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美援朝是哪一年到哪年結束謝謝!
抗美援朝自1950年開始到1953年結束。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1)鐵路紀念抗美援朝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這場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極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貳』 關於抗美援朝的資料
1,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25日,揭開抗美援朝戰爭序幕。
從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採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
游擊戰相結合的方針,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其特點是:戰役規模的夜間作戰和很少有戰役間隙的連續作戰,攻防轉換頻繁,戰局變化急劇。
2,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在朝中邊境及其附近地區,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突然發起的進攻戰役。
10月25日,志願軍發起戰役,以1個軍的主力配合朝鮮人民軍在東線進行阻擊,集中5個軍另1個師於西線給「聯合國軍」以突然性打擊,
將其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11月23日)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第一次戰役志願軍共殲敵15000多人。
3,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於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為打破美國政府「先停火,後談判」,爭取喘息時間,
卷土重來的陰謀,突破「三八線」,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進行的進攻戰役。
志願軍集中6個軍,在人民軍3個軍團協同下,對依託「三八線」既設陣地進行防禦的「聯合國軍」發起全線進攻,將其從「三八線」擊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
佔領韓國首都漢城(今首爾),並適時停止了戰役追擊。第三次戰役共殲敵19000多人。
4,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為制止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發動的攻勢,
爭取時間掩護後續兵團到達,進行反擊准備,在「三八線」南北地區進行的防禦戰役。
志願軍連續取得三次戰役勝利後,主力轉入休整。「聯合國軍」發現志願軍補給困難、第一線兵力不足,便迅速補充人員、物資,調整部署,於1951年1月25日恢復攻勢。
5,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於1951年4月22日發起,至6月10日前後結束,歷時50天,戰役的結果是志願軍和人民軍將「聯合國軍」從三八線附近地區打退到漢江南岸地區,
但又被「聯合國軍」 推回到三八線南北地區,志願軍和人民軍共殲滅 「聯合國軍」8.2萬餘人,自身作戰減員8.5萬餘人。 志願軍由於第19、第3兵團的到達和原在元山地區休整的第9兵團重。
『叄』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時間
2020年10月25日
『肆』 抗美援朝二等功與三等功軍功章有什麼不同
抗美援朝評有一等功,二等功與三等功榮譽稱號,但是沒有頒發相應的軍功章。所以沒有不同。
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授予功臣和英烈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功榮譽稱號,還授予特級、一級、二級、三級英雄光榮稱號(未頒發勛章)。
一些地方政府給立功將士和支前模範頒發了獎章,如「抗美援朝功臣獎章」、「一等戰斗英雄獎章」(五二部黨委會頒)、「志願抗美援朝模範獎章」(遼東)、「抗美援朝民工模範獎章」(遼西省人民政府頒)、「志願民工模範獎章」(松江省政府頒)等。
(4)鐵路紀念抗美援朝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紀念章: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抗美援朝紀念章,是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頒發的唯一一種紀念章,也是中國全國性機構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頒發的僅有的兩種紀念章之一。
1951年10月,准備籌備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郭沫若、陳叔通與時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的彭真聯名提議致信全國政協主席毛澤東,建議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一周年之際制發抗美援朝紀念章。
發給人員
1、在朝鮮境內參加抗美援朝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切人員;
2、在朝鮮境內為抗美援朝戰爭服務的中國醫務、鐵路、運輸、翻譯和參加停戰談判的工作人員, 民兵、民工及其幹部,記者、作家、攝影和攝制電影的人員;
3、因組織調動,或因傷、病、殘,或因服務期滿而回國的上述人員。
『伍』 抗美援朝紀念日是哪一天
抗美援朝紀念日是10月25日。
志願軍首批作戰部隊1950年10月19日入朝。志願軍赴朝後的首戰,是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於1950年10月25日在兩水洞、豐下洞地區,與由溫井向北鎮進犯的南朝鮮軍步兵第6師第2團前衛加強第3營進行的一次遭遇戰。
此戰經約1小時的戰斗,全殲南朝鮮一個營及一個炮兵中隊,共斃傷俘敵470多人、俘美軍顧問1人、繳獲各種槍支16支、火炮12門、汽車38輛、戰馬3匹、報話機2部。
此役後,我第118師、120師乘勝進攻溫井之敵,並於26日凌晨佔領溫井。從此,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1951年,黨中央決定將兩水洞戰斗的1950年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意義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
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使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獲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也打破了「美國不敗」的神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抗美援朝紀念日
『陸』 抗美援朝時間紀念日
