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民主的細節》一書的讀後感。劉瑜寫的
《民主的細節》讀後感
前段時間,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一本書——《民主的細節》。這本身是一個作者的雜文集,是從某報紙的專欄集合而成。從這本書,我們看到美國這個國家的民主制度的一些細節,對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由於時間關系,目前尚未讀完。但由於是文集,故不影響現在談談讀後感。
先說美國的民主制度本身。不能不說,美國的民主制度在長時間的發展後,到今天,已經非常成熟了。尤為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一些非資產階級的東西。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捐贈門檻。就是每位選民對政黨的捐贈是有上限的,這就從法律上避免了大資本家對政治的影響。當然,本書也提到了一些繞過法律的「捐贈」,即所謂「軟錢」。但至少,從法律設計來看,美國當局也注意到大資本家的壟斷性干預對政治的破壞作用。我認為這一點不能單單從「欺騙」的角度來看,他確確實實反映了其對民主的深刻要求。
但是很遺憾,作者的看法,我認為主要還是片面和幼稚的(雖然我對作者保有尊重,但實在想不到什麼詞比「幼稚」更加恰當)。作者對美國民主的認識只停留在其表現,而未看到背後的經濟基礎和文化基礎。認為其精髓在於包括「權力制衡」在內的精巧的制度設計。並以此和中國的實際情況對比。雖然他沒明說,但我感覺到他想說,只要中國參照其制度,基本可以進入真正的民主社會。
如果真實這樣(希望我是誤解),那確實很遺憾。我認為,確實,美國比現在的中國民主程度高得多,甚至不在一個量級。但,中國至少目前完全不具備美國民主制度的條件。美國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美國整個國家對外國剝削的基礎上的。為什麼美國的階級矛盾如此緩和?並不是資產階級變性了,而是資產階級為了鞏固其政權,將剝削的主要對象變成外國無產階級。即將階級矛盾轉變為國家矛盾。對於這一至關重要的前提,作者沒有談到。我不知道是故意的沒有談到還是就是沒有看到。
另外,從國內而講,美國發達的國力,老百姓的富足也決定了其民主的可行性。比如,捐贈的門檻。從作者引用的數據來看,美國大選的大部分費用來自「散戶」。試問,如果美國老百姓如同中國那樣貧窮,誰會捐那麼多錢出來給一個陌生的競選者?如果在中國這樣貧窮的國家(准確說是老百姓貧窮的國家),高額的民主費用仍然需要大資產階級或者官僚支持。
伊拉克戰爭,作者很多文章都有涉及。但同樣很遺憾,作者在極力為美國粉飾。作者批判「伊拉克戰爭是為了石油」的觀點,但其觀點卻牽強混亂。記得作者有一句話,大致是說,石油的問題通過經濟侵入即可,美國幹嘛要投入那麼多錢去為了石油?我看到這覺得非常可笑。「投入那麼多錢」?投入的是誰的錢?投入的是美國納稅人的錢!投入的錢干什麼了?投入的錢從軍火商那裡買軍火了!對於美國的大資產階級,伊拉克戰爭沒有損失!伊拉克戰爭最大的贏家就是他們。
回到主題,民主,在中國是個問題。民主的前提條件是什麼?說實話我現在仍然很難概括,但我知道並不是什麼制度的設計,其前提必然和經濟相關聯。市面上粉飾美國的文章大有市場,這一方面說明一些右派的幼稚,另一方面也說明左派的力量薄弱。其重要原因就是國人的思想未被解放,仍然停留在人雲亦雲的階段。理性往往戰勝感性。羨慕美國的發達,因而感覺美國什麼都是好的,認同任何贊揚美國的理論。
現在急切希望中國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鼓勵大家積極思考,反對盲目跟從,反對別有用心的煽動。
不過首要面對的問題是,當人們為了房子、生活精疲力盡時,有幾個人能認認真真的思考呢?多數人是發泄心中不滿而已。說到底還是經濟上的問題。
『貳』 劉瑜: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她跟我剛來美國的時候一樣,英文不夠好,朋友少,一個人等著天亮,一個人等著天黑。每天學校、家、圖書館、gym,幾點一線。
我覺得,快樂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充實是可求而不可遇的。
快樂這件事,有很多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因素。基因、經歷、你恰好碰上的人。但是充實,是可以自力更生的。羅素說他生活的三大動力是對知識的追求、對愛的渴望、對苦難不可遏制的憐憫。你看,這三項裡面,除了第二項,其他兩項都是可以強求的,都具有耕耘收獲的對稱性。
1點,出門,找個coffee shop,從裡面隨便買點東西當午飯,然後坐那改一篇論文。(期間凝視窗外的紛飛大雪,創作梨花體詩歌一首)。
7點,回家,動手做了點飯吃,看了一個來小時的電視,回email若干。
10點,看了一張dvd,韓國電影春夏秋冬春。
12點,讀關於冷戰的書兩章。
2點,跟蚊米通電話,上網溜達,准備睡覺。
這基本是我典型的一天:一個人。書,電腦,dvd。一個人。
一個星期平均會去學校聽兩次講座。一周工作日平均跟朋友吃午飯一次,周末吃晚飯一次。
