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還是貝加爾湖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五大湖中的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淡水儲水量最大,深度最深的淡水湖。
五大湖位於加拿大和美國交界處。它們按大小分別為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除密歇根湖以外,其它四個湖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
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有「北美大陸地中海」之稱。五大湖總面積24.52萬平方公里,其中美國佔72%,加拿大佔28%。總蓄水容量約228 000億立方米,約佔全世界淡水湖總量的1/5。
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在布里亞特共和國和伊爾庫茨克州境內,湖總容積23.6萬億立方米,最深處達1637米,是世界第一深湖、歐亞大陸最大的淡水湖。湖長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面積為3.15萬平方千米,由地層斷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455米,平均水深730米。
貝加爾湖有色楞格河等336條大小河川注入,匯水面積為55.7萬平方千米。葉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由此流出,湖中有27個小島,因未受第四紀冰川覆蓋,湖中仍保留著第三紀的淡水動物,著名的有貝加爾海豹、凹目白鮭、奧木爾魚、鯊魚等。該湖是俄羅斯的重要漁場,對該地區氣候有較大影響。
(1)基蘇木鐵路擴展閱讀:
貝加爾湖中國古稱北海,曾為中國北方部族主要活動地區,清朝曾短期控制該地,《尼布楚條約》後,將這塊地區割讓給沙皇俄國。貝加爾湖地區是伊爾庫次克少數民族聚居地,其中以蒙古族的支系布力亞特人口居多。
貝加爾湖有「西伯利亞明珠」之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6年將貝加爾湖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
2. 貝加爾湖中有鹹水嗎五大湖呢
貝加爾湖概況
年齡: 25-30百萬年
最大深度: 1637米
庫容量: 23,6立方千米
匯水區域面積: 557000平方千米
位於俄羅斯境內的面積:332000平方千米
長度: 636千米
寬度: 27-79,5千米
多孔沉積層厚度: 6000米
結晶床深度: 8000-9000米
水面面積: 31 500 平方千米
入湖河流數: 336
出湖河流數: 1 (安加拉河)
貝加爾湖湖型狹長彎曲,宛如一彎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稱。它長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最寬79.4千米,面積3.15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44千米,最深點1642千米,湖面海拔456米。貝加爾湖湖水澄澈清冽,且穩定透明(透明度達40.8m),為世界第二。其總蓄水量23600立方千米,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總和,約佔地表不凍淡水資源總量的1/5。假設貝加爾湖是世界上唯一的水源,其水量也夠50億人用半個世紀。貝加爾湖容積巨大的秘密在於深度,該湖平均水深730米,最深1620米。如果在這個湖底最深點把世界上4幢最高的建築物一幢一幢地疊起來,第4幢屋頂上的電視天線桿仍然在湖面以下58米,如果我們把高大的泰山放入湖中的最深處,山頂距水面還有100米。
湖面海拔456米。在貝加爾湖周圍,總共有大小336條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而從湖中流出的則僅有安加拉河,年均流量僅為1870立方米/秒。湖水注入安加拉河的地方,寬約1000米以上,白浪滔天。
湖呈長橢圓形,似一鐮彎月鑲嵌在西伯利亞南緣,景色奇麗,令人流連忘返。俄國大作家契訶夫曾描寫道:「湖水清澈透明,透過水面就像透過空氣一樣,一切都歷歷在目,溫柔碧綠的水色令人賞心悅目……」
貝加爾湖上最大的島嶼是奧利洪達島(長71.7千米,最寬15千米,面積約為730平方千米)。
加爾湖是俄伊爾庫茨克州和布里亞特共和國的界湖,最南端距蒙古僅250公里。據考證,「貝加爾」一詞源於突厥語,意為「富饒之湖」。盡管它的面積在世界大湖中名列第八,其淡水儲量卻是世界第一,佔全球淡水總量的1/5,可謂名副其實的「富饒之湖」。
貝加爾湖的水足夠50億人飲用半個世紀。假如它的湖盆中不增加一滴水,唯一一條發源於貝加爾湖的安加拉河需要400年才能把這里的水排盡;假如貝加爾湖完全乾涸,即使全世界的河流無一例外地注入貝加爾湖,也需要300多天才能把它填滿。
維多利亞湖 Victoria Nyanza
維多利亞湖位於非洲中東部,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1860年至1863年英國探險家約翰·漢寧·斯皮克和格蘭特到此處調查尼羅河的源頭時,以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名字命名該湖泊。
