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軌道交通的線網結構,這種結構的優缺點是什麼
香港軌道交通呈放射狀線網結構,優點覆蓋面廣;缺點交匯點相對少些。
2. 香港地鐵時刻表是怎樣的
香港地鐵時刻表如下:
1、東涌線(地鐵東涌站-地鐵香港站),首班車時間:06:01,末班車時間:00:50
2、東涌線(地鐵香港站-地鐵東涌站)首班車時間:06:02,末班車時間:00:43
3、東鐵線(羅湖線)首班車時間:05:30,末班車時間:23:07
4、東鐵線(落馬洲線)首班車時間:06:38,末班車時間:22:55
5、將軍澳線(寶琳-北角線)首班車時間:06:00,末班車時間:00:50
6、將軍澳線(北角-寶琳線)首班車時間:06:13,末班車時間:01:12
7、將軍澳線(康城-北角線)首班車時間:06:00,末班車時間:00:50
20、迪士尼線(地鐵欣澳站-地鐵迪士尼站)首班車時間:06:15,末班車時間:00:45
21、馬鞍山線(地鐵烏溪沙站-地鐵大圍站)首班車時間:05:40,末班車時間:00:39
22、馬鞍山線(地鐵大圍站-地鐵烏溪沙站)首班車時間:05:40,末班車時間:01:05
3. 香港地鐵運營時間
謝謝你的提問,因為我是香港人,所以可以答到你的疑問。
如下:
地鐵每日運營時間自早上6點至次日一點,共計19個小時。車次於高峰時間每2~3分鍾有一班,平常時間每5分鍾就有一班。
烏溪沙的末班車時間為零點五十九。紅磡的末班車為零點四十八。
祝快樂!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4. 香港的地鐵發展史(求詳細)
香港地鐵
20世紀60年代,香港經濟急速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公共交通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香港政府於1964年邀請了來自英國的道路研究部門——倫敦運輸委員會及道路研究實驗室(London Transport Board and the Road Research Laboratory),就香港交通未來發展進行研究。
1964年成立了公共運輸調查小組(Passenger Transport Survey Unit,PTSU),後於1967年發表《香港乘客運輸研究》。研究指出1986年香港人口將達至686.8萬人,故香港有必要興建集體運輸系統,以解決人口增長所出現的交通問題。
1967年9月,英國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發表了《香港集體運輸研究》,提議香港興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地下鐵路系統),全長51千米,4條路線分9期興建,耗資150億港元。
當時建議的4條路線包括荃灣線(荃灣至金鍾)、觀塘線(馬游塘至上環街市)、港島線(堅尼地至柴灣)和沙田線(禾寮坑(火炭)至尖沙咀)。
1968年2月,關於香港興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研究報告正式遞交至香港政府立法局審議;同年3月,受1966年的中期人口統計的數據的影響,英國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發現新的1986年的預期人口大幅調整為5647,000人,比1967年的報告大幅減少1百萬人,遂對所提交的集體運輸系統的建造估價及規模作出調整,並遞交另一份報告加以補充。
補充報告建議將金鍾至旺角的4條路軌減少至2條路軌,沙田線縮短至鑽石山,同時建議先行興建荃灣線、觀塘線及港島線的主要路段,其他路段另考慮以延伸的方式興建。
1970年,英國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完成對興建地下鐵路系統的進一步研究,發表《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具體提出建造鐵路的建議。研究報告建議興建的地下鐵路系統全長52.7千米,合共50個車站,並且分成3條主要行車線:港九線、港島線及東九龍線,以及兩條港九線支線:荃灣支線、觀塘支線。
同時,英國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提議分期興建地鐵系統,合共分為9期。其中先興建的首4期共長20千米路線,稱為「早期系統」,而其餘5期路線連同早期系統首4期工程,則稱為「整個系統」。
