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高鐵鐵路 > 鐵路三大戰役

鐵路三大戰役

發布時間:2021-11-18 19:33:43

㈠ 三大戰役主要內容

遼沈戰役
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最為關鍵的戰役。遼沈戰役從9月12日發起,東北野戰軍先後分路奔襲北寧路。到10月1日,切斷了北寧路,一部分主力進抵錦州城下。10月10日,由華北國民黨軍組成的「東進兵團」自錦西向通往錦州的要隘塔山發起猛攻。東北野戰軍預先設置在塔山的兩個縱隊頑強阻擊,鏖戰6晝夜,打垮國民黨軍的數十次沖擊,成功地阻止了它的東進。其「西進兵團」出動後,也遭到解放軍3個縱隊的阻擊,進至彰武、新立屯一帶後,未敢繼續南進。10月9日起,東北野戰軍發起對錦州的攻擊。經過激戰,於15日攻克該城,全殲守敵10萬餘人。隨後,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第六十軍於10月17日起義,新編第七軍也放下武器投誠。21日,長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區全殲廖耀湘兵團10萬人。11月2日,直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在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2萬餘人。
遼沈戰役的具體領導人:林彪、羅榮桓

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到22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華東野戰軍在碾庄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10萬人。中原野戰軍也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11月23日到12月15日,為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11萬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杜聿明指揮的徐州國民黨軍3個兵團25萬人向西突圍時,將這股敵人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並殲滅其中的孫元良兵團約4萬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為淮海戰役第三階段。1949年1月,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10個軍約20萬人,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
淮海戰役的具體領導人: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

平津戰役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1月29日發起。從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義率部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人,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殲滅和改編,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平津戰役具體領導人:林彪、羅榮桓、聶榮臻。

㈡ 中國三大戰役,是哪3大戰役

中國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場戰略性戰役。

1、遼沈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

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支175361支。

遼沈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使全國的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此,人民解放軍不僅在質上佔了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佔了優勢,遼沈戰役的勝利,使得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穩定的戰略後方,為後面兩大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2、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解放軍傷亡官方數字13餘萬。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

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士氣,嚴重動搖了國民黨上下的獨裁夢想。同時,我軍的力量大增,士氣高漲,大大增強了解放全中國的信心。此次戰役的勝利結束,標志著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統治的瓦解。為渡江戰役的勝利展開打好了基礎。

3、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人,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殲滅和改編,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平津戰役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地區基本獲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進一步打擊了國民黨的士氣,對加速解放戰爭的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2)鐵路三大戰役擴展閱讀:

針對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戰略方針,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也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毛澤東針對三大戰役各戰場的不同情況制定了不同的戰略方針。

1、在東北戰場上,針對敵人兵力部署在錦州、沈陽、長春三點一線的態勢和撤退東北的企圖,毛澤東制定了「關門打狗」的戰略方針,要求人民解放軍「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並把首先奪取錦州切斷北寧線作為「關門」的關鍵。

2、在淮海戰場上,針對敵人在以徐州為中心點的「一點兩線」,企圖以此來阻止人民解放軍南下,而且萬不得巳時撒到淮南與南線敵人匯合以確保南京、上海的兵力部署,毛澤東提出了「截斷宿蚌路,殲敵於淮河長江以北」的戰略方針,對敵人進行「中間突破」加以各個就地殲滅;

人民解放軍於1948年11月6日發起淮海戰役,15日攻佔宿縣切斷了徐蚌路,20日攻佔碾庄全殲黃百韜兵團實現了「中間突破」的預期目標:隨後.又殲滅了黃維、杜聿明集團.取得了淮海戰役的徹底勝利.

