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祖國的屈辱史和輝煌成就
成就
1、 歷史悠久。中國人有連續不斷的文明歷史,自新石器時代以來,中國人獨立完整的文明體系薪火相傳,雖然歷經劫難,沒有斷絕,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2、 文明進步。中國人在有史以來的五千年間,就整體而言,在大部分時間中處於人類文明的領先水平。
3、 地大物博。有史以來,中國人穩定而又持續地擁有了亞洲最適宜於人類生存的廣大地區(華夏九州的大好河山),所謂「江山社稷」固若金湯,縱然一時失手,終將收復如初。
4、 人口眾多。有史以來,雖然歷經自然災害、戰火考驗和異族入侵,然而卻能夠始終保持人丁興旺,國家民族的生存基礎沒有動搖。
5、 語言文字。有史以來,歷經自然災害、戰火考驗和異族入侵,語言文字和思想信念沒有被破壞,始終一貫,連續完整,民族文化傳統得以倖存。
6、 發明創造。從「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故事就可以得知中國人具有發明創造的天才智慧,與那位「普羅米修斯」的盜竊行為大相徑庭,兩相對比可以發現不同的心境和態度,仰或掩蓋著某種歷史之謎?中國人很清楚,勤勞智慧沒有必要大肆渲染,更沒有必要大驚小怪。至於伏羲畫八卦、女媧制陶器,神農氏創立農業、發明醫葯,軒轅氏創立工業、發明舟車等,無不是勤奮好學、辛苦勞作的結果。今世所謂「四大發明」在中國人的發明史上只不過是晚期的幾件作品而已,其餘無數重大發明創造,為西人所不能盡知者。
7、 生活水平。有史以來,中國人在大部分歷史時期的整體生活水平在世界上是領先的和高水平的。只要我們看看四、五千年以前的彩陶(仰韶文化)就知道當時的生活水平!
8、 生存能力。中國人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極強,此歷史所證明者,毋庸置疑。
9、 經濟發展。養育了最多的人口,維持了最長的歷史,保證了文化藝術的不斷進步。
10、 偉大人物。中國固有之學主要在儒、道二門,儒門聖人是孔子,道門聖人是老子,其餘人等不足與相提並論,千古以來莫不如此。孔子、老子之後,又有分門別類的學問和相對「專業」的「聖人」:如醫家有「醫聖」張仲景、書家有「書聖」王羲之、兵家有「兵聖」孫子,詩家有「詩聖」杜甫……所謂「聖人」的評價標准揭示了一種登峰造極的人品,無論言行功德、學問修養,無不樹立起中華民族的人生豐碑。中華諸子百家,人物眾多,外國人實難望其項背。在尚武爭霸的現代社會,只一個「孫子」就足以傲世天下,其軍事思想和戰略戰術已經達到無窮之境界。
11、 思想理性。沒有真正的宗教束縛和思想禁錮,講道論理,善於思考。中國人最佩服(心服口服、內心折服)的不是虛妄而武斷的「上帝」,而是真實親切的「聖人」。中國人最看重的不是權力和財富,而是道德和學問。中國人最為敬仰的是孔子和老子,不是三皇五帝,不是英雄豪傑,不求神異靈奇,唯重思想和智慧。
12、 精神境界。獨立思考和精神自由的學術研究始終未曾泯滅。
13、 天下一體。漢語中有「天下」一詞,其眼光、胸懷和度量足以證明其偉大。
14、 以德為重。尊道貴德,仁義道德,重德輕利,淡泊名利,注重道德修養。
新中國成立和發展,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2.外交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打破西方國家孤立我國的局面
3.香港,澳門的回歸
4.近幾年來航天事業的發展,神州飛船的陸續升空,載人航
天技術的日趨成熟.
5.經濟,軍事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等
7.還有就是加入世貿組織,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以及在2000悉尼奧運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取得的優異成績.
8.08奧運成功舉辦
9.四大發明
10.絲綢之路
11.萬里長城
中國是世界上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之一.
中國今年有望超過德國成為世界地三大經濟體.
中國移動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電信運營商.
中國的納米技術在世界名列前茅.
中國是世界的工廠,幾乎世界上都有"中國製造"地大物博
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具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之一.
中國移動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電信運營商.
中國的納米技術在世界名列前茅.