【簡介】
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也是尼羅河主要水庫。該湖大部分在坦尚尼亞和烏干達境內,為兩國與肯亞的界湖。赤道橫貫北部。由凹陷盆地形成。面積69484平方公里,僅次於北美的蘇必利爾湖,為僅次於北美蘇必利爾湖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域呈不規則四邊形,南北最長337公里,東西最寬240公里,湖岸線長逾3220公里,海拔1134米,平均水深40米,已知最大深度82米。
【地理環境】
維多利亞湖中多島嶼群和暗礁,島嶼面積近6000平方公里,其中以烏凱雷韋島最大,高出湖面200米,島上人口稠密,長滿樹木。西南岸有90米高的懸崖,北岸平坦而光禿。湖岸線曲折,岸線逾7,000公里,多優良港灣。集水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常年有卡蓋拉河、馬拉河等眾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唯一出口是北岸的維多利亞尼羅河,在那裡形成里本瀑布,排水量每秒達600立方米,著名的尼羅河支流白尼羅河就發源於此。巨大的水體對沿湖地區的氣候起顯著調節作用,湖區多雷雨,並在大氣下層盛行偏東氣流的推動下影響湖西岸,使之成為東非著名多雨區。沿岸恩德培、基蘇木、布科巴、姆萬扎等湖港有航線聯系。
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3821米)
地理位置
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地勢最高、面積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它位於玻利維亞和秘魯兩國交界的科亞奧高原上,被稱為「高原明珠」。
命名來源
湖上的浮島的的喀喀湖的名稱來源與當地的印第安人語言,可能是「美洲豹的山崖」或者是「酋長的山崖」的意思。
地理概述
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泊,第二大湖。位於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的安第斯山脈的普納高原北部,湖面達海拔3821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湖水面積大約為83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處達280米。平均水溫13℃。湖中有日島、月島等51個島嶼,大部分有人居住,最大的島嶼的的喀喀島有印加時代的神廟遺址在印加時代被視為聖地,至今仍保存有昔日的寺廟、宮殿殘跡。的的喀喀湖區域是印第安人培植馬鈴薯的原產地。 周圍群山環繞,峰頂常年積雪,湖光山色,風景十分秀麗,為旅遊地。
有25條河流流入的的喀喀湖,只有一條德薩瓜德羅河從湖中流出到另一內陸鹹水湖波波湖,只帶走入湖水量的5%,其餘水分主要由大量蒸發消耗,但的的喀喀湖仍然保持是一個低含鹽度的淡水湖,主要鹽分被德薩瓜德羅河帶走。
湖盆由西北向東南延伸達193公里,湖面最寬達80公里,東南部有一伸入湖面的半島,將湖水分為兩部分,通過蒂其納峽口連接,西北部較大的部分玻利維亞人稱為丘奎托湖,秘魯人稱為大湖;東南部較小的部分玻利維亞人稱為維尼亞馬卡湖,秘魯人稱為畢克諾湖,湖水從小湖流入德薩瓜德羅河流出注入波波湖。從西岸秘魯的普諾到南岸玻利維亞的瓜基之間有定期的班輪航運來往。瓜基到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之間有鐵路,普諾到太平洋沿岸之間也有鐵路,是玻利維亞出海的重要通路。
的的喀喀湖形成於古地質時期的第三紀,在強烈的地殼運動中,隨著科迪勒拉山系隆起及巨大的構造斷裂,在東科迪勒拉山脈和西科迪勒拉山脈之間,形成了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構造盆地。的的喀喀湖就位於該構造中。經過第四紀冰川作用,湖區更加絢麗多姿。湖水源於安第斯山脈的積雪融水。有25條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一條是自西北注入的拉米斯河,約提供湖水補給總量的五分之二。烈日和燥風使湖水蒸發量極大,經德薩瓜德羅河排出的湖水量只相當於入湖水量的百分之五。湖內有41個島嶼,著名的有太陽島和月亮島。島上有印第安人的古跡。印第安人一向把的的喀喀湖奉為「聖湖」。
自然環境
的的喀喀湖海拔3812米,面積有8330平方公里,水深平均100米,最深處可達256米。湖水呈淡綠色,清澈見底。湖泊的3/5在玻利維亞境內,2/5在秘魯境內。的的喀喀湖是一個內陸湖,但不同於世界上許多高山、高原上的鹹水湖,而是一個淡水湖。它海拔高而不凍,處於內陸而不咸。這是因為湖的四周雪峰環抱,湖水不斷得到高山冰雪融水的補充,故而湖水不咸;又因為湖泊地處安第斯山的屏蔽之中,高大的安第斯山脈阻擋了冷氣流的侵襲,湖水故而終年不凍。湖岸蜿蜒曲折,形成許多半島和港灣,湖畔水草豐美,湖中魚蝦眾多。
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印第安人稱之為「聖湖」。湖中有41個島嶼,其中,位於玻利維亞境內的太陽島、月亮島點綴湖中,兩島的岩石呈棕、紫二色,湖光島色,交相輝映,格外美麗。兩島上有豐富的印第安人遺跡。月亮島上有公元前的古城遺址、精美壯觀的宮殿、廟宇、金字塔及其它石頭建築物。在秘魯境內的埃斯特維斯島上有新建的一座旅遊者飯店,在此可觀賞湖光山色,頗有樂趣。湖中還有許多浮動小島,這些小島是用當地的香蒲草和蘆葦捆紮而成的。香蒲草堆鋪在一起,浮力很大,上面蓋起簡陋小屋,可以住上幾戶人家。當地的印第安烏羅族就居住在這種浮動小島上,以捕魚為生。他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一種用香蒲草捆紮起來名叫「淘淘拉」的小船,約有2米多長,可載4~5個人,在湖中游弋。因此,到的的喀喀湖觀察了解烏羅人的生活,又是別有一番風味的旅遊生活。
