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詹天估修好鐵路後什麼惜況(詳細)
京張鐵路自北京至張家口,全長200多公里,要是在平地上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為創舉,但這條鐵路的成*修建確實是創舉。因為這條鐵路由關溝的溝口到八達嶺,地勢不斷升高,而且坡度很大,火車不可能爬坡而上,只有穿山而建,但這需要大筆的錢財。晚清政府國庫空虛,而外國人認為這不僅是錢的問題,居然諷刺地說:「能修這條鐵路的中國人還沒有出生呢!」 當時,年輕的工程師詹天佑抱著一顆為國爭光的雄心,毅然承擔了這條鐵路的設計及施工任務。最後創造性地設計了「人」字形鐵路,不僅保質保量,而且節約了時間和資金。看著修好的鐵路,那些當時說風涼話兒的外國工程師們啞口無言。清政府為了表彰詹天佑,特為他在青龍橋車站立了銅像。
Ⅱ 詹天佑修築了哪些鐵路
京張鐵路天津-唐山鐵路京沈鐵路(灤河大橋段)新易鐵路(高碑店至易縣)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號眷誠,字達朝,漢族,廣東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安徽婺源(今屬江西婺源);英文名:Jeme Tien Yow;他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北京——張家口)等鐵路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一九零四年,清朝政府籌建北京到張家口的京張鐵路。英俄兩國同時爭奪修築權,相持不下。清政府對兩方均不敢得罪,只得決定自力修建。一九零五年聘詹天佑為總工程司(今稱工程師),外國人嘲笑說:「能修建此路的中國工程司尚未出世。」詹天佑以他崇高的責任感和頑強毅力,以我國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阻礙,終於在1909年修建成舉世矚目的真正意義上的我國第一條自力修建的鐵路,揭開了中國鐵路史上光輝的一頁,大大鼓舞了我國人民的自信心。隨後,詹天佑除接受了修建四條鐵路的邀請外,還懷著熱望策劃修築從廣州到漢口的粵漢鐵路,以構成實現和京漢鐵路連成一條的、貫通中國南北的大幹線。然而,1911年,清政府發出一道把全國商辦鐵路收歸國有的命令,逼迫詹天佑交出粵漢鐵路,使詹天佑感到極度絕望。同年,辛亥革命爆發,清廷覆滅,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新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提出「全國鐵路網建設」的宏偉規劃,同時提出將原計劃修建的川漢、粵漢兩條鐵路合並成立漢粵川鐵路公司,並請詹天佑擔任會辦。一九一九年,修建鐵路大權重又落入官僚政府和列強之手,詹天佑修建漢粵川鐵路的工作,再度受到重重阻力。他深深感到,修建鐵路一事,不能自主,實際上就是列強不願讓中國人控制自己國家的命脈。為改變這樣的處境,他團結周圍人士進行了不懈的斗爭,為中國鐵路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一九一九年,第一次歐戰結束,詹天佑不顧身患腹疾,代表中國政府出席遠東鐵路國際會議,冒著嚴寒赴會,與企圖霸佔我國北滿中東鐵路的日方代表論戰,取得了我國保護中東鐵路的權利。回國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長城,浩嘆:「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餓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他鍥而不舍,在鐵路戰線上與列強斗爭不息的事跡、和他身上所體現出的民族精神與科學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質,將和後人為他樹立的銅像一起,永遠給我們無限啟示。
Ⅲ 詹天佑修鐵路的社會背景
