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線路規劃 > 太原市大南門唐明地鐵規劃

太原市大南門唐明地鐵規劃

發布時間:2021-04-05 00:53:04

A. 太原迊澤是怎樣命名的

明萬曆〈太原府志〉里有當時的太原城平面圖,南面有個城門叫迎澤門,大約就是現在的迎澤公園一帶

「迎澤」這兩個字,雖然和任何漢字一樣,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但是,在太原的大地上,在太原人的心目中,卻有著一種特殊的地位。說它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絕非溢美過譽之詞,因為,它與太原的許多之最聯系在一起,似乎和這些之最,結下了不解之緣。 太原最大最美的公園是什麼公園?是「迎澤公園」。太原最豪華的賓館是什麼賓館?是「迎澤賓館」。太原最長最寬最壯觀的街道叫什麼名?叫做「迎澤大街」。別的尚且不說,僅從上述這幾個之最中,就可窺測出一些「迎澤」兩字為何傳名遐邇了。 迎澤賓館、迎澤公園,甚至迎澤湖,它們的得名,無疑是因其位居於迎澤大街兩畔,由街名引得。那麼,迎澤大街是何故而名呢?很長一個時期以來,有這樣一個傳聞: 解放初期的50年代中葉,迎澤大街剛剛問世於晉陽大地之時,不少人中間傳說,毛澤東主席要來太原視察了。為了迎接毛主席的蒞臨,所以才修築了這條大街,並取名迎澤大街。毛主席是否曾准備來太原視察,這條大街是否因毛主席准備來並而創建,筆者當時尚屬年幼無知,無從得知。反正有一個事實,毛主席一生沒有涉足太原,直至他臨終。 逮至十年動亂的「文革」期間,又傳出一條駭人聽聞的消息:彭真為了篡黨奪權,與羅瑞卿陰謀兵變,他們以山西為其大本營,命令山西的代言人修建一條可以同時升降兩架戰斗機的大街。為隱蔽其反革命目的,把這條街叫做迎澤大街。危言聳聽,煞有介事,似乎所謂「兵變」,即在眉睫。然而,「四人幫」的跨台,正本清源的結果,彭真同志的復出,證明了這不過是一個陷害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政治謠言。 那麼,為什麼要修築這條大街,又怎樣給這條街取得「迎澤」的名字呢?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 建國之後的50年代初期,太原的城市建設進入一個大規模的發展時期。為了使這座古城的發展有一個科學的合理方向,遂制定了為期20年的太原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 這個規劃針對太原千百年來,城市街巷封閉不暢,氣脈不舒,觀瞻不雅,充斥「丁」字,東西不貫,南北不通,沒有通衢大道的閉塞格局,提出了大膽的、科學的舊城改造方向,制定了太原城市道路建設由城內向城外擴展的原則。迎澤大街,便作為擴建太原城市街巷中的主軸線,納入了這個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 當時的太原市市長岳維藩,高瞻遠矚,力排眾議,以博大的氣魄,將迎澤大街的寬度規劃為70米。使不少專家、領導和同志們瞠目結舌,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也太難為大家了,因為在當時的太原街巷中,最寬者莫過於六七米,這與70米相比,無大量者,確實有些莫名奇妙。 至於,迎澤大街的得名,准確點說那是因為,當時這條街由原太原城垣的承恩門,即後來的首義門起始,經由迎澤門、直至西南城角達汾河東壩。而這兩座故城的城門以迎澤門規模最大,為紀念於斯,從迎澤門引得迎澤大街之名。 今日十里通行的迎澤大街,是在原太原城垣南城外的一條古道上拓寬、城直、鋪石、灑油而創建的。那條千百年來沿南城牆、溝通城外兩門間交通的古道,原本是一條高低不平的泥濘土路。這條土路連通著兩條起始太原、南下河東、東出娘子關的著名的古代交通要道「東官道」和「西官道」。 東官道,出首義門後逶迤向南連通榆次,岔往娘子關與子洪口;西官道,出迎澤門入南關城,經小店、徐溝直達汾州(今汾陽)、平陽(今臨汾)。 就是這條沿城的古道,曾是明末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攻打太原的古代戰場。曾幾何時,農民軍兵臨太原城下,智取南關城,強攻迎澤門,利用東南角樓守軍的倉慌失火,一舉突破承恩門和迎澤門,攻佔太原城。曾幾何時,李自成率軍退出北京途經太原時,又委其愛將陳永福踞守太原,抵禦清兵。永福為固守太原,親守迎澤門,拆毀構成迎澤門威脅的南關城。 這些往事,都曾一幕幕地在今迎澤大街的故址上,聲色頗壯地繹演。連那膾炙人口的「女起解」玉堂春,據說也是由西官道人南關城,經迎澤門到太原府按察司署三堂會審的。 1955年,築建迎澤大街的第一期工程打響。歷時一年,從五一廣場至迎澤大橋,一條長近10華里的坦途,來到了人間。之後的十餘年間,迎澤賓館、並州飯店、財貿大樓、電信大樓、工人文化宮……緊步迎澤大街的問世,陸續嵌鑲在大街的兩畔。 1976年,伴隨著太原新火車站的誕生,迎澤大街的第二期工程動土。兩年之後,迎澤大街二期工程告竣,五一廣場之東直達東山腳下,又出現一條坦途,原稱迎澤東大街,後並入迎澤大街。之後,又是新的高層建築,如雨後春筍,矗立於大街兩側:郵電大廈、交通大廈、三晉大廈、雲山飯店、電力大廈、友誼大廈、唐明飯店……時至今日,寬闊筆直的迎澤大街兩邊,基本了太原市最高的大廈群,最美的大廈群,最繁華的大廈群。成為太原人民最願意涉足的地方。 當然,說迎澤大街上薈萃了太原的高層大廈還僅僅是一個方面。最美的街頭游園:廣場小游園、珠林園、墨藝園、濱秀園……,不也分別點綴在迎澤大街的兩側嗎。還有最美的街心花池,花壇、廣場草坪、車站花壇、大南門花壇,以及沿街的城市雕塑,把個迎澤大街裝點得絢麗多彩,雍容雅緻。 迎澤大街跨迎澤大橋到河西之後,被稱為迎澤西大街,原來的迎澤西大街,到千峰附近後,向西北彎曲而去。1986年,迎澤西大街延升取直工程開工,到1987年,形成了東起迎澤橋頭,西至下元丁字路口的迎澤西大街。1996年,迎澤西大街打通工程開工,工程人下元路口一直通向西山腳下。1996年國慶節,全長十公里的迎澤大街歷經四十載之後終於全線貫通。1997年國慶節,寬達50米的新迎澤大橋建成通車,為太原人的十里長街夢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前進,人類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敦促著迎澤大街舊貌換新顏,它必將隨著太原古城的再騰飛邁進新的境界。

