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廣州各大橋的簡介有誰知道啊!!!!!
海珠橋
海珠橋建於1933年,全長356.67米,主橋全長182.90米,南北兩跨對稱布置,原為三孔下承式簡支鋼桁架橋,設計荷載為二列10噸汽車,中跨為開啟式結構,能向上分開,以利大船通過。1949年,中孔鋼梁被國民黨政府炸毀。1950年,由衡陽鐵路局廣州分局負責修復通車。修復後,仍為鋼桁架梁,中孔不再活動開啟。
主引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靠近主橋第一、二跨為鋼筋混凝土變高度簡支T梁,北岸跨徑L=7.0米,南岸跨徑L=11.2米。其它跨為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簡支板,跨徑L=4.6米。北引橋19孔,總長91.6m,南引橋15孔,總長82.2m。
隨著經濟的發展,為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流量需求,1975年對海珠橋進行了擴建,在該橋東、西兩側各拓寬7.83米,連同原鋼橋人行道合為11.24米的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跨度與主鋼橋一致。
邊橋主橋為雙懸臂帶掛梁變截面預應力箱梁結構,東西兩幅,單向行車,單幅橋面寬11.26m。邊橋北引橋為7孔鋼筋混凝土簡支T梁橋,南引橋為6孔鋼筋混凝土簡支T梁橋,跨徑9.3m。東西兩幅,單向行車,單幅橋面寬8.4m。
1995年,廣州市市政局組織對海珠橋主橋鋼桁架進行維修加固,採用自錨式懸索吊橋加固方案,經體系轉換後,主橋設計荷載為汽-15。
海印橋
海印橋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市中心,跨越珠江,距海珠橋2.5km,全長1114m。孔徑布置為35+85.5+175+85.5+35(m)。主橋為跨徑175m的雙塔單索麵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墩身為雙排薄壁柔性墩以滿足較大的溫度變形,並避免設置大噸位滑動支座。塔高約60m,立面呈倒「Y」型。採用扇形索布置,索距5m。橋面設置6個車道,寬35m。主梁採用倒梯形箱形斷面。頂板懸臂長達7.5m。該橋具有良好的抗風斷面。對溫度應力問題採取了獨特的設計構造與處理方法,以適應橋址處溫差變化較大的情況。主梁施工採取中箱灌築先於兩側邊箱的獨特方法,不用勁性骨架,而採用掛籃施工。於1988年建成通車。上海市政工程設計院設計,廣東省基礎工程公司施工。
珠江大橋
珠江大橋是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座跨江橋梁,因跨越珠江而得名,2005年5月前珠江大橋是跨區橋梁,5月起成為荔灣區內的一座橋梁,於1958年10月19日正式全面動工。1960年6月15日主橋工程竣工,1960年10月1日正式通車。大橋分為東橋及西橋,東橋由中山八路跨越珠江至大坦沙島,長約336米,通航凈高8.5米;西橋由大坦沙島跨越珠江接廣佛公路和芳村大道,長約415.5米,通航凈高6米,橋寬23米,兩橋距離為1.5公里,中間是一條雙軌鐵路-廣三鐵路,兩側為單線公路及人行路。建成以來,一直是廣州通往粵西地區的必經之路,並且是芳村維一的陸路通道,自從珠江隧道、鶴洞大橋通車後,大橋的重要性逐漸降低,車輛可改行其他通道,市民更可乘搭地鐵,但由於交通極為繁忙,大橋每天仍然是車水馬龍,有見及此,政府正著手興建內環路廣佛放射線,紓緩大橋的壓力。
廣州大橋
廣州大橋於1985年11月建成交付使用。大橋全長979.04米,橋寬24米,設計荷載汽-20,驗算荷載掛-100。由主橋、副橋、引橋組成。主橋跨越珠江主航道,上部結構為三跨砼連續箱梁,下部採用鋼筋砼墩,沉井基礎。副橋跨越珠江副航道,上部結構為二聯三跨預應力砼連續梁;引橋上部結構由跨度30米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橋及跨度15米普通鋼筋混凝土簡支T梁橋組成,副橋與引橋下部結構均採用排架墩,鑽孔樁基礎
回答者:國家煉金術C - 大魔法師 八級 7-18 18:34
② 廣州南站到廣州大橋怎麼走
公交線路:地鐵7號線 → 地鐵3號線 → 11路,全程約21.4公里
1、從廣州南站乘坐地鐵7號線,經過4站, 到達漢溪長隆站
2、步行約170米,換乘地鐵3號線
3、乘坐地鐵3號線,經過6站, 到達廣州塔站
4、步行約120米,到達廣州塔西站
5、乘坐11路,經過2站, 到達新鴻花園站
6、步行約240米,到達廣州大橋
③ 從廣州地鐵2號線中大往返番禺市橋的雙向導圖和詳細說明
你可以看一下,從中大站先做到客村,然後轉三號線到番禺廣場方向的即可,做到市橋下。
