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 鐵路勞工 The Railway Man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鏈接:
《鐵路勞工》是由喬納森·泰普茲執導,科林·費爾斯、妮可·基德曼、真田廣之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3年9月6日上映。
該片改編自埃里克·洛馬克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英國士兵埃里克·洛馬克斯在二戰中被日軍抓獲,身心受盡摧殘,三十年後他決定尋找曾折磨自己的日本軍官,與過去和解的故事。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⑵ 19世紀華人在美國淘金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華工血淚
華人出外洋
「河水灣又灣,冷然說憂患,念我鄉里時,眼淚一串濕衣衫……」香港電視劇《大地恩情》的這首主題歌,人們已經耳熟能詳。這首歌唱的,是早期漂洋過海在外國謀生的華工,對故國故鄉的思念之情。中國人素來安土重遷,不是到了萬不得已,一般是不肯離鄉背井的,更何況遠涉重洋,去到地球的另一方。
皆因山多地少,又地處南海之濱,香山人很早就有人被迫出洋謀生。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有香山人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洋船出洋謀生僑居。據清朝光緒年間的《香山縣志》載,宋、元之間的那場著名的崖山海戰之後,不少香山鄉民為躲避戰亂而大量逃亡海外。明朝以及清初,朝廷都實行海禁,規定沿海居民不得私自出海,「片帆寸板不許下海」;不得與外國通商,「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東南沿海人民,包括香山人民,由於海禁而斷絕了生計,反而迫使他們冒險出洋謀生,漸成習慣。清嘉慶五年,香山居民程世帝等十多人,乘帆船從澳門駛出,「望無涯際之海洋,與洶涌波濤奮斗」,船行月余,歷盡驚濤駭浪,來到了只有20來間「亞達屋」的檳榔嶼,在這個荒涼的島上,拖著長辮子的香山人居留墾田,建造著自己的異國家園。
在近代以前,華僑主要集中在東南亞一帶。不過,這些背井離鄉到海外謀生的華人,卻一直被視為「天朝棄民」,「祖國」不僅不關心他們在海外的生死存亡,反而認為他們死了活該,是罪有應得。乾隆五年(1740年),荷蘭殖民者在爪哇屠殺逾萬華人,即歷史上著名之「紅河(溪)慘案」,消息傳到國內,乾隆說:「天朝棄民,不惜背祖宗廬墓,出洋謀利,朝廷概不聞問。」
華工的出現
鴉片戰爭以後,國門被列強打開。隨著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列強也迫使清政府開放人力市場,允許華人出洋做工。19世紀,由於美洲的開發,以及澳洲發現金礦,需要大量的工人,於是,列強以契約受雇形式,到我國招募工人,這樣,我國東南沿海人民有了合法出洋打工的途徑。
外國來華招工者,當然會將工作的地方以及工資待遇說得不錯,以吸引華人。我在《香山明清檔案輯錄》一書中,看到一則資料,大概可以窺見當時的契約的基本內容。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日本駐華大臣丁美霞在給清廷一份照會中說:「……華人作工最為勤敏,耕種甚為得力,故有招工之舉。唯出洋時必須定明年限,並言明每日作工不越九點半鍾,每月應領洋銀四元,每禮拜日止工。該工人是日倘欲作工,得利應歸己用。至工人之衣食與往來船費,招工者均應一並發給。若工人在外偶得疾病,招工者必須延醫調治,以昭公平。以上數節,須於合同內詳細註明,以為憑據。……」平心而論。上述數節,即使放在今天,也比某些無視《勞動法》的黑心老闆更體現出人性。但是,說得好聽,合同上寫得清楚,到了異國他鄉,華工們能否享受到如此的待遇嗎?
