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杭州地鐵3號線的整體發展
杭州是長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經濟的發展推動著人口和就業的持續攀升,道路交通已經不堪重負,並嚴重製約了杭州旅遊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因而地鐵建設勢在必行。
1984年,杭州市有關部門著手研究杭州市軌道交通規劃,1995年5月,完成《杭州市軌道交通一期工程預可行研究報告》,首次提出部分線路(約6公里)走地下,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地鐵」概念。2002年6月6日,杭州市地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杭州地鐵建設正式有了自己的組織。但2003年1月,國務院對於地鐵立項嚴格審批的會議召開後,地鐵項目「凍結」。直到2005年6月1日,國務院審批通過了杭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歷時二十多年的地鐵立項終於取得圓滿成功。2007年3月28日,杭州地鐵一期工程正式動工。
杭州地鐵規劃總共有13條路線。杭州地鐵一期工程由地鐵1號線、地鐵2號線組成,總長約90公里。2015年已建成包括1號線、2號線東南段和4號線首通段長度達到81公里,至2019年1月前將建成包括1號線、2號線、4號線、5號線和6號線,累計約190公里。
對於杭州來說,地鐵不僅將改變人們原來的出行習慣,也很有可能改變人們之前的消費習慣。根據《杭州市居住區發展規劃》,杭州居民居住用地的發展方向,可以歸納為「一主、三副、六組團」的格局。
杭州市地鐵連接了主城區與三大副城,在原有各個區域商業規劃的前提下,地鐵的開通,很有可能促使幾個新興商圈的形成。這些商圈大致可以分為:以江陵路站、濱和路站向外輻射的濱江商圈;以九堡站、客運中心站向外輻射的九堡商圈;以高沙路站、文澤路站等向外輻射的下沙商圈;以城星路站、市民中心站等向外輻射的錢江新城商圈;以及由臨平站向外輻射的臨平商圈。杭州地鐵一旦開通,對整個杭州的意義確實非同一般,對於商業,尤其是高級百貨業的帶動,作用也會十分明顯。
地鐵是杭州城建史上投資規模最大、建設周期最長、涉及面最廣的城市基礎設施工程,新世紀地鐵的大規模建設必將推動杭州城市發展真正邁入「錢塘江時代」,使「大都市、新天堂」由理想成為現實。
2002年至2008年,杭州市累計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85億元,2009年杭州交通要確保實現年度建設投資100億元,力爭120億元,力爭目標接近2007、2008兩年全市交通建設投資之和,2009年-2015年,杭州市計劃實現交通建設投資約950億元,年均投資約135億元。其中,2009-2012年計劃投資560億元。這些規劃都將為杭州地鐵建設提供大好良機。
B. 杭州地鐵規劃共有幾條線路
八條線復路繪就放射狀線網
杭州制市的地鐵夢做了10年,由市規劃局組織編制的杭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最終報告,從編制到初評到中評到深化完善,也歷經了大半年時間的磨煉。
杭州市規劃局鄭心舟博士介紹,杭州軌道交通線網將由8條軌道線路構成,其樞紐型放射狀的軌道交通線網形態,表達的是「以換乘樞紐為中心,交通走廊為主體,以城市發展方向為視野」的國際設計理念。鄭透露,到2050年,整個軌道線網將建成278公里,這個放射狀線網,「網住一主三副六組團」。
C. 杭州地鐵從有這樣想法到真正落實的確切時間和過程
想法:
2002年
4月,杭州向原國家計委上報了《杭州市地鐵1號線項目建議書》、《杭州市地鐵1號線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並連續編制了兩份地鐵1號線的補充報告,作為已上報立項的項目建議書的附件。
7月,項目建議書順利通過了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評審。
9月25日,通過國家計委主任辦公會議審議並較快地上報國務院審批。
10月,由於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國務院要求全國地鐵項目「緩批」。
2003年