B. 中國太原迎澤大街名稱的由來

中國太原迎澤大街名稱的由來:

迎澤二字源於太原古城大南門——迎澤門,明朝擴建後,太原城周長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側包磚,共開八門,東曰宜春、迎暉,俗稱大東門、小東門,西曰振武、阜成,俗稱水西門、旱西門,北曰鎮遠、拱極,俗稱大北門、小北門,南曰迎澤、承恩。

也就是民間所謂的大南門和新南門。大南門的地名至今仍在沿用,而迎澤二字,更是成為太原城建史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迎澤區,迎澤大街、迎澤大橋、迎澤公園、迎澤賓館等等。

甚至還有迎澤啤酒、迎澤肥皂。迎澤、承恩之名來自於一首古老的民歌《南風歌》: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這首相傳是舜帝時代歌頌南風造福於運城鹽池人民的民歌,大意是說世間萬物都迎承南風的恩澤。於是,兩座南門分別被命名為迎澤門和承恩門。

(2)太原市大南門唐明地鐵規劃擴展閱讀:

迎澤大街分別修建於1956年,1959年,1976年,1985年,於1996年全線貫通,道路規劃紅線寬為70米、66米。

現狀道路為三塊板斷面,其中機動車道寬20米、26米、28米、31米。與迎澤大街相交的主要城市道路平均交叉口間距為600米。

2008年,迎澤大街進行了全線改造升級,將原有車道擴至寬敞的八車道。更整頓了周遭建築,整體形成了龍城的又一大景色。

古城太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所以,整個迎澤大街以「復古」「典雅」為特色,在大街兩邊,築起了棕銅色的柱欄,話亭及座椅等等。

C. 太原由盛而衰

太原古稱晉陽。許多地下出土文物表明,早在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華夏的祖先就在太原這塊土地上生育繁衍,並且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大約在公元前 497年前,古晉陽城問世,歷經春秋、戰國、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等十數個朝代,太原一直是中國北方的一個軍事重鎮。公元 979年,趙宋毀太原,新興的太原又先後在宋、金、元、明、清等數朝中崛起,不僅是軍事重鎮,而且發展成為著名的文化古城和商業都會。

在太原歷史上有許多值得記載的傳說和大事:「台駘降龍」變龍山,夏禹治水改龍頭山為系舟山;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其子?父改唐為晉;公元前 497年趙簡子的家臣董安創建晉陽城;公元前453年趙、韓、魏「三分其晉」,晉陽成為趙國都城;公元前180年劉恆在晉陽「龍潛」16年後即位漢文帝;公元 304年東晉並州刺史劉琨為抵禦匈奴入侵 9年喋血保衛晉陽;公元5 50年北魏高歡、高洋父子定晉陽為「霸府」、「別都」;公元 617年李淵、李世民父子起興晉陽奪取天下,稱晉陽為「龍興」之地,把晉陽定為「北都」、「北京」;公元923年——960年李存?、石敬搪、劉知遠和劉崇兄弟憑借晉陽爭奪天下,走馬稱帝建立後唐、後晉、後漢、北漢,稱晉陽為「龍城」;公元 979年攻下晉陽,為「釘」、破「龍脈」,火燒水灌,徹底摧毀晉陽;公元 982年趙宋派潘美在唐明鎮重建太原城;經金元狼煙後,明清擴建太原,商業興起,後又遭天災人禍,日漸蕭條。古城太原,歷經滄桑。

第一個興衰期(公元497年至公元396年)

