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戰時期湘桂鐵路建設者名單
『貳』 作為新一代的鐵路,尤其是高鐵建設者,如何發揚鐵道兵精神,為以後建設中國高鐵
建設那是中鐵建的事
現在中鐵建都是勞務工
打工的拿好自己工資就行了,還談什麼精神
『叄』 給青藏鐵路建設者的一封信
青藏鐵路建設者們: 您好! 你們辛苦了,你們為了西部的繁華,奉獻了自己的青春,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服從祖國,服務人民,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是你們每個人都有的高貴品質。不管自然環境是多麼惡劣,你們總是堅強的工作,頑強的戰斗。不逃避,不妥協,直至獻出了全部的青春和熱血。 風火山海拔5100多米,山石奇形怪狀,形成光怪陸離的「石林碑海」。這里含冰土層(冰塊中含土量不到20%),淺埋地層,融凍泥岩和冰凍土等復雜地質。 而青藏鐵路必須穿過風火山。風火山隧道是世界第一隧道,海拔4905米,全長1338米。這里高寒.低壓.缺氧.風雪.雷電.風暴.氣候條件相當惡劣。大氣壓55(平原的一米半),氧份低於生命極限(11KPa),空氣中含氧比人類生存的量最低限還低,被喻為「生命禁區」。極度缺氧,惡劣的氣候條件,再加上復雜的地址,西方媒體預言:「青藏鐵路過不了風火山。但青藏鐵路的建設者,你們堅強不屈,頑強拼搏。風火山隧道終於在2002年10月19日勝利貫通。創造了人類鐵路歷史上的奇跡! 我敬佩你們!偉大的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 祝身體健康 xxx 2012-02-19的確是中國式教育的悲哀呵呵
『肆』 青藏鐵路的建設者為什麼能感動中國
你可以搜索一下相關資料,確實很感人
他們,創造奇跡
一、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鐵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達960公里,最高點海拔5072米;
二、最長的高原鐵路,全線總里程達1142公里;
三、穿越凍土裡程最長的高原鐵路;
四、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車站,是海拔最高的鐵路車站;
五、海拔4905米的風火山隧道,是海拔最高的凍土隧道;
六、全長1686米的昆侖山隧道,是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
七、海拔4704米的安多鋪架基地,是海拔最高的鋪架基地;
八、全長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橋,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橋;
九、青藏鐵路凍土地段時速將達到100公里,非凍土地段達到120公里,這是目前火車在高原凍土鐵路上的最高時速。
建設者·老兵回憶
30年前1000多名士兵為打通關角山隧道艱苦奮戰 用生命穿鑿天路咽喉
穿越戈壁荒漠、沼澤濕地和雪山草原,世界上最長的這條高原鐵路,歷經幾代人的艱難穿鑿,在即將通車時,一位1976年參與開鑿被稱為咽喉的「關角山隧道」的老兵,講述了背後的故事。
五月天棉襖凍成「冰筒子」
暢君是禮泉縣人,1976年2月,17歲的他和全縣550名青年應征入伍,進入鐵道兵十師46團。集訓了一個半月,他們就奔赴青藏線關角山隧道工地。
「關角」藏語意為「登天的梯」,地質復雜,關角隧道全長4010米,海拔3680米,是青藏鐵路一期工程最難點。1974年3月,鐵道兵集結1000多人展開會戰。這里年平均氣溫只有0℃,最低零下37.5℃,即使七八月施工還必須穿棉衣。
說起施工感受,暢君說,到現場後,環境、氣候、生活條件的惡劣讓人難以想像。首先就是嚴重缺氧,不拿東西走路喘氣都費勁,更別說每天還要背著工具去山洞裡施工。
隧道滲水特別嚴重,曾創造過晝夜涌水2000立方米的紀錄。復工後,封閉期間的塌方淤積惡化了地質條件,洞內積水最深處達3米多。他們穿著棉衣進洞,下班後就變成冰筒子套在身上。五月間天氣,要脫下來,得用木棍狠敲,震碎冰塊後才能脫下來,然後晚上放在火上烤,第二天再穿。