9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國辦發[2003]81號)。杭州抓緊實施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優化和建設規劃編制工作。
12月,杭州向國家發改委申報建設規劃。
2004年
2月,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組織專家評審。
3月,省建設廳根據建設部要求,組織召開了建設規劃審查會。
7月,國家發改委上報國務院的《關於審批杭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請示》通過了建設部會簽。
2005年
3月,通過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議討論。
4月上報國務院。
6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於審批杭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請示的通知》,杭州成為首家被國務院批准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城市。
目前,國務院發改委的審批文件已發省發改委。審批文件批准了杭州市建設規劃文本,也同意了近期建設的項目安排。
過程:
2007-2011年,杭州市民將見證地鐵時代的到來。
「一年開工、二年推進、三年洞通、四年軌通電通、五年建成」。
在目前已開工的28個車站中,錢江新城的江錦路站、市民中心站、城星路站進展最快,其中城星路站、江錦路站主體結構已封頂;餘杭境內的世紀大道站、汽車城站、喬司南站、喬司站、喬司北站等5個站點已全部開工;濱江區的濱和路站、濱江站已進入主體結構施工,濱康路站、西興站正在進行維護結構施工;下沙的下沙西站、文澤路站已進入主體施工,下沙東站正在進行圍護結構施工,下沙中心站已部分進場進行管桿線遷改;江干區境內的九堡東站已進入主體結構施工,九堡站、閘弄口站正在進行圍護結構施工……2007年累計完成土建工程投資8.7億元。目前,1號線僅剩湖濱站、武林廣場站、文化廣場站和火車東站,由於站位穩定、拆遷等原因未開工。
D. 杭州地鐵9號線的項目進展
2015年8月5日 規劃分局現場踏勘調研規劃地鐵9號線車輛段擬選址地塊
日前,根據杭州市地鐵軌道交通建設時序的安排,規劃地鐵9號線計劃列入地鐵三期工程建設。其中根據《杭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地鐵9號線開發區段規劃沿荷禹路布設站點。為了提前預留和控制地鐵調度的車輛段用地,規劃分局沈高祥和設計單位一行在開發區規劃工程處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對開發區荷禹路兩側擬選址地塊進行現場踏勘調研。考慮到調度地塊尺寸和工程設計的要求,規劃分局提出了兩個備選方案,並對上述場地均進行了實地踏勘。下一步,設計單位將根據現場踏勘及土地利用規劃的實際情況,比選兩個擬選址地塊,以確定最終的車輛段規劃選址地塊。
9號線一期工程分南段和北段,南段為四季青站至客運中心站(不含),北段為臨平站(不含)至昌達路站。9號線一期工程南段起自解放路四季青站,出站後線路由解放路轉向錢江路向東北敷設,在錢江路與慶春東路交叉口設錢江路站,線路出錢江路站後,繼續沿錢江路、錢江路敷設,線路經過七堡老街站後,線路逐漸轉向九睦路,沿九睦路向北敷設,在九睦路與下沙大道交叉口轉向東,沿九沙大道進入客運站中心站(已運營1號線車站)。線路南段長11.2km,全部為地下線,車站10座。9號線一期工程北段起自臨平站(已運營1號線車站),出站後線路沿荷禹大道向北敷設,在荷禹大道與昌達路交叉口設昌達路站,線路長6.6km,全部為地下線,共設車站4座。
E. 求杭州地鐵坍塌事故分析
杭州地鐵塌陷事故,是一起突發事件,但它發生在政府大規模基建投資前夜。
追問事故原因真相,不僅僅是還原事件本身,更多是為了規避類似事件重演。往事不可追,來者尤可鑒。接下來的政府基建投資,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希望能減少基建各個環節的變異事件。
「杭州地鐵存在邊規劃、邊建設、邊修改的'三邊'現象!」11月18日,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規劃系教授周復多向本報記者表示,杭州地鐵一號線塌方事件並非偶然,其中可能存在線路布局不合理、前期工作不充分、承包方資質審查不嚴以及違規施工等問題。
