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東京電車.軌道交通.地鐵
〓新干線(SHIN KAN SEN)類似我們的高鐵,東京有JR東海道新干線、JR東北新干線和JR上越新干線。JR就相當於我們國內的CRH。
東京市內地鐵系統分兩家公司運營,都營和營團。
〓都營地鐵(Tokyo Chi-ka-tetsu):新宿線(S)、淺草線(A)、三田線(M)、大江戶線(O)、電車早稻田線、荒川線
〓營團地鐵(Tokyo Metro):銀座線(G)、丸之內線(M)、日比谷線(H)、千代田線(C)、東西線(T)、南北線(N)、有樂町線(Y)、半藏門線(Z)、副都心線(F)
〓東日本JR(East Japan Railway)相當於國鐵,現在已經私有化了,東京市中心的環狀電車線—山手線就是JR經營,日本國內電車、地鐵的區分不是那麼嚴格,所以山手線雖然不屬於地鐵系統,但和地鐵一樣運行,東京市區還有JR經營的其它鐵路
〓私鐵(Shi TeTsu)相對於國鐵的就是私人公司經營的私鐵電車,線路非常繁多,運行方面跟我們的普通火車差不多,一般除去上面所列線路名稱的,就是私鐵了!
㈡ 東京地鐵的線路數,線路總長都要低於上海和北京,可是地圖上東京地鐵稠密度遠高於上海北京,為什麼
東京這些不僅是地鐵,還有大量的城鐵和私鐵,不像國內地鐵公司是一家獨大。
㈢ 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圖中每條線路的意圖是什麼
一般來說,線路從規劃到運營的階段是:線網規劃—建設規劃—預可(規劃方專案)—工可—總屬體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施工—運營。這期間大概需要8-10年的時間,視線路本身情況和ZF意向來定。 一、線網規劃 線網規劃是一個城市在有意向做軌道交通時,...
㈣ 東京JR線路圖
東京JR是日本的大型鐵路公司集團,日本鐵路公司有時會譯為日本旅客鐵版道,然而日本鐵路權公司中也有貨運鐵道公司。在強調其整體的場合,也會稱為日本鐵路公司集團(JRグループ),其路線圖如下:
(4)東京都市圈軌道交通線網圖擴展閱讀:
客運流量
東京首都圈的主要旅客運輸方式是軌道交通。2003年首都圈各種運輸方式的日均旅客發送量為:JR鐵路1457.9萬人,私營鐵路1367.2萬人,地鐵812.6萬人、公共汽車451.7萬人、計程車198.2萬人、路面電車10.9萬人。
軌道交通的承擔的客運比例已經達到86%,在高峰時段,這一比例更是高達91%,居全球首位。2015年,東京地下鐵運輸25.86479億人次,都營地鐵運輸了9.50158億人次。
㈤ 東京地鐵的東京首都圈軌道交通
東京首都圈是以東京都23個區為中心,向外輻射半徑80公里的城市帶,包括東京都周圍的崎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等,其中城市26座,總面積13400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3.5%,總人口376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27%,城市化水平達到90%以上。
東京首都圈的空間布局類似我國的北京城,最先發展起來的東京23個區,集中了國會在內的政府機構和許多大型企業的總部,是主要的商業區,其內部只有部分居民區。隨著中心區用地緊張,中心區人口逐漸減少,郊區人口增加,形成了居民區和商務區分離的城市空間布局。乘坐1~2小時的軌道交通到達上班地點,在東京市民中是較為普遍的情況。
東京首都圈的主要旅客運輸方式是軌道交通。2003年首都圈各種運輸方式的日均旅客發送量為:JR鐵路1457.9萬人,私營鐵路1367.2萬人,地鐵812.6萬人、公共汽車451.7萬人、計程車198.2萬人、路面電車10.9萬人。目前,軌道交通的承擔的客運比例已經達到86%,在高峰時段,這一比例更是高達91%,居全球首位。
東京首都圈的軌道交通路網密度非常高,軌道交通網路總長度為2246.4公里,總里程世界第一,密度為222米/平方公里。東京都23區的鐵路網路長度為997.8公里,密度高達947.8米/平方公里。存在的軌道交通類型有:公交型普通鐵路(JR鐵路、私營鐵路)、地鐵、微型地鐵、單軌鐵路、定向人群運輸GMT和有軌電車。在這些組成部分中,普通鐵路線佔到整個網路長度的80%,總長近2500公里,其中部分線路為快線,首都圈內鐵路線多採用高架方式,如連接東京中心區和茨城縣築波新城的築波快線為郊區城軌線,採取的也是高架方式;地鐵線有332.6公里,占整個路網長度的13%,大部分集中在山手線以內的城市中心;單軌線和定向人群運輸線GMT是在1960年或其後建設的,連接著新商業區和新居民區;有軌電車兩條線,共17.2公里。
東京首都圈的軌道交通的運營主體以私營為主。截至2003年,東京首都圈共有軌道交通經營主體30家,其中私營主體19家,包括公交型普通鐵路13家、單軌交通2家、GMT定向人群運輸1家、有軌電車1家。目前東京首都圈的軌道交通屬於分區管理、網運合一的經營模式。 路網建設情況:從時間上看,路網形成時間較早,東京首都圈的鐵路網形成時間大約在20世紀60年代左右,即在日本鐵路改革前,大部分路網基本形成;修建時間稍晚的築波快線,2005年8月24日正式通車。路網建設的投資主體:在日本鐵路改革前,所有鐵路均由日本國鐵和日本鐵道建設公團建設,建設的款項由國家融資或補貼利息,或投入補助金,但大部分依靠貸款,既有線改造由國家投入補助金,但基本也通過國家貸款。築波快線修建干1987年日本鐵路改革後,情況稍有不同,它由東京首都圈新都市鐵道株式會社建設經營。東京首都圈新都市鐵道株式會社是以第三部門方式(即政府與私人企業合營)經營的鐵路公司,為了建設常磐新線(現在的築波快線)而設立,由沿線之地方政府與民間企業共同出資,資本額1850億日元,其建設費用的大部分都是無息貸款。