塌方缺氧威脅年輕的建設者
「從新兵連第一次下到連隊,看到的第一眼情景就是糊花圈。」暢君說,他們到時,碰上一個戰士被塌落的石頭砸中犧牲了,連隊給糊花圈。往隧道旁邊的山頭一看,埋了七八個墳頭。17歲的暢君,第一次感到離死亡這么近。
暢君說,那時塌方經常發生。他們用木頭頂著,挖進去一截以後再用木頭頂,還沒來得及頂的時候就塌方了。一次清早交接班時,隧道里的一段突然塌方,一瞬間190多人被困在里邊。高原缺氧,洞里空氣更稀薄,這時一名士兵在洞口處發現了一絲光線,他硬是用手摳出了一個洞,搶救人員將氧氣管插入,救出了這些兄弟們。
暢君說,戰士們一年四季沒有新鮮蔬菜,只有罐頭、肉,還有就是乾菜,喝的水也是雪水,但大家無悔無怨。「能在唐古拉山上為青藏鐵路出一把力,流一身汗,刻下人生烙印,那是我們人生的最大幸福。」
多想和戰友回到建設地看看
暢君說,那時去青海的人很少,景色比現在更美。他們經常坐著翻斗車經過青海湖的支流浚河、江河,河裡極其珍貴的鰉魚成群,自由游弋著,車輪過去,准會帶起十多條魚。
青藏線全線貫通,暢君難抑心中喜悅。他說目前最想做的事情是能和當年的戰友一起乘車去看看。他們當年建設的4010米鐵路,如果火車以100公里的時速通過,只需要約2.5分鍾。可就這短短的兩分半鍾,是多少鐵道兵用青春和熱血換來的。
『伍』 給拉薩鐵路建設者立一塊豐碑,豐碑上寫什麼
天路勇士 造福百姓
『陸』 青藏鐵路建設者的「三件寶」分別是什麼
青藏鐵路西寧至拉薩全長1956千米,其中西寧至格爾木814千米,已於1979年鋪通,1984年投入運營。新開工修建的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北起青海省格爾木市,經納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經西藏自治區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塞曲至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全長1142千米,其中新建鐵路(南山口至拉薩)1110千米,格爾木至南山口32千米為既有線。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
在青藏高原上施工,第一重要的是氧氣。據測算,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空氣中的含氧量只有內地的52%~70%,換句話說,在這個高度即使是空手走路,也相當於在內地扛一袋麵粉走路,更不用說從事重體力勞動。所以,各參建單位在上青藏線前,大多採取自願報名的方式,經過嚴格的體檢合格,才有資格參加青藏鐵路的建設。
在青藏高原上施工有一個有趣的規定,就是上山施工人員每天必備的勞保用品有三大件,叫做「墨鏡、唇膏、防曬霜」。高原上氧氣稀薄,紫外線強烈,在野外時間一長,臉上就會出現「高原紅」,也就是兩個紅臉蛋,嘴唇也會因乾燥而開裂。因此工人們每天上工前必須要「塗脂抹粉」,這在一開始成為一大奇觀。到後來,大家不僅不覺得每天必須這樣做有什麼「怪異」,反而覺得已經離不開這「三大件」了,並且親切地稱之為青藏鐵路建設者的「三件寶」。
『柒』 收集有關青藏鐵路,鐵路建設者事跡的資料兩個
吳宗學:從「不願意來」到「不願意走」
「說實話,我一開始是不願意來的。」7月12日,在那曲地區的中鐵隧道局指揮部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吳宗學指揮長在記者提出采訪請求後沉默了好大一會,才開口說道。他說,自己上青藏線前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誰都知道這在缺氧嚴重的高海拔地區意味著什麼。但是隧道局領導找他談話,講他的病可以在工地醫院治,講現在工地管理工作不到位,領導力量薄弱,施工屢屢出紕漏,遭到青藏鐵路總指揮部嚴厲批評……他坐不住了。2003年6月28日,他告別了位於河南省的中鐵隧道局一處,來到了海拔4500多米的西藏那曲地區,開始坐鎮指揮隧道局在此施工的23標段。