周參加過杭州地鐵一號線初期的徵求意見稿,但沒有參加評審。他直陳,目前蕭山總人口117萬(非農人口約30萬),而杭州地鐵一號線所在的濱江區總人口僅為10.8萬。來源:南方報業傳媒集團-21世紀經濟報道
「一號線重點為什麼不選擇蕭山老城區,而選擇人流量稀少的富人區?在出現事故的湘湖這種偏僻地段,為什麼不選擇造價低、風險小的輕軌?」周復多提出疑問。
線路之變
杭州地鐵一號線在錢塘江南岸的走向,曾經幾度變更。
1993年,杭州啟動軌道交通網規劃,並完成了市區21公里地鐵一期工程規劃。到2001年,餘杭和蕭山兩市劃歸杭州市,由北京市城建設計研究院編寫完成《地鐵一號線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線路全長激增為51公里。
2002年7月,受國家計委委託,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組織10名專家對地鐵一號線進行國家評審。根據項目建議書,地鐵一號線工程向南經蕭山區市心路調整到城廂街道(原定蕭山新街鎮),全長52公里,總投資約152億元。
據本報從杭州市規劃局獲得的資料顯示,到這次評審會時,一號線已經歷多次規劃方案的調整和5次預可行性研究。
2003年,杭州初步完成編制《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同年底,國家發改委委託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對此進行了評審,專家評審通過該方案。
2004年3月,幾經論證修改的《杭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優化)》提交最終報告,兩院院士周干峙等人參與終審。此時,一號線江南終點站由城廂街道變更為遠離蕭山老城區的湘湖區塊。由於該區域並無密集居住區,僅有宋城、萬科等集團開發在建的高檔別墅區,該方案一經公布就曾廣遭質疑。
記者獲悉,此前,緊鄰西湖的杭城住戶就曾對地鐵線路規劃變更提出過異議——根據2005年6月國務院批準的杭州地鐵方案,湖濱站口設在西湖大道與延安路的交叉點上。但在2007年3月,這個已經通過法定程序的規劃突然被「稍做調整」,改從延安路和將軍路斜穿通過開元路至西湖大道。
不過,杭州市規劃局一名官員向本報記者表示:「老城區線跟人走,新城區人跟線走,這並無不妥。」並稱整個規劃論證過程極為嚴格。而杭州地鐵集團董秘李崇旦也表示,在國家批準的文本中,對於專家論證後的地鐵線路基本沒有修改。
杭州市發展規劃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符文偉向本報記者稱,地鐵一號線在地質勘探及站點選址方面不存在任何問題。
杭州市發改委副主任朱師鈞曾參與地鐵線路規劃,目前仍負責地鐵招商進展。11月18日,他以人在外地不便交流為由,拒絕了本報的采訪要求。
不過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局局長楊明聰稱:「一號線方案仍然存在變數」。地鐵一號線延伸段將從下沙再次穿越錢塘江,延伸至蕭山國際機場,工期可能要適當延緩。目前,該延伸段還沒正式通過國務院審批,最終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
趕工期問題
如果說,規劃問題可以有爭議,「趕工期」問題則似乎已經浮出水面。
「在那個由省市兩級政府、安監系統、施工單位等參加的會議,中鐵四局六公司的副經理白中仁承認,為了趕施工進度,疏忽了安全生產。」一位列席人士透露說。
在事故現場,記者發現,東西兩側牆面並沒有做好地面連接,僅西側一半有混凝土地面,本該是U形的牆地面結構底部缺了一道口,牆面無法承受外側壓力。
「一般地下工程都是遵循先兩邊後中間的原則進行施工,然而現在的施工單位普遍為節約人力和時間成本進行分段施工,很難做到兩側同時完成正好銜接上。」中隧集團副總工程師萬姜林在現場對記者分析說。
在所有的宣傳性文字中,包括一號線和二號線在內的兩段杭州地鐵都宣布將於2010年建成。
最具權威性的是一份名為2004年3月通過評審的《杭州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最終報告》,該報告稱,杭州市將爭取在2010年先建成地鐵1號線和2號線。
而這個時間,則大大提前於發改委批復的項目時間。其中,一號線的工期比發改委的批復提前了1年,而二號線的工期則整整提前了2年。