富魚產和飛禽。湖中盛產鱒魚和體長達30厘米的巨蛙,由於灠捕過度,目前秘魯和玻利維亞政府都已經制訂禁止濫捕鱒魚的法令。湖邊盛產高大的蘆葦,當地印第安人用蘆葦編制一種蘆葦船叫「淘淘拉」(如圖所示),只能使用一年左右時間就逐漸被水浸透而放棄。湖面上還有由印第安人用蘆葦編織的一種浮島,人們在浮島上常年生活,打漁,甚至可以在上面種植蔬菜。目前這種蘆葦船和浮島都成為吸引旅遊者的好觀光景點。
北美五大淡水湖
在加拿大和美國交界處,有五個大湖,這就是聞名世界的五大淡水湖。它們按大小分別為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除密歇根湖以外,其它四個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的。
五大湖總面積約24566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五大湖流域約為766100平方公里,南北延伸近1110公里,從蘇必利爾湖西端至安大略湖東端長約1400公里。湖水大致從西向東流,注入大西洋。除密歇根湖和休倫湖外水平面相等外,各湖水面高度依次下降。
五大湖是始於約100萬年前的冰川活動的最終產物。現在的五大湖位於當年被冰川活動反復擴大的河谷中。地面大量的冰也曾將河谷壓低。現在的五大湖是更新世後期該地區陸續形成許多湖泊的最後階段。
蘇必利爾湖(Superior,lake)是北美洲五大湖最西北和最大的一個,也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是世界僅次於裏海的第二大湖。湖東北面為加拿大,西南面為美國。湖面東西長616公里,南北最寬處257公里,湖面平均海拔180米,水面積82103平方公里,最大深度405米。蓄水量1.2萬立方公里。有近200條河流注入湖中,以尼皮貢和聖路易斯河為最大。湖中主要島嶼有羅亞爾島(美國國家公園之一)、阿波斯特爾群島、米奇皮科滕島和聖伊尼亞斯島。沿湖多林地,風景秀麗,人口稀少。蘇必利爾湖水質清澈,湖面多風浪,湖區冬寒夏涼。季節性漁獵和旅遊為當地娛樂業主要項目。蘊藏有多種礦物。有很多天然港灣和人工港口。主要港口有加拿大的桑德貝和美國的塔科尼特等。全年通航期為8個月。該湖1622年為法國探險家發現,湖名取自法語,意為「上湖」。
休倫湖(Huron,lake)為北美五大湖中第二大湖。它由西北向東南延伸,長331公里,最寬處163公里。湖面積59570平方公里。有蘇必利爾、密歇根湖和眾多河流注入。湖水從南端排入伊利湖。湖面海拔176米,最大深度229米。東北部多島嶼。湖區主要經濟活動有伐木業和漁業。沿湖多游覽區。4月初至12月末為通航季節,主要港口有羅克波特、羅傑期城等。休倫湖是第一個為歐洲人所發現的湖泊,名源出休倫族印第安人。
密歇根湖(Michigan,lake)也叫密執安湖,是北美五大湖中面積居第三位,唯一全部屬於美國的湖泊。湖北部與休倫湖相通,南北長517公里,最寬處190公里,湖盆面積近12萬平方公里,水域面積57757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77米,最深處281米,平均水深84米,湖水蓄積量4875立方公里,湖岸線長2100公里。有約100條小河注入其中,北端多島嶼,以比弗島為最大。沿湖岸邊有湖波沖蝕而成的懸崖,東南岸多有沙丘,尤以印第安納國家湖濱區和州立公園的沙丘最為著名。湖區氣候溫和,大部分湖岸為避暑地。東岸水果產區頗有名,北岸曲折多港灣,湖中多鱒魚、鮭魚,垂釣業興旺。南端的芝加哥為重要的工業城市,並有很多港口。12月中至來年4月中港灣結冰,航行受阻,但湖面很少全部封凍,幾個港口之間全年都有輪渡往來。
伊利湖(Erie,lake)是北美五大湖的第四大湖,東、西、南面為美國,北面為加拿大。湖水面積25667平方公里。呈東北——西南走向,長388公里,最寬處92公里,湖面海拔174米,平均深度18米,最深64米,是五大湖中最淺的一個,湖岸線總長1200公里。底特律河、休倫河、格蘭德河等眾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由東端經尼亞加拉河排出。島嶼集中在湖的西端,以加拿大的皮利島為最大。西北岸有皮利角國家公園(加拿大)。主要港口有美國的克利夫蘭、阿什塔比拉等。沿湖工業區曾導致許多湖濱游覽區關閉,上個世紀70年代末環境破壞得到控制。
安大略湖(Ontario,lake)是北美洲五大湖最東和最小的一個,北為加拿大,南是美國,大致成橢圓形,主軸線東西長311公里,最寬處85公里。水面約19554平方公里,平均深度86米,最深244米,蓄水量1688立方公里。有尼亞加拉、傑納西、奧斯威戈、布萊克和特倫特河注入,經韋蘭運河和尼亞加拉河與伊利湖連接。著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上接伊利湖,下灌安大略湖,兩湖落差99米。湖水由東端流入聖勞倫斯河。安大略湖北面為農業平原,工業集中在港口城市多倫多、羅切斯特等。港灣每年12月至來年4月不通航。
五大湖是中美洲最大的自然奇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湖群,也是世界上最大淡水水體。為人們所不能理解的是,一塊陸地竟會有如此大的淡水湖群,船舶駛出後,看不見岸,可以一直航行一天以上,甚至會在洶涌的波浪中沉沒,這種事情時有發生。