1954年生的吳宗學是青藏鐵路建設者中少有的高齡成員,身體並不強壯的他上線後一個多月都頭疼不消、難以入眠。然而來到那曲的第二天,他不顧強烈的高原反應,就與其他同志一起深入施工現場進行調查。為掌握第一手資料,他堅持每天召開碰頭會,研究提高工效、強化管理的有效途徑。以前的指揮部命令式作風盛行,上下溝通不夠,吳宗學就從改變管理觀念入手,在指揮部重新樹立起平等交流、充分溝通的工作作風。他對大家說,人都是平等的,指揮長和民工都是來青藏鐵路「打工的」,我們一定要對職工平等管理,多用理性化的方法把道理講透,管理中要講人性化。他不僅在自己的職工面前平易近人,體貼冷暖,對協作隊伍的民工兄弟也倍加關懷。在他的領導下,中鐵隧道局工地切實實現了正式職工與民工「統一住宿、統一飲食和統一醫療保障」,而且施工隊伍撤離時都優先保證兌現民工工資,然後才發職工的工資。
吳宗學還是一個事必躬親的人。他是技術人員出身,對鐵路施工的各個環節都頗有心得。在工地巡查時,當他看到有的施工人員在細節上做得不到位時,就當場進行手把手的指導,小到片石路基,大到橋梁樁體,他都給予細致的點撥。久而久之,大家有了技術問題,不管大小都來找他,「出點子」成了他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談到這一點,他平淡地說:「土建工程,管理是關鍵,技術人員指導不到位會造成浪費,還會破壞環境,必須把工序安排好;高原上施工,還必須盡可能地節省人工,指揮長不多動動腦筋,行嗎?」
在吳宗學的帶領下,23標段的工程有了明顯的改進,質量大為提高。過去受過批評的涵洞施工部分,今年在上級檢查時已經得到了表揚。今年,接近鋪軌前沿的23標段已完成全部主體工程。
「我現在是能堅持就堅持。」吳宗學苦笑著說,他的支氣管炎到了工地上並沒有像領導說的那樣「能治好」,反而還在加重:「在平原上都治不好,到了高原上怎麼可能治好?」工期很緊,換人已不可能,此時的他已經沒有退路。事實上,吳宗學一直在拚命。他到工地上後,不管身體多難受,從未要求下山休養,上級關心他的健康,安排他去拉薩休養,他也不願意去。即使每次去開會,他也是短短幾天就急匆匆地趕回來。「你一走,誰給出點子?技術方面不放心,走不開啊!」
吳宗學的兒子在重慶上大學,小夥子去年就吵著要來青藏高原看望老爸,他卻怕影響工作,鐵著心阻止了兒子:「你敢上來我就不理你!」他愛人有心臟病,連海拔較低的拉薩都不能來。說到這些,吳宗學又陷入了沉默,他的眼睛裡,分明有點點淚光。
龐國強:「外來妹」中出了個「雙料勞模」
青藏線上號稱「一天四季」,天氣復雜多變。當記者離開那曲城區時,天氣還十分晴好,走了半小時就開始電閃雷鳴,細碎的冰雹夾著大雨砸了下來。據同行的青藏鐵路拉薩指揮部宣傳部沈忠副部長介紹,此地多雷暴天氣,有一種直接擊地的「滾地雷」十分可怕,經常擊死牧區的牛羊。而我們要找的龐國強工程師,就工作在此地條件最差的21標段第2項目部。
越野車在泥濘的施工便道上跋涉了幾十公里,終於拐進了簡陋的第2項目部營地,一個裹著雨衣的高大漢子聞聲迎了出來。他面龐黝黑,身高足有1.80米多,卻瘦得顴骨凸出。他就是龐國強,新疆北新路橋建設公司副總經理,21標段第2項目部的負責人。
作為整個青藏線上不多的幾支非中鐵系統隊伍之一,龐國強手下的新疆公司被他自嘲為「外來妹」,他們也是首次走出新疆承包鐵路工程,自然有惶恐之感。然而「外來妹」乾的活兒並不比鐵路系統的「嫡系部隊」差,截止到2004年5月1日,他們已完成橋涵主體工程量的90%,路基工程量的82%,土方90萬方,進度和質量都令人滿意。龐國強本人也於今年6月29日被評為西藏自治區勞模,加上1999年獲得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勞模稱號,他成了罕見的「雙料勞模」。
龐國強的工地離那曲城區的指揮部有40公里,但這40公里卻成了通訊和電力的盲區。由於地形復雜,手機沒有信號,電話線也無法架設,甚至電台也因為多雷電天氣無法使用,有什麼事都只能跑路去辦,發電也只能自己解決。龐國強說,今年還好,他們在施工中發現5公里外的一個碴場居然有手機信號,現在有事就跑到那裡去打電話。而他們的工地位於那曲河畔,環境惡劣,每年都有幾個月刮六七級大風,雨季的洪水沖斷施工道路、阻斷材料供應也是常事。
條件艱苦,龐國強卻並非那種向困難低頭的人。他說:我們是「外來妹」,但我們的辦公條件要搞成第一流,施工質量也要第一流!為此他不惜成本購進電腦、復印機等現代化辦公工具,同時為職工和民工們創造了舒適的住宿和生活環境。在雨季施工時,他每天都親自到材料庫過問材料供應,與一線施工機械司機同行、同吃、同宿,在洪水沖斷道路時就立即趕往一線,靠前指揮,一連十多個小時都不休息。這樣的工作量,在平原都吃不消,何況是在嚴重缺氧的高原!