春秋戰國時代,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手工業和農業逐漸有了分工,形成了城鎮和農村。統治階級為了維護他們的統治,陸續在各地修築城池。最初建築晉陽城的是晉國公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予。董安予創建晉陽古城時間大約在公元前 497年以前,故趾在今晉源古城營一帶,因城池建在晉水之陽(古以北為陽)而得名晉陽。古晉陽城西依懸瓮山、東臨汾河水,地勢十分險要,城堡十分堅固。據說,董安予在修築晉陽城時,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用板夾夯土成牆,修治城廓。用高丈余的草木做宮舍的圍牆,冶煉青銅鑄成宮殿大柱,使晉陽成為城高池深、宮苑壯麗的趙國初期的都城。

公元前 246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天下為36部,初置太原郡,郡置設在晉陽。這時的晉陽也就叫太原了。公元前 201年漢高祖劉邦為抵禦匈奴,選派韓王信坐鎮北方,改太原郡為韓國,都城設在晉陽,從此晉陽成為北方的邊防重鎮之一。公元前 196年,漢高祖把雁北和太原郡劃在一起,稱為代國,封他的兒子劉恆為代王。晉陽又成為代國的都城。公元前 180年,呂後死,周勃等人擁戴劉恆繼位,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漢文帝。劉恆即位後,由於他念念不忘他與其母出宮後生活了16年的晉陽城,稱晉陽為「龍潛」之地,對晉陽十分重視。

當時,晉陽不僅是軍事重鎮,商業、農業都很發達,手工業已發展到相當水平,能造出雪白明亮,耀人眼目的鋼鏡、鐵鏡等物,被稱為「東帶名關,北逼強胡,年穀獨熟,人庶多資,斯四戰之地,攻守之場」。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代太原郡「屬並州,戶十六萬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萬四千八十八,縣二十一」。當時,在今天的山西境內有252萬餘人,可見其中有近30%的人口生活在太原境內。從晉陽城創建,經秦到兩漢時代,可以說是太原歷史的第一個興旺時期。

東漢末年,國力暗弱,匈奴貴族勢力逐漸南移,到晉朝初,並州的大部分地區被匈奴占據,僅剩晉陽附近的一些屬縣。尤其是到公元 304年,匈奴首領劉淵在左國城(今離石市)建都,自稱漢王。他分別占據高平、屯留、平遙、介休等地,矛盾指向晉陽。晉陽人民在並州刺使劉琨領導下,抵禦匈奴入侵,堅持長達 9年的喋血保衛戰。當時的太原一帶,逃亡剩下的戶不滿 2萬,人民飢荒,寇賊縱橫,道路斷塞,一片荒涼。劉琨失敗後,在公元316年至396年的80年間,太原地區曾被當時稱為「五胡」的匈奴、羯、鮮卑、氏、羌等少數民族創建的後趙、前燕、前秦、西燕、後燕交替攻佔。太原人民長期處於兵荒馬亂之中,遭受了數不清的災難。

第二個興衰期(公元523年至979年)

公元396年,北魏王拓拔攻佔晉陽,置並州。公元523年,高歡(又名賀六渾)掌握了北魏政權,他依據晉陽地形險要,城池堅固的優勢,建立了大丞相府,有力地控制了北魏實權,稱晉陽為「霸府」。公元 550年高歡的兒子高洋奪取了東魏政權,自立為帝,歷史上稱北齊,都城雖然設在鄴(今河南安陽),但仍以晉陽為基地,亦稱為「別都」。由於高氏父子對晉陽有感情,十分重視對晉陽的修建。公元 545年,高歡在晉陽修了晉陽宮;576年後主高緯修建了大明殿;577年幼主高恆修建了晉陽十二院,其壯觀程度超過了鄴城的皇宮。北齊統治為了游覽還在晉祠修築了讀書台、望川亭、魚沼、飛梁及「善利」、「難老」兩個泉亭。與此同時,還在晉陽西山的天龍山和龍山修建了天龍寺、童子寺和法華寺,依山鑿岩,雕刻石佛。這就是保存至今的天龍山石窟藝術的最早開鑿。這個時期,太原市的農業、商業也得到恢復發展。晉陽城內商業興盛、市面繁榮,成了北齊的主要商埠。

公元 581年隋朝建立。由於當時突厥稱雄北方,為了抵禦少數民族的侵擾,晉陽城成為北方軍事重鎮。隋文帝封他的次子楊廣為晉王,駐守晉陽。公元605年楊廣即位,史稱隋煬帝。他把晉陽作為他的「龍興」之地,在北齊晉陽宮外,又築起了高13公尺,周圍 3.5公里的城牆,叫做新城,在城邊修築了高13公尺,周圍 4公里的「倉城」,並且又修建了一座晉陽宮。由於隋煬帝荒無道,大興土木,爆發了各地農民大起義。