具體附圖。
④ 廣州地鐵西朗站附近是不是有一個大橋叫絡溪大橋
不是,那裡叫鶴洞大橋
⑤ 廣州各大橋的簡介
海珠橋
海珠橋建於1933年,全長356.67米,主橋全長182.90米,南北兩跨對稱布置,原為三孔下承式簡支鋼桁架橋,設計荷載為二列10噸汽車,中跨為開啟式結構,能向上分開,以利大船通過。1949年,中孔鋼梁被國民黨政府炸毀。1950年,由衡陽鐵路局廣州分局負責修復通車。修復後,仍為鋼桁架梁,中孔不再活動開啟。
主引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靠近主橋第一、二跨為鋼筋混凝土變高度簡支T梁,北岸跨徑L=7.0米,南岸跨徑L=11.2米。其它跨為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簡支板,跨徑L=4.6米。北引橋19孔,總長91.6m,南引橋15孔,總長82.2m。
隨著經濟的發展,為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流量需求,1975年對海珠橋進行了擴建,在該橋東、西兩側各拓寬7.83米,連同原鋼橋人行道合為11.24米的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跨度與主鋼橋一致。
邊橋主橋為雙懸臂帶掛梁變截面預應力箱梁結構,東西兩幅,單向行車,單幅橋面寬11.26m。邊橋北引橋為7孔鋼筋混凝土簡支T梁橋,南引橋為6孔鋼筋混凝土簡支T梁橋,跨徑9.3m。東西兩幅,單向行車,單幅橋面寬8.4m。
1995年,廣州市市政局組織對海珠橋主橋鋼桁架進行維修加固,採用自錨式懸索吊橋加固方案,經體系轉換後,主橋設計荷載為汽-15。
海印橋
海印橋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市中心,跨越珠江,距海珠橋2.5km,全長1114m。孔徑布置為35+85.5+175+85.5+35(m)。主橋為跨徑175m的雙塔單索麵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墩身為雙排薄壁柔性墩以滿足較大的溫度變形,並避免設置大噸位滑動支座。塔高約60m,立面呈倒「Y」型。採用扇形索布置,索距5m。橋面設置6個車道,寬35m。主梁採用倒梯形箱形斷面。頂板懸臂長達7.5m。該橋具有良好的抗風斷面。對溫度應力問題採取了獨特的設計構造與處理方法,以適應橋址處溫差變化較大的情況。主梁施工採取中箱灌築先於兩側邊箱的獨特方法,不用勁性骨架,而採用掛籃施工。於1988年建成通車。上海市政工程設計院設計,廣東省基礎工程公司施工。
珠江大橋
珠江大橋是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座跨江橋梁,因跨越珠江而得名,2005年5月前珠江大橋是跨區橋梁,5月起成為荔灣區內的一座橋梁,於1958年10月19日正式全面動工。1960年6月15日主橋工程竣工,1960年10月1日正式通車。大橋分為東橋及西橋,東橋由中山八路跨越珠江至大坦沙島,長約336米,通航凈高8.5米;西橋由大坦沙島跨越珠江接廣佛公路和芳村大道,長約415.5米,通航凈高6米,橋寬23米,兩橋距離為1.5公里,中間是一條雙軌鐵路-廣三鐵路,兩側為單線公路及人行路。建成以來,一直是廣州通往粵西地區的必經之路,並且是芳村維一的陸路通道,自從珠江隧道、鶴洞大橋通車後,大橋的重要性逐漸降低,車輛可改行其他通道,市民更可乘搭地鐵,但由於交通極為繁忙,大橋每天仍然是車水馬龍,有見及此,政府正著手興建內環路廣佛放射線,紓緩大橋的壓力。
廣州大橋
廣州大橋於1985年11月建成交付使用。大橋全長979.04米,橋寬24米,設計荷載汽-20,驗算荷載掛-100。由主橋、副橋、引橋組成。主橋跨越珠江主航道,上部結構為三跨砼連續箱梁,下部採用鋼筋砼墩,沉井基礎。副橋跨越珠江副航道,上部結構為二聯三跨預應力砼連續梁;引橋上部結構由跨度30米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橋及跨度15米普通鋼筋混凝土簡支T梁橋組成,副橋與引橋下部結構均採用排架墩,鑽孔樁基礎
⑥ 廣州地鐵中大至巿橋有幾站
中大坐8號線到客村轉3號線,3號線坐到市橋下
從中大上車,途徑鷺江,客村(換乘),大塘,瀝滘,廈滘,大石,漢溪長隆,市橋。8站路
⑦ 從廣州地鐵體育西站出發,要到廣州大橋,應坐幾號線
非要做地鐵的話肯定是三號線(天河客運站-番禺廣場)到珠江新城下車內,不過那容樣還有一公里多路要走,建議直接乘坐B21(BRT體育中心上車)或89路到達二沙東下車,往回走一點就是了,廣州大道不會很堵車的。
如有用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