也有許多人,即使窮困無比,也不願離鄉背井,到萬里之外「淘金」。有一個詞叫「賣豬仔」,如何得來?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美國駐華全權大臣鏤斐迪在給恭親王奕欣的照會中說:「……招工出洋一節中有若許恥辱可惡之事,據本大臣所聞,如果不誣其錯誤之處,大概皆由貴國官員所致。此事固有不以愛憐居心之洋人將招工出洋一事日漸廣大,然非中國奸巧之員與各處不義小人為之幫助,該洋人亦未能自成其事。溯查招工出洋一事,向來多系從澳門將該不幸之工人載於船中,運往(外國)……至於由澳門口運往外國之工人,多被中國人在各地以虛妄之言欺哄,或用力勉強送至澳門。……如此是使販賣人口之徒可以隨意而成其事……」美國大臣所說的,並非是誣陷,美國剛結束南北戰爭,宣布解放「黑奴」,不願蒙上販賣「奴隸」的罪名,倒是我們自己人,某些官員,以及惡霸、土匪,勾結某些無良之洋人,以招工出洋為名,或欺哄,或強搶,將無辜的同胞賣到外國,獲大部之利。這種「賣豬仔」的行為,當時在澳門,在廈門最烈,如英國商人在廈門開辦的和記洋行,就常派人用一種印有「和記」字樣的大米袋將某些路上的青壯年出奇不意地罩住,強裝上船運走。
華工在北美
19世紀40年代,美國三藩市發現金礦,以及修築橫貫美國東西部的大鐵路。以契約受雇形式大量招募華工。廣東沿海的人,尤其是鄰近澳門、見慣洋人的香山人,則懷著夢想,不畏波濤,來到美洲大陸。善於吃苦耐勞的香山華工讓美國人驚喜不已,於是多方招募,開礦修路。作為苦力,大量華工從19世紀中葉進入美國,充當金礦礦工,充當鐵路勞工。1865年,華人移民的人數激增至5萬人,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青年男子。同年,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招收了第一批50名中國勞工。看到中國人能吃苦、工資要求低,又十分順從,這家公司便開始大量招收華人,總共有10多萬華工參加了美國鐵路的修築。
在修完鐵路以後,美國人擔心中國勞工搶了他們飯碗,美國開始排華。1882年通過了 停止華工入美20年的排華法案,將華人趕出美國。 在此,很應該提到香山籍晚清外交官鄭藻如。當時,鄭藻如以三品官銜大臣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鄭向美國總統提出抗議,要求否決排華法案。後雖改為10年,但他繼續交涉,結果使美國政府同意:經過中國領事館簽發證明的華工,仍可回美。已故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在她的《美國華裔史錄》一書中,就寫到150年前在美國的那群無聲的同胞的辛勤與血淚。香港大導演吳宇森也想拍一部《華工血淚史》,描寫中國人在美國修鐵路的故事。
19世紀末,加拿大要修築一條橫貫東西的鐵路,主要依靠人力,羅渣士峽谷,兩面都是高聳的雪山,工程風險極高,是制約東西鐵路的咽喉工程。當鐵路修到這里,工程停滯不前,嚴寒的天氣,沉重的體力勞動,危險的工作條件,令勞工十分缺乏。加拿大鐵路公司決定大量聘請華工。工人主要是來自廣東台山一帶。中國工人辛勤刻苦,付出不但是汗水,還有生命。那些爆破的工作,極其危險,當地的工人都不願意做,公司為了吸引華工干,特別規定,誰願意引爆一次,可以申請家人來加。因而也造成華工大量死亡。但華人對修鐵路的貢獻,並沒有得到主流社會的承認。羅渣士紀念碑,也只是記載了探險家羅渣士,如何找到鐵路通過山隘的決口,使鐵路能順利修通,一點也沒有提到中國工人對鐵路修成的貢獻。鐵路修完後,加國政府還將40名患麻瘋病的華工遺棄在一個叫「達斯島」的荒島上,任他們自生自滅。
華工在南美
華工在北美的事,早有所聞,想不到在清代,華工也大量到了南美,尤其是秘魯與古巴。
19世紀時,古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秘魯剛於1821年脫離西班牙而獨立。中國人為何要到萬里之遙、環境遠不及北美的秘魯與古巴去做工?對於歐美殖民主義者來說,19世紀時,南美洲、大洋洲以及太平諸島嶼,都尚待開發,需要大量勞工,勤懇馴服又能乾的中國農民,對那裡的環境和氣候都容易適應,正是他們需要的勞力。於是,一批批華工便被招到了南美,在秘魯,在古巴的土地種植咖啡、可可、甘蔗、橡膠等。當然,這當中,有不少華工就是在澳門等地被「賣豬仔」而到了南美的,相信也不乏香山縣的先民。如果華工能夠得到較合理的待遇,遠赴南美墾殖也不失為一條謀生之路。但是,在秘魯,在古巴,華工受到殘酷迫害與壓榨,成為變相的奴隸,許多人死於非命!