抗美援朝時間紀念日是10月25日,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以光榮的勝利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帷幕。1951年黨中央決定將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將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戰爭過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在8個月內,先後連續進行5次大的戰役,共殲敵23萬餘人,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同時,黨和政府在國內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全國人民抗美援朝運動。
全國各階層人民踴躍參軍參戰,捐獻飛機大炮,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戰。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邊打邊談」階段。經兩年艱苦鬥爭,交戰雙方於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定。
美國遠東軍和「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獲得了一個不值得羨慕的名聲: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
『柒』 1951年抗美援朝鍍金的紀念章
1952年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頒發給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人員的紀念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抗美援朝紀念章,是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頒發的唯一一種紀念章,也是中國全國性機構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頒發的僅有的兩種紀念章之一。
中文名稱
抗美援朝紀念章
館藏地點
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紅山鄉上寨村
所屬年代
近現代
所屬博物館
洛陽洛衛軍品博物館
所屬地區
河南洛陽
設立背景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抗美援朝紀念章,是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頒發的唯一一種紀念章,也是中國全國性機構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頒發的僅有的兩種紀念章之一。
1951年10月,准備籌備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郭沫若、陳叔通與時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的彭真聯名提議致信全國政協主席毛澤東,建議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一周年之際制發抗美援朝紀念章。
郭沫若、陳叔通、彭真三人的原信內容如下:
主席:
為了紀念我們全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戰爭,特別是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出國作戰,我們提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的紀念日制發抗美援朝紀念章,送給我國志願軍全體指戰員、戰斗員、政治工作人員,後勤工作人員和運輸工作人員,以資紀念。
郭沫若 陳叔通 彭真
毛澤東主席接到信後表示同意,並認為將此提案提交到政協一屆三次會議上討論。
1951年10月23日至11月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期間,根據郭沫若、陳叔通、彭真的提議,大會討論決定製作抗美援朝紀念章,頒發給所有參加抗美援朝的人員。
此枚紀念章為銅質,主體為五角星外圍加放射光芒,五角星的五個角上鑲嵌琺琅,五星正中為毛澤東左側面頭像,外圍環繞麥穗,下方環繞綬帶,綬帶上寫有「抗美援朝紀念」。紀念章背面刻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贈」字樣和年號「1951」。紀念章上方有上掛,使用別針佩戴在衣襟上。
此枚紀念章發放數量大約250萬枚,即在1951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一周年時在朝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官兵以及其他參加抗美援朝的工作人員都有發放。這枚紀念章數量較大,市場上較為常見,但是抗美援朝時期中國全國性的僅有的兩枚紀念章之一,同時也是採用毛澤東頭像圖案的像章中製作機構級別最高的.[1]
發給人員
1)在朝鮮境內參加抗美援朝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切人員;
(2)在朝鮮境內為抗美援朝戰爭服務的中國醫務、鐵路、運輸、翻譯和參加停戰談判的工作人員, 民兵、民工及其幹部,記者、作家、攝影和攝制電影的人員;
(3)因組織調動,或因傷、病、殘,或因服務期滿而回國的上述人員。
『捌』 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
1、李家發
李家發(1934年-1953年7月13日),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1934年生,安徽省南陵縣人。是明朝著名開國將領李文忠的22世孫,1951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任第67軍第199師第595團第1連戰士。1952年10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在一次敵機空襲中,冒著生命危險,幫助朝鮮群眾搶救衣物和糧食。在戰地練兵和修築工事中,成績突出,榮立2次三等功。1952年冬任通信員,英勇機智地穿梭在敵人的炮火中,被譽為「鐵腿通信員」 。
2、趙連山
趙連山,遼寧省清原縣人,一九二六年六月出生,一九四六年五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志願軍第三十八軍第一一四師第三四二團第三連連長。
3、楊玉
楊玉,抗美援朝戰斗英雄,黑龍江慶安縣人,16歲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了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
剿匪,抗美援朝等多次立功,在出朝作戰時全連在與美軍作戰時,全連的戰友都在那次激烈的戰斗中光榮的犧牲了只有他一人堅守在高地,與美軍周旋不降,為大部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光榮的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
4、劉光文
中國人民志願軍「二級戰英雄」。1950年人伍,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同年加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在戰斗中機智勇敢,榮立一等功。
1951年被選為志願軍國慶歸國觀禮代表,1952年4月回朝鮮在返回前沿陣地的途中犧牲。志願軍領導機關授予他「二級戰英雄」稱號。
5、李漢
李漢,山東省萊州市人。1938年4月入伍,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飛行員、大隊長、副團長、師長等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第一個擊落敵人飛機的飛行員,因此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