3、平津戰場上,傅作義集團在以北平、天津為中心,東起唐山西至張家口的鐵路線上擺起了一字長蛇陣,並企圖在潰敗時從海上南逃或向西逃竄。為了就地殲敵不讓其逃走,毛澤東制定了先切斷敵人東灑兩頭退路然後再逐個殲滅敵人的戰略方針。

早在遼沈戰役尚未結束,平津戰役還未打響的1948年11月20日,毛澤東即指示東北野戰軍「先以四個縱隊夜行曉宿秘密人關,執行隔斷平津的任務」,並建議在曲陽的人民解放軍兩個縱隊「配合楊成武、詹大南包圍張家口」,以切斷華北之敵的東、西退路。

26日,毛澤東制定了《東北大軍人關後的作戰計劃》,再次強調了包圍張家口和切斷平、津聯系的戰略意圖。

㈢ 三大戰役的背景

中共中央從全國整個戰局出發,認為同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決定把戰略決戰首先放在東北戰場,並制定了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北寧線(今京沈鐵路)攻克錦州,採取關門打狗的戰法把國民黨軍關在東北,各個殲滅的作戰方針。

㈣ 「三大戰役」中,首先開打的是

高中歷史老師回答您:遼沈戰役。
到了1948年下半年,國共雙方的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共產黨一方占據優勢。中央審時度勢。決定發起戰役決戰。當然在選擇第一戰地點時,黨中央認為首戰必勝,必須選擇一個既是占據絕對優勢的地域,又能推動此後決戰順利進行。
而東北正好符合以上前提:
1、抗戰結束後,國共雙方爭先恐後爭奪東北,共產黨占據優勢,雖然後來在戰略防禦階段解放軍採取以退為進戰略,曾經讓出一部分地域,但是隨著戰略反攻階段的順利進軍,解放軍在這時候已經在東北占據絕對優勢,解放了除長春、沈陽、錦州少數城市、一部分鐵路和據點外所有地區。東北的國民黨軍隊完全處於被分割、收縮的狀態。戰略優勢完全在解放軍。
2、東北在淪為日本殖民地的十四年中,在日本的經營下,重工業處於全國前列,解放東北就可以為解放軍以後的大反攻提供源源不斷的重裝備、輜重、糧草等後勤物資。
3、東北背靠蘇聯南臨華北,解放東北後,即可更多地爭取蘇聯的支持和援助也可以為發起解放華北的戰役提供後勤保障。
基於以上原因,黨中央決定首先發起遼沈戰役,而且發起戰役之初就佔領東北要害「錦州」,起到了「關門打狗」的作用。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㈤ 三大戰役的戰術思想