公元 617年太原留守李淵及其子李世民,從晉陽起兵,攻入長安,奪取了隋朝政權,於 618年建立了唐朝。由於李唐王朝對他們起兵的發祥地十分重視,對晉陽城不斷擴建,原來的晉陽城主要在汾河西岸,稱為「都城」或「西城」,城中有大明城、晉陽宮和倉城,唐太宗李世民又派人在汾河東岸築起了東城。武則天在位時,並州刺史崔神慶又在東城、西城之間修建起了中城,正好跨在汾河之上。當時的都城與東、中城相連,稱為太原三城。規模宏偉的晉陽——太原之城,成為唐朝的北方屏障。因為東城內井水苦澀難飲,還修築了從西城把晉水架過汾河引到東城的引水工程,叫晉渠。其後,河東節度使馬燧又修建了想東城引晉水工程,還瀦成隍塘蓄水,又把汾水分出許多小流環城流繞,兩旁都載上楊柳,進一步綠化、美化了城市。與此同時,還在晉陽修築了許多廳、堂、寺廟,這些建築圍繞晉陽宮、大明宮、坐落在清水綠樹之間,使晉陽城更為堂皇清雅。唐代宏偉的晉陽三城,共有24道城門,晉水擦西城而過,汾河穿中城南流,晉渠穿西城、過中城,跨汾河達東城,使之流水嘩嘩,楊柳飄絮,樓台相望,宮闕巍峨,蔚為壯觀。當時的晉陽交通四通八達,經濟富庶,手工業、商業十分發達,是全國主要貨幣的中心。鐵制武器日臻完美,並州剪刀鋒利無比,鐵鏡、銅鏡、盛譽全國。此外,晉陽硝石、葡萄酒都是當時的貢品。唐代的晉陽不僅城市繁華,而且文化薈萃,人才輩出。詩人白居易、文學家王翰、工部尚書喬琳、宰相狄仁傑都是太原出生的唐代名人。詩人禮李白、杜甫也都來過晉陽。李白還留下了「晉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瀉翠娥」的詩劇,杜甫也曾寫下「安得並州快剪刀,剪取吳凇半江水」。

公元690年(唐代武則天天授元年)定太原為北都,742年(唐玄宗天寶元年)以北都為北京,與首都長安以及南京(成都府)、西京(鳳翔府)、東京(河南府)合稱五京。據記載,當時的太原府「領縣十三,戶十二萬八千九百五,口七十七萬八千二百七十八」,太原進入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由於晉陽城城池堅固,唐以後的五代,這里幾度被一些野心軍閥作為割據稱雄的堡壘,稱王稱霸,自立為帝。從公元907年到979年七十多年間,太原經歷了後唐、後晉、後漢、北漢等幾個王朝,你爭我奪,輪番佔領,使晉陽古城慘遭摧殘,太原人民苦不堪言。最慘痛的是公元 979年(宋太平興過四年)宋太宗趙光義經19年「三下河東」,終於滅了北漢,下令焚毀晉陽,次年又引晉水、汾水倒灌晉陽廢墟,毀城滅跡,使這座經營近1500年的名城,隨著五代的結束而徹底毀滅。

第三個興衰期(公元982年至1126年)

趙光義毀滅晉陽城後,為了炫耀他平北漢,毀晉陽的功績,把他指揮作戰是駐扎過的崇聖寺改為統平寺(在今後林),修築了平晉城,但晉陽人民都不敢去那裡居住。許多無家可歸的老百姓,流離失所,逃到唐明鎮和三交村落戶,唐明鎮當時是一條僅有一條街的小村莊,在現西羊市大關帝廟附近,三交村在太原城北古城村。

由於太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公元 982年(宋太平興國七年),宋太宗趙光義派三交都部署潘美在唐明鎮的基礎上,擴大范圍,修築城牆,興建太原城。宋初修建的太原城是一座土城,城池周長5.28公里。築四門:「東曰朝曦,南曰開遠;西曰金肅;北曰懷德。城西南至現迎澤大街的北邊,西至現新建路的東邊,後小河、東後小河是當時北面東邊的城壕。據說當時認為晉陽出過好幾個皇帝,是個『龍城」,趙宋毀掉晉陽新修太原城街道時,都築成丁字街,是為釘破「龍脈」,使太原不再出現「真龍天子」,危及趙宋天下。並忌諱使用「晉陽」、「太原」名稱,而設為緊州軍事,派潘美、楊業把守。公元1023年宋仁宗即位後,對太原又進行了修建,1025年太原和州陳堯佐為了防阻汾水泛濫,在汾河東岸築了長堤,並引水瀦成湖泊,湖堤畔栽種了許多柳樹,名曰「柳溪」,東山上長滿遒勁蔥蘢的古柏蒼槐,稱為錦綉嶺。公元1059年趙宗又以並州為太原府,府治設在太原城。公元1060年又修建了著名的晉祠聖母殿。1069年在東山根的馬庄修築了一座大廟芳林寺,兩座寺廟東西映輝,遊人香客絡繹不絕。

隨著社會的發展,宋代太原的工商業也逐步繁榮起來,太原城區西南的米市街、南市街、柴市巷、菜市街、麻市街是當時的米、柴、菜和日用品市場;帽兒巷、靴巷、剪子巷、簾子巷、氈房巷、醬園巷等是工商業集中的地方。手工業、陶瓷、冶煉業尤其發達,製造的銅鏡作為貢品上貢。設在孟家井、冶峪的官窯生產的「木理紋瓷」,當時在全國頗負盛名。