從速度值來看,東京首都圈公交型普通鐵路有快速和普速之分。中心區內,快慢線獨立,中心區外,在同一軌道上運行快慢線,快線採用跨站方式。東京首都圈內主要的幾條快線包括中央快速線、總武快速線、常磐快速線和築波快速線。中央快線是從東京至高尾(東京市台東區),基本全部位於中心區,長度53.1公里共24站,平均站距2.2公里,有普通列車、區間快車和特快車,在中心區採用跨站運營,平均速度是48.6公里/小時。築波快線從秋葉原(東京市千代田區)至築波(位於東京東北部的茨城縣),長58.3公里,共20站,設計最高時速130公里,速度目標值77.7公里/小時,用時45分鍾,經停7站。當前,在這一線路上運營快慢列車,快速52分鍾,平均時速67公里,普線57分鍾,平均時速60公里,比其他快線還快一些。
㈥ 東京都市圈的規劃
日本政府從上個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相繼制訂了首都圈整備規劃、近畿圈整備規劃和中部圈開發整備規劃,三大都市圈的規劃每10年左右修訂一次。
目前的日本首都圈整備規劃已經修訂五次了,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是第一次規劃和第四次規劃。
第一次首都圈整備規劃的核心內容是以東京站為中心30公里半徑的范圍內,建設5~10公里寬的綠化環帶,城市中心地域建設不能拓展到綠環上,新建住宅必須在綠環以外,以控制城市建設無序蔓延,保障中心區的環境質量。
由於日本的土地制度為私有制,動用私人土地遭到反對,又缺乏有力的配套手段,綠環的構想沒有實施成功。
第四次首都圈整備規劃的重點內容是提出發展新的產業核心,即形成副都心。發展副都心的意圖是把部分產業和政務功能分解出去,緩解中心區的壓力。
但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一些新產業又集中到東京都,各類產業、公共服務功能仍高度集中在中心區。為此,1999年11月,日本國會眾議院提出疏解東京都過於集中發展局面的東西,建議建設首都圈城市帶,准備把中央政府機構和職能機構遷出首都圈。
東京都市政廳提出應該在首都圈內優化改善都市區功能,充分利用現有條件,近距離疏散城市功能,而不贊同遷都。在這種背景下由東京都市政廳獨立編制的「首都圈規劃構想」,仍然強化東京都的中心地位,加強與周邊的聯系。
在這份後來被採納的規劃目標與發展戰略中,提出的目標是強化首都地位,激發經濟活力,改善住宅環境,在全球化時代展現魅力。針對東京國際競爭力的降低、大氣和水質污染嚴重的問題,規劃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
首都圈的空間結構表現為圍繞中心區的環狀布局形式,既疏解中心區的功能,又加強了環上各個地區的聯系。另外,主張大區域內進行包括交通、防災、治理大氣污染等各方面的協作戰略。
規劃預計2015年三層環狀干線道路建成後,對首都圈內的土地利用和交通整合將有顯著效果。屆時首都圈內的汽車行駛速度提高10%,因交通產生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總量降低10%,能減少20萬乘軌道交通經過中心區的通勤人口,環狀都市軸上的交通量增加,副都心得到長足發展而都心的環境負荷降低,都市區的過境交通量減少30%。
㈦ 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圖怎麼畫,用什麼軟體能畫
13號線將到達張江站,而不是先前規劃至羅山路站為止。線路西起嘉定華江路,東到內浦東張江路,橫容亘中心城西北—東南方向,途徑江橋大型居住社區、南京西路市級商業中心、太平橋、世博會、張江高科技園區等多個區域。
㈧ 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圖中每條線路的意圖是什麼
《城市軌道交通線路與站場設計》體現了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規劃與建設的不同層次:線網、車站和車嘗車站線路。主要內容包括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概述、線網規劃、選線設計、車站功能設計、車場設計、車站配線等。
㈨ 東京都市圈的交通
全世界最密集的軌道交通網托起了整個東京都市圈。地鐵和電車,也就是版電氣列車,是權絕大多數人每天要依賴的交通工具。快速、准時的軌道交通,能把你送到都市圈的每個角落。整個東京都市圈,就是在這些軌道上融為一體。軌道交通輸送人流,港口碼頭則承載物流,比起堪稱城市融合楷模的軌道交通,東京都市圈的港口一體化,在日本人孜孜不倦的頭腦中,還是一個正在醞釀中的劃時代的夢想。
東京都市圈絕大部分的客運依賴軌道交通。根據東京都都市整備局的數據,東京都市圈每天上班上學的人中,軌道交通的乘客佔到86%,在高峰時段,這一比例更是高達91%,居全球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