可是這些變化多端的大湖確實存在著。在地圖上可以看出湖水向東和向南奔瀉。安大略是加拿大唯一依傍湖群的省份,它沿著湖群的北岸延伸開來。而美國則有8個州聚集在湖群的南岸。
參考文獻:網路
3. 非洲的「察沃食人獅」:一年吃掉135人,它為什麼會吃人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是一個非常喜歡看書的人,但很少對書做出評價,不過他曾高度評價一個人還成了他的書迷,這個人就是英國中校約翰·亨利·帕特森,他最具有代表力的文學著作就是《察沃的食人魔》,這不僅僅是一部作品,更是一件真實發生的事。
那麼查沃獅為什麼會這么熱衷吃人呢?真的只是為了報復嗎?根據一些專家研究,這兩只吃人的查沃獅應該屬於壯齡,但是他們的牙齒卻壞死了,捕獵不了大型動物,因而轉向了更加好捕獵的人類。
4. 誰能講講肯亞和愛塞爾比亞的歷史
肯亞——歷史
肯亞(Kenya)這個名稱系由肯亞山得名,其來源是吉庫尤語(Kere-Nyanga意為「白色山脈」)。現今的肯亞共和國在19世紀末淪為英國殖民地以前並不是單一的國家。在這片土地上,2000年以前一些班圖語族就已帶來鐵器文化。如今他們最大的部族有吉庫尤、盧希亞、坎巴族等,仍是肯亞內地的主要居民。此外,有來自蘇丹的尼羅特語族,現今維多利亞湖沿岸地區的盧奧人(吉庫尤人在他們以東的肥沃土地;盧亞人在他們以西直至烏干達邊境);還有屬於尼羅—哈米特語族的卡倫金人和馬賽人(馬賽人分布於肯亞南部至坦尚尼亞的北部和東部)。坎巴人曾經一度控制著肯亞東部沿海與內地的貿易。
直至19世紀末,肯亞內地尚未發現國家的組織形式。當地的吉庫尤族、坎巴族正處在原始公社解體階段,而馬賽族、圖爾卡納族等尚處在原始公社占優勢階段,經濟方面,吉庫尤、盧希亞等族主要從事農業,馬賽、圖爾卡納等族從事游牧,而盧奧、坎巴等族則半農半牧。
大約在公元6~7世紀後,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設拉子人)開始到這里經商和定居,促進了一些市鎮的建立,如蒙巴薩、馬林迪、拉木等。較大的市鎮逐漸發展成城邦。阿拉伯人與當地居民混合,產生了斯瓦希里語言和文化。當時從這些城邦大量出口的商品有象牙、犀角、香料、鐵和少量黃金,還有奴隸、進口商品有棉布、珠子、魚、金屬器皿和瓷器。
16~17世紀,葡萄牙人以武力佔領了肯亞沿海據點。18世紀以後,阿拉伯人統治了東非沿海,從事奴隸貿易,直到19世紀70年代才由桑給巴爾蘇丹明令取締。
19世紀80年代、90年代,歐洲列強在東非爭奪勢力范圍的矛盾激化,英德競爭日益尖銳。當時英國垂涎烏干達的富饒,在那裡建立了貿易和傳教據點,德國則對坦尚尼亞進行殖民統治。為了阻止德國控制烏干達至海岸線的道路和控制肥沃的地區,英國佔領了現今肯亞的許多地方並開始鼓勵歐洲人移民。1895年,英國宣布肯亞為其「東非保護國」。1902年英國將烏干達的東方省並入「東非保護國」,1920年改名為「肯亞殖民地」。1895年12月至1901年底,英國殖民當局利用輸入的印度勞工修建蒙巴薩到基蘇木的鐵路(最初稱「烏干達鐵路」)。接著英國又鼓勵歐洲人和南非白人開發鐵路兩側的肯亞高地,用法律手段將適宜發展農牧業的肥沃高地劃歸白人獨占,面積達1000多萬公頃,非洲人則被擠進了「保護地」,或者成了「無地者」和白人農場上的「非法佔地者」。歐洲人逐漸增加,從最初的100人左右增加到1960年61000人。1907年成立歐洲人移民的立法會議(1919年才進行選舉)。1925年開始設立地方性非洲人立法會議,吸收非洲人精英分子參加。
英國殖民者的入侵,從一開始就遭到非洲各族人的反抗,特別是吉庫尤人,他們原是「白人高地」的主要居民。成立於1921年的青年吉庫尤協會,開始有組織地提出土地要求,抗議殖民主義的稅收和勞動法律。他們遭到了殘酷的鎮壓。1928年,「協會」改組,改名「吉庫尤中央協會」,由肯亞塔(Lomo Kenyatta),原名約翰斯通·卡莫·恩根吉(Johnstone Kamau Ngengi)任總書記。他自1929年起長期在英國本土和歐洲從事泛非主義運動,與非洲許多國家的民族主義者有密切接觸,聲望很高。「中央協會」創辦的刊物是吉庫尤文月報「統一號」。
1944年,「肯亞非人聯盟」(KAU)成立,標志著肯亞民族主義運動開始新的篇章。「聯盟」的基礎是受過教育的非洲人,他們的主張並不太激烈,但要求非洲人得到較好的土地,特別是在肥沃的「白人高地」。「聯盟」是超部族的,但吉庫尤人在其中起著主要作用。聯盟主席是吉丘魯(James Gichuru)。1946年9月,肯亞塔回到肯亞。1947年,當選肯亞非洲人聯盟主席。到1951年,「非洲人聯盟」發展到在全國有50個支部,成員超過10萬人。殖民地總督任命8名非洲人為肯亞立法會議成員。
20世紀50年代初,由於土地問題日益尖銳,爆發了茅茅運動。茅茅運動及其游擊隊伍「土地自由軍」(Land and Freedom Army)勢如燎原,殖民當局於1952年宣布「緊急狀態」,1953年取締非洲人聯盟,禁止非洲人的政治活動,並逮捕了肯亞塔及其他5名「非洲人聯盟」領袖。經過三年的軍事鎮壓,1956年游擊隊主要領導人德丹·基馬蒂(Dedan Kimathi)被捕,茅茅運動終於漸漸平息。據說,整個茅茅運動期間,歐洲移民被殺死的不到50人,而非洲人死者在萬人以上,其中主要是吉庫尤人,因為最主要的茅茅運動者和同政府合作者雙方都是吉庫尤人。
茅茅(The Mau Mau)原本是吉庫尤人一種秘密集社活動,激進的民族主義者利用這種形式,組織群眾,起誓結盟,懲辦殖民者以及同他們合作的非洲人酋長。殖民當局逮捕肯亞塔和其他一些「非洲人聯盟」領袖,以操縱茅茅叛亂的罪名判處肯亞塔10年徒刑。其實肯亞塔對茅茅情況所知不多,他本身曾因「保守主義」受到茅茅激進分子的威脅。肯亞塔自始至終否認同茅茅有任何牽連。