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日本工程師衽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後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後,身著工作衣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P116)密測量。夜晚,借著幽暗的油燈,又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反復分析比較,最後才確定橋墩的位置,並且大膽決定採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灤河大橋建成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一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
灤河鐵路大橋
唐向榮
在京哈鐵路經過的灤河上巍然屹立著一座鐵路橋,這就是l00多年前中國著名工程師詹天佑主持修建的灤河鐵路大橋。這座橋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把控扼關內外咽喉要道的天險變成了通途,更在於它是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在科學技術領域里揚眉吐氣,一展雄姿的實證。
光緒十七年(1891年),「奉旨開辦關西鐵路」,西起古冶,東至山海關,由北洋大臣李鴻章奏派周蘭亭(記名提督)、李樹棠(候補道員)總攬築路事務,禮聘英國專家「金達為總工程司,李吉士、狄連德、穆和德為副工程司。」穿越灤河的鐵路大橋工程是尚無先例的
難點,金達特請英國的橋梁專家喀克斯承建。橋址選在榆山和武山南麓,下距出海口50多公里,水勢甚大。當時灤河上游既沒有水庫,也沒有引灤人津、引灤人唐的分流工程,河而平槽,洶涌澎湃,史稱「河寬溜急」。加上河底淤沙極深,當時連打樁築墩這一關也沒有闖過去,不得已宣告失敗。喀克斯轉而求助於日本工程師,重新起造,依然是「屢築屢坍」。喀克斯無奈又包給一位著名德國工程專家。此人性情強悍,躊躇滿志。他特從山東膠州灣請來一批德國「機匠」,聲稱將使用最先進的「空氣打樁法」築成橋墩,但終因水勢太猛,根本無法作業。德國人急了眼,為了減低水勢,不顧後果,果然炸掉了灤河西岸的「獨石山」。
獨石山是正對,「水溜」的一塊巨石,高十幾丈。從』上游飛來的急流撞在獨石山上,立即轟然激返,折向東南,所以灤河身一直在靠近昌黎一側。德國人將它炸毀之後,急流不再東折,而是緊靠州城西岸啃咬,幾萬畝良田陸續塌陷。至今河身已由城東十里之外展寬至緊靠州城東門了。德國人仍然無法立樁,遂告無奈。
1892年,由金達授意,讓喀克斯找到詹天佑,以便轉嫁難題。當時詹天佑年方32歲,駐灤河以東盧龍縣石門鎮,任分段鐵路工程師。他雖然留學美國耶魯大學,已經回國10多年,但在建橋史上,他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詹天佑認真勘察了現場,找出了外國人的多處失誤,重選橋址,引進「壓氣沉箱法」。而且,「就地取材」僱用了那些被德國專家拋棄在灤州的德國「機匠」。一直下挖『26米,才淘盡流沙,現出花崗岩基址,從而築起橋墩。史載:詹天佑「置備下水器具汲水挖根,深至八丈四五尺,剔盡浮沙碎石,見實底。考驗土性堅凝,用俄國長松木,密釘梅花樁。施長方大石,和三合土砌立。工程浩大,歷三十二月始告成。」1894年4月竣工。「大橋長二百一十七丈四尺六寸(今實測為670.56米),寬二丈。共十七孔,用經費銀七十八萬二千四百九十五兩九錢一分四厘。」
外國人目瞪口呆!金達由藐視、刁難而到敬佩,特推薦詹天佑加人「英國皇家工程學會」,成為該會第一位中國籍會員。
詹天佑在修造灤河大鐵橋的過程中,曾有四項重大的創造:一是將建橋基址由山口南移,雖然加長了橋的長度,但因河面開闊,水勢大減,使得打樁、立柱、運料、行船得以進行。二是從大連借用俄國修建軍港時留下的特大長松木,讓灤州精工巧匠將長松木左右兩側鋸成筆直平滑的光面,長松木排成圓形,縫隙密不透水,得以淘凈墩基,順利立墩。三是當時橋墩澆鑄需要到英國購買水泥,海運來華,價格昂貴。詹天佑就地取材,就近使用武山榆山盛產的「樁子石」和「台階石」,讓石匠師傅精心打制,嚴絲合縫,尺寸劃一,極大節省了資金。四是既然用條石砌築橋墩,就需要解決條石之間的粘合料,否則大水一沖,或者嚴冬結凍,26米高的橋墩就會垮散倒塌。這件事行外人看來不算什麼,實際上至關緊要,詹天佑為此也曾絞盡腦汁,但一直無法解決。