中國是世界的工廠,幾乎世界上都有"中國製造"
國內生產總值從1949年408億元增長到1978年3624.1億元和2002年102398億元,扣除物價因素,增長65.5倍,年平均增長8.3%,其中改革前後分別年增長7.4%和9.35%;按當年匯率計算,GDP從1949年194.3億美元增長到1978年2157億美元和2002年12371億美元;將2002年與舊中國最高年(一般指1936年)相比較,比舊中國75.8億美元高出162.2倍;據測算,2002年一天創造GDP達280.5億元,合33.89億美元,相當於1949年全年GDP408億元的68.8%,相當於1936年全年GNP75.8億美元的44.7%;一天產量超過1949年全年產量的還有鋼(49.7 15.8萬噸)、水泥(198.6 66萬噸)、硫酸(8.36 4萬噸)、生鐵(46.8 25萬噸),原油一天產量45.8萬噸,比1949年全年產量12萬噸增長2.82倍,比1943年全年產量32萬噸增長43.1%等。2002年一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為43201.6億元,為改革開放前29年投資總和7722.8億元的5.59倍。現工業一年吃掉2.4億噸鋼材,超過美、日兩國年產量的總和。現每年建築工地澆灌的水泥相當於全球年產量的40%,世界年產玻璃的30%鑲在了中國的高樓大廈上。在1982年以前每年新增財政收入100億元十分困難,但近兩年分別新增2990.8億元和2527.9億元。從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新中國所取得的經濟建設成就,比國民黨統治的舊中國最好年份要高出上百倍,比歷代封建王朝要強千百倍、上萬倍。由此說,中國共產黨執政54年,是中國歷史上經濟增長最快、國力最強、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時期。新中國與舊中國相比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生產力獲得飛速發展。舊貌換新貌,真是今非昔比。
屈辱
1842/8/29,《南京條約》簽訂
1856/9/2,天京變亂,韋昌輝突襲東王府
八. 1926/9/6,英國製造「萬縣慘案」
1901/9/7,《辛丑條約》簽訂
1894/9/15,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
1894/9/17,黃海戰役,鄧世昌、林永升殉國
1931/9/18,「九一八事變」
1898/9/21,戊戌政變,變法失敗以整個中華民族來說吧,從明朝開始
明朝,浙江、福建一帶倭寇肆虐
荷蘭佔台灣
葡萄牙佔澳門
英國佔香港
1840年左右第一次鴉片戰爭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喪權辱國的開始;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半殖民地半封建話加深,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1860年英法聯軍進北京,火燒圓明園;
1884年中法大戰戰,:「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馬尾海戰後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隨後日寇在旅順大屠殺;
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清政府與帝國主義聯合絞殺義和團;
十九世紀末期,沙俄與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侵佔我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1919年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1931年日寇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我國東北三省;
1937年7月,「七七事變」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12月,日寇佔領南京,製造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
1900八國聯軍
清末還有很多慘不忍睹的割地賠款的條約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中國痛失東三省
1938年7月7日,七七事變,日本全面入侵
1950年冬,美國率所謂聯合國軍轟炸鴨綠江北岸的部分城鎮
60年代好像有中印戰爭,由於歷史原因,此段歷史不明
80年代,中越自衛反擊戰,
『貳』 現在青海貴德冷不冷
『叄』 哪個快遞公司有到青藏高原,青海省海南州貴德縣尕讓鄉寄一箱衣服,大致需要多少錢
祁連山更好
西寧市,青海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教育,交通,通訊中心。西寧位於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兩山之間的,該系統是祁連山黃河支流湟水自西向東貫穿市區。全市常住人口為2.205億人。