早期系統
第1期:觀塘支線(旺角至彩虹);
第2期:港島線(上環街市至海軍船塢)、港九線(海軍船塢至旺角);
第3期:荃灣支線(旺角至荔枝角);
第4期:觀塘支線(彩虹至觀塘)。
其餘路段
第5期:港九線(遮打至海軍船塢)、港島線(海軍船塢至北角);
第6期:荃灣支線(荔枝角至荃灣西);
第7期:東九龍線(林士至鑽石山);
第8期:港島線(北角至柴灣中);
第9期:觀塘支線(觀塘至馬游塘、港島線(上環街市至堅尼地)。
1972年,香港政府成立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原則上同意先行興建早期系統。
1973年3月,香港政府在屬早期系統沿線的港島舊海軍船塢、尖沙咀半島酒店、荔枝角及樂富的地底興建隧道以試驗地質。同時,香港政府為工程進行招標,初步選定了4個國際財團。當時的計劃是將工程以固定價格的單一合約形式批出。
1974年初,日本財團簽署了承投工程的意向書,但在同年11月因中東石油危機問題而對投資前景感到悲觀,於1975年初決定退出,引致有關計劃一度暫停。
1975年初,香港政府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宣布,將早期系統略予縮減至15.6千米,並更改部分技術指標(如供電方式改為架空電纜),稱修正早期系統。
同時,為免財團突然退出而重蹈覆轍,香港政府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決定放棄單一承建合約的方法,將工程分為25個主要土木工程合約及10個電機及機械工程合約,以分散風險及加快興建效率。同年9月,香港政府撥出共11.5億港元,成立全資擁有的地下鐵路公司,取代臨時管理局監督工程。
1975年11月,連接中環至觀塘的修正早期系統動工興建。修正早期系統全線有15個車站,包括12個地底車站及3個架空車站,將香港島中環與九龍的主要住宅及工業區聯接起來。其中,12.8千米在地底建造,其餘的2.8千米則為架空路段。
1977年7月,香港政府正式批准興建荃灣線。
1978年11月,荃灣線開始動工建設,線路全長約10.5千米,由太子站至荃灣站。路線將地鐵版圖總長度增至26.1線路。全線有10個車站,包括6個地底車站、1個地面車站及3個架空車站,工程費用為41億港元。
1979年9月30日,修正早期系統的北段(觀塘至石硤尾)於完工,並於10月1日正式通車,當時地鐵只以4卡列車行走,最低票價為港幣1元;同年12月16日,修正早期系統中段(石硤尾至尖沙咀)啟用,路線伸延至尖沙咀,惟旺角站及油麻地站因施工困難,分別在同年12月31日及12月22日才啟用。
1980年2月12日,修正早期系統南段(尖沙咀至中環)通車,標志著修正早期系統全線通車,修正早期系統為香港首條過海鐵路。由於過海乘客的龐大需求,地鐵列車便由通車初期的4卡增至6卡。
興建修正早期系統的總投資為60億港元,由於路線建在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施工遇上的困難很多。需克服地底的不同地質以及較高的地下水位,部分路段亦曾出現地陷等情況,但並未超出預算;同年12月,香港政府正式批准興建港島線。
1982年3月,港島線開始動工建設,實際興建的港島線由上環至柴灣,並與荃灣線的中環及金鍾交匯形成中轉車站。這條路線將地下鐵路之路線增至37千米。全線共有14個車站,包括12個地底車站、1個地面車站及1個架空車站。
同年5月10日,荃灣線(荃灣至太子段)通車;同年5月17日,修正早期系統(觀塘至油麻地段)易名為觀塘線,並以油麻地為終點站,荃灣線取代修正早期系統駛進油麻地至中環段,並以太子、旺角及油麻地作為與觀塘線的轉線站。
1984年初,日本財團提出東隧方案並主動同地鐵接洽,因此,觀塘線被安排經東隧延長線至鰂魚涌,鰂魚涌站則成為港島線及觀塘線之轉車站。
1985年5月31日,港島線(金鍾至柴灣段)通車。同時,地鐵列車全面增至8卡;同年12月,東隧延長線(為觀塘線的延伸線)開始動工興建。
1986年5月23日,港島線(上環至中環段)通車。
1989年8月6日,東區海底隧道竣工,觀塘線(觀塘至鰂魚涌段)通車。
1988年10月,時任香港總督衛奕信爵士落實將位於九龍半島的香港國際機場遷往遠離市區的赤鱲角,並決定興建機場鐵路(機場快線和東涌線的前身)連接。