記者找到了與杭州地鐵一號線有關的所有招投標文件,招標文件顯示,杭州地鐵1號線工程經國家發改委(發改投資[2006]684號文件)核准同意建設,並已列為浙江省重點建設項目。
在這份國家發改委批復的文件中,杭州地鐵一號線的計劃完工時間為2011年。同樣在另一份對於杭州地鐵2號線的批復中,完工時間則是2012年。
雖然杭州地鐵的開工時間也比既定時間有所提前,但在具體站點的施工上,工期也一再加快進度——2008年初,位於錢江新城的杭州地鐵一號線市民中心站成型,這個站點的建設時間從常規的兩年左右壓縮至13個月,整整提前了11個月。
而本次塌陷的湘湖站的中標標段編號是2007-010-07-01,價格為30621.4188萬元,原施工計劃在2009年9月完成。
中標方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承諾的工期是706天,中標時間為2007年7月。
由於最終的事故認定報告並沒有公布,所以工期的縮短與塌陷之間的聯系尚無定論。
中隧集團的兩位專家對事故原因已經有所判斷,其對本報記者說,「可能事故地點當時處在一種臨界平衡狀態,突然遇到了一些不可預計的外力,導致了這一場悲劇。」
其認為,「之前的所有監測數據都沒有達到警戒標准,居民和路人所反映的裂縫和路面彎曲在地下施工過程中很常見,綜合累計變形量和變形速率兩組數據,並沒有超過國家規定的安全標准。」
趕工期背後
趕工期背後,有說法則指向融資成本壓力。
整個杭州地鐵一號線曾被市長蔡奇稱為杭州1949年以來投資最大、建設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
在國家發改委的立項中,該工程總投資210億元,其中靜態投資196.85億元,建設期利息12.90億元,鋪底流動資金0.26億元。其中,資本金116.8億元,由杭州市政府從地方財政全額出資;資本金以外部分擬申請國內銀行貸款解決。
從公開資料看,杭州市地鐵1號線工程採取「一次審批,分期實施」的方案。這一次審批就是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批,共分為三期工程實施。
在實際招投標過程中,該地鐵相關工程被分成很多標段,分別有車站施工、工程通信系統集成管理、綠化遷移工程等諸多門類。招標人為杭州市地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委託代理人為浙江國際招(投)標公司等幾家單位。
F. 資寶成如何解釋杭州地鐵坍塌事故的原因
杭州地鐵坍塌事件真相 11月15日15時許,杭州地鐵湘湖站工地發生塌陷, 地面出現長75米、深15米的深坑, 11輛行駛中的汽車墜入塌陷處, 正在施工的一條條鮮活生命瞬間被壓埋於地下。 連日來,省市政府和施工單位採取各種措施,投入巨大人力物力, 千方百計展開救援。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生的希望已漸漸遠去, 施救上來的是一具又一具冰冷的遺體。 面對這起中國地鐵建設史上傷亡最為嚴重的事故。 人們在悲傷之餘不禁要問: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究竟誰該為這起事故負責? 一問:程序重要還是人命重要? 「就一眨眼的工夫,旁邊就塌下來了!」回憶起事故發生時的情形, 施工人員趙師傅仍然心有餘悸。眼看著一根根巨大的鋼柱轟然倒下, 他腦子里一片空白,跟著工友爬出10多米高的深坑, 但還有許多工友最終沒能上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 杭州地鐵湘湖站坍塌事故的發生並不是沒有任何預兆的。 早在一個多月前,事故現場就出現了沉降裂縫。 開挖掘機的河南籍工人華相磊事發時被埋在下面。 他的岳父告訴記者,前幾天,周邊道路就出現裂縫, 但是施工單位簡單處理了一下又繼續施工。 一位名叫葉志國的焊接工人表示,施工方發現路面下沉後, 多次採取澆灌混凝土、架鋼筋等措施來補救。直到13日, 澆灌混凝土的工作仍在進行。 家住蕭山湖頭陳村的傅美珍回憶道:「七八天前, 這條路段出現了不少裂縫,長1米、寬兩三厘米左右。 這些裂縫大約延長到100米遠,就在湘湖小學路段附近。 不僅在機動車道路上有,人行道上也有。」 11月16日晚, 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趙鐵錘趕到施救現場察看情況, 詢問地鐵施工相關負責人是否在事故之前發現過事故隱患? 該負責人表示確實存在隱患。 趙鐵錘隨即追問,為什麼不事先採取措施解除隱患?該負責人表示, 已經向上級部門匯報過,需要等待上級批示。他反復辯解說, 要按照程序,和相關單位研究後,採取措施。 