西寧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幾年來,作為中國十大夏季城市,中國十大安靜城市(社會噪音),中國十大最美麗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十大最嚮往的旅遊目的地。西寧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在青藏鐵路開通到交通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旅遊名省,旅遊資源的挖掘和開發青海的機會,積極擴大「天路起點,夏季首府中國,健康之旅「旅遊品牌。西寧旅遊圈,利用已打開或正在打開的屋頂青海湖,黃河源旅遊線旅遊線,唐蕃古道,宗教朝聖旅遊線,旅遊線的中心形成一個兩小時的車程半徑世界旅遊線,青藏鐵路旅遊線路10個精品旅遊線路,充分展示著名的塔爾寺,青海湖,原子城,山等自然,人文景觀,以及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文化青藏高原的魅力。根據分類的2000米和2500米的海拔高度中等,對人體,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的功能。四個方面:第一,提高人體耐力,有利於減肥,降低體重沒有飲料;三是增加微血管的能量在體內,促進心肺活力。據統計,西寧地區居民患病率,高血壓,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死亡率和肺氣腫,關節炎,婦女濕症等發病率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由於低氧低濕度和大氣紫紅外線,許多細菌,細菌和其他的生存和繁殖和傳播努力的影響相對減弱因缺氧刺激紅血細胞的新陳代謝,有利於體內的氧交換。國家體育總局在西寧湟中縣建成多巴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王麗萍,王軍霞,孫英傑體育冠軍訓練營前。
拉雞山,青海省海南州貴德縣,
分界線,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拉脊山(6)拉雞山,日月山支脈,藏語稱「貢毛拉,這意味著晚會雞(石雞)棲息地。拉界山雞山指南湟風從西高東低,最高的高峰海拔4524米的。超過海平面3800米以上,拉雞山埡口的位置很重要,寧果公路穿越而過山口的南側有篁園的公路上雞的是陡峭的北坡,許多岩石裸露,除夏季外,在山坡上覆蓋著積雪。平緩的南坡,海南著名的高山牧場,草的生長。拉雞山,豐富多樣的生態類型和白色的垂直分布。高山草甸高原濕地,高寒灌叢和下山的山腰樹木農田生態。山的植被。生產著名的冬蟲夏草。不同類型的山地氣候,在同一天多次遇到雨,雪,霧,藍,陰沉沉的,陽光明媚的,宋,雨雪氣候的風景線。紅山嘴牧場,尕讓鄉夏季牧場,北從拉雞山口,在南方的分水嶺,大灘村,中心高度3746米。牧場平緩的土地,豐富的水資源和良好的草增長。每當夏季,山坡上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牛羊成群,牧歌的聲音,沒有任何證據的藍色的天空,飄著白雲,市中心的人們嚮往的極樂世界。
祁連山位於中國青海省,甘肅省,西部邊境的東北部。通過多次的西北 - 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位於河西走廊南側,也稱為南山區。相西端的阿爾金山金山嘴。黃河流域的,秦嶺,六盤山連接的東端。全長近1000公里。是褶皺斷塊山地。在其最寬處在酒泉市和柴達木盆地,300公里。從北到南,包括雪山,山托到岸邊南山,野馬南山,疏勒南山區黨河南山,土,於爾根達坂山,柴達木山和宗教事務長山。峰更比4000至5000米的海拔高度,最高峰的的疏勒南山峰值海拔5808米,「的統一。海平面4000米以上的山峰終年積雪,高山峽谷,海拔在3000米至3500米之間。
『肆』 貴德火車票改簽人工電話是多少
1 非12306網站購而是其他網站購票,可以撥打該網站的客服熱線咨詢改簽或退票。(未取出車票是可以網路改簽的並且大於發車前2小時)。
2 已經取出車票,只能到火車站辦理改簽或者退票。
『伍』 中國貧困地區集中在哪貧困到什麼程度
中國貧困地區主要集中在中國的中部地區、西部山區及西南、東北地區。包括甘肅地區,雲南,貴州的局部山區。
其特徵有:自然環境惡劣;資源缺乏,基礎設施薄弱;人口增長過快,教育、衛生等基本社會服務水平太低;財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礎投入嚴重不足。
全國共有585個國家貧困縣(包括縣級行政單位區、旗、縣級市)。國家為扶持貧困地區,設立國家級貧困縣標准,資格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審批工作共進行過三次。少數民族自治地區有不同評定標准,稱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
國家級貧困縣分布於全中國17個省級行政區內,其中以西藏自治區為最多,其後為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陝西省、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甘肅省、山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中國貧困地區面臨五大突出問題。