秘魯剛脫離西班牙獨立不久,何以如此虐待我華工?這事我未得深究。至於在秘魯、古巴的華工的悲慘遭遇是由誰揭露的?《香山明清檔案輯錄》一書恰好有記載。光緒四年(1877年)正月十二日,總理衙門奏請獎勵在香港新聞紙撰文之英國人德尼客二等功牌。原來,英國人德尼客最先在香港報紙「將華工受害之烈屢次設詞撰文」,使外界得知其事。光緒的硃批是「知道了。欽此」。至於清廷最後有沒有給德尼客獎勵二等功牌,便不得而知。
除了德尼客,秘魯華工也向美國求助。60年代,清朝的總理衙門先後接到由美國公使轉來的秘魯華工求援稟文,曾有要施以援手的表示,對此,清廷已不能不重視,覺得非整頓招工市場不可。在《香山明清檔案輯錄》一書中,就可以看到這一史實:同治年間,清廷議就招工出洋章程二十二款,並不準在澳門招工。對此,美國公使、俄國公使、葡國公使等都表示理解,惟獨日本駐華大臣,認為不要「相信新聞紙之訛言」,對清政府的做法,「不勝惋惜之至」。
1873年10月,秘魯代表葛爾西耶來華商定兩國通商條約事宜,李鴻章與葛爾西耶談判,提出秘魯虐待華工事,並斥責秘魯為「無教化、無禮儀」之國,不改變現狀,不與秘魯立約。葛爾西耶開始還狡辯,最後也只得讓步,雙方於1874年5月在天津簽訂了《中秘查辦華工專條》與《中秘友好通商條約》。這兩個條約雙方各有讓步:秘魯要求的與西方列強「一體均沾」被寫入條款,但在中方堅持下,秘魯原來不同意的一系列保護華工的措施也寫入條款。
事情還未了結。1875年7月,秘魯派遣特使愛勒謨來華換約。由於李鴻章事前就派已在美國的陳蘭彬、容閎到古巴、秘魯秘密調查,得知中、秘條約簽訂後華工依然受殘酷迫害,非常氣憤。他在給總理衙門的信中怒不可竭地寫道:「自陳、容二員節次分往詳查,始悉該國虐待華工甚於犬馬,受虐者自盡者不知凡幾。凡有血氣之倫,莫不切齒。」所以他提出如果含混與之換約,「則是從前既往之華工不能使生,而隨後之復往之華工又將就死,而十數萬日在水火,喁喁待援之人更無來蘇之望矣。」因此,他提出保護華工的換約附加條件,然後再與以前簽訂的條約一並互換。經過近一個月的反復爭辯,終於迫使愛勒謨以過照會的形式保證秘魯切實保護華工。
到了1884年,在秘魯的華工已多達20萬,工作和生活條件仍然十分惡劣。又是鄭藻如,與秘魯官方交涉改善,並在利馬創辦通惠局,在夏威夷創建中華會館,以解決華工的各種困難。
後記
早期華工的遭遇是很悲慘的,本文未能詳敘。早期華僑的生活也是很艱難的,未及立足而客死他鄉者無數。至於一些發家致富者,他們更要付出加倍的艱辛和努力,甚至沉重的代價,香山名人楊著昆、孫眉,在夏威夷也是靠耕種起家,篳路襤褸十餘載,始得「楊百萬」「茂宜王」之稱;即使陳芳、馬應彪、何寬等商界巨子,也在國外經歷過艱難創業的階段。
華僑最值得贊嘆之處,就是熱愛祖國,報效祖國,因為他們深知,只有祖國富強了,他們才能安穩地、光彩地立足於異邦。其實,生活在國內的中國人,也應該懂得這個道理,祖國強大,社會和諧,人民富裕,文明知禮,才能得到外國的敬重。當我們走出國門時,才能挺起胸膛自豪地宣稱:「我來自中國!」
⑶ 罷工的禁止的罷工
部分國家明確禁止所有公共事業的員工參與罷工。美國的《鐵路勞工法案》明確限制了航空和鐵路業員工可以合法進行罷工的場合。美國的《國家勞資關系法案》則允許罷工,但也禁止了某些罷工可導致國家危機的行業,如公共運輸工人及公務員。
在一些由共產黨來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如前蘇聯(1924~1991)或毛澤東逝世以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1975、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的公民權利包括罷工自由),罷工權並沒有得到憲法確認和支持。這是由於立法者認為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能夠徹底代表所謂的工人階級利益,在公有制經濟佔主導地位的社會經濟基礎上,工人本應沒有罷工的必要。實踐中上我國當今憲法雖然取消罷工權,但根據公民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的法律精神,並沒有單就罷工行動本身嚴禁工人罷工。如墨西哥,罷工雖不違法但會受到政府的嚴密監察。