在場的幾位領導當即表示,出現這么重大的安全隱患, 施工單位應該及時採取措施補救,根本不應等待審批。 面對地底下的農民工兄弟,面對其親屬們苦痛的目光, 這些施工單位,你們需要向誰去報告、和誰去研究?還有什麼「 程序」比生命更重要?我們還要問那些「上級」以及相關單位, 在這么重要的事故跡象面前,你們的「程序」 有沒有本著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及時作出反應? 二問:管理的「安全線」在哪裡?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發生事故的工程存在層層轉包的跡象。 不少工人是剛剛種完小麥來到城裡打工的農民, 他們在上崗前沒有經過起碼的技術培訓。 現場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也面臨質疑。 事故發生後,甚至一時搞不清究竟埋了多少施工人員。 一開始救上來的農民工說估計下面有50多人, 後來施工單位又說是死3人,失蹤17人,到16日下午, 中鐵四局集團黨委副書記資寶成又宣布,人員清查有誤, 失蹤人員由17人增加到18人。 至今仍有不少人質疑失蹤的真實人數。 在事故中因右腿開放性骨折正在蕭山醫院住院的木工宋長法說, 他是向他上面的老闆承包了木工活兒,該老闆也是從上面承包的。 還有不少受傷住院的農民工表示,他們是剛剛被招來做工的, 並沒有接受過相關施工培訓。 國家安監總局的領導在走訪住院傷員時,有的受傷工人反映, 他18天前還在家鄉種田,18天後就在杭州修地鐵, 沒有接受過系統培訓。在接受調查時, 中鐵四局施工單位的有關負責人囁嚅著承認,可能有「個別」 工人沒有培訓過。 曾在上海參與地鐵施工的宋長法說,在地鐵的施工中, 每隔幾米就會有支撐。「被泥土埋在裡面的, 有許多是在最南邊挖土的人。如果支撐做得足夠好,就算出事, 他們也有更多逃生的機會。」 中鐵集團總裁李長進表示, 前段時間事發現場地面確實出現小幅沉降, 但他們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以為是車流量過大引起的, 沒想到會突然塌陷。他說,集團的大部分員工都是經過培訓的, 不過由於杭州地鐵趕工期,部分員工存在流動, 對於這一部分流動的員工的培訓有所缺失。他承認, 地鐵在施工過程中,他們請專家來監測過幾次, 但專家來的次數不夠密集。杭州市領導也指出, 企業在安全管理方面還很欠缺。 每一位背井離鄉來到地鐵工地的農民工兄弟背後, 都背負著全家老小的夢想和希望。工人的生命,人民的財產, 社會的發展,如何信任這樣明顯有缺失的管理? 根據有關文件,工程施工嚴禁違法分包。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按規定,一個項目經理只能負責一個項目, 但是現在一些大的施工單位,根本做不到。為了「發展」, 面對拉開的戰線,一個項目經理常常是滿天飛, 同時負責好幾個項目。有的單位憑借牌子、資質中標後, 因人手不夠,在承建過程中,常常轉包給一些技術條件不足, 甚至根本不懂技術的建設單位或者個體戶,管理又沒跟上, 給事故發生埋下隱患。這位業內人士說, 說起來建設工程是有監理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 監理單位所能發揮的監督作用很有限。「 安全質量很大程度上就是靠施工單位的良心。」 地鐵建設專家表示,地鐵工程具有投資大、施工周期長、 施工技術復雜、不可預見風險因素多等特點,屬於高風險工程, 因此對施工人員的技術要求以及安全監管具有特別高的要求。 三問:究竟是「先天不足」還是「後天缺陷」? 記者從杭州市政府獲悉,事故原因的調查工作已於前天下午開始, 市檢察院也已介入。 有關部門還沒有對杭州地鐵塌方事故的原因給出明確的回答。 有地鐵專家在分析杭州地鐵塌方事故原因時表示, 杭州的地質較為復雜,其地下水含量豐富,絕大多數土層皆為軟土, 地鐵基坑開挖、地鐵盾構推進等工程施工風險極大。 還有一些社會輿論傳聞,杭州的地質條件本來就不太好, 造地鐵相當於在蛋糕里打洞。 但一些專家指出,坍塌發生並不一定意味著杭州不適合修建地鐵, 更不代表在杭州修建地鐵就一定要付出血的代價。這次事故發生後, 對周邊群眾的生活生產帶來很大影響, 浙江省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搶險施救, 光是警力就達到上千名,付出了高額的社會和經濟成本。 如果把這些成本放在事先的預防上,完善措施,彌補漏洞, 一定能避免事故的發生。