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哈爾濱江橋(鐵橋)頭有2個貌似炮樓的建築...
是的 哈爾濱可不只是那個鐵橋有 還有東江橋 也有2個 小日本做的碉堡!~~~
那幾個上了年代的橋基本上都是小日本造的 但是很結實!
另:東江橋的北邊橋頭堡可以上人 剩下的都有武警把守!
⑵ 歷史上黑龍江松花江上最早的橋坐落在哪
哈爾濱人習慣地將松花江上的第一座橋梁稱為「老江橋」。「老江橋」是中東鐵路(原稱東清鐵路,1911年辛亥革命後易名)建設之初在松花江上建造的。
哈爾濱松花江大橋(即原東清鐵路哈爾濱松花江大橋)是松花江上最早的鐵路大橋,也是哈爾濱的第一座跨江橋梁,它位於哈爾濱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園東側,濱州線2741公里處。同時也是哈市道里、道外兩區的分界橋。
1896年,沙俄通過《中俄密約》,攫取了在我國修築東清鐵路的權利。1898年開始測量、設計、修築松花江公路大橋。1900年5月16日正式動工;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同年10月2日交付使用。
⑶ 松花江濱州鐵路橋的相關介紹
提起「老江橋」,要先說濱洲線。濱洲線是指從哈爾濱到滿洲里的這段鐵路。濱洲線於1898年6月由哈爾濱、滿洲里同時相向開工。翌年春完成哈爾濱江北船塢(原松北站)以西20.14公里鋪軌工程。1900年4月鋪軌到昂昂溪站。1901年3月在烏奴爾站接軌,全線長934.8公里。
松花江大橋是濱洲鐵路的咽喉。當時,建橋的資金主要來自實力雄厚的華俄道勝銀行。大橋於1900年5月4日舉行隆重的開工典禮,由於該橋是當時國內外為數不多的特大鐵路橋,開工時極為轟動。大橋共19孔,寬7.2米,全長1015.15米。橋墩為石膏白灰漿砌石,花崗岩石鑲面。負責大橋施工的是工程師阿列克謝羅夫,並招募來350名專業沉箱工人,從事橋墩基礎沉箱施工。18個橋墩上的橋桁梁是波蘭華沙鐵工廠製造,從俄國敖德薩港運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經烏蘇里鐵路運抵伊曼港,再裝船順烏蘇里江而下,溯黑龍江、松花江運到建橋工地,在現場拼裝架設。經一年又四個月的建設,於1901年9月19日告竣,10月2日臨時通車,1903年7月14日正式通車營運。
大橋落成之初,通過大橋的火車並不多,每天通過旅客列車一對,客貨混合列車一對,旅客幾乎都是歐洲人。建橋時鋪設的鐵軌是當時世界上最新型的鐵軌,每米32公斤。大橋通車後,橋上軌距隨濱洲鐵路多次發生改動。1935年3月,日偽收買中東鐵路後,於1936年8月1日將寬軌改成准軌。1945年8月,百萬前蘇聯紅軍進攻東北,因軍事運輸需要,又將准軌改為寬軌。1946年4月,前蘇聯紅軍撤退回國,東北民主聯軍接管濱洲線,又將寬軌改為准軌。
松花江鐵路橋,又稱哈爾濱中東鐵路橋。這個名字,總讓人聯想到它的歷史。中東鐵路橋是哈爾濱的第一座跨江橋梁,是橫穿歐亞大陸的中東鐵路的松花江鐵路橋。1896年,沙俄通過《中俄密約》攫取了中東鐵路修築權。中東鐵路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起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到旅順口,總長2478公里。如今通車一個世紀的中東鐵路,依然是連接歐亞大陸的重要交通線。它位於哈爾濱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園東側,濱州線(哈爾濱-滿州里)2741公里處。
