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德國鐵路客運很發達
可以說,德國人如果因事需要外出(去外地),坐火車不僅是他們是一種習慣,甚至是「傳統」~~為什麼這么說呢?其實這與一個人有關,他就是德國著名的軍事戰略家——馮.毛奇。
自從英國人喬治.斯蒂芬森於19世紀初發明了蒸汽火車以來,火車和鐵路不僅在普通運輸,尤其是在軍事上的用途就引起了德國人的關注。馮.毛奇甚至提出了所謂「普魯士的鐵路政治」,他把鐵路作為軍事戰略行動的輔助手段。在毛奇的任內,德國總參❤謀❤部還專門建立了一個鐵路協調組,負責制定鐵路輸送計劃。他們針對不同的假想敵,各個部隊動員集結的地點、行進路線,方案都是不同的。要把每一個方案的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周到安排妥當,這個工作量簡直大的驚人!在計劃完成後,每年普魯士的秋操大演習,都要試驗計劃中的幾個部分,甚至整軍、整師的用鐵路運兵,檢驗系統的能力,發現問題再作調整。
普魯士的官方高層對於鐵路和火車是如此重視,收效自然也是非常明顯的。可以說鐵路在普魯士統一德國的(戰爭)進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德國國內的鐵路網建設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當時間進入到20世紀,在航空時代還沒有真正到來之前,火車和鐵路(網所帶來的各種便利)已經深入到德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德國人已經離不開火車了~~
❷ 德國聯邦鐵路是怎樣修建的
德國聯邦鐵路是抄德國鐵路公司,提供在襲德國境內和連接歐洲其他國家的鐵路客貨運輸服務,是德國最大的鐵路運輸公司。公司為適應激烈的競爭,不斷推出新的服務項目,如季節優惠,組合購票等,並組建了短途運輸公司,以將公路上的客流吸引到鐵路上來。
❸ 德國火車ICE、IC、EC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1,速度不同
德國火車ICE:ice是intercityexpress,即城際特快,實際上也是德國境內最快的列車。版
德國火車IC:權ic是intercity,即城際列車,也是快車的一種,但要比ice慢一些。
德國火車EC:ec是eurocity,即歐洲城市列車,也是快車的一種。速度跟ic應該差不多。
2,班次運行不同
德國火車ICE:不是所有的線路都有跑,同一條線也不是每天都有,停的站也都是大城市中的大站。
德國火車IC:停的站比ice要多那麼幾個,班次也要比ice多一些。
德國火車EC:不止在德國境內運行,而是連接了很多歐洲的大城市。
(3)德國鐵路變形擴展閱讀:
德國ICE高鐵
城際快車或稱ICE列車(德語:Intercity-Express,縮寫為ICE)是德國最快及最高等級的列車類別,為德國鐵路在長途運輸方面的旗艦產品,並且是城際列車(IC)的繼任者。
它很大程度上是在鍾面運行系統中提供服務,范圍覆蓋全德國約180座ICE車站和5個鄰國(奧地利、瑞士、法國、比利時及荷蘭)。
ICE同樣也可以用於表述約260列在這個系統中運行、但源自不同製造商的高速動車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_德國高速鐵路
❹ 求,德國高速鐵路的發展史和技術特點
德國來高速鐵路〔ICE)自1991年6月通自車以來,以其高速、舒適、方便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乘客,與傳統鐵路運輸連年虧損正好相反,高速鐵路的盈利正逐年增多。到今年夏季,將有60列ICE列車在三條高速鐵路上以每小時一列的間隔運行。
❺ 德國是怎樣加重了鐵路運輸的負擔
德國鐵路運輸是德國交通運輸系統的骨幹,戰爭爆發後,其運輸負擔極重。由於石油嚴重短缺,德國不可能用汽車擔負長途運輸任務,因而在德國交通運輸中,鐵路運輸量居首位,占運輸總量的72%,水路運輸佔25%,公路運輸僅佔3%。德國的原煤產地集中在魯爾區,這里採掘的煤不僅用於滿足魯爾區內的工業生產的需要,而且還要運往德國其它地區。僅煤炭運輸一項就占鐵路運輸總量的40%。再加上為了應付美英的戰略轟炸,德國曾將大批工廠疏散,造成零部件和半成品的運輸量大幅度增加,又進一步加重了鐵路運輸的負擔。
❻ 德國鐵路跟中國鐵路一樣寬嗎
是一樣的。
中國大來陸早期源的鐵路由英國及比利時工程師承建,因此其軌距沿用英國標准,為標准軌。
中東鐵路曾經使用過1520毫米的寬軌。山西的同蒲鐵路和正太鐵路曾用過1000毫米(已經改造),雲南的昆河鐵路仍為1000毫米(米軌)。
中國大陸現在使用的是標准軌,軌距為1435mm。
德國是使用標准軌(1435mm)。
❼ 請問這是德國鐵路列車的什麼車型最好具體有型號和wiki頁面,謝謝!