一是道路交通。經過多年發展,全國交通主網干線已經基本健全,但是貧困地區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的村組內道路還欠賬很多。
二是生產用電。現在生活用電基本解決了,但是西部貧困地區還有20%的行政村缺少加工生產所需的三相電,制約了當地產業發展。
三是農村住房。目前國家對農村危房改造有補貼,但是農民自己還是要出大頭,越窮的人越享受不到補貼、越蓋不起房子,住房不安全是個比較普遍的問題。
四是教育問題。山裡孩子每天要翻山越嶺去上學,有的父母不得不搬到學校附近陪讀。還有的貧困家庭孩子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出現因學致貧現象。
五是醫療衛生。貧困地區缺乏醫療資源,小病扛、大病拖,最後全勞動力弄成半勞動力、半勞動力弄成沒勞動力。一人得大病,全家跟著窮。
『陸』 青海省大通縣南山到貴德怎麼走近
最近的就是從大通坐車到西寧,之後從西寧坐車走湟中那條路就ok了,總共有一百五十公里左右的路程,如果是去旅遊最好是自己開車去,因為沿途的風景很漂亮,可以慢慢領略和欣賞。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
『柒』 魏塔鐵路的地理位置
魏塔鐵路和沈山鐵路不同,它通行的地方有很多是山區,地理條件惡劣,當年的施工人員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克服了重重困難,在短時間內完成了鐵路的修築任務。先後有一百多名施工人員在修築鐵路的過程中因公殉職。一位當年參與修路的原鐵道兵戰士這樣回憶:「我們師在修遼西魏塔鐵路的時候平均4天犧牲1名年輕的生命(包括民兵),現在有時候想起來心裡就非常難受。」殉職的施工人員有的是被炸葯炸死,有的觸高壓線後遭電擊身亡,有的被土石壓倒致死,還有的因勞累過度而引發突發性疾病。今天的興城市葯王鄉葉屯村烈士陵園、建昌縣烈士陵園、凌源市烈士陵園,都安葬著修築魏塔鐵路而犧牲的烈士們。建昌縣烈士陵園在建昌鎮西轎頂山腰,建於1972年10月1日,陵園內有墓碑的12位烈士中,有11位是修築魏塔鐵路而犧牲的,犧牲時間從1971年2月14日至1972年12月18日,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尹燕爽、姚德順、唐富有、雷永謙、周大元、何貴遠、於貴德、程良富、李向文、劉建清,其中職務最高的是於貴德,吉林海龍人,曾任某部副排長。
魏塔鐵路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期修建的,見證了一段火紅的歲月,也留下了許多紅色記憶。最初分管這條鐵路線修築的沈陽軍區副司令員蕭全夫是被稱為「飛虎將軍」的勇將,35歲時即成為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志願軍46軍軍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拿出戰爭年代沖鋒陷陣的鬥志,多次到魏塔鐵路修建的第一線視察、指導,身先士卒;具體指揮鐵路修築的兩位首長王萬祥、趙光元都曾經戰功赫赫,趙光元在遼沈戰役時擔任東北野戰軍三縱七師二十團一營營長,率部攻下錦州城北的配水池,為後續部隊解放錦州掃除了障礙,一戰下來,趙光元所帶的600多人只剩下26人,可見戰爭的殘酷,王萬祥、趙光元奉命率部修建魏塔鐵路,他們發揚戰爭年代那種不怕死的精神,帶領施工部隊攻堅克難,保證了鐵路線提前竣工;鐵道兵第九師政委李際祥,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過錦西楊家杖子戰斗,這次肩挑重任,又回到了熱愛的遼西大地;築路大軍中人才濟濟,著名版畫家張衍海、「鐵道兵」作家陳軍都參加過魏塔鐵路修建,當時還是鐵九師普通一兵的陳軍後來在散文《我在鐵道兵十四年》中,深情追憶了魏塔鐵路修建中的感人故事。
時至今日,許多參加過魏塔鐵路修建的人們仍把那段經歷當成美好的回憶,將其寫入回憶文章中。還有一些文學愛好者在文學作品中也不忘提及魏塔鐵路,如網路寫手「梧桐樹下」在散文《難忘那歲月》中寫道:「在我剛剛記事時,當年我們的小山村曾經駐過兩次軍隊,記得修建魏塔線鐵路的部隊番號是992部隊。因為營房居住困難,也為了增進魚水情誼,一部分戰士被安排到貧農家住……每天清晨聽部隊起床的哨子,晚上聽熄燈的哨子,每次看戰士們飯後回到老鄉家,這些都是很愜意的事。那時,居住在左鄰右舍的戰士們晚上回到農戶家,便幫助他們挑水掃院子,然後在院子外和小孩子們玩,有時把一群孩子們組織站隊,訓練走步……」可以看出,修建魏塔鐵路的解放軍戰士們帶給文章作者的是永生難忘的童年記憶。
今天,魏塔鐵路依然存在,由於時代的變遷,它早已結束了「三線鐵路」的歷史使命,現在每天僅通行一對列車、四對貨車。隨著公路交通的發達,魏塔鐵路線上通行的慢車也告別了昔日的擁擠,很多人選擇了更加快速、便捷的出行方式。盡管如此,每年都有一些人要特意乘坐一次魏塔鐵路線上的慢車,以找尋童年的歡笑、青春的記憶,在他們的腦海中,魏塔鐵路已不單純是一條鐵路,而凝結成一種情結、一種文化、一種寄託,他們中的很多人還記得那首曾被數萬築路大軍傳唱的《魏塔鐵路之歌》「從遼河之濱到渤海灣,從燕山腳下到山海關。縱橫千里的鋼鐵運輸線把遼西走廊貫穿,那裡有我們閃光的精神,那裡有我們熱情的笑臉……」
『捌』 海晏縣和貴德縣哪個好
海晏縣位於青海省東北部。是黃河重要支流──湟水河的發源地,湟水源頭,北接祁連縣、門源縣,東鄰大通縣、湟中縣,南接湟源縣、共和縣,西鄰剛察縣。