龐國強為此也付出了代價。高原上的人們很難吃胖,但這個身高1.80米多的硬漢子,體重僅有55公斤,連同事們都說他的腿瘦得像麻稈,可怕!他卻只是嘿嘿地笑。
采訪完,記者一行和龐國強在指揮部食堂用餐,很少提起家人的他才說起自己的傷心事:他出身鐵路工程世家,父母曾在蘭新鐵路一期工程工作,而他本人則干過二期工程。12歲那年,母親突然逝世,成年後的他又東奔西跑,先後參與湖北襄十高速公路、川藏公路等建設工程,很少有時間照顧父親及家人。「孝」字是他的切膚之痛。「我們搞鐵路工程的人……」他搖搖頭,語氣哽咽,說不下去了。
邵堯霞:一個女人的天涯路
鐵路工程系統的確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施工隊伍要在全國各地甚至國外承攬工程,長期遠離家人就成了這個行業的特點之一。在青藏高原又有不同,高寒缺氧、致命的高原病令許多想來探視的人們也望而卻步。在這里,難以想像的困難沒有讓英雄的建設者們低頭,他們在提到家人的時候卻總難免傷心落淚。中鐵21局指揮部黨委書記李榮和曾動情地說:什麼是家?對我們搞鐵路工程的人來說,所謂的家只是一個旅店,四海為家才是真正的家。誰沒有孩子,誰沒有父母?但為了青藏鐵路,我們所做的只能是打一個電話!
如果說,家庭對男人來講是一份責任,對女人來講就是一份難舍的骨肉情。青藏鐵路上的女人們又是如何面對長達7個月與家人的分離呢?
7月14日,記者來到了青藏鐵路全線的最高點———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越嶺工地。當地民諺說:「唐古拉,唐古拉,伸手把天抓。」這里是離天最近的地方,巍巍的雪山包圍著天際線,低垂的大片雲朵與山相接,讓你產生一種「走過去就會融化在藍天里」的錯覺。景色雖美,這里的氧氣卻只有平地的一半,終年雨雪紛紛,是青藏線最艱苦的地方。來到工地上,不大一會記者就感到頭暈目眩,偶爾走快一點就頭痛欲裂,還得大口大口喘氣。就是在這個工地上,30歲的邵堯霞,作為該工地惟一的女性成員,寫下了一個長達2年多的「青春花開無人區」的故事。
邵堯霞來自山西太原的中鐵17局,外表瘦弱秀氣的她重任在肩:她是該局青藏鐵路唐古拉工地的副總工程師兼工程部部長。作為青藏鐵路的巾幗標兵,她身上還有著耀眼的光環:山西省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三八紅旗手……還曾在人民大會堂做過青藏鐵路先進事跡報告。
在傳奇性的唐古拉越嶺工地,邵堯霞的故事也有幾分傳奇色彩:她曾在洪水中指揮突擊隊員搶修施工便橋,差點被洪峰捲走;她曾獨自在工地值班,遭到無人區的狼群圍攻;作為惟一的女性一開始在工地沒有女廁所可上,為要面子她堅持不喝水,不喝稀飯,結果導致恐尿症;作為工程技術主管,她在工作中多次攻克技術難題,還堅持每天晚上為職工上技術課;在管理工程時更是雷厲風行,該罰便罰,她的口頭禪是「寧可得罪人,決不當罪人」……
記者面前瘦小的邵堯霞卻一點也不像「女強人」,相反倒有幾分局促和羞澀。她穿著肥大的工裝,借口說「山上不好看」,拒絕了記者給她照相的要求。據她講,在唐古拉,人們難得洗頭洗澡,因為容易引起感冒,一感冒就容易引發有生命危險的肺水腫和腦水腫,她本人是半個月洗一次頭,一個月洗一次澡。因為感覺「臟兮兮的」,自己總不好意思往人前站。