分割敵人,各個擊破
為了有效地殲滅敵人,在敵人兵力還較強的情況下,對敵人進行分割包圍使其化整為零是十分必要的。東北戰場上,因敵人長期以來就分布在較為孤立的錦州、沈陽、長春三個點上,對其進行切割較為容易,而在淮海戰場上相對較難。為了孤立徐州,毛澤東在1948年的11月9日要求人民解放軍在力爭殲滅黃百韜兵團的同時,「截斷宿蚌路」並「向李彌兵團攻擊」,以「控制並截斷徐州至運河車站之間的鐵路」[1](P191)人民解放軍按照指示於15日攻佔宿縣,切斷了徐蚌之間的聯系並於22日殲滅了徐州以東的黃百韜兵團.25日又將試圖北援的黃維兵團圍困,於雙堆集,隨後將其全殲。最後,陷於絕境的徐州杜聿明集團在驚恐中向徐州倉惶逃竄也被人民解放軍追殲於陳官莊地區。
平律戰場上對敵人採取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戰術更為突出.毛澤東在1948年12月11日的《關手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中即確定了東北野戰軍要在25日前完成對天津、塘沽、唐山等地的包圍,對張家口、新保安採取「圍而不打」和對平、津、通州等地採取「隔而不圍」的方針;還指出完成上述任務之後的攻擊次序大約是:「第一塘蘆區,第二新保安,第三唐山區,第四天津、張家口兩區,最後北平區。」[2](P1258)當完成將敵人分別阻隔於平、津、塘地區的戰略部署後,人民解放軍於22日首先攻克新保安,24日殲滅張家口之敵。1949年1月15日東北野戰軍攻克天津,17日塘沽之敵從海上逃走,31日陷於孤立的北平傅作義集團接受了和平改編。
攻城與打援、牽制相結合
為了更好地攻城或打擊孤立之敵,對敵人可能的援兵進行有效地打擊或牽制是十分必要的:
東北戰場上,毛澤東於1948年9月5日就指示東北野戰軍在攻打義縣、高橋、興城和綏中時「衛立煌有極大可能增援,可在運動中殲擊」,[1](P128)7日他在《關於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中又指示「准備在打錦州時殲滅可能由長、沈援錦之敵」。[2](P1230)隨後,在攻錦和保錦爭奪戰中,毛澤東更是精心部署了對敵之東西對進兵團的阻援和打援兵力。
在淮海戰役中,為了實現殲滅黃百韜兵團重點作戰任務,毛澤東對打擊可能的救援之敵進行了精心部署:「以一個至二個縱隊,殲滅臨城、韓庄地區李彌部一個旅,並力求佔領臨城,從北面威脅徐州,使邱清泉、李彌兩兵團不敢以全力東援。以一個縱隊,加地方兵團,位於魯西南,側擊徐州、商邱段,以牽制邱兵團一部(孫元良三個師現將東進,望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即速部署攻擊鄭徐線牽制孫兵團),以一個至二個縱隊,活動於宿遷、睢寧、靈璧地區,以牽制李兵團。」[2](P1245—1246)澤東要求東北野戰軍「扭打平張線上之敵」以「吸引傅作義部幾個軍於平張線上,並殲滅該線各軍之一部或大部」。[1](P208)這些打援、阻援措施的制定和實施,有效地確保了主攻目標的順利實現。
軍事打擊為主,輔之以政治攻勢
1948年10月15日,人民解放軍攻克了錦州後,長春守敵在突圍無望、守必被殲的情況下,經過人民解放軍強大的政治宣傳,其第60軍軍長曾澤生於17日率部起義,19日東北「剿總」副司令鄭洞國率第7軍投誠,長春遂宣告解放,這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軍解放東北的步伐。
平津戰場上,人民解放軍對北平東、西兩翼之敵進行了重大的打擊,切斷了敵人兩頭的退路之後,向被圍困的傅作義集團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敵人放下武器接受和平改編,否則「我軍將以精確戰術攻城,勿謂言之不預」。在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和強大的政治攻勢面前,傅作義集團接受了和平改編的建議,於1949年1月31日開出城外接受了改編,北平獲得和平解放。
在三大戰役中毛澤東還大量運用了其他的一些戰略戰術,如充分調動敵人在運動中大量殲敵、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先打弱敵後打強敵,等等。這些光輝的戰略戰術思想不僅對指導革命戰爭具有重大的意義,在今天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和具體的日常工作也同樣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㈥ 有關三大戰役的簡介

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1、遼沈戰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在戰爭爆發前,國共雙方的兵力比是3.14:1,而在遼沈戰役前已經變成了1.3:1。因此在1948年9月的時候,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黨進行戰略決戰,這是解放戰爭時期第一次戰略大決戰,也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決戰。

此次決戰共產黨投入了東北野戰軍全部主力2個兵團部、步兵12個縱隊和1個特種兵縱隊、1個鐵道縱隊,東北軍區地方部隊等兵力,而國民黨則投入了東北「剿總」司令部及第1兵團2個軍、第6兵團4個軍、第8兵團2個軍、第9兵團6個軍和援敵第17兵團3個軍等國民黨在關外的全部主力部隊。

此次戰役的具體領導人是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等三人,此次戰役一共消滅了47.2萬餘人,一舉摧毀了國民黨在關外的全部主力部隊,解放了東北全境,同時使得東北野戰軍成為了一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軍隊,為之後的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淮海戰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淮海戰役以徐州為中心,解放軍投入了60萬軍隊,而國民黨則投入了80萬,這場戰役可以說我軍的兵力裝備都處於劣勢,因此淮海戰役的勝利也被稱之為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跡,此次戰役雖然獲得了勝利,但是傷亡同樣慘重,同樣消滅的敵人也不少,在付出了傷亡13萬餘人的代價下,消滅了國民黨多達55.5萬人。

此次戰役的具體領導人是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此次戰役雖然戰況激烈,傷亡慘重,但是就勝利意義來說還是非常大的,實現了將國民黨主力部隊盡可能消滅在長江以北的戰略部署,這次勝利之後,已經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而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