至2009年,海晏縣轄4個鄉鎮,29個行政村,3個社區。青新公路(國道315線)、青藏鐵路橫貫全境,是青海「絲綢之路」南線的主要組成部分。1993年,海北州府搬遷到海晏縣,現州府所在地海晏縣西海鎮距縣城10公里。2013年上半年海晏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810元,較2012年增長15.7%;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達4258.21元,較2012年增長16%。
貴德縣位於青海省東部,隸屬於海南藏族自治州。距省會西寧市114公里,距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府恰卜恰鎮158公里。東西寬63.4公里,南北長90.6公里,全境國土面積3504平方公里,轄4鎮3鄉,119個行政村,截止2013年,總人口10.87萬人,有漢、藏、回、土等15個民族。
貴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區,中原王朝、鮮卑、吐蕃等均在貴德留下了歷史印記,境內「馬家窯」、「卡約」文化遺址、漢唐古堡、明清樓閣記載著貴德的歷史發展和文化演變。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古建築群—玉皇閣集儒、道、佛為一體,摒棄門戶之見,並存相依,是貴德多元文化、多種宗教融合相安、和諧共存的歷史見證。
貴德縣境素有「高原小江南」 、「梨都之鄉」和省會西寧市「後花園」之美譽。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9.06億元。
『玖』 青海省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地質勘查行業調查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5號)要求,我省組織開展了地質勘查行業調查工作,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全省地質勘查行業隊伍基本情況
(一)地質勘查行業隊伍及機構情況
我省地質勘查行業主要包括屬地化改革中劃歸我省管理的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省測繪局、省核工業地質局、省環境地質局,未屬地化管理的青海煤炭地質局和中國建材工業中心青海總隊,具有勘查資質的公司及礦山企業等。本次調查不包括未屬地化管理的單位。
截至2006年12月底,全省地質勘查行業人員5240人,其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3297人,工程勘察與施工從業人員391人,礦業開發從業人員225人,其他產業731人。
全省專業技術人員1921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有351人,具有中級職稱的有809人。
(二)勘查資質分布情況
全省頒發勘查資質證書共26個,按單位取得的最高資質統計,其中≥1類甲級資質單位有11個,占總數42.3%;≥1類乙級資質單位有7個,占總數26.9%;≥1類丙級資質單位有8個,占總數30.8%。
全省國有地勘單位共18個,其資質級別相對較高,全部為乙級以上資質。全省11個甲級單位全部為國有地勘單位,另外7個為乙級單位,分別佔全省甲乙級資質級別的100%、87.5%。全省核定頒發的11個資質類別甲、乙、丙級資質共112個。其中區域地質調查8個,占總數的7.1%;水工環調查15個,占總數的13.4%;固體礦產勘查25個,占總數的22.3%;液體礦產勘查13個,占總數的11.6%;氣體礦產勘查1個,占總數的0.86%;物探14個,占總數的12.5%;化探9個,占總數的6.0%;遙感3個,占總數的2.8%;工程施工13個,占總數的11.6%;岩礦鑒定與測試11個,占總數的9.8%;選冶試驗2個,占總數的1.8%。
二、國有地勘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一)國有地勘單位基本情況
截至2006年12月底,全省國有地勘單位在職職工4965人,其中從事礦產勘查的3067人(專業技術人員1773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314人,中級技術人員728人);從事工程勘察的職工有369人;從事礦業開發的職工225人;其他產業從業人員719人。全省從事地質勘查業人均年工資2.38萬元,退休人員共7640人,人均年工資2.33萬元。與2005年同期相比,全省國有地勘單位職工人數增加了7%。在職職工年工資收入與2005年相比基本持平,離退休人員工資略有增加,增資比例為4.6%。
(二)國有地勘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2006年地勘行業經濟運行平穩,地質勘查開發主業地位進一步鞏固,較之2005年保持了既好又快的發展勢頭。
2006年全省國有地勘單位總收入6.28億元,與2005年相比,總收入增加25.6%。全省國有地勘單位總資產增加了38.12%,生產性資產增加了68.3%,專用儀器設備凈值增加了45.03%;
2006年市場經營收入達2.49億元,比2005年增長21.38%。有力地推進了整個地質勘查開發主業的發展。