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在國內的建設工程中, 存在著最低價中標和不合理地限定工期完工等現象。 一些施工單位針對前者動歪腦筋, 千方百計壓低成本甚至不惜偷工減料, 後者會出現不顧一切趕工期增大事故隱患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夢恕說, 在建設的快與安全之間一定要講科學發展觀。像地鐵的建設, 該多少時間建成就多少時間,如果工期提前結束就要出問題, 這是實踐證明的規律。 面對早就出現的地面裂縫、工人缺少培訓的問題, 面對層層轉包等各種疑點,杭州地鐵事故究竟是「先天不足」還是「 後天缺陷」?答案是顯然的。 時下,全國4萬億元投資即將上馬,大大小小無數工地即將開工, 杭州地鐵坍塌事故為人們敲響了警鍾。所有的施工單位、業主單位、 監理單位,一定要嚴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人為本, 尊重科學,尊重技術,注重安全。絕不能唯利是圖,漠視生命。 在你們的規劃、圖表、機器下面,那些已逝者在注視著你們。
G. 杭州新變化 調查報告
直接去網路裡面搜索「杭州新變化」,有整篇的文章,也有段落的,可自己拼湊。沒必要懸賞,畢竟個人角度不同
文章:拼湊
行政上:老底子市區一點點大,加個西湖景區,其他是郊縣。
後來發展城西為文教區和高新開發區(今為高新區江北取塊),造文一二三路和教工,學院路。
96年割餘杭九堡鎮入江干區,下沙鎮為杭州經濟開發區,三墩鎮和蔣村鄉入西湖區;割蕭山西興,長河,浦沿三鎮為濱江區兼高新開發區(江南區塊)。
01年撤原餘杭市設杭州市餘杭區;撤原蕭山市設杭州市蕭山區。自此市轄區面積及人口從全國倒數小的省會城市一躍超過成為長三角第二大城市
經濟上,調整政區後的杭州的GDP等多項經濟指標都擠身全國前列,05年城市綜合競爭力全國排第八,近幾年更是得到了中國最佳旅遊城市,生活品質之城等金名片。
城市建設上杭州開展了三口五路,五縱六路,背街小巷,繞城高速,杭新景高速,杭浦高速,杭徽高速,杭甬運河等項目建設。接下來主要圍繞城區東擴的指導思想開展城建,計劃和正在建設的交通大動脈有:地鐵一期工程,三縱五橫城市快速主幹道,第二繞城高速公路,京杭運河二通道,錢江隧道(蕭山通道)。
旅遊方面以旅遊西進為指導思想,著重打造「三江一河一山四湖三遺址」,另外保護和開發了全國首個城市濕地,西溪濕地,到目前三期保護開發工程也已經啟動。
未來的杭州將總體秉持「東動,西靜,南新,北秀」的基本原則建設長三角南翼核心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杭州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到處一派新氣象。
杭州越來越大了,這個變化太明顯了。20年前,杭州的市中心在解放路一帶,武林門地區算是偏僻的地方了。現在呢,武林門成了杭州市的中心地區。杭州市區向東、南、西、北四面擴展,蕭山、餘杭劃入市區以後,杭州市區的佔地面積在全國大城市中已排在第四。
杭州越來越美了,這是隨處可見的變化。著名風景區西湖被重新打扮了一番。西湖南線重新改造以後,遊人可以悠然自得地漫步西子湖畔。雷鋒塔的重建,再現了杭州悠久的文化底蘊。西湖西擴,使景區的游覽范圍更大。西湖的山更青,水更秀,西湖更美了。
杭州越來越富了,體現在老百姓的口袋滿了。杭州的經濟發展很快,經濟結構的變化也很大。杭州原來是以輕工紡織為特色的城市,現在發展到電子、通信等高科技產業和輕紡工業、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的城市。杭州的GDP在全國的位置逐年上升。杭州人民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家用電器早已普及,家用轎車已不再是新鮮了
杭州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美了。杭州市區人口原來只有70多萬,現在已發展到200多萬。隨著一座座小區的建成,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杭州人的居住條件得到大大的改善。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杭州的人也越來越美了。穿著時尚新裝的青年男女,穿戴入時的老人們都在向人們展示著杭州的魅力。
杭州的變化實在太大了。用再好的詞句,再美的語言也無法把你的巨大變化描繪出來。啊,杭州!我們的家園,你越來越好了,越來越美了!
