320
EN260 ≥880 ≥10 260~300
注:同一根钢轨上,其硬度变化范围不大于30HB。
⑹ 显微组织:钢轨断面的显微组织应为珠光体(允许有少量铁素体)组织,不得有马氏体、贝氏体及沿晶界分布的渗碳体。
⑺ 脱碳层:连续封闭的铁素体网深度不得超过0.5mm。
⑻ 非金属夹杂物:按GB10561标准检测,指标见表2。
表2 非金属夹杂物规定
A类杂质 B、C、D类杂质
200km/h ≤2.5级 ≤1.5级
300km/h ≤2级 ≤1级

⑼ 低倍组织:不得有白点、缩孔残余、内裂、异金属夹杂物、翻皮、分层和肉眼可见的夹杂及任何有害缺陷。
⑽ 落锤:(略)
⑾ 尺寸:(略)
⑿ 表面质量:(略)
⒀ 超声波探伤:人工平底孔2。
⒁ 轨底残余应力:≤250MPa。
⒂ 断裂韧性:KIC最小值26MPa。m1/2, 平均值29MPa。m1/2。
⒃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K=10MPa。m1/2,da/dN≤17m/GC, k=13.5MPa。m1/2 ,da/dN≤55m/GC。
⒄ 疲劳:总应变幅为1350时,每个试样的疲劳寿命应大于5106次。

摘自中国冶金2000年第六期 作者:贾国平(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www.citicmetal.com.cn/zlk/jszl/4gl/b.doc 25K 2002-6-29
www.citicmetal.com.cn 上的更多结果

G. 重载运输有哪些标准

重载运输是指在先进的铁路技术装备条件下,扩大列车编组,提高列车重量的运输方式。重载运输是除高速铁路以外,铁路现代化的又一个标志。

国际重载协会认为,重载铁路必须满足以下三条标准中的至少两条:经常、定期开行或准备开行总重至少为5000吨的单元列车或组合列车;在长度至少为150千米的线路区段上,年计费货运量至少达2000万吨;经常、正常开行或准备开行轴重25吨以上(含25吨)的列车。

重载运输的机车车辆最起码要拉得动、装得多、经得住折腾。拉得动是指牵引机车的功率要足够大,一台不够就用两台甚至三台。不过,使用的机车越多,协调越难,要求的行车技术越高。车辆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尽可能减轻车辆本身的自重,增加货物的载重量。另外在车辆体积不超过一定的轮廓范围之内(即机车车辆限界)的同时,尽可能扩大车辆的容积。

重载列车爬坡难,下坡也难。在长大下坡区段,只依靠机车的制动力很难将整个列车停住,这是因为数量众多的车辆下滑力大大超过机车的制动力。如果车辆仍按常规设计,列车在长大下坡地段就会发生颠覆事故。为此,重载列车中的部分车辆必须安装双管制动系统,使一部分车辆参与机车的制动,才能和其余的车辆下滑力相平衡,确保下坡地段的列车安全。开行重载列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车辆的运用率。因此,重载列车一般均是固定编组循环往复运行。这种固定编组循环运行列车的车辆结构必须牢固可靠,无须经常修理。p>