鐵橋橋基西側附近不遠處就是著名的偏涼汀帝王行宮,行宮里有常年負責維修的工役匠人,其中身懷絕技者,特稱為「御匠」。因為行宮依山傍水,也有水下工程,所以其中有三位御匠是專司水下作業的,他們掌握·著一種用於水下壘石、和泥粘結的秘方,水沖不散,結凍不碎,其粘如膠,俗名「萬年牢」。詹天佑為人謙恭有禮,特向三位御匠請教這種「萬年牢」的配方。但御匠有皇家的「規法』,,秘方上不告父母,下不傳妻子,只准傳播給內務府指定的一名徒弟,.違者斬首並誅滅九族。因此三位御匠誰也不敢告訴他。後幾經周折,詹天佑得到秘方,18個巨型橋墩巍然屹立,至今100多年,夏季高溫曾達39.996,冬季低溫曾達零下23. 19C,但至今不松不裂,鑄為一體。據傳,其成分有熟石灰、黃豆漿、糯米粉、鹵水和幾種中葯,至今仍然是建橋史的一個謎。又據傳,三位御匠事後為了擺脫內務府的刑訊追究,一起跳下灤河大橋自殺了。
灤州最後一位舉人張鳳翔曾給修橋的詹天佑寫去一信,說:「近世往往盡中華之物力為外人所用,唯足下能用英國之鐵、俄國之木、德國之人、美國之術,造中國之橋。」詹天佑回信說:「集萬國之精華為我所用,乃興國之道也!」15年後他在修築京張鐵路的艱巨工程中再展才華,特別是「人字形路軌」的首創更為中外稱道。因他當時聲名日重,事後又有《京張鐵路修築記》一書問世,所以廣為世人所知,特在青龍橋為他鑄立全身銅像,而灤州築橋的業績卻鮮為人知了。其實,他之所以能受聘主修京張路,是因為他是「英國皇家工程學會」會員;而能加人這個學會則是因為他成功地主修了灤河大鐵橋,而且修築京張鐵路的資金,也正是來自灤河大橋的節余和北寧鐵路的營業性收人。所以,追本溯源,灤河大鐵橋才是詹天佑建業之始,是科教興國的重要紀念地。
灤河鐵路大橋使用了40多年而安然無恙,1939年在其上游另修一橋。1948年11月,國民黨軍隊撤退前,預埋炸葯,將詹公所修大橋3號橋墩炸毀,橋身也受到損害。人民解放軍入關後,立即組織搶修,很快修復,為人民軍隊人關解放唐山,參加平津戰役做出了重大貢獻。1976年地震,大橋仍然屹立如初。震後,大橋不再使用,永作歷史的紀念。
今天,當我們乘火車經過灤河時,看到詹天佑當年修建的揚眉吐氣第一橋的雄姿,會激起許多感慨……
Ⅳ 詹天佑修築鐵路之前有什麼事跡
第一批旅美留學幼童。
Ⅳ 詹天佑修了哪條鐵路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豎井開鑿內法」和「人」字形線路,容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著有《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至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漢族,字眷誠,號達朝。祖籍徽州婺源,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現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修鐵路工程。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Ⅵ 關於詹天佑修鐵路的事跡。(要簡便)
詹天佑修京張鐵路採用南北兩頭同時向隧道中間點鑿進。但隧道實在太長,後加上在中部開鑿兩個直井,分別可以向相反方向進行開鑿,如此就有六個工作面同時進行。
他運用「折反線」原理,修築「之」字形路線降低爬坡度,並利用兩頭拉車交叉行進。在鐵路興建之初,有車廂出軌事件。
詹天佑想到一個辦法:將美國人詹尼發明的自動掛鉤加在每節車廂,使之結合成一個牢固整體,確保爬坡時的安全。
京城近旁修築鐵路,常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鐵路要經過一個前任道員家的墳地,他是皇室的親戚,在朝野均有勢力。此人率眾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許以重賄,要求改道。
可是北面、南面、西面都是權貴的墓地,要大改道不知要造成多大的浪費。詹天佑忍辱負重,花費許多時間跟權貴周旋,終於讓鐵路從墓牆外通過。
但為保持「風水」,答應另修一條河,派官員拈香設祭,路成後,再立碑紀念。工程人員忿忿不平,但詹天佑表示,只要鐵路能修過去,其他小事都可容忍。
(6)詹修鐵路擴展閱讀
後世紀念
詹天佑獎
詹天佑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是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詹天佑鐵道科技發展基金的基礎上,按國家新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要求設立的。基金會是從事社會公益性活動的非營利民間組織,獨立社團法人。基金會實行雙重管理體制,業務主管單位是鐵道部,登記管理機關為民政部,負責舉辦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