3、平津戰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的最後戰役,此次戰役在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消滅的敵人數排在第二,一共消滅了52.1萬餘人,但是這次戰役中,我軍的傷亡人數是最少的,僅僅傷亡了3.9萬人。在這次戰役之後,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此次戰役的具體領導人是林彪、羅榮桓、聶榮臻,這次戰役一舉將華北大部分地區解放,同時和平解放北平,對於國民黨的士氣打擊也是非常大的,這也為之後的解放戰爭進程加速起到了重要作用。

(6)鐵路三大戰役擴展閱讀

三大戰役的歷史背景:

人民解放軍經過兩年的英勇作戰,到1948年秋,敵我力量對比進一步出現了有利於革命而不利於反革命的變化。首先,敵我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發生了變化。這時,人民解放軍已經增加到了280萬人,第一線總兵力則超過了敵人。

經過新式整兵運動,全軍指戰員的政治素質和戰鬥力也是大大加強了。此時,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防禦和分區防禦都已經破產,為了避免各個被殲,蔣介石決定實行重點防禦,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完整的戰線,缺少進行戰略機動的兵力。

因此,從軍事上來說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其次,國民黨在政治上已經空前孤立,不但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群眾日益看清蔣介石反革命集團內戰、獨裁賣國的反革命本質,而且國民黨內部也是矛盾重重,陷於分崩離析的困境之中,經濟上,國民黨統治區也是一片混亂,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整個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

而這時解放區的政治經濟形勢卻是蒸蒸日上。當時各主要解放區已經連成一片,面積達到235.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24.5%,人口有1.68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35.3%。而且經過土地改革,解放區農民的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解放軍的後方進一步鞏固。

這些情況表明,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中共中央軍委制定了關於第三年的軍事計劃,決定在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地發起攻勢,進行幾次大的戰役,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

㈦ 解放軍取得的三大戰役的原因是什麼

1,早在國民黨在軍事戰場上的失敗之前,以金圓券幣值改革的失敗為標志,國民黨在經濟財政上就已經失敗了。沒有財力的支持,軍事的失利是早晚的事;
2,與此同時,以《五一宣言》的發布和各民主黨派紛紛響應並北上參加新政協志籌備,國民黨在政治上也已陷入空前之孤立,除了國社黨和青年黨,已然是孤家寡人;
3,雖然總兵力還是略超過解放軍,但是散布全國被分割成關中西北的胡宗南集團,東北的衛立煌集團,華北的傅作義集團,華中的白崇禧集團,徐州的劉峙集團共五個戰略集團,分兵把口,兵力不敷分配。三大戰役,除了在淮海戰役,解放軍是以少打多外,遼沈和平津都是以絕對的優勢兵力以多打少,造成局部的優勢。蔣過於從政治層面考慮,不肯做戰略收縮,特別不肯放棄一些大城市。在宏觀戰略上不採納顧祝同的將西北委託給二馬而將胡宗南集團東調中原作為戰略總預備隊的建議。而在具體戰役層面上也是固執己見:比如以東北戰場,不肯聽取岡村寧次的放棄長春和沈陽,集中兵力與錦州守衛遼西走廊和北寧鐵路的建議,在淮海戰場,不採納杜聿明的建議,置被圍的黃百韜兵團不顧,而集中兵力擊破實力較弱的中原野戰軍,之後在與華東野戰軍決戰。和蔣的優柔寡斷,謹小慎微不同,毛則敢於弄險,充分放權;

㈧ 誰知到有關三大戰役的內容

平津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華北野戰軍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張家口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決戰。當時,國民黨軍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所部60萬人 ,困守於北平 、天津 、張家口3個地區。按照中共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平津戰役總前委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等指揮所部東北、華北野戰軍100萬人 ,發起平津戰役。1948年11月29日~12月20日 ,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實行戰略包圍 ,將它們分割包圍在北平、天津、張家口、新保安、塘沽等五個孤立據點。從12月22日至翌年1月15日 ,先後解放了新保安、張家口和天津,切斷了北平20萬余國民黨軍西逃和海上逃跑的道路。從1949年1月16日至31日 ,中共中央軍委為保護文化古都,決定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經過多方工作,傅作義率所部接受和平改編,解放軍進入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此役 ,除塘沽國民黨軍5萬餘人由海上逃跑外 ,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餘人,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地區。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使國民黨軍精銳師團喪失殆盡。從此,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局面基本確定。