H.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

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国家综合实力、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的一项长期的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的重点任务是: 以市场应用为先导,以重点产品研制为主线,统筹航空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产业化、市场开发与服务发展,重点加快大型客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航空配套装备的发展,大型客机实现首飞,喷气支线飞机成功研制,实现支线飞机年销售100架,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产业体系。
——大型客机。以满足国内中心城市点对点、点对枢纽机场的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市场需求量大的150座级为切入点,按照安全、经济、舒适和环保的要求,研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150座级的C919单通道干线飞机,逐步形成产业化能力。开展未来型号前期研究。
——支线飞机。加快ARJ21-700型涡扇支线飞机研制,2012年前后取得中国适航当局的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形成产业化能力,实现批量交付;2013年取得国外适航证书。同时,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开展改进改型,适时启动加长型、公务型、货运型飞机研制,实现系列化。加快新舟60系列的改进改型和市场推广;适时启动新型支线飞机研制。
——通用飞机和直升机。在具有产业基础的地区,优先发展社会效益好、市场需求大和经济价值高的通用飞机,加快研制生产大型灭火和水上应急救援飞机,重点支持大中型特种飞机、中/重型直升机和高端公务机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6座(含)以下轻小型通用飞机、水上飞机、无人机、特种飞行器和2吨(含)以下直升机,充分利用已有/在研成熟通用飞机平台,通过不断改进、改型以及升级来满足用户需求。
——航空发动机。建立和完善航空发动机创新发展的工业体系,突破大型客机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加快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开展大客商用发动机验证机研制,2015年完成中法合作中等功率涡轴发动机的研制,建立发动机总装生产线和实现批量交付。开展现有发动机改进改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面向相市场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发展轻小型发动机,发展发动机专项技术和相关配套件。
——航空设备。大力发展航空机载、任务、空管和地面设备及系统,促进专业化、系列化、货架化和规模化发展,按照“系统、设备和器件”三个层次建立产业配套体系。以现有能力为核心,重点加快发展航电、通讯导航、液压、燃油、环控、电源、起落架、二次动力、生活设施、防火、照明、健康监控等系统供应商,逐步发展多个系统的集成供应商。大力发展低成本通用飞机的系统和设备。 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相结合,以建立我国安全可靠、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及其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地面与应用天地一体化系统建设,推进临近空间资源开发,促进卫星在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城乡建设、环保、应急、交通、气象、海洋、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行业、区域发展以及公众生活中的应用,形成航天器制造、发射服务、应用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
——航天运输系统。继续实施重大工程,完善现役运载火箭系列型谱,积极开展更大推力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
——应用卫星系统。统筹发展气象、海洋、资源、环境减灾卫星,构建完整体系,满足多方面需求。积极发展新型通信广播卫星。
——卫星地面系统。完善现有气象、海洋卫星地面系统数据接收站,组建国家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建设和完善通信广播卫星地面系统、卫星地球站/地面关口站;建设和完善卫星导航基准站、卫星运行管理、卫星数据处理等地面配套设施。加强导航接收机、通信终端芯片等关键元器件和卫星地面设备的研制和产业化。
——卫星应用系统。实施遥感应用示范工程,提高我国空间数据的自给率,大力推进行业和区域应用。大力推进卫星通信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应急通信等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积极支持直播卫星的应用服务。推进卫星导航在金融、电力、通信、交通、信息、农业、渔业等国家重点行业的应用,加强卫星导航应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标准体系建设。 满足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络、大运量货运通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建立健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验证平台和产品标准、认证认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升关键系统及装备研制能力,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使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全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动车组及客运列车。全面掌握动车组及客运列车技术,提高客运轨道交通装备的可靠性、舒适性、可维护性,完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研制,开发适应高寒、高热、高风沙、高湿、广域等不同系列的谱系化动车组,满足跨线、跨网的旅客运输提速提效需要。以高速动车组技术为基础,结合城际交通实际,形成城际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平台与产业化体系,满足城际轨道交通需要。
——重载及快捷货运列车。全面突破30t及以上轴重重载机车、160km/h速度快捷货运机车和货车技术,深入研究轴重与线路桥梁匹配关系、速度与牵引质量匹配关系、车辆与站场匹配关系等,开展全系列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大轴重重载货车、快捷货运列车的配套研发,研发制造满足国际市场不同限界要求、不同供电制式的,覆盖全部货物运输需求的系列货运列车。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进一步加强城轨车辆系统集成技术研发,完善城轨车辆产品技术平台,形成适应各个国家不同技术标准要求的、满足全球市场不同性价比、文化、环境等需要的多系列城轨车辆产品谱系,保持多样性发展。开展低噪、低振动、节能产品,加强关键核心部件,如牵引系统、制动系统、转向架、运控系统等,以及车辆车站机电设备、灭火系统、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等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工程及养路机械装备。全面突破工程及养路机械装备关键技术,向性能优异化、效率高效化、品种多元化、产品系列化、工作智能化、作业环保化发展,加快研制、批量制造高精度和高效捣固稳定车、高效清筛机、带道砟分配功能的配砟整形车、道床综合处理车、钢轨打磨车和铣磨车、综合巡检车、高精度测量车、高速轨检车、钢轨探伤车、物料运输车、接触网综合作业车、轨道吸污车、轨道除雪车等新产品,研制轨道电力牵引双源制、高原型和多功能组合式工程及养路机械装备。