在茅茅運動壓力下,殖民當局在5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一些改革:政治上給非洲人以更多代表權,經濟上實行某種土地改革。1955年開始實行「施維納頓計劃」,使非洲人比過去有較多機會得到土地,並鼓勵非洲人農民種植經濟作物。1960年又開始實行「土地轉讓計劃」(又稱「安置計劃」),規定原為白人獨占的「白人高地」向非洲人開放。
經過茅茅運動,民族主義運動傳播到肯亞大部分地區,在吉庫尤人和盧奧人社會中尤其活躍。肯亞塔是吉庫尤人頭號人物,盧奧人則產生了兩個領袖人物,一個是出身工會工作的湯姆·姆博亞(Tom Mboya),另一個是尼亞薩省盧奧人地區的代表人物奧金加·奧廷加(Oginga Odinga)。他首先提出釋放肯亞塔的要求。1957年,姆博亞等非洲人領袖拒絕擔任殖民當局任命的部長任務,進而要求充分民主,消除立法會議中對白人移民的偏向。吉庫尤—盧奧兩族人民的聯合斗爭終於迫使英國政府同意於1960年初在倫敦蘭開斯特大廈舉行憲法談判,允許成立政黨,並允許非洲人在立法會議中佔多數,從而為肯亞獨立鋪平了道路。
「肯亞非洲民族聯盟」(KANU,簡稱「民族聯盟」)在1960年3月宣告成立。民族聯盟推選肯亞塔為主席,並決定在肯亞塔釋放以前,主席由吉丘魯代理,姆博亞則擔任總書記。這個時期民族聯盟的主要領導人是姆博亞、奧廷加、吉丘魯等人。其他小部族的代表對吉庫尤、盧奧兩大部族的聯合心存疑懼,於是在1960年6月成立「肯亞非洲民主聯盟」(KADU,簡稱民主聯盟),恩加拉(Ronald Ngala)當選主席。卡倫金族的代表莫伊(Daniel Arap Moi)也脫離民族聯盟而加入民主聯盟。民主聯盟和民族聯盟都要求釋放肯亞塔,並提出非洲人的土地權利要求,但民族聯盟要求成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制政府,民主聯盟則堅持聯邦制政府,強調保護小部族的利益,甚至不惜因此推遲獨立。
1961年2月肯亞舉行大選,民族聯盟在立法會議中獲得多數席位,但他們堅持在肯亞塔被釋放以前拒絕組織政府,於是民主聯盟以少數派成立聯合政府。8月肯亞塔被釋放,10月他就任民族聯盟主席,11月率領民族聯盟代表團赴倫敦要求肯亞獨立。1962年1月,肯亞塔當選立法會議委員,成為反對黨領袖。1962年4月,民族聯盟和民主聯盟成立聯合政府,肯亞塔任憲法事務和經濟計劃部長。1963年5月大選,民族聯盟大勝,肯亞塔出任總理。1963年12月12日,肯亞宣布獨立。1964年1月,民主聯盟宣布解散,包括恩加拉、莫伊等成員都加入民族聯盟。1964年12月肯亞成為共和國,肯亞塔任總統,奧廷加任副總統。1978年8月,肯亞塔逝世,莫伊繼任總統至今。
5. 非洲「察沃食人獅」:一年吃掉135人,吃人的真相是什麼呢
東北虎、非洲獅、美洲豹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猛獸,從遠古時期開始,人類就沒有停止過與它們搏鬥,雖說是為了生存,爭斗不可避免,但是到了現代,雙方都在自己的領地生存,一般來說也不會碰面。但好巧不巧的是,英國工程師帕特森在東非察沃工作時,就碰見了這么一對食人獅,因其一年之內連續吃掉135人,所以他稱其為「察沃食人獅」。
原來,它們的牙齒已經嚴重受損,無法捕食動物的它們,只有以人類為食。此外,它們從5月到12月,吃掉了135個人,是名副其實的「察沃食人獅」。
6. 金賈的交通
肯亞—烏干達鐵路經此,湖運聯系姆萬扎(坦尚尼亞)、基蘇木(肯亞)等港。有航空站。該市交通便利,主要國家公路橫貫市區,鐵路可達肯亞蒙巴薩海港。
7. 烏干達的工業中心是那它的第二大城市是
烏干達的工業中心和第二大城市都是金賈
金賈 烏干達第二大城市。在東南部鄰近維多利亞湖水流入維多利亞尼羅河處,市區跨河兩岸。海拔1,100米。人口4.5萬(1980)。1901年建城, 1957年設市。全國最大工業中心和湖港。建有煉銅、軋鋼廠,還有較大的棉紡織廠和食品、木材加工、輕型機械、製革等工業。市北歐文瀑布水電站,是國內主要動力來源,還向肯亞送電。肯亞—烏干達鐵路經此,湖運聯系姆萬扎(坦尚尼亞)、基蘇木(肯亞)等港。有航空站。
8. 誰是維多利亞
1.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會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British Columbia)省會維多利亞市位於加拿大西南的溫哥華島的南端,地處北緯48°25′,西經123°22′,是溫哥華島上最大的城市和不凍港。它氣候溫和,屬海洋性氣候。一月份氣溫4℃~5℃,一年霜凍期只有20天。年平均降雨量27英寸,雨季為冬季,六月至八月降雨只有2英寸。城市秀美寧靜,素有"花園城市"之稱,人口32萬人。1858年弗雷賽河淘金熱後迅速發展。1862年建市。1868年省會遷此。通過胡安·德富卡海峽與太平洋相連。有兩個深水港:一在市區,作為商港;一在西郊,為加拿大太平洋岸主要海軍基地。工業以造船、船舶修理、木材加工為主。木材和魚產品為主要輸出品。氣候溫和,風景美麗,市內和近郊多公園,為深海漁船基地和著名游覽地。
維多利亞以英國十九世紀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命名,1857年富蘭什河發現金礦, 它成為冒險家和淘金者的樂園,1859年維多利亞成為自由港,1862年組成維多利亞市,1868年成為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首府。1871年加入加拿大, 它隨之成為加拿大最西部省的首府。維多利亞有輕工業、建築五金工業、陶器業、木材加工業、遊艇製造業、食品工業、繪畫和藝術行業。旅遊業是該市的最大的財政收入產業.