遼沈戰役

中國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在遼寧西部和沈陽、長春地區對國民黨軍隊進行的一次巨大的戰略決戰。1948年9月12日,東北野戰軍70萬人,在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指揮下,遵照中共中央的決戰部署,發動遼沈戰役。當時,東北戰場上國民黨軍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集團總兵力為55萬人,分別收縮在長春 、沈陽 、錦州3個孤立地區 。自9月12日起 ,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以主力南下奔襲北寧線(今京沈鐵路),掃清了錦州外圍之敵並迅速包圍錦州;同時將由華北、山東及沈陽趕來增援的國民黨敵軍阻擊在塔山、黑山、大虎山等地區。10月15日解放軍攻克錦州,全殲國民黨軍10萬餘人,俘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傑 ,切斷了國民黨軍從陸上逃往關內的道路。17日,長春國民黨第六十軍軍長曾澤生率2萬餘人起義 ;19日 ,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率所部7萬餘人投降 ,長春即告解放 。這時,蔣介石仍企圖奪回錦州,佔領營口,打通陸地和海上的退路。東北野戰軍攻佔錦州後 ,立即回師組織遼西會戰 ,於 10 月26~28日在黑山、大虎山及其以東地區圍殲廖耀湘兵團10萬餘人,生俘廖耀湘 。隨即乘勝前進 ,於11月2日解放沈陽 ,殲敵13萬餘人,同日攻佔營口 ,殲國民黨軍1.4萬餘人 。至此,遼沈戰役結束。此役,除國民黨軍第五十二軍軍部及25師一部萬餘人從營口乘船逃跑外,共殲國民黨47萬餘人,解放了全東北,為解放平津和全華北創造了有利條件。

淮海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和華東、中原軍區及華北軍區所屬冀魯豫軍區地方武裝一部,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江蘇海州,西迄河南商丘,北起山東臨城(今薛城),南抵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另兩大戰役為遼沈戰役、平津戰役)之一。當時,國民黨軍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所部80萬人,分布在津浦路徐州至蚌埠段及隴海路海州至商丘段兩側 。1948年11月6日,遵照中共中央軍委的作戰部署,淮海戰役總前委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指揮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等60萬人發起了淮海戰役。
戰役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1月6日至22日 ,華東野戰軍在中原野戰軍配合下,在徐州以東碾庄圩地區全殲黃百韜兵團,擊斃兵團司令黃百韜。國民黨第三綏靖區所屬第五十九、第七十七軍大部在副司令何基灃、張克俠率領下舉行戰場起義。第二階段從11月23日至12月15日,中原野戰軍在華東野戰軍等配合下,在徐州南雙堆集地區殲滅黃維兵團,俘兵團司令黃維。同時,華東野戰軍一部將由徐州西逃的杜聿明集團三個兵團包圍於永城東北青龍集、陳官莊地區,並將其單獨突圍的孫元良兵團殲滅。此後,為配合平津戰役的進行,按照中共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部隊進行20天的戰場休整。第三階段從1949年1月6日至10日,華東野戰軍在中原野戰軍配合下,在青龍集、陳官莊地區全殲杜聿明集團,俘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淮海戰役結束。此役,共殲國民黨軍55.5萬人,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使國民黨軍在華東、中原戰場的主力喪失殆盡,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已處在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

㈨ 跪求三大戰役的具體分析(尤其是運用孫子兵法的),2000字左右,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謝謝