——信号及综合监控与运营管理系统。全面建成覆盖高、中、低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体系,全面实现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开展高速铁路宽带通信的关键技术、智能化高速列车系统数据传输与处理平台研究,开发城际先进的铁路列控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完善大型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突破基于一个信息共享平台的行车监控应用技术,实现行车、供电、机电、通信、防灾、工务、车辆等综合监控信息集成,形成综合调度指挥系统。开展基础设备设施领域的铁路地质灾害预报警系统研究,开展信息领域的轨道交通客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关键核心零部件。重点开展为高速铁路客车、重载铁路货车、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等配套的轮轴轴承、传动齿轮箱、发动机、转向架、钩缓、减振装置、牵引变流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大功率制动装置、供电高速开关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提高质量水平,满足整机配套需求。 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重点突破3000米深水装备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以海洋油气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全面推进以海洋风能工程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装备、以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积极培育海洋波浪能、潮汐能、海流(潮流)能、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开发装备相关产业,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完善产业链,实现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以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半潜式钻井/生产平台、钻井船、自升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物探船、起重铺管船、海洋钻采设备及其关键系统和设备、水下生产系统及水下立管等装备;积极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为培育相关产业奠定基础。
——海洋可再生能源和化学资源开发装备。以海洋风能工程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海上及潮间带风机安装平台(船)、海上风机运营维护船、海上及潮间带风力发电装备等,全面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以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为重点,促进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积极开展海洋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温差能、海水提锂、海水提铀等开发装备的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
——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以海上浮式石油储备基地、海上后勤补给基地等装备为重点,加快关键设计、建造技术的研究和攻关;积极开展海上机场、海上卫星发射场等装备的前期研究,为工程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围绕先进制造、轻工纺织、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发展的迫切需要,坚持制造与服务并重,重点突破关键智能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开发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和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大力推进示范应用,催生新的产业,提高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水平,加快推进信息化综合集成和协同应用,促进“两化”融合条件下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围绕感知、决策和执行等智能功能的实现,重点突破新型传感技术、模块化与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系统协同技术、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功能安全技术、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识别技术等九大类共性、基础关键智能技术,加强对共性智能技术、算法、软件架构、软件平台、软件系统、嵌入式系统、大型复杂装备系统仿真软件的研发,为实现制造装备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
——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重点开发新型传感器及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表、精密仪器、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精密传动装置、伺服控制机构和液气密元件及系统等八大类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并实现产业化。
——重大智能制造集成装备。重点开发石油石化智能成套设备、冶金智能成套设备、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设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建材制造成套设备、智能化食品制造生产线、智能化纺织成套装备、智能化印刷装备等八大类标志性的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
——重点应用示范推广领域。根据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测控装置的发展水平,立足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重点选择在电力、节能环保、农业、资源开采、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6个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应用示范,形成通用性、标准化的应用平台,加快推进技术、产业与应用的协同发展。

阅读全文

与重载铁路装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佛地铁出口地图 浏览:273
武汉地铁报站英文 浏览:92
白石高铁站 浏览:294
北京地铁安全隐患 浏览:382
南京东善桥地铁 浏览:905
深圳地铁列车有多长 浏览:556
金洲地铁站到广州火车站地铁要多久 浏览:783
南京地铁机场线单程时间 浏览:161
乘地铁去佛山东建世界广场 浏览:498
惠州仲恺深业喜悦城地铁规划 浏览:378
天府广场到韦家碾地铁价格 浏览:112
万菱汇地铁出口 浏览:402
长水机场到大观楼地铁 浏览:704
广州t2机场那个地铁站 浏览:909
s7地铁南京运行时间 浏览:943
高铁为什么夜间不开行 浏览:500
西安门地铁站怎么去南京眼 浏览:480
广州火车站去广州机场地铁 浏览:694
成都地铁站项目总监招聘 浏览:691
佛山地铁广州火车站 浏览: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