近年來,中央財政和省財政在地質勘查方面投資增加較快,全省各國有地勘單位及大型礦山企業所屬的勘查資質單位經濟實力不斷發展壯大。國有地勘單位的技術裝備及野外工作條件較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生產性資產大幅增加。
2006年全年地勘投入達2.81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是「十五」期間全部地勘投入的近一半。其中省地勘項目資金支出為10317.7萬元(省財政4683.1萬元,礦產資源補償費889萬元,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及使用費4745.2萬元);爭取國家資金4475萬元;地勘系統投入資金5442.8萬元;重要商業性地勘項目資金7864.5萬元。實際完成地勘投入2.35億元。
2006年我省共安排和落實各類地勘項目137項。其中省地勘項目50項;國家地勘項目32項(其中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16項,礦產資源補償費戰略性礦產資源遠景調查項目5項,礦產資源補償費礦產勘查項目6項,中央財政專項補助項目4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1項);各地勘主管局安排項目42項(其中地礦局21項,有色地勘局8項,煤炭地質局4項,核工業地質局5項,環境地質局2項,建材地質總隊2項);重點商業性地勘項目13項。
集中資金,捆綁使用,加大重要成礦區帶、重點礦種的勘查力度。重點加大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礦區、江倉礦區,格爾木市卡而卻卡銅礦,都蘭縣果洛龍窪金礦、澤庫縣瓦勒根金礦、都蘭縣五龍溝金礦區、格爾木市駝路溝鈷礦、雜多縣納日貢瑪(銅)鉬礦區、格爾木市尕林格鐵礦區、曲麻萊縣加給龍窪金礦、雜多縣東莫扎抓鉛鋅銀礦等一批我省重點礦區的勘查投入力度。同時有計劃地安排了一批1:5萬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地質調查工作,以提高我省基礎地質研究程度,為下一步安排部署地質工作提供依據。
(三)公益性地質工作基本情況
2006年中央財政出資進行的公益性地質工作投入1817萬元,省財政出資進行的公益性地質工作投入3103萬元。由於我省地質工作程度較低,近年來,省財政安排的地質勘查專項資金20%~30%是用於基礎性和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的。省財政出資進行的基礎性和公益性地質工作以1:5萬礦產地質調查為主,兼顧重要成礦帶地質科研和水工環等基礎工作。
(四)商業性勘查工作情況
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日趨活躍,聯合勘查及市場項目資金投入不斷加大。我省國有地勘單位在完成計劃內地質勘查工作的前提下,積極爭取市場項目,加大聯合勘查力度。2006年度我省國有地勘單位承擔市場地勘項目經費超過1億元(含省外招標項目)。其中,曲麻萊縣大場金礦勘查和祁連縣紅川金礦勘查與加拿大有關礦業公司聯合勘查,引進外資近3000萬元。
(五)礦產開發及工程勘查施工基本情況
國有地勘單位不斷開辟新的礦產開發基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構建多元化產業結構。推動工程勘察、基礎測繪、化驗測試、房地產開發、建築設計等其他產業發展,各類產業在市場中努力發揮各自的優勢,經濟效益不斷增長,在地勘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不斷增加。
一是支柱性產業建設進度加快。依託本省優勢資源,以鉀肥生產為主的察爾漢鹽湖霍布遜鉀肥生產線年產6萬噸KCl項目已竣工投產,加上原有的格爾木地礦化工總廠,察爾漢鹽湖礦山企業鉀肥生產能力可達到8萬噸/年。
二是以黃金生產為主的五龍溝金礦、果洛龍窪金礦及松樹南溝金礦勘查開發項目礦山籌建全面推進。與外資企業合作的灘間山岩金礦於2006年11月正式投產,設計年產黃金2.6噸。
三是工程勘察施工市場項目進展順利。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地勘單位承接岩土工程勘察等項目,合同總價值8000餘萬元。
三、地質勘查行業改革取得的主要經驗
近幾年,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地勘工作,把地勘工作與國家和本省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把產業經濟發展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緊密結合起來,堅持科學發展觀,強化市場經濟意識,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加快發展產業經濟,壯大整體經濟實力。積極穩妥地推進地勘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按地質勘查、礦業開發、地勘延伸產業及服務業分體運行與分塊管理,增強了發展活力和後勁。地勘主業有了快速發展。
(一)公益性地質工作發展勢頭良好,地質找礦成果顯著