機場鐵路在定線初期,只有一條主線,在大蚝才分成兩條支線前往機場或東涌,因未來發展需要,故把機場鐵路分為兩部分:機場快線(通車前原命名為「飛翔快線」)及東涌線。因中國政府與英國政府在造價問題出現分歧,故這條路線暫時擱置。
1994年11月,機場鐵路(機場快線和東涌線的前身)開始興建。
1998年6月22日,東涌線通車,成為第一條延伸到大嶼山的鐵路;同年7月6日,機場快線通車,成為香港第一條來回機場至市區的鐵路,由機場往返中環商業區僅需23分鍾。(東涌線和機場快線通車初期設7列車卡,東涌線列車和機場快線列車分別於2003年初和2005年10月起改為8卡列車。)
1998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將將軍澳線交由地鐵興建,同時決定把東區海底隧道路段交由將軍澳線。按理,觀塘線總站應由香港島鰂魚涌站改至九龍藍田站,但由於藍田站無法做到跨站台轉車,觀塘線遂將總站遷至將軍澳的調景嶺站。
1999年6月16日,地下鐵路公司宣布改組為地鐵有限公司,為上市作準備。
2000年4月26日,地鐵有限公司成立;同年10月5日,地鐵有限公司於香港交易所上市。
2001年9月27日,鰂魚涌站轉線通道紓緩工程完成,觀塘線延至北角作為總站。
2002年8月4日,將軍澳線北角至油塘段通車,觀塘線總站由北角改為油塘,北角至鰂魚涌段改屬將軍澳線;同年8月18日,將軍澳線油塘站至寶琳段通車,同時,觀塘線亦改以調景嶺站為終點站; 同年底,迪士尼線(原稱地鐵竹篙灣鐵路線)動工興建,主要為配合香港迪士尼樂園而建。
2005年4月,迪士尼線竣工;同年8月1日,迪士尼線全線通車。全線長3.5千米,為世界首條專為迪士尼樂園而設的線路、港鐵系統最短的線路,也是兩鐵合並前,香港地鐵最後一條通車的路線。
2006年9月18日,往返東涌至昂坪之觀光纜車昂坪360開始投入使用。
(4)2017香港軌道交通圖擴展閱讀
2002年6月2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首次公布研究九鐵公司與地鐵有限公司(地鐵公司)合並的可行性。
2004年2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邀請九鐵公司與地鐵有限公司就可能合並事宜開始進行磋商;同年9月,兩家公司聯合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合並報告。
2006年4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地鐵公司簽訂一份不具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當中載明兩鐵擬議合並的架構及條款,同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布九鐵公司與地鐵鐵路網路合並營運的具體安排。
2007年6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通過兩鐵合並條例草案;同年12月2日,九廣鐵路公司與香港地鐵公司合並並易名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九鐵公司與地鐵公司鐵路網路營運合並,九鐵旗下的東鐵線,西鐵線,馬鞍山線和輕鐵系統租予港鐵公司50年。
2008年4月9日,港鐵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2008年度鐵路大獎中,獲選為亞太區最佳鐵路。
2009年7月26日,將軍澳線將軍澳至康城段及康城站投入使用,標志著將軍澳全線通車;同年8月16日,九龍南線(為西鐵線南延伸線路)通車並投入運營。
2010年6月,港鐵公司因需求下跌而終止貨運服務。
2014年12月28日,西港島線(堅尼地城站、香港大學站)通車。
2015年3月底,西港島線(西營盤站)通車,西港島線全線通車,與港島線接駁成為這條線路的一部分。
2016年10月23日,觀塘線延線(油麻地-何文田-黃埔)通車;同年12月28日,南港島線(金鍾至海怡半島段)通車。
2017年8月20日,沙中線大圍至紅磡段完成鋪軌;同年12月16日,港鐵正式啟用使用移動支付購買車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地鐵
5. 深圳地鐵和香港有什麼關系,怎麼列車上都要印上香港特別行政區名字阿
深圳地鐵龍華線(4號線)的運營公司是港鐵軌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所以列車版上才印有香港特別行權政區的名字。