經過宋代七八十年的發展,當時太原又煥發出勃勃生機,有「花花正定府,錦綉太原城」贊語。據《宋史.地理志》記載:到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太原建制為大督府,轄十縣,有「戶十五萬五千五百八十三,口一百二十四萬一千七百六十八」。這個時期,可以說歷史太原新城建成後,經北宋一百多年穩定發展達到的又一個興旺期。

北宋末年,封建統治階級殘酷奴役和剝削勞動人民,階級矛盾日益激化,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趙宋統治搖搖欲墜。這一時期,散居在長白山、松花江一帶的女真族逐漸強盛起來,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領阿骨打稱帝,國號曰金。公元1125年,金兵分兩路大舉南侵,西路由粘罕率軍於12月抵達太原城下,河東宣撫使童貫逃跑,太原知府張孝純率眾奮力抵抗,誓死保衛,被圍困 250多天,終於糧絕人亡而失敗。公元1126年(端康元年) 2月14日,宋欽宗趙恆下詔將中山、河間、太原三鎮交金人。從此,太原人民在戰亂摧殘,異族壓榨下,度過了80多年。據記載,太原路(後改為冀寧路)轄區的人口減為「戶七萬五千四百四十,口十五萬五千三百二十一」。

第四個興衰期(公元1368年至1948)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把太原定為「九邊」重鎮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封他的三兒子為晉王,駐守太原,並在太原設置了「山西中書行省」後改為「承宣布政司」,掌管全省行政事務。晉王讓他的岳父謝成對太原城進行了擴建。向東、南、北面擴展,建成了周圍14公里,高約18米的城牆,外用磚砌,開 8個門:東為宜春(大東門)、迎輝(小東門)、南為迎澤(大南門)、承恩(首義門)、西為振武(水西門)、埠城(旱西門),北為鎮遠(大北門)、拱拯(小北門),城外城壕深10米,城頭四角建角樓 4座,小樓92座,敵台32座,使之成為「堅逾鐵瓮『的城堡。晉王還在城內修建了宮城,富麗堂皇的王府宮殿,有三個大門:「東華門」、「西華門」、「南華門」。宮城的外城牆叫東肖牆、西肖牆、南肖牆、北肖牆。肖牆內還修建了為晉王服務的各種設施,為舉行祭祀的天地壇,管理膳食的典膳所,供游樂的花園杏花嶺、松花坡等。晉王的王室分封為王,紛紛佔地建造王府,為寧化府、臨泉府、方山府、大小濮府等,還有鍾樓、鼓樓、廟宇。到清帶,太原城規劃基本與明代差不多。統治者為防備人民反抗,在晉王府的廢墟上修建了4000餘間營房,駐扎精騎營,後叫精營街,以上許多地名仍保留至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軍事的需要,明代太原的兵器創造更為發達,城內奶生堂與半坡街的「鑌鐵坑」相傳是明初鍛銅作坊的遺跡。從宋代開始的燒陶器」官窯「,更為普遍。清朝中葉手工業有了較大發展,煉鐵和硫磺生產也很發達。商業方面出現了封建性的同行會,形成了糧行、油麵行、綢緞行等十大行業。許多街道以行業命名,如東米市、西米市、東、西羊市、估衣市、棉花巷等。與商業資本緊密相關的銀錢業也曾興隆一時。太原是明清兩代的邊防重鎮,又逐漸成為北方的主要工商業都會。

《明史.地理志》和《清史稿.地理志》對太原府人口未作記載。據明《太原府志》統計:明萬曆(公元1573至1620年)年間,太原府轄25縣,有121043戶,990450人,其中:太原縣有 9827戶,73438人。但是由於受了幾次天災的劫難,太原城再次凋衰。公元1646年(清順治三年)晉王府失火,從內城燒到宮門,燃燒數月,所有宮殿和各種建築化為灰燼:公元1815年(嘉慶20年)東山洪水爆發,浪高丈余,沖沒了東關,大南關,受災十分嚴重,使太原城失去了往日的繁榮。公元1877年光緒三年,連年大旱,顆粒無收,同時瘟疫流行,人民不是餓死,就是逃亡。公元1886年(光緒12年)汾河決堤,水勢兇猛,半壁西城頓成澤園,滿洲城、學台衙門、太原府文廟、陽曲縣文廟及許多民房盪然無存。經歷幾次大劫,據地方誌記載:公元1900年(光緒26年)太原一城四關,僅有人口3萬人。

1911年辛亥革命後,雖然創建了一些軍火工業為主的現代工礦業,修建了簡易機場和南、北同蒲鐵路,城區內也陸續出現了商店、飯店和公用設施,但城市和經濟發展極為緩慢。尤其是當時正是烽火連天、戰禍不斷的戰爭年代,古城太原經濟凋蔽,民不聊生,一片蕭條景象。

D. 太原為什麼叫太原或叫並州

並州為古州名。相傳禹治洪水,劃分域內為九州。山西太原古稱並州,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復置,領太原、上黨、建興、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七郡,仍治晉陽。

晉沿用,建興後淪沒。隋唐以後亦有並州,然其地屢有縮小。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置並州於榆次,五月更名新並州,七年(982年)移治唐明鎮,嘉佑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並州之名遂廢。

(4)太原市大南門唐明地鐵規劃擴展閱讀:

太原的地形:

太原西、北、東三面環山,中、南部為河谷平原,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海拔最高點為2670米,最低點為760米,平均海拔約800米,市區坐落於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

太行山雄居於左,呂梁山巍峙於右,雲中、系舟二山合抱於後,太原平原展布於前,汾水自北向南縱貫全境。 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橫貫太原市全境,流經境內約100公里。市區東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呂梁山。

E. 太原的大南門的唐明飯店具體地址

很明顯,過了大南門就看見了,是太原較老的飯店。迎澤大街解放路十字路口西北角就是,下面有個唐明眼鏡店

F. 迎澤大街的命名

迎澤二字源於太原古城大南門——「迎澤門」,明朝擴建後,太原城周長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側包磚,共開八門,東曰宜春、迎暉,俗稱大東門、小東門,西曰振武、阜成,俗稱水西門、旱西門,北曰鎮遠、拱極,俗稱大北門、小北門,南曰迎澤、承恩,也就是民間所謂的大南門和新南門。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太原的兩座南門,大南門的地名至今仍在沿用,而迎澤二字,更是成為太原城建史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迎澤區,迎澤大街、迎澤大橋、迎澤公園、迎澤賓館等等,甚至還有迎澤啤酒、迎澤肥皂。迎澤、承恩之名來自於一首古老的民歌《南風歌》: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這首相傳是舜帝時代歌頌南風造福於運城鹽池人民的民歌,大意是說世間萬物都迎承南風的恩澤。於是,兩座南門分別被命名為迎澤門和承恩門 。
「迎澤」這兩個字,雖然和任何漢字一樣,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但是,在太原的大地上,在太原人的心目中,卻有著一種特殊的地位。說它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絕非溢美過譽之詞,因為,它與太原的許多之最聯系在一起,似乎和這些之最,結下了不解之緣。
太原最大最美的公園是什麼公園?是「迎澤公園」。太原最豪華的賓館是什麼賓館?是「迎澤賓館」。太原最長最寬最壯觀的街道叫什麼名?叫做「迎澤大街」。別的尚且不說,僅從上述這幾個之最中,就可窺測出一些「迎澤」兩字為何傳名遐邇了。

建國之後的50年代初期,太原的城市建設進入一個大規模的發展時期。為了使這座古城的發展有一個科學的合理方向,遂制定了為期20年的太原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
這個規劃針對太原千百年來,城市街巷封閉不暢,氣脈不舒,觀瞻不雅,充斥「丁」字,東西不貫,南北不通,沒有通衢大道的閉塞格局,提出了大膽的、科學的舊城改造方向,制定了太原城市道路建設由城內向城外擴展的原則。迎澤大街,便作為擴建太原城市街巷中的主軸線,納入了這個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
當時的太原市市長岳維藩,高瞻遠矚,力排眾議,以博大的氣魄,將迎澤大街的寬度規劃為70米。使不少專家、領導和同志們瞠目結舌,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也太難為大家了,因為在當時的太原街巷中,最寬者莫過於六七米,這與70米相比,無大量者,確實有些莫名其妙。
至於,迎澤大街的得名,准確點說那是因為,當時這條街由原太原城垣的承恩門,即後來的首義門起始,經由迎澤門、直至西南城角達汾河東壩。而這兩座故城的城門以迎澤門規模最大,為紀念於斯,從迎澤門引得迎澤大街之名。
今日十里通行的迎澤大街,是在原太原城垣南城外的一條古道上拓寬、城直、鋪石、灑油而創建的。那條千百年來沿南城牆、溝通城外兩門間交通的古道,原本是一條高低不平的泥濘土路。這條土路連通著兩條起始太原、南下河東、東出娘子關的著名的古代交通要道「東官道」和「西官道」。
東官道,出首義門後逶迤向南連通榆次,岔往娘子關與子洪口;西官道,出迎澤門入南關城,經小店、徐溝直達汾州(今汾陽)、平陽(今臨汾)。
就是這條沿城的古道,曾是明末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攻打太原的古代戰場。曾幾何時,農民軍兵臨太原城下,智取南關城,強攻迎澤門,利用東南角樓守軍的倉慌失火,一舉突破承恩門和迎澤門,攻佔太原城。曾幾何時,李自成率軍退出北京途經太原時,又委其愛將陳永福踞守太原,抵禦清兵。永福為固守太原,親守迎澤門,拆毀構成迎澤門威脅的南關城。
這些往事,都曾一幕幕地在今迎澤大街的故址上,聲色頗壯地繹演。連那膾炙人口的「女起解」玉堂春,據說也是由西官道人南關城,經迎澤門到太原府按察司署三堂會審的。
1955年,築建迎澤大街的第一期工程打響。歷時一年,從五一廣場至迎澤大橋,一條長近10華里的坦途,來到了人間。之後的十餘年間,迎澤賓館、並州飯店、財貿大樓、電信大樓、工人文化宮……緊步迎澤大街的問世,陸續嵌鑲在大街的兩畔。
1976年,伴隨著太原新火車站的誕生,迎澤大街的第二期工程動土。兩年之後,迎澤大街二期工程告竣,五一廣場之東直達東山腳下,又出現一條坦途,原稱迎澤東大街,後並入迎澤大街。之後,又是新的高層建築,如雨後春筍,矗立於大街兩側:郵電大廈、交通大廈、三晉大廈、雲山飯店、電力大廈、友誼大廈、唐明飯店……時至今日,寬闊筆直的迎澤大街兩邊,基本了太原市最高的大廈群,最美的大廈群,最繁華的大廈群。成為太原人民最願意涉足的地方。
當然,說迎澤大街上薈萃了太原的高層大廈還僅僅是一個方面。最美的街頭游園:廣場小游園、珠林園、墨藝園、濱秀園……,不也分別點綴在迎澤大街的兩側嗎。還有最美的街心花池,花壇、廣場草坪、車站花壇、大南門花壇,以及沿街的城市雕塑,把個迎澤大街裝點得絢麗多彩,雍容雅緻。
迎澤大街跨迎澤大橋到河西萬柏林區之後,被稱為迎澤西大街,原來的迎澤西大街,到千峰附近後,向西北彎曲而去。1986年,迎澤西大街延升取直工程開工,到1987年,形成了東起迎澤橋頭,西至下元丁字路口的迎澤西大街。1996年,迎澤西大街打通工程開工,工程自下元路口一直通向西山腳下。1996年國慶節,全長十公里的迎澤大街歷經四十載之後終於全線貫通。1997年國慶節,寬達50米的新迎澤大橋建成通車,為太原人的十里長街夢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G. 葬送北宋江山的罪魁禍首是誰