2006年在基礎地質調查中基本查明了調查區的成礦地質背景,圈定了一批具有找礦價值的物、化探異常,確定一批成礦遠景區,為進一步進行礦產勘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水工環地質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三江源1:25萬生態環境地質調查完成4.2萬平方千米,為該地區環境保護移民工程提供了基礎資料;柴達木盆地環境水文地質調查為該地區查明了一批有開采價值的水源地;貴德盆地地方病改水項目,結束了4萬人吃高氟缺碘水的歷史;工程地質提供了大批建設工程資料,保證了全省道路、房地產、基本建設項目的開工需要。
(二)礦產勘查工作成果凸現
提交了多處可供勘查或開發的礦產地。省重點勘查項目均取得較好成果,各礦區資源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控製程度進一步提高,評價速度明顯加快。加大對外引資合作勘查力度,多渠道引進資金,按市場經濟運作方式進行商業性礦產勘查與開發取得成效。
(三)礦業權管理進一步規范、經營收益有所增加
為充分發揮現有探礦權的潛力,通過各種方式招商引資,吸收社會資金聯合勘查,進一步做大做強了地勘主業,加快了我省礦產資源勘查評價的步伐。
(四)基地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平安基地與和諧地礦建設取得新進展
2006年是我省地礦局開展「創建平安基地、構建和諧青海地礦」活動五年規劃的第一年,按照「服務第一」理念,大力推行「以人為本,親情服務」,進一步完善制度,細化服務內容,職工服務滿意率達到90%以上。省有色地勘局、省核工業局近幾年在加強基地建設中也有突出成績,職工的居住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隊伍安定,單位凝聚力增強,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與和諧的發展局面。
四、「十一五」改革發展設想
(一)加強地質勘查,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以地質勘查開發為主導產業,重點做好勘查工作,實現年均增長速度10%以上,「十一五」末地勘經濟生產總值在2005年基礎上實現翻一番;利潤年均增長6%以上,人均收入年均增長5%以上。
以《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為契機,以青海省「十一五」發展規劃為指導,面向社會需求,統籌規劃,集中力量加強礦產資源勘查,突出國家急需礦種和重點區帶,強化找礦意識,積極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以找大礦、找好礦,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為奮斗目標。要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商業性地質勘查,拓寬找礦空間,不斷提高礦產資源勘查技術水平和競爭能力,發展和壯大主業,實現地質找礦的重大突破。
「十一五」期間,重點安排東昆侖成礦帶、北祁連成礦帶、青藏鐵路沿線、柴達木盆地、「三江」成礦帶北段的勘查評價工作;兼顧鄂拉山地區;適當安排青海東部、柴達木盆地北緣地區的礦產勘查評價工作;提交可供開發的礦產地26處。
進一步發揮地質工作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牧業產業優化、生態環境治理、地下水(熱水)、地質災害等方面的基礎性作用,積極參與重大工程建設、防災減災、環境治理與保護工程等;充分發揮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專業特長,為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
(二)穩步推進對外合作,擴大找礦空間
在做好省內、外已有地勘項目的同時,積極穩步地推進「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戰略,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積極引進國外有實力的礦業公司進行聯合風險勘查,加強境外周邊地區的礦產勘查與技術服務工作。建立國內、國外礦產資源勘查基地,壯大經濟實力。
(三)加大礦業開發力度,壯大礦業經濟
在已有的基礎上,培育3~4個年產值在千萬元以上的重點開發項目。延長礦業開發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原有的小礦山要加強管理,通過挖掘潛力,擴大資源,完善工藝技術,保證正常生產,增產增效。
(四)擴展地勘延伸產業
「十一五」期間要加強地勘延伸產業建設,對現有的地勘延伸產業(鑽探及工勘、測試、測繪),要積極開拓市場,穩定發展,同時不斷拓寬其他業務,積極承攬工程建築、測繪、土地測量等任務。
五、存在問題
一是國有地勘單位屬地化管理時,我省各地勘單位地勘費的預算基數是以中央政府主管部門下達的地勘費計劃為基礎。而當時原地勘費計劃在核定經常性費用、增資以及執行地區性補貼資金方面,未能充分考慮我省實際情況和青海省自然條件惡劣、經濟欠發達等具體情況,未全額下達經常性費用計劃和增資等資金計劃,導致我省地勘單位地勘費資金缺口巨大、地勘費的預算基數嚴重偏低,影響地勘經濟持續發展。