愛美的她「想美也美不起來」,這還算不了什麼,最讓她受不了的是女兒的牽掛。女兒是她在唐古拉山的精神寄託,每天上下班都要看一眼女兒的照片。2002年7月,她從青藏高原回太原探親,見到女兒後把她緊緊摟在懷里,盡情傾瀉著自己的母愛,女兒卻哭鬧著從她的懷里掙脫,把她的姐姐喊做「媽媽」,讓她有說不出的酸楚。經過苦心誘導,女兒總算逐漸接受了她,但她又要走了。臨行前,女兒哭得像個淚人兒,在車後緊追不舍,一聲接一聲地喊「媽媽」……邵堯霞說,那一刻她的心都要碎了。今年2月春節期間,女兒在家裡為了找媽媽,自己一個人溜出家門,沿著邵堯霞出發時走過的路,一直向前走,後來竟然在大雪中迷了路。全家人和鄰居全體出動,直到晚上才在公路邊發現了凍得發抖的女兒。
邵堯霞體驗著作為一個母親的痛苦,作為妻子她也有自己的尷尬。邵堯霞的丈夫黃立澤也在這個工地上,是項目部的總經濟師,按說夫妻團聚,能夠解除這無人區工地天荒地老的寂寞,其實不然。剛到唐古拉第一天,她和丈夫推開宿舍門一看,愣住了:屋子裡分開擺著兩張單人床。明白緣由的丈夫悄悄給她解釋說:「這個地方可不是伊甸園,因為氧氣稀薄,夫妻同居就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類似情況在這里已有前車之鑒。」正因為如此,項目部立了一條規矩:不準夫妻同居,即使同室也不能同床。工地的順口溜叫「夫妻不同房,同房不同床,同床不同被,同被背靠背」。結婚5年多的邵堯霞夫婦,面對這沒有耳鬢廝磨、缺乏溫馨甜蜜的夫妻生活,心裡說不出是什麼滋味。和家人天涯咫尺,和另一半咫尺天涯,這就是青藏鐵路的現實。
『捌』 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什麼樣的鐵路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
多年凍土與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困難。"以橋代路"解決了高原凍土地帶路基穩定的問題,也為藏羚羊等野生動物提供了自由遷徙的通道。施工人員背著5公斤重的氧氣瓶,邊吸氧邊工作;採用電能、太陽能、風能為主的環保型能源來取暖。
『玖』 怎樣寫一段贊美青藏鐵路的建設者
你們辛苦了,你們為了西部的繁華,奉獻了自己的青春,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回.
服從祖國,服務人民答,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是你們每個人都有的高貴品質.不管自然環境是多麼惡劣,你們總是堅強的工作,頑強的戰斗.不逃避,不妥協,直至獻出了全部的青春和熱血.
風火山海拔5100多米,山石奇形怪狀,形成光怪陸離的「石林碑海」.這里含冰土層(冰塊中含土量不到20%),淺埋地層,融凍泥岩和冰凍土等復雜地質.
而青藏鐵路必須穿過風火山.風火山隧道是世界第一隧道,海拔4905米,全長1338米.這里高寒.低壓.缺氧.風雪.雷電.風暴.氣候條件相當惡劣.大氣壓55(平原的一米半),氧份低於生命極限(11KPa),空氣中含氧比人類生存的量最低限還低,被喻為「生命禁區」.極度缺氧,惡劣的氣候條件,再加上復雜的地址,西方媒體預言:「青藏鐵路過不了風火山.但青藏鐵路的建設者,你們堅強不屈,頑強拼搏.風火山隧道終於在2002年10月19日勝利貫通.創造了人類鐵路歷史上的奇跡!
我敬佩你們!偉大的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