深圳地鐵龍華線,深圳地鐵龍華線(4號線)大致位於深圳中心區「中軸線」,金田路和鵬程四路地底,總體呈南北行。
港鐵軌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2010年7月1日,正式接管深圳地鐵龍華線一期的車務營運工作,並逐步開始進行一期和二期的設備與系統整合。
2010年年底龍華線二期機電設備系統全面安裝及測試,並實現軌通、電通。2011年6月30日龍華線全線投入運營。
(5)2017香港軌道交通圖擴展閱讀
截止至2020年4月28日為止深圳地鐵一共有11條線路,分別是深圳地鐵1號線、深圳地鐵2號線、深圳地鐵3號線、深圳地鐵4號線、深圳地鐵5號線、深圳地鐵6號線、深圳地鐵7號線、深圳地鐵8號線、深圳地鐵9號線、深圳地鐵10號線、深圳地鐵11號線。
其中只有深圳地鐵4號線(北起龍華新區,途經深圳北站、上梅林、少年宮、市民中心、會展中心等重要區域,南至福田區)這條線路印有香港特別行政區名字
6. 地鐵的樣子是什麼樣的(圖片)
地鐵樣子如圖:
地鐵組成構件:
1、隧道:很多地下鐵路行走的隧道,都比在主要干線上的為小;所以一般而言地下鐵路的列車體積一般比較小。有時隧道甚至能影響列車的形狀設計,例如倫敦地鐵的部分列車便是。
2、動力:大部分的城市軌道系統都是使用動力分布式(即動車組列車),而不使用動力集中式。如果使用動力集中式,經常會用推拉運作。
3、系統:部分較為先進的系統已開始引入列車自動操作系統。倫敦、巴黎、新加坡、廣州、中國台灣和香港等地車長都毋需控制列車。更先進的軌道交通系統能夠做到無人操控。
4、車輛:最初的城市軌道系統車輛是木製的,後來改為鋼制以減少一旦發生火災造成的危險。自1953年開通的多倫多的地下鐵路,車輛開始再改良為鋁制,有效減少維修成本和重量。
(6)2017香港軌道交通圖擴展閱讀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投資大,如地鐵每公里造價動輒七八億元以上,運營期還需要長期依靠財政補貼。因此,需要統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和地方政府財力。」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李連成表示,「公共財政收入和地區生產總值是反映城市建設實力的重要指標。
2003年以來,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征地拆遷費用的上漲,使得目前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造價已經大幅提高。十幾年前的建設申報條件已經滯後於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當調整。」
7. 香港地鐵是什麼時間建的
香港的地鐵(MTR),原稱地下鐵路(Mass Transit Railway),是香港的通勤鐵路線,由香港鐵版路有限權公司(前地鐵有限公司,MTR Corporation Limited)營運。地鐵自1979年起為乘客提供市區列車服務。2007年12月2日,地鐵與九鐵的車務運作正式合並;當天,九鐵營運告終;與此同時,地鐵公司也易名為港鐵公司。合並後的綜合鐵路系統全長168.1公里,由9條市區線共80個車站組成。
8. 香港地鐵為什麼盈利
港府從1975年開始,建設軌道交通,並同時確定軌道交通建設及運營的原則版是「審慎的商業原則,用者自負」,初期全部權建設由港府負責,到90年代中期,港鐵開始盈利。香港地鐵是世界上城市軌道交通的一個特例,港府採取的政策主要有:1.每條地鐵在建設前沿線未開發的土地,按當時的地價劃歸地鐵公司所有,地鐵公司負責向政府償還地價款。地鐵建成後土地升值的全部收入歸地鐵公司所有;2.地鐵公司利用地鐵資源開發的項目如廣告、商鋪、電信服務、地下空間等收入全部歸地鐵公司所有;3.地鐵建成後地鐵公司按照全成本的概念(建設投資、固定資產折舊、運營成本、應有的利潤)自行確定票價;4.地鐵公司按照城市交通繁忙的需要確定新線建設,以達到投資回收的目的,如政府確定的建設線路不能達到回收的要求所帶來的損失由政府承擔。香港地鐵的投資、建設和運營均由香港地鐵有限公司承擔。在新線建設中從規劃開始,充分考慮營運中的可操作性、可維修性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