維多利亞是加拿大距亞洲最近的港口,屬不凍港。市區與郊區各有一個深水港:市區深水港為商港,分內外兩港,供海內和海外貿易之用,太平洋岸主要的海軍基地。駐有加拿大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司令部,它還有一國際機場。 [編輯本段]2.塞席爾首都塞席爾首都維多利亞(victoria)坐落在馬埃島東北角的港口城市維多利亞是塞席爾的首都和港口,人口2.5萬人。在馬埃島東北岸。人口2.5萬(1987)。椰子、肉桂、香草的集散地。有椰子油、香料加工、制茶、碾米等小型工廠。港灣優良,有2.5平方公里的深水區可停泊大型船艦。輸出椰干、肉桂皮、肉桂油、香草、腌魚等。是印度洋海運的重要停泊港和中繼站,也是重要漁港。海底電纜聯系桑給巴爾、亞丁、科倫坡等地。有國際航空站,是印度洋上的空運樞紐。市內植物園以珍奇的觀賞植物和稀有動物吸引遊客。維多利亞城市街道整潔、建築典雅,小巧玲瓏,幽靜而秀麗。
漫步市內,一組組乳白色的樓宇掩映在綠樹繁花之中。一座建於1903年的鍾塔矗立在市中心處。主要街道獨立大街上有一座由3隻黑、黃、白色海鷗組成的大型雕塑,它象徵著克里奧爾人200多年前從歐、亞、非3洲漂洋過海來到這里安家落戶的歷史。如今,島上的非洲人、馬達加斯加人、歐洲人、中國人、馬來人和印度人的後裔早已通姻,維多利亞城也就形成了具有獨特的多民族特色的城市風貌。
作為塞席爾唯一的港口,維多利亞建有新式的碼頭和2.5平方公里的深水區,各種船艦均可以在此停泊。維多利亞既是國際海運重要的中繼站,又是重要的漁港和椰子、肉桂、香草和腌魚的集散地。1971年建成的國際機場,是印度洋上重要的航空樞紐。
維多利亞植物園是市內主要的游覽區。園內集中了塞席爾群島上的各種珍奇植物,包括80餘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植物,包括高大的闊葉硬木、兩種兜樹、白色的鳳尾狀蘭花、奇特的瓶子草、極為稀罕的海蜇草以及塞席爾國寶海椰子樹等。其中,已瀕於滅絕的鳳尾狀蘭花已被定為國花,並在1971年規定不許帶出國境。植物園內還飼養著一些珍奇動物,供遊人觀賞,有從龜島阿爾達布拉島運來的巨龜,以及塞席爾特有的胸部呈橘色的飛狐等。在維多利亞街頭,四處可見由海椰子和貝殼雕刻而成的工藝品,頗具當地特色。 [編輯本段]3.巴西東部城市巴西東部城市維多利亞是聖埃斯皮里圖州首府。位於聖埃斯皮里圖灣維多利亞島西南部,有兩座大橋與大陸相連。人口14.4萬(1980)。建於1535年。1823年設市並成為首府。巴西最大的鐵礦石輸出港,有鐵路通內地伊塔比拉鐵礦區;其北新建的現代化港口圖巴朗可泊25萬噸級海輪。還輸出咖啡、木材等。有紡織、製糖、水泥、木材加工、鋼鐵等工業。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建有大學和殖民時期的教堂。 [編輯本段]4.西班牙北部城市西班牙北部城市維多利亞是阿拉瓦省首府。在薩杜那河畔。人口22.6萬(1982)。舊區位於山丘,中心為建於1180年的聖瑪麗亞天主堂。新區位於低地。工業有傢具、自行車、農機、甜菜糖和紙牌等製造業。1813年的維多利亞盆地大戰,由英國威靈頓統率的英、西、葡聯軍在此戰敗法軍,結束了拿破崙在西班牙的統治。 [編輯本段]5.香港港口維多利亞港是位於香港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港口和海域,是中國的第一大海港,世界第三大,僅次於美國的舊金山和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維多利亞港水面寬闊,景色迷人,海港的西北部有世界最大的集裝箱運輸中心之一的「葵涌貨櫃碼頭」。每天日出日落,繁忙的渡海小輪穿梭於南北兩岸之間,漁船、郵輪、觀光船、萬噸巨輪和它們鳴放的汽笛聲,交織出一幅美妙的海上繁華景緻。
一百多年來,維多利亞港的角色遠遠超越了一個普通的港口。維多利亞港一帶在位置及地貌上來說都是香港的中心,它是香港重要的天然資源,也是香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數百萬人次跨越南北兩岸;經濟上,它擁有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口之一,見證著香港的商貿、經濟和旅遊業的變遷;文化上,維多利亞港以及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建設、發展、花絮、新聞、是是非非和喜慶盛事影響著香港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為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不斷增添華彩和魅力。 [編輯本段]6.