⑷ 鐵路勞工怎麼樣
在英國看到這種題材的片子感覺還是很微妙的……大概明白它想講的意思,也大致贊同其觀點,但還是要感嘆一句,英國人在日本身上吃的苦頭還是不能跟東亞各國相比啊。演員都很棒,攝影和節奏都很好,而且就算不喜歡這片子的主旨,能看看臉子的長腿和妮可的美瞳也值回票價了。
⑸ 槍長莫及的主演介紹
邁克爾·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1944年9月25日出生於新澤西州,美國電影演員、製片人。
1976年因擔任《飛越瘋人院》製片人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1987年憑借電影《華爾街》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2000年和比他小24歲的英國女星凱瑟琳·澤塔·瓊斯結婚。2009年6月,邁克爾·道格拉斯獲頒美國電影學會終生成就獎。2010年再度攜手奧利佛·斯通推出《華爾街2》。2010年8月,被確診患上咽喉癌。2014年,憑借《燭台背後》獲得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獎,邁克爾·道格拉斯又加盟漫威電影《蟻人》,出演一代蟻人漢克·皮姆博士。 傑瑞米·艾文,1990年出生於英國劍橋郡Gamlingay,英國演員。
2009年在英國電視劇《生活之噬》中第二季中飾演了Luke。2011年出演電影處女作《戰馬》,劇中飾演男主角,他也憑藉此片提名英國帝國最佳男新人獎。2012年和和達科塔·范寧一起主演了電影《活在當下》。同年主演了電影《遠大前程》。2013年拍攝電影《鐵路勞工》,還在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肖邦獎最佳新人男演員獎。
⑹ 求 鐵路勞工2013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鏈接:
《鐵路勞工》是由喬納森·泰普茲執導,科林·費爾斯、妮可·基德曼、真田廣之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3年9月6日上映。
該片改編自埃里克·洛馬克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英國士兵埃里克·洛馬克斯在二戰中被日軍抓獲,身心受盡摧殘,三十年後他決定尋找曾折磨自己的日本軍官,與過去和解的故事。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⑺ 鐵路大亨的鐵路大亨1
英文名:Railroad Tycoon
類型:策略游戲
研發:Sid Meier
發行年:
平台:PC
操作系統:DOS 英文名:RailRoad Tycoon II類型:策略游戲
研發:poptop software
代理:新天地
發行年:2000
平台:PC
操作系統:windows 它將使你的足跡遍及世界五大洲,它會領你進入兩個世紀的人類鐵路發展史。無論是在1804年,還是2000年,你都將有機會從一位一文不名的鐵路勞工變為權勢一時的百萬富翁,從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司雇員變為一位擁有自己鐵路帝國的終極鐵路大亨!
《鐵路大亨Ⅱ》把你帶回到人類歷史上這個里程碑的時代。你將成為自己擁有鐵路公司的董事長,你的職責就是要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更快,而且絕對要更精明。通過你的不懈努力,築造起龐大的鐵路帝國,成為一名不折不扣的鐵路巨子。並且,你還將有機會一展你的理財能力,上演一次次漂亮的股票戰和兼並戰,實現跨國經營,把你的勢力范圍擴展到風雲變換的全球市場!