趙宋王朝的中央集權制度不僅斷送了宋廷第二次對太原的救援,斷送了太原,也葬送了自家一百六十餘年的錦綉江山。公元 982年,也就是火燒晉陽三年之後,出於國防的需要,宋太宗命潘美在晉陽故城東北三十里汾河對岸的唐明鎮新建城池。當年僅有一條小街的唐明鎮,位於今天太原市西羊市街的大關帝廟一帶,大南門的唐明飯店即得名於此。宋代太原城的大體位置,南到今迎澤大街北側,北到今後小河一帶,西到今新建路東側,東到今柳巷一帶,這座沒有包磚的土城周長不過十一里,只有四座城門,當年周長四十二里共開二十四道城門的晉陽城此時已成為後人夢中再也難以觸摸的海市蜃樓。
城池建成後,心有餘悸的統治者不願再看到「太原」、「晉陽」這樣的名稱,而代之以「緊州軍事」,直到七十七年之後,才恢復了太原府的建制。在太原恢復舊稱之前,並州州治和陽曲縣治先後遷入了這座新城,民間因此有「宋前太原、晉陽一座城,宋後太原、陽曲一座城」的說法。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而太原城,則是一千年河西,一千年河東。
潘美在建設新城的時候,為了破壞太原風水,消除太原王氣,取諧音以「釘」死太原龍脈,只修丁字街而不修十字街。對此,有人也做過善意的解釋,說丁字街對阻遏契丹騎兵的馳騁極為有效,然而,在冷兵器時代,城池是抵禦敵軍的最後一道防線,一旦城防有失,守軍的鬥志與士氣也隨之崩潰,激烈的巷戰只能是殉道者為壯烈結局而盡的最後努力,相對於戰局已經毫無意義,所以,丁字街,只能是趙宋王朝愚昧與狹隘的表現。到1948年太原戰役前夕,閻錫山軍隊在城中修築巷戰工事時,統計市區內仍有大小丁字街三百六十四條。直到今天,太原舊城仍然可以看到這些在城建規劃中難以修復的錯誤,而近年來為了消除丁字街實施的交通改造工程,也因此都被冠以「打通」工程。趙光義處心積慮地防備著太原,但他不曾想到,太原卻在此後的戰爭中堅強地護衛著宋室江山,更令趙光義的後代們痛悔的是,如果沒有毀掉晉陽,靖康之恥完全可能避免,北宋的歷史也將隨之改寫。
2.png
太原重建一百四十多年後,以一支兩千五百人的騎兵起義,女真人僅用十年時間就滅亡了建國二百餘年的遼國。就在宋廷按照宋金海上之盟為全部索還包括燕雲十六州在內的五代以後陷沒各州而奔波交涉的時候,金太宗以北宋接納遼軍降將張覺為借口,揮師伐宋。金軍的計劃是兵分兩路,西路軍以宗翰也就是《說岳》中的粘罕為主帥,率軍六萬,從西京大同出發,攻佔太原,東路軍以另一員竭力主張攻宋的大將宗望為主帥,率軍六萬,自平州入燕山,直取真定,然後兩路大軍會師於開封城下,一舉滅亡在聯合攻遼的戰爭中被金軍鄙薄蔑視的弱宋。
強盛的金朝滅亡實力強於宋朝的遼國之後,主懦臣庸的趙宋王朝面對急劇變化的外交形勢卻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和積極的應變措施,不懂得及時緩和與西夏的關系以抽調戰鬥力較強的西北邊防軍加強北境防務,也沒有在太原等二線戰略要地布署機動部隊。胡馬南掠,完全出乎宗翰必有幾場惡戰的預計,還在幻想著以屈讓和犧牲來換回燕雲各州的宋廷猝不及防,或潰或降,節節敗退,金朝西路軍接連攻取了朔、武、代、忻四州。
說起北宋六賊之一的童貫,凡是看過《水滸傳》的人們對他都不陌生,當時宋王朝在太原的最高官員就是被人們諷為媼相的童貫,這個深得宋徽宗寵信的宦官擔任的職務是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負責全權統率這三個地區的軍事力量,他的官邸就設在太原。除了征方臘取得勝利以外,童貫在與西夏、遼國的戰爭中,不懂治軍卻極擅隱瞞敗績、慌報軍功,正是他兩次伐遼的失利,使得北宋的腐敗與孱弱在金軍面前暴露無遺,從而萌發了南侵的野心。
其實多次出使金朝的宋將馬擴早就對金兵的南侵有所察覺,並提醒童貫早做防備,仍然沉醉於以一百萬燕京代租費收回幽州空城而沾沾自喜的童貫卻對此充耳不聞。金軍南侵前夕,曾參加燕京談判的馬擴再次前往宗翰軍中商議收回蔚、應二州,狂妄的宗翰笑道:「你還在指望得到這兩個州嗎?山前山後都是大金朝的土地,還有什麼好說的?你們把所有州縣奉上贖罪,我們才可以原諒你們收納張覺。你現在就可以回去了,我不久就會派人去宣撫司。」
馬擴回太原復命後,大驚失色的童貫不是按照馬擴的勸說布署應敵的防務,而是做好了南逃的准備。不久,金國使者來到太原,通報了金軍已經南侵的情況,並要求宋廷割讓黃河以北的土地。不知所措的童貫准備逃歸京城,太原知府張孝純勸阻道:「金人撕毀盟約,大人應當率領各路將士奮力抗敵,如果大人南歸,軍心必然動搖,這無異於把河東拱手送給金人呀,河東一旦失守,河北豈能保全?!請大人留下來與我們共同報效國家,更何況太原地勢險要,人民勁悍,金兵未必能夠攻取。」厚顏無恥的童貫居然說:「我的職責是宣撫,而不是守土,如果一定要我留下,還要你們做什麼?!」十二月八日,童貫逃離太原前線,張孝純聞迅後擊掌長嘆:「平時童大人何等威風,怎麼一旦風雲突變就心驚膽戰抱頭鼠竄,他還有什麼面目去見天子?!」正是這個童貫,回到京城後拒不接受宋欽宗東京留守的任命而與徽宗南逃,當衛士們在一片痛哭聲中阻擋浮橋請求徽宗留下時,這個逃跑將軍竟然命令他的親軍勝捷軍放箭,當即射倒數百人,童貫因此在輿論的一片譴責聲中遭貶,流放途中被宋欽宗下詔處死。