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簡稱詹天佑獎)旨在表彰獎勵鐵路科技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促進科技創新和優秀人才成長。
激勵科技人員刻苦鑽研,不斷創新,勇攀科技高峰,為推進和諧鐵路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貢獻,已成為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重要的、有益的補充。自1993年設獎以來,每兩年舉辦一屆,已經進行了十屆獎勵活動,共獎勵1165人,其中專項獎612人。
Ⅶ 詹天佑修了幾條鐵路
京張鐵啊.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銅像10月12日在張家口火車南站揭幕。同時,張家口市紀念京張鐵路肇建百年的活動也拉開了帷幕。河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群生以及張家口市的領導出席了揭幕儀式。當地1300多名各界群眾到現場瞻仰了詹天佑的銅像。
河北省市有關部門專門舉辦了「詹天佑愛國主義教育電影周」活動,並拍攝了紀念京張鐵路肇建百年6集大型電視系列片《百年滄桑》,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字眷成,祖籍安徽省婺源縣(今屬江西)人。中國最早的傑出的鐵道工程專家。於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三月十七日在廣東省南海縣出生(曾祖父詹萬榜經銷茶葉落籍廣東,詹興洪在南海務農)。他是我國近代科學技術界的先驅,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傑出的鐵路工程技術專家。
京張鐵路「淵源」追溯
清朝末年,是列強掠奪我國鐵路權修建,進而從經濟到政治上侵略瓜分我國的歷史時代。當時修建鐵路主要採取的是在外國殖民者的控制下的「官督商辦」的形式。義和團運動失敗後,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我國人民紛紛要求保衛路權,自修鐵路。清政府不得不改變主意,決定自己修築第一條重要的干線鐵路——京張鐵路。
京張鐵路「傳奇修建史」
京張鐵路長約200多公里,經過長城內外的燕山山脈。這一帶到處是崇山峻嶺,南口到岔道城的「關溝段」尤為險峻,八達嶺是最高峰。詹天佑負責修建京張鐵路的消息剛一傳出,帝國主義分子馬上挖苦說:「會修鐵路通過關溝段的中國工程師還沒出世呢!」攻擊詹天佑出任京張鐵路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自不量力」。當時國內不少人對自建這樣的鐵路也是缺乏信心的。
京張鐵路:沿線省份皆「無往而不利」
張家口是我國北方在經濟上有重要意義的城鎮,商貿之盛可遠溯到元、明,1869年中俄條約之後,更開辟為與俄國通商的陸路商埠。京張鐵路通車後,使地區經濟走向繁榮,人口迅速地在沿線城鎮集聚。有資料顯示,當時張家口經商人數為三萬五千多人,占總人口的一半;大小商號一千四百五十餘家,旅蒙行業竟達七百餘家,占總商號的一半之多。
Ⅷ 詹天估修築鐵路時遇到的困難
在那個時代中國人自修一條京張鐵路,困難是不難想像的。來自路況、資金、技術、人才等諸多方面的掣肘自不言說,詹天佑以「不讓歐美以前驅,豈偕扶桑而並驅」為己任,矢志不移,在修建京張鐵路過程中表現出了最可寶貴的「三不怕」精神,即不怕困難,不怕犧牲,不怕失敗,義無反顧,全力以赴,愈挫愈勇,自強不息。京城近旁修築鐵路,常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鐵路要經過一個前任道員家的墳地,他是皇室的親戚,在朝野均有勢力。此人率眾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許以重賄,要求改道。可是北面、南面、西面都是權貴的墓地,要大改道不知要造成多大的浪費。詹天佑忍辱負重,花費許多時間跟權貴周旋,終於讓鐵路從墓牆外通過。但為保持「風水」,答應另修一條河,派官員拈香設祭,路成後,再立碑紀念。工程人員忿忿不平,但詹天佑表示,只要鐵路能修過去,其他小事都可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