《鐵路大亨Ⅱ》帶給你的不僅僅是游戲時的喜悅,那種空前的成就感也許是你從其它游戲中體會不到的。
豐富的時代背景和機車類型——從1804至2020年,你可以領略到蒸汽機車、柴油機車及電力火車的不同風采。60多種機車和34類貨物供你盡情選擇。
令人叫絕3D圖形系統——運行於10x4x768下的高精度圖像,真切的地形地貌及資源狀況盡收眼底。
深入的工業網路——更多類型的貨物被生產出來,增進了各目的地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系。
更為強大的金融市場體系——變化莫測的股票市場,完全貼近現實世界,可買空賣空,進行兼並。
更多的大亨、更多的助手——從奧托·凡·俾斯麥到詹天佑,你可扮演40位董事長中的任何一個。更有40位具有獨特本領的經理助你飛黃騰達。
豐富多彩的游戲模式——18個各具挑戰的任務;還提供無經濟和資源任選的「沙盒」模式;更可支持樂趣無窮的區域網和Internet多人游戲。
⑻ 罷工權的有關罷工權的法律規定
我國1975年和1978年憲法規定公民享有罷工自由權,但1982年的憲法完全取消了該規定。
目前我國的規定是,《工會法》:企業發生停工、怠工事件,工會應當會同企業行政方面或者有關方面,協商解決職工提出的可以解決的合理的要求,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秩序。
企事業單位發生停工、怠工事件,工會應當代表職工同企事業單位或者有關方面協商,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並提出解決意見。對於職工的合理要求,企事業單位應當予以解決。工會協助企事業單位做好工作,盡快恢復生產、工作秩序。
這些年來,企業中發生的罷工問題,一律根據《工會法》解決。 部分國家明確禁止所有公共事業的員工參與罷工。美國《鐵路勞工法案》明確限制了航空和鐵路業員工可以合法進行罷工的場合。美國《家國勞資關系法案》則容許罷工,但也禁止了某些罷工可導致國家危機的行業,如公共運輸工人及公務員。
⑼ 加拿大華人鐵路勞工歷史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在1885年(光緒11年)完成之後,加拿大不再需要華人勞工。所以在同年,加拿大政府開始向進入加拿大的華人收取50加元的人頭稅。因為$50的人頭稅沒有有效地阻止華人進入加拿大,聯邦政府在1900年(光緒26年)將人頭稅增加到$100,而在1904年 (光緒30年)增加到收取$500(相當於2003年的8000加元)。
因為$500的人頭稅仍未能徹底地阻止華人進入加拿大,加拿大政府在1923年(民國12年)7月1日通過《1923年華人移民法案》(又稱為排華法)。法案規定:除了商人,外交官員,留學生,和特別個案以外,禁止華人進入加拿大境內。此外,在排華法生效前進入加拿大的華人要向他們的地區當局報到,並且他們每次離開加拿大的時候,最多可以逗留在境外兩年。
人頭稅的收據。這張收據是在1918年8月2日,由加拿大內務部的發出的。在1918年,華人須繳交500加元才能進入加拿大。
直至到戰後,加拿大的華人社區仍是一個單身男子社會,因為當時的中國家庭難以籌措那麽多錢送他們的女兒去加拿大。而且,由於當時大多數華人大都不能夠說流利的英語,他們躲避在唐人街。鑒於當時的反華情緒變得太過激烈,加拿大的華人開始了向東定居。由於當時的加拿大已經有很多條例禁止華人從事多個行業,華人只可以做白人不願意從事的工作,例如洗衣店和三文魚加工。卑詩省在1872年(同治11年)通過了「卑詩省選民資格法案」(但在1875年(光緒2年)才執行),剝奪華人的省選投票權。因為聯邦大選的選民名單是從省選的名單來的,卑詩省的華人被完全剝奪了選舉權。面對各種反華情緒,在加華商創辦了中華會館。第一間中華會館於1885年(光緒11年)在維多利亞開館,而溫哥華的是在1895年(光緒21年)。住在這兩個地區的華人必須成為中華會館會員。中華會館的工作包括在法律糾紛中代表華人會員的利益和運送去世會員的遺體返回中國。
加拿大在1939年(民國28年)9月10日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加華人對加拿大的戰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中華會館要求全體會員購買加拿大和中華民國的戰時債券。有些華人還加入加拿大軍隊。可是,當時的政客不願意派華人上陣,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想在戰後給華人公民權。但在1942年(民國31年)2月15日,日軍佔領馬來亞並俘虜了10萬英軍。加拿大政府在1944年(民國33年)派了一批華裔加軍到馬來亞。他們的任務是要訓練當地的抗日游擊隊和作為間諜,為盟國打聽情報。但是在1944年(民國33年),二戰的結果實際上已成定局,所以華人間諜對於二戰的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