H. 想知道: 太原市 大南門附近的大樓名字百度地圖太不詳細了。

東北角:聯通大樓。西北角:唐明飯店,西南角:工會大廈

I. 我的話戶口手續都全的,太原市小店區唐明派出所不接受戶口,

先確定身份失業員要取原工作單位發給能證明其失業證明材料履行勞合同或辭退、除名、除等發爭議應取勞爭議仲裁決定書或院判決書等一999一月二二務院頒發《失業保險條例》第一陸條規定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應及失業員具終止或者解除勞關系證明告知其按照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權利並失業員名單自終止或者解除勞關系起漆內報社保險經辦機構備案 其失業登記《失業保險條例》第一陸條規定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失業應持本單位其具終止或者解除勞關系證明及指定社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登記辦理失業登記手續般要求: ()區(縣)勞局失業保險機構接失業員檔案依據其檔案記載政府關規定核定失業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及標准 (二)失業員與用單位終止或解除勞關系起陸0內必須本戶口所縣市區失業保險經辦機構進行失業登記 (三)辦理失業登記應攜帶列材料: 一、本《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及身份證復印件張; 二、近期免冠寸照片三張; 三、本失業前所單位具終止或解除勞合同證明; 四、省級勞社保障行政部門規定其材料 5、失業職工辦理申領失業保險金手續月起按月持本《失業證》、《居民身份證》本戶口所城鎮勞部門領取失業保險

閱讀全文

與太原市大南門唐明地鐵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佛地鐵出口地圖 瀏覽:273
武漢地鐵報站英文 瀏覽:92
白石高鐵站 瀏覽:294
北京地鐵安全隱患 瀏覽:382
南京東善橋地鐵 瀏覽:905
深圳地鐵列車有多長 瀏覽:556
金洲地鐵站到廣州火車站地鐵要多久 瀏覽:783
南京地鐵機場線單程時間 瀏覽:161
乘地鐵去佛山東建世界廣場 瀏覽:498
惠州仲愷深業喜悅城地鐵規劃 瀏覽:378
天府廣場到韋家碾地鐵價格 瀏覽:112
萬菱匯地鐵出口 瀏覽:402
長水機場到大觀樓地鐵 瀏覽:704
廣州t2機場那個地鐵站 瀏覽:909
s7地鐵南京運行時間 瀏覽:943
高鐵為什麼夜間不開行 瀏覽:500
西安門地鐵站怎麼去南京眼 瀏覽:480
廣州火車站去廣州機場地鐵 瀏覽:694
成都地鐵站項目總監招聘 瀏覽:691
佛山地鐵廣州火車站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