⑷ 松花江濱州鐵路橋的始建介紹
松花江鐵路大橋始建於抄1900年5月,1901年10月投入使用。該橋在俄羅斯橋梁專家、中東鐵路工程局橋梁總工程師連多夫斯基親自監督下,工程師阿列克謝羅夫負責施工。橋長949.185米,橋墩用花崗岩砌築,十分堅固。1962年7月,由東北鐵路工程局設計並進行該橋梁的加固工程,全部抽換8孔76.8米鋼桁梁,加設兩側人行道,加固11孔33.5米鋼桁梁,鏟除17號橋墩身,9號橋墩用混凝土加固。
這座大橋見證了中東鐵路的通車,也見證了哈爾濱由幾個村鎮迅速發展為遠東文化經濟貿易中心的重要城市的過程,見證了哈爾濱在清末、民國、日偽時期、新中國的城市歷史。經由這座大橋進出哈爾濱的不僅有旅客、貨物,也有沙俄、協約國、侵華日軍的部隊,有中東鐵路初創時期的各國移民,也有十月革命時期的大批俄國移民。還有,中共早期領導人從這里踏上通往「赤都」的紅色旅程。
這座大橋是沙俄侵佔我東北領土、奴役我東北同胞的歷史見證。
⑸ 毛主席是哪一年經過哈爾濱中東鐵路橋的
毛主席是53年的時候。去蘇聯經過哈爾濱的。
⑹ 中東鐵路建築群的扎蘭屯市中東鐵路建築群
扎蘭屯市抄第六批全國襲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遺址群主要包括:吊橋、中東鐵路俱樂部舊址、中東鐵路扎蘭屯衛生所舊址、鐵路俱樂部舊址、中東鐵路沙俄管理人員住宅(24個遺址點)、路立俄僑子弟小學、沙俄小學黃房、沙俄馬廄、沙俄倉庫、中東鐵路扎蘭屯車站舊址、鐵路五號樓(原納文慕仁盟工委辦公處)、內蒙古人民自衛軍騎兵五師司令部舊址、中東鐵路扎蘭屯站水塔、沙俄森林警察大隊舊址、六國飯店舊址等38個遺址點。
⑺ 哈爾濱霽虹橋的名稱由來
當霽虹橋1926年11月28日舉行落成命名典禮時,參加人有哈爾濱特別市市長儲鎮、中東鐵路局長葉木河諾夫、特區行政長官張煥相、東鐵督辦於雲章以及東鐵理事會中的中俄理事等人。
由中方理事、時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為橋題名,他援引了杜牧的《阿房宮賦》:「長橋卧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句中霽虹二字,定名為「霽虹橋」。
⑻ 哈爾濱最早的第一條跨江鐵路橋是什麼時候建的!
哈爾濱防洪紀念塔為了紀念1957年戰勝松花江特大洪水而建的,松花江是黑龍江在中國境內最大的支流,跨越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三個省、區。松花江全長1,927公里,流域面積約550,000平方公里,溝通了哈爾濱、佳木斯、齊齊哈爾、吉林等主要工業城市。哈爾濱松花江大橋是松花江上最早的鐵路大橋,也是哈爾濱的第一座跨江橋,位於哈爾濱松花江畔東側,距防洪紀念塔不遠的地方,從防洪紀念塔走向江邊遠望就能夠看到哈爾濱松花江大橋的倩影。
這座大橋始建於1900年5月,1901年10月投入使用,是中東鐵路西部線的第一座橋梁,也是中東鐵路沿線跨度最大的單線鐵路橋,當年曾經被稱之為第一松花江大橋。該橋是由俄羅斯的橋梁專家、中東鐵路工程局橋梁總工程師連多夫斯基親自監督下,工程師阿列克謝羅夫負責施工的。大橋具有造型美觀、結構新穎、技術先進三大特點,全橋共有19個孔洞,其中八個為下承穿越式曲線鋼桁梁,是由比利時鋼結構工廠製造的,另外11個孔為上承華倫式鋼桁梁,由俄國鋼結構工廠製造。當時建橋的鋼梁從傲德薩港上船抵達海參崴,經烏蘇里鐵路至伊曼港,再換裝輪船順烏蘇里江、黑龍江、松花江運到建橋工地,現場拼裝而成。整座大橋全長949.185米,橋墩施工就地取材,用花崗岩砌築,用石膏白灰砂漿膠結,使得大橋十分堅固。這座百年大橋見證了中東鐵路的通車,也見證了哈爾濱由小村鎮迅速發展為遠東文化經濟貿易中心的重要發展過程,更是見證了哈爾濱在清末、民國、日偽時期以及新中國時期的城市歷史,因此也具有非常珍貴的文物價值。