人民解放戰爭「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革命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決戰。「三大戰役」的勝利大大加快了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三大戰役」的特點:(一)遼沈戰役先打錦州,截斷了東北敵軍向關內的退路,形成關門打狗之勢。(二)淮海戰役採取「中間突破、分段殲敵」的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三)平津戰役中,人民解放軍採取分割包圍地殲滅的方針,圍敵於北平、天津、張家口、新保安等地,切斷敵西逃南竄的去路,先打兩頭,後取中間。 「三大戰役」的過程:(一)遼沈戰役是指林彪、羅榮桓率領的「東北野戰軍」暨後來的「四野」解放東北全境的人民解放戰爭。(二)淮海戰役是指「劉鄧」率領的「中原野戰軍」與「陳粟」率領的「華東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豫皖蘇魯等廣大地區與國民革命軍進行的第二次戰略性決戰。(三)平津戰役以林彪的東北野戰軍揮師入關至國民革命軍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將軍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戰役」的勝利從根本上還是說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淮海戰役結束後國民革命軍的被俘將領曾說「他們的汽車輪子不如人民群眾的兩條腿」。這也證明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國民革命軍相對於人民解放軍輸的就僅僅是「民心」而矣。「三大戰役」的勝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大戰役」的勝利不是偶然的,主要有如下幾點:(一)人民解放軍經過兩年「內戰」初期的洗禮已具備進行大規模運動戰的基礎,而且積累了打城市攻堅戰的經驗,同時在軍隊人數、武器裝備、戰鬥力上都有較大的提高。並且此時解放區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大後方鞏固,群眾支持人民解放戰爭的熱情高漲。(二)此時的國民革命軍由於「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士氣低落、軍隊人數降低、戰鬥力下降。同時,國民黨發動的反人民內戰,遭到廣大人民的強烈反對,處境十分孤立。 綜合以上幾點,當時黨中央在毛主席的領導下看清形勢,准確作出戰略性決戰的決策。「三大戰役」是各有各的特點其軍事思想秉承了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思想 毛澤東在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長期實踐中,創立了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成為人民軍隊在戰爭力量敵強我弱,武器裝備敵優我劣的條件下克敵制勝的法寶。(一) 放眼全局,注重戰役間的協調配合 由於當時人民解放軍在東北戰場軍力上已經明顯優於國名革命軍且控制著東北98%的地盤,使國民黨的軍隊困守在「錦州」「長春」和「沈陽」三座孤城。而蔣總裁當時准備將東北的軍隊撤回關內,確保華中的方針。為了防止東北之敵撤入關內與華北之敵匯合後增大華北解放軍的作戰壓力,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阻止敵人南下,採取了就地殲滅敵人的方針。切斷東北之敵通往關內的惟一通道,把敵人封閉在東北地區並隨之全殲,避免了東北之敵南逃關內,大大減輕了後來平津及華北戰場上的壓力。在淮海、平津兩戰役中,毛澤東關於戰役之間相互協調、配合的戰略思想更加明顯。(二)針對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戰略方針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也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毛澤東針對三大戰役各戰場的不同情況制定了不同的戰略方針。在東北戰場上,針對敵人兵力部署在錦州、沈陽、長春三點一線的態勢和撤退東北的企圖,毛澤東制定了「關門打狗」的戰略方針,要求人民解放軍「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在淮海戰場上[毛澤東提出了「截斷宿蚌路,殲敵於淮河長江以北」的戰略方針,對敵人進行「中間突破」加以各個就地殲滅。在平津戰場上,傅作義集團在以北平、天津為中心,東起唐山西至張家口的鐵路線上擺起子一字長蛇陣,並企圖在潰敗時從海上南逃或向西逃竄。為了就地殲敵不讓其逃走,毛澤東制定了先切斷敵人東灑兩頭退路然後再逐個殲滅敵人的戰略方針。(三)以攻打重點目標統率戰役全局在東北戰場上,為了實現「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的戰略意圖,毛澤東明確指出應把錦州地區作為首要的重點攻擊目標。這樣,當東北人民解放軍攻克錦州切斷敵人退往關內的惟一通道之後,長春守敵在突圍無望、守必被殲的情況下,做出了起義或投誠的行為也就勢在必然。在淮海戰場上,敵人的兵力部署呈現出「一點兩線」的十字架格局。為了實現「殲敵於淮河長江以北」的戰略意圖,毛澤東做出把殲滅黃百韜兵團和「截斷宿蚌路」作為本次戰役的首戰目標。平津戰場上,針對敵人一字長蛇陣的兵力部署,為了實現切斷敵人退路不讓敵人逃走以就地殲滅的 戰略意圖,毛澤東確立了「先打兩頭」的作戰方針,把張家口、新保安及塘沽、蘆台等地區作為首攻的重點目標。最後,陷於孤立絕境的北平之敵被迫接受了和平改編的建議。 「三大戰役」的過程是指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革命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一)遼沈戰役: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最為關鍵的戰役。遼沈戰役從9月12日發起,東北野戰軍先後分路奔襲北寧路。到10月1日,切斷了北寧路,一部分主力進抵錦州城下。10月10日,由華北國民黨軍組成的「東進兵團」自錦西向通往錦州的要隘塔山發起猛攻。東北野戰軍預先設置在塔山的兩個縱隊頑強阻擊,鏖戰6晝夜,打垮國民黨軍的數十次沖擊,成功地阻止了它的東進。其「西進兵團」出動後,也遭到解放軍的頑強阻擊,進至彰武、新立屯一帶後,未敢繼續南進。10月9日起,東北野戰軍發起對錦州的攻擊。經過激戰,於15日攻克該城,全殲守敵10萬餘人。隨後,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第六十軍於10月17日起義。21日,長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區全殲廖耀湘兵團。11月2日,直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在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2萬餘人。(二) 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是第二個 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到22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華東野戰軍在碾庄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中原野戰軍也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11月23日到12月15日,為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杜聿明指揮的徐州國民黨軍向西突圍時,將這股敵人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並殲滅其中的孫元良兵團。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為淮海戰役第三階段。1949年1月,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三)平津戰役: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1月29日發起。從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義率部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人,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殲滅和改編,使華北地區基本解放。「三大戰役」的意義:在中國戰爭史乃至世界戰爭史都是空前的。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㈩ 三大戰役我軍是怎麼解決幾十萬大軍後勤補給問題