維多利亞瀑布位於非洲贊比西河中游的瀑布,尚比亞與辛巴威接壤處。寬1,700餘公尺(5,500餘呎),最高處108公尺(355呎),為世界著名瀑布奇觀之一。寬度和高度比尼加拉瀑布大一倍。年平均流量約935立方公尺╱秒(33,000立方呎╱秒)。廣闊的尚比西河在流抵瀑布之前,舒緩地流動在寬淺的玄武岩河床上,然後突然從約50公尺(150呎)的陡崖上跌入深邃的峽谷。主瀑布被河間岩島分割成數股,浪花濺起達300公尺(1,000呎),遠自65公里(40哩)之外便可見到。每逢新月升起,水霧中映出光彩奪目的月虹,景色十分迷人。瀑布聲如雷鳴,當地卡洛洛-洛齊(Kalolo-Lozi)族居民稱之為「莫西奧圖尼亞」(Mosi-oa-tunya, 意即「霹靂之霧」)。據考證,遠在西元90年即有少數農業人口在尚比西河兩岸定居。多數原住民則在距瀑布半徑128公里(80哩)范圍內以漁獵為生。今日當地部族有東加人、洛齊人、萊雅人(Leya)、托卡人(Toka)和蘇比亞人(Subia)。東加人每年在瀑布旁舉行雨祭,將黑色公牛扔入峽底祭奠河神。1855年11月16日,英國探險家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抵達瀑布所在地,為第一個見到該瀑布的白人。1905年在瀑布附近的峽谷上建成跨度200公尺(657呎)的拱形鐵路公路兩用橋。尚比亞一側建有兩座水電站,發電能力共10萬瓩。李文斯頓狩獵公園鄰近地區則有維多利亞瀑布國家公園。瀑布地區已成為非洲著名旅遊勝地。
莫西奧圖尼亞/維多利亞瀑布位於南部非洲尚比亞和辛巴威接壤的地方,在贊比西河上游和中游交界處,是非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和最美麗的瀑布之一,最壯觀的瀑布之一。位於贊比西河上,寬度超過兩公里,瀑布奔入玄武岩峽谷,水霧形成的彩虹遠隔二十公里以外就能看到。莫西奧圖尼亞/維多利亞瀑布被尚比亞人稱為「Mosi-oa-tunra(莫西奧圖尼亞或譯為莫西瓦圖尼亞)」,辛巴威人則稱之為「曼古昂冬尼亞」,兩者的意思都是「聲若雷鳴的雨霧」(或 「轟轟作響的煙霧」)。地球上很少有這樣壯觀而令人生畏的地方。曾居住在莫西奧圖尼亞/維多利亞瀑布附近的科魯魯人很怕那條瀑布,從不敢走近它。鄰近的湯加族則視它為神物,把彩虹視為神的化身:他們在東瀑布舉行儀式,宰殺黑牛以祭神。
沿著水流的方向前觀數百米,一座150米寬的鐵橋飛架大河兩岸,那是維多利亞大瀑布橋,它記載著這樣一段歷史:利文斯通的大「發現」打破了當地居民的平靜生活,1890年,英國人統治了大瀑布南面的辛巴威,四五年後又控制了大瀑布北岸的尚比亞。殖民者始於「發現」,繼而佔領,原形至此畢露無遺。1903年至1905年,殖民者又建造了這座公路鐵路橋,打通贊比西河在此形成的天塹,企圖為英國實現從開羅到開普敦的殖民統治鋪平道路。
大瀑布有一種悲壯美,這種美能使人受到震撼。就在這座橋建成六七十年後,大瀑布南北兩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遷:魔鬼瀑布沖走了殖民者強加在非洲人民頭上的厄運,馬蹄瀑布鼓舞著非洲人民的斗爭士氣,主瀑布的怒吼聲震碎了殖民主義的黃粱美夢,大瀑布兩岸的人民先後贏得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 [編輯本段]7.人物1.英國維多利亞女王
2.英國女子組合辣妹的主音樂歌手維多利亞 Victoria Caroline Adams
3.墨西哥首任總統瓜達盧佩·維多利亞 [編輯本段]8.歷史名詞維多利亞時代 [編輯本段]9.澳大利亞聯邦州名維多利亞州是澳大利亞聯邦的一州。位於大陸東南部。東瀕太平洋的塔斯曼海,西南臨印度洋。面積22.8萬平方公里。人口40.7萬(1991)。首府墨爾本。原為人口稀少的畜牧地區,自1851年發現金礦後,人口激增,工業發展。澳大利亞山脈橫亘中東部地區,余大部為平原。氣候溫和,多雨。墨累河蜿蜒北部州界,農牧業、工業、服務業均很發達。河流灌溉面積占總耕地的四分之三,盛產小麥、燕麥、馬鈴薯、葡萄等。羊毛、牛羊肉、奶製品等產量豐富,並有優良木材。工業以冶金、機器製造、電力設備、汽車、化肥、毛紡織、石油煉制為主,飛機製造工業也很重要。主要城市有墨爾本、吉朗、巴拉臘特、本迪戈等。 [編輯本段]10.維多利亞湖維多利亞湖 Victoria Nyanza
維多利亞湖位於非洲中東部,是眾多人公認的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1860年至1863年英國探險家約翰·漢寧·斯皮克和格蘭特到此處調查尼羅河的源頭時,以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名字命名該湖泊。
【簡介】