⑼ 中東鐵路建築群的雙城市中東鐵路建築群
1899年,中東鐵路雙城段開始施工,1901年建成雙城堡站、五回家站、安西站,1902年建成答蘭棱站,1903年建成西家站,同年7月14日,中東鐵路雙城段全線通車營業,途經雙城縣境內的五家、安西、雙城堡、西家、蘭棱站。境內全程北起雙井橋,南至拉林河鐵路橋,共54公里。此線民國時期改稱中東鐵路南支線;偽滿改為北滿鐵路京濱線;新中國成立後改為東北鐵路哈長線。
雙城中東鐵路建築群位於黑龍江省雙城市境內的中東鐵路沿線。它所涵蓋的9建築分別是雙井村中東鐵路給水所舊址、雙井村中東鐵路雙孔橋、五家鎮火車站、雙城堡火車站、雙城堡火車站家屬房、侵華日軍雙城堡火車站給水所、雙城鐵路小學舊址、同強村俄式站舍、蘭棱鎮火車站。總建築面積5448平方米。
⑽ 哈爾濱繼紅橋是什麼時候建成的,為什麼會叫繼紅橋
哈爾濱霽虹橋位於哈爾濱火車站旁,是連接道里、道外、南崗去的交通樞紐,跨越松花江,是全哈市的交通樞紐和咽喉地。該橋始建於1904年,原來只是一座木製結構,後1926年由俄羅斯人符·阿·巴利主持設計修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橋,於1927年9月建成。
橋名由來
十九世紀末,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野蠻侵略,並開始修建中東鐵路。在修築濱洲干線工程中,臨到交通樞紐地時,發現這里是一片雜草叢生的原野和低窪地形成的水溝。由於修建鐵路,迫切需要將松花江上運來的器材物資轉運到香坊地區去,於是,當務之急便是就地建個大型木橋,當時起名為秦家崗大橋。
改建後,取名為「霽虹橋」。由當時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老先生取義於《藤王閣序》中「虹銷雨霽」語句。也有人考證,原引自杜牧的《阿房宮賦》:「長橋卧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中的霽虹二字,定名為「霽虹橋」。「霽虹」者,雨止雲散,長橋如虹是也。
橋梁結構
哈爾濱霽虹橋是一座典型的俄國式橋梁建築。橋長51米、寬27.6米、車行道寬21.4米、兩側人行道寬各3.1米。橋面呈弓型,中高而兩端低。正橋的兩端,有對稱的塔式建築。塔座為長方形,四周各有24個花環狀裝飾浮雕,其上各築有兩個較小的橋燈塔,橋頭間帶圖案的鐵欄相聯結。
該橋沒有一個鉚釘,沒有一個螺栓。上走車輛行人,下走火車。橋上設有四座方尖碑為橋頭堡。方尖碑是古埃及新王朝時期的建築技術,巨大的方形石柱收縮到頂端為尖尖的一點,造型別致新穎,形成這座橋的鮮明風格。
橋下面的柱子上刻有獅子頭像。秀麗挺拔的花盞燈座、鏤空嵌花的鐵欄桿,構思巧妙,鑄造精美。特別是在堅固牢靠的鋼欄桿上鑲嵌著「飛輪」標志的中東鐵路路徽,多了一層歷史感,也豐富了橋梁建築的藝術性。霽虹橋是哈爾濱建築群體中跳躍的音符,成為哈爾濱一道亮麗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