解放軍的後勤雖然技術水平不高,但是在組織上,可以說神跡不為過
運送一批物資,由何時何地出發,到達何地何時,有誰組織,有誰負責,
有誰接送,有誰轉發,均能准確實施,甚至直接將物資直送到營一級部隊,而不是傳統的師級部隊再分發到團-營-連

在沒有電話,沒有無線電,甚至只有文盲,依靠口頭通知的情況下完成,而要送達的部隊在不斷運動中,這就意味著會有如下情況:
出發的時候 得知 部隊在A村,實際此時部隊已經在B村,到達的時候部隊在C村
這樣都能准確送達目的地,組織上只能稱為神跡了,要知道,現在的EMS,DHL快遞公司在網路,手機,無線電的支持下,也基本不能送貨給運動的客戶
只有一個解釋,送物資的人是非常積極主動的,得到的是一個不詳細的命令,送XX物資於XX時給XX部隊,剩下的事情如尋找部隊位置,確認路線,確認運送方式,組織人力,駐扎,行進......由運送的人自己根據當時情況自行完成,
說實話,在最優秀的企業中也很少有這樣的積極主動的員工,何況要組織600W這樣的人啊 ,就算10個人中有1個這樣的人,也要60W
一個幾萬人的企業,如果有1/10的人是這個素質,不管生產什麼,什麼行業,都是世界一流的企業,軍隊也一樣。

閱讀全文

與鐵路三大戰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佛地鐵出口地圖 瀏覽:273
武漢地鐵報站英文 瀏覽:92
白石高鐵站 瀏覽:294
北京地鐵安全隱患 瀏覽:382
南京東善橋地鐵 瀏覽:905
深圳地鐵列車有多長 瀏覽:556
金洲地鐵站到廣州火車站地鐵要多久 瀏覽:783
南京地鐵機場線單程時間 瀏覽:161
乘地鐵去佛山東建世界廣場 瀏覽:498
惠州仲愷深業喜悅城地鐵規劃 瀏覽:378
天府廣場到韋家碾地鐵價格 瀏覽:112
萬菱匯地鐵出口 瀏覽:402
長水機場到大觀樓地鐵 瀏覽:704
廣州t2機場那個地鐵站 瀏覽:909
s7地鐵南京運行時間 瀏覽:943
高鐵為什麼夜間不開行 瀏覽:500
西安門地鐵站怎麼去南京眼 瀏覽:480
廣州火車站去廣州機場地鐵 瀏覽:694
成都地鐵站項目總監招聘 瀏覽:691
佛山地鐵廣州火車站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