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也是尼羅河主要水庫。該湖大部分在坦尚尼亞和烏干達境內,為兩國與肯亞的界湖。赤道橫貫北部,由凹陷盆地形成。面積69484平方公里,為僅次於北美蘇必利爾湖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域呈不規則四邊形,南北最長337公里,東西最寬240公里,湖岸線長逾3220公里,海拔1134米,平均水深40米,已知最大深度82米。
湖域呈不規則四邊形,除西岸外,湖岸線曲折多彎。南北最長337公里(210哩),最寬240公里(150哩),湖岸線長逾3,220公里(2,000哩)。該湖位於東、西裂谷間的大台地中央的一個淺窪地,海拔1,134公尺(3,720呎),已知最大深度82公尺(270呎)。湖中多島群和暗礁,暗礁通常就在清澈的水面下。維多利亞湖有200多種魚類,以吳郭魚屬(Tilapia)最具經濟價值。該湖流域面積達238,900平方公里(92,240平方哩)。
湖岸四周景觀多變。西南岸有90公尺(300呎)高的懸崖,往西岸退為紙莎草與安巴奇樹(ambatch)沼澤區,屬卡蓋拉(Kagera)河三角洲。北岸曲折多彎但平坦光禿,有一條狹長水道通卡韋朗多(Kavirondo)灣,該灣平均寬約25公里(16哩),向東延伸64公里(40哩)到肯亞基蘇木(Kisumu)。烏干達的坎帕拉與恩德比位於北岸。東南角有斯皮克(Speke)灣,西南角是艾敏帕夏(Emin Pasha)灣。眾多島嶼以斯皮克灣北面的烏凱雷韋島(Ukerewe)最大,島上有高出湖面200公尺(650呎)、長滿樹木的丘陵。人口稠密。西北角有塞西(Sese)群島的62個島,一些島風景優美。
卡蓋拉河是注入該湖最大與最重要的河流,在南緯1度的北面注入湖的西側。另一條從西側注入維多利亞湖的著名河流是卡蓋拉河北邊的卡唐加(Katonga)河。該湖唯一的出口是維多利亞尼羅河,從北岸流出。
1858年英國探險家斯皮克(John Hanning Speke)為尋找尼羅河的發源地而發現了此湖,並以英國女王維多利亞之名命名,在此之前阿拉伯人稱此湖為烏凱雷韋。1901年加斯汀(William Garstin)爵士詳細勘察此湖。由於在烏干達金賈(Jinja)的維多利亞尼羅河上興建歐文瀑布水壩,使維多利亞湖水位逐漸提高的計畫於1954年完成。這座水壩提供大量電力,並使該湖成為大水庫。該湖區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沿岸方圓80公里(50哩)內居住著數百萬人,幾乎全操班圖語。湖上有當地的汽船來往通航。
【地理環境】
維多利亞湖中多島嶼群和暗礁,島嶼面積近6000平方公里,其中以烏凱雷韋島最大,高出湖面200米,島
肯亞維多利亞湖北岸卡韋朗多灣的漁夫
上人口稠密,長滿樹木。西南岸有90米高的懸崖,北岸平坦而光禿。湖岸線曲折,岸線逾7,000公里,多優良港灣。集水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常年有卡蓋拉河、馬拉河等眾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唯一出口是北岸的維多利亞尼羅河,在那裡形成里本瀑布,排水量每秒達600立方米,著名的尼羅河支流白尼羅河就發源於此。巨大的水體對沿湖地區的氣候起顯著調節作用,湖區多雷雨,並在大氣下層盛行偏東氣流的推動下影響湖西岸,使之成為東非著名多雨區。沿岸恩德培、基蘇木、布科巴、姆萬扎等湖港有航線聯系。
【歷史】
關於維多利亞湖的最早記載來自往來非洲內地的阿拉伯商人。1160年代,一張名為Al Adrisi的地圖就明確標明了維多利亞湖的准確位置,並將其標為尼羅河的源頭。
1858年,英國探險家約翰·漢寧·斯皮克(John Hanning Speke)成為看見維多利亞湖的第一個歐洲人,當時他正同同伴理查德·伯頓(Richard Burton)為英國殖民當局尋找尼羅河的源頭,並探索戰略資源。斯皮克一看見如此寬廣的水面即認定他找到了尼羅河之源,他以當時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命名了此湖。
著名的英國傳教士兼探險家大衛·利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後來在探險中偏向西方過多而誤入了剛果河流域,因此未能證實斯皮克的發現。最終美國探險家亨利·莫頓·斯坦利(Henry Morton Stanley)確認了斯皮克的發現,並做了環湖考察。在湖的北岸他發現了利龐大瀑布。 [編輯本段]11.山名緬甸若開山脈最高峰:維多利亞山,海拔3053米。 [編輯本段]12.福爾摩斯柯南�6�1道爾在《最後致意》的《序言》中稱:「福爾摩斯開始他的探案生涯是在維多利亞朝晚期的中葉,中經短促的愛德華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