多麼稀薄的生活啊,誰跟我接近了都有高原反應。
我這人其實一點也不孤僻。生活中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多麼平易近人開朗活潑。有時候,我就是懶,懶得經營一個關系。還有一些時候,就是愛自由,覺得任何一種關系都會束縛自己。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知音難覓。我老覺得自己跟大多數人交往,總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個子集。我很難找到和自己一樣一望無際的人。
有時候也著急。不僅僅是因為錯過了親友之間的飯局、談笑、溫情,不僅僅因為一個文學女青年對故事、沖突、枝繁葉茂的生活有天然的嚮往,也因為一個人思想的先鋒性總是通過碰撞來保持的。我擔心,我老這樣一個人呆著,會不會越來越傻?好像的確是越來越傻。
但另一些時候,我又驚詫於自己的生命力。在這樣缺乏溝通、交流、刺激、辯論、玩笑、聊天、緋聞、傳聞、小道消息、八卦、msn的生活里,沒有任何圈子,多年來僅僅憑著自己跟自己對話,我竟然保持了創造力和戰鬥力,竟然寫小說政論論文飽博客而且寫得如此飽滿熱情,我劉瑜又是何等頑強的一株向日葵。
年少的時候,我覺得孤單是很酷的一件事。長大以後,我覺得孤單是很凄涼的一件事。現在,我覺得孤單不是一件事。
有時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絕望。
它還不是氣餒,不是得過且過,不是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這樣的狗屁歌詞,它只是命運的歸命運,自己的歸自己這樣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
那天偶然想起我過去幾年寫的這三個小說,《孤獨得象一顆星球》《那麼,愛呢》《煙花》,吃驚地發現,這裡面其實有一個軌跡,從憂傷到怨恨,然後再到絕望。
絕望,就意味著自由。
以前一個朋友寫過一首詩,名字叫一個人要象一支隊伍。我想像文革中的顧准、獄中的楊小凱、在文學圈之外寫作的王小波,就是這樣的人。懷才不遇,逆水行舟,一個人就象一支隊伍,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現在看來,我也只能面對內心招兵買馬
『叄』 未央法院好腐敗,執行局一庭的劉瑜什麼時候被抓
劉瑜沒有被抓啊
『肆』 江西歷史上的名人
僅挑選大家比較熟悉的: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十一世紀改革家)、歐陽修(政治家)、曾鞏
詩詞名家:黃庭堅(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書法「宋四家」之一)、文天祥(政治家、詩人、民族英雄)、陶淵明(田園詩第一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晏殊(宋詞大家、政治家)、楊萬里(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藝術家:八大山人朱耷(中國畫一代宗師)、董源(五代繪畫大師、北宋三大家)、
文學家:解縉(明朝三大才子、《永樂大典》主編)、姜夔、蔣士銓(乾嘉三大家)、
哲學家:朱熹(儒學集大成者)、陸九淵(陸王心學開創者)、李覯、吳澄(理學家)、
政治家:王安石(十一世紀改革家)、嚴嵩(明朝權臣)、周必大、楊士奇(明朝首輔「三楊」之首)、陳寶箴(維新變法實權派風雲人物)
軍事家:陶侃(武廟七十二將)、譚綸(抗倭名將)、鄧子龍(抗倭名將)、李烈鈞(
科學家:宋應星(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天工開物》)、
戲劇家:湯顯祖(東方莎士比亞)、
建築家:樣式雷
宗教家:許遜(道教四大天師之一)
地理學家:汪大淵(航海家、《島夷志略》)、朱思本(《輿地圖》)、樂史(《太平寰宇記》)、
著名王侯:吳芮(長沙王)、
近代:陳寅恪(國學大師)、傅抱石(「新山水畫」代表畫家)、詹天佑(中國鐵路之父)、方誌敏(革命家)、張勛(北洋軍閥)、張國燾(中共創始人)、胡先驌(中國植物學奠基人)、吳有訓(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 楊杏佛(中國人權運動先驅、中國管理科學先驅)、饒毓泰(中國物理學先驅者之一)、李瑞清(中國近現代教育家、書畫家)、柳子谷(畫壇「金陵三傑」之一)
當代: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黃家駟(醫學家)、歐陽自遠(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高行健(諾貝爾文學獎)、古龍(著名武俠小說家)、劉瑜(學者)、汪東興、舒同(書法家)、曾慶紅(國家副主席)、吳官正(政治局常委)、李井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段永平(企業家)、程維(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