二是地質專業技術人才不足,專業技術隊伍結構不盡合理,人才供需矛盾等問題突出,嚴重困擾著地勘產業經濟的發展。地質專業技術人才數量不足,特別是野外一線技術力量嚴重短缺;專業技術隊伍結構不合理,缺乏高層次高素質能夠承擔大型綜合、重點項目的領軍人才;在專業技術隊伍學歷結構上,高層次高學歷比例嚴重偏低。因此難以滿足地勘經濟快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三是離退休人數較多,負擔重。我省離退休人員與在職人員的比例為1:1.65。離退休人員至今未進社會養老統籌,全部費用均從地勘費用基數中承擔,造成國撥地勘費60%以上用於發放離退休人員生活費。
四是內部下崗、待崗人員多,經濟負擔過重。他們中大多數是原從事野外生產的各類生產工人,技能單一,職工下崗後無技能參加市場競爭。
五是大調查項目中,對青海省困難因素諸如海拔高,交通差,乾旱缺水,施工不便等省情考慮不充分,造成整個項目費用不足。
六是《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於深化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國有地勘單位可繼續執行將價款轉增國家資本金的政策,但實際辦理轉增國家資本金手續困難。
六、對策建議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精神和青海省委、省政府「依託優勢資源,實施資源轉換戰略」總體部署,按照「一業為主、兩翼延伸」的發展思路,在做大做強勘查開發主導產業的同時,大力培育其他相關產業,夯實發展基礎,保持地勘行業經濟平穩、快速發展。
(一)提高地質礦產勘查技術和科學研究水平
以尋找大中型礦床為主攻目標,突出重點項目的安排,尋求地質找礦新的突破。加速對資源潛力大、開發條件相對較好的重要礦床的勘查評價,做到統籌安排,發揮勘查資金的最大效益,提高地質成果質量。
(二)創新體制,搞活機制,增強地勘單位發展活力
不斷探索體制、機制改革的新路子,大力推進資產多元化和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搞好股份制運作,使產權制度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在企業經營上,可實行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實行經營方式多元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堅持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形式並存,效率優先,注重公平的原則,理順分配關系,合理調整分配格局,形成正確的利益分配導向機制,努力向生產一線、野外傾斜。建立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多種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新機制,規范和完善津貼、補貼。
進一步改革人事、勞動用工制度,積極推行職工、幹部競聘、競爭上崗,建立合理有效的競爭、激勵與約束機制,逐步實現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使職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塊使,一心一意謀發展,團結拼搏奔小康。
(三)加強技術隊伍建設,改善裝備,提高工作保障能力
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全面落實各項培養培訓計劃。圍繞地勘工作,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和優勢,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認真研究人才建設規劃,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為保證地勘工作健康發展奠定了一定的人才基礎。
加強在職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造就一批品德優良、專業過硬的業務骨乾和管理人才,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要制定相應的內部優惠政策,如工資、住房、使用等方面的政策,積極引進和吸收大專院校畢業生,廣泛吸納各方面的技術人員和高級技術工人。
加大地質設備更新力度,不斷提高裝備水平,積極促進地質工作信息化,加快推進地質工作現代化建設。建立一支素質優秀、結構合理、裝備精良、不畏艱苦、勇於奉獻的地勘隊伍,不斷提高找礦能力和為社會經濟服務的能力。
(四)積極拓展地質工作領域
積極拓展地質工作領域,為城鎮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牧業產業優化、生態環境治理等服務。積極參與重大工程建設、環境治理與保護工程。
(五)明確權益分配
國家勘查資金項目的權益分配中應充分體現物化勞動過程中地勘單位的利益,盡快明確權益比例。
(六)集中資金建設骨幹產業項目
通過產權多元化的混合制股份公司融集大量資金,引進資金、技術、管理,集中資金培育上規模的骨幹產業項目,實行規模經營,提高經濟效益,快速提升經濟總量。
(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地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