H. 關於杭州地鐵安全隱患的報告,誰有要完整,字盡量多
網上搜啊,杭州地鐵出現的事故
I. 杭州地鐵1號線的建設歷史
1986年-1995年初次受挫據2003年11月5日《外灘畫報》報道,杭州地鐵規劃自1986年3月就開始籌劃,最初是為解決西湖周圍的客流高峰問題而設計成的環湖輕軌。 1993年2月,確定杭州市軌道交通網是由東西線和南北線組成的「十」字線網布局。 1993年下半年,杭州市總體規劃修訂,首次提出部分線路(約6公里)走地下,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地鐵」概念。 1995年,國務院發出《暫停審批快速軌道交通項目的通知》,杭州地鐵項目停滯。 1998年-2003年暫緩審議1998至2001年,杭州地鐵再度兩易其稿,「十」字線網布局發展成為「C字型布局」,並完成了市區21公里的一期工程規劃。 2001年3月,情況發生變化,餘杭和蕭山兩市劃歸杭州市,杭州范圍再次擴大。為了配合新的城市形態和發展,2001年10月,杭州地鐵規劃再度該方案由總長約177公里的5條線路組成,在杭州地下構築一張互相連接、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2001年11月,一期工程線路長度延長到21.1公里,其中地下線9公里,高架線11.9公里。 2002年3月,由北京市城建設計研究院編寫完成的《杭州市地鐵一號線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將線路全長調整為51公里。2003年1月,國務院對於地鐵立項嚴格審批的會議召開後,「暫緩審議的決定通過媒體轉述成了「凍結」。但毋庸置疑,杭州地鐵再次遇到了它的冬天。2003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涉及建設城市地鐵的幾道坎:地方財政預算收入在10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城區人口在300萬人以上,規劃線路的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以上,杭州無一不符。 2003年11月,由美國施韋拔公司完成的杭州地鐵線網規劃中期成果通過專家審,並力爭在年底前上報國務院。 2003年12月26日,杭州地鐵1號線試驗段開工。 2005年6月,杭州市申報的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獲得批准。 2005年8月27日,一期工程面向全國招標。 2005年11月11日,一期工程建設用地通過國土資源部預審。 2006年9月8日,秋濤路站東西貫通。 2007年2月,秋濤路站試驗段已完工。 2007年3月28日,杭州地鐵一期工程正式開工。 2008年3月12日,龍翔橋站開始動工。 2008年5月15日,一期工程餘杭段全面開工。 2008年11月15日,湘湖站附近發生大面積地面塌陷。 2009年1月28日,工地發生土體縱向滑移事故。 2009年5月25日,8個車站完成主體結構。 2009年8月27日,由中鐵一局城軌分公司承建的杭州地鐵1號線16、17號盾構九堡東站至下沙西站右線盾構區間精確安全貫通。 2012年11月24日,杭州地鐵1號線正式開通試運營。 2015年11月24日,杭州地鐵1號線下沙延伸段正式開通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