德國鐵路復143型電力機車是由前東制德製造使用的通用電力機車,在東德時期被稱為243型,收歸現德國鐵路所有時改名稱為143型。該型機車是最成功的德國電力機車型號之一。
東德鐵路243型
在1985年時,東德很少有速度可達120km/h的鐵路列車,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大量採用243型這樣的新型機車。早在1984年,就有20輛該型機車投入使用,1985年這一數目增長為80輛,1986年100輛,1987年110輛,1988年達到了114輛。到1989年底,總共生產出了500輛243型機車。從1987年起製造的機車(也即從302號起)採用了更加流線型的設計,可通過減少風阻來降低5%的耗能。自1988年生產的243.8起,該型機車安裝了多單元列車控制裝置。到1990年,東德鐵路共有636輛243型機車參與運營。1991年1月2日,659號機車入役,這也是最後一輛投入運營的243型機車。
德國統一後,前東德地區的鐵路貨運處於停滯狀態,因此很多243型機車遭到閑置。1990年8月922號機車被瑞士南方鐵路租用,餘下的被德國聯邦鐵路送到杜塞爾多夫和弗萊堡進行試驗。
❽ 德國高鐵和中國高鐵有什麼區別
1、運行模式不同
中國高鐵主要發展國內線路,已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區城市群建成高密度高鐵路網,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板塊區域之間完成高鐵互聯互通。歐洲比較小,德國高鐵的運行速度很快,通達德國境內多數大城市,部分列車還通達瑞士的蘇黎世和因特拉肯、奧地利等國家。
1、線路建設不同
中國高速鐵路形式多樣,種類豐富。德國原本就有的既有鐵路網,而且人口在全國范圍內分布較為均勻,缺乏人口高度密集的超級大城市,加上德國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以及其他政治上的原因,德國高速鐵路的發展相對比較滯後。
3、運營班次不同
中國高速技術型高速鐵路是設計速度250千米/小時以上、初期運營速度200千米/小時以上的客運列車專線鐵路,再加上幅員遼闊,班次較少。在德國乘坐鐵路也很方便,每隔幾分鍾就有一班,所以不像中國國內,德國的火車站沒有很大的站台,乘客來往卻十分方便,不必等候。
(8)德國鐵路變形擴展閱讀:
中國高鐵指南
中國高速鐵路為中國國家鐵路組成部分,高速列車購票方式與其它普速列車購票方式相同;中國鐵路營運高速列車均為動車組列車,車次分「C、D、G」三種字母開頭,大部分動車組網上訂票可選座位 。
部分城際動車組列車採用不對號入座乘車模式,也有部分長途動車組列車在高峰期銷售二等座車廂的無座票 。截至2019年,中國高速鐵路動車組車票或憑證有紙質車票(紅色條碼或藍色磁介質)、電子客票以及身份證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高速鐵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德國高速鐵路
❾ 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德國鐵路迅速發展的原因,並分析鐵路對近代德國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
鐵路的迅速發展,帶動的德國鋼鐵工業及采礦業的飛速發展,從而帶動整個工業產值的增長。鐵路的發展對交通起了很大的作用,輔助作用的對軍事起到一定的左右,提高了普魯士軍隊的作戰效率。
❿ 德國聯邦鐵路公司的鐵路改革
1、改革的背景?
聯邦德國和世界各國一樣,汽車產業以及水上運輸、空中運輸也快速發展,使鐵路在運輸市場的主導地位迅速衰退。1950-1990年間,鐵路貨物運輸所佔的市場份額從60%下滑到29%;在客運方面,市場份額由36%下降到6%。這導致了原本一個利潤豐厚的企業變成了赤字越來越大的國有公司。德國鐵路的債務從1970年的139億馬克增加到1990年的470億馬克。聯邦運輸部預測德國鐵路的債務和赤字會越集越高,到1996年可能增加到800多億馬克。但是,德國鐵路作為一家國營企業,過於龐大,壟斷經營,且鐵路機構又是一個政府組織,受到為公眾服務和預演算法的雙重製約。
德國鐵路應該像政府機構一樣運行,但又要像企業一樣運行,要自負盈虧,同時還必須產生良好的投資回報。為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德國鐵路改革開始進行了第17次的嘗試。
2、改革的目的
德國鐵路改革的目的是使它能夠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擺脫虧損的困境,成為獨立的以贏利為目的的服務性企業。具體目標包括:德國均通過股份制的形式使國有控股的鐵路企業的私有化程度不斷加大,這樣,可以減輕國家財政對鐵路企業的負擔;分解職能,開放市場,為鐵路和其它運輸部門開展合作和競爭創造公平的條件;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局面,籌資能力將成為增加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方面,通過改革,實行股份制經營能夠增強鐵路企業的籌資能力。
3、改革的進程?
德國鐵路的整個改革步驟按10年計劃實施,分兩階段共四步進行。
第一階段:德國鐵路有限公司在五年的時間內為第二階段進行結構改革、建立法定公司的任務做准備工作。這一階段分三步走:
*第一步,從1994年1月開始,將原東德國鐵與西德聯邦鐵路合並,組成聯邦鐵路資產局。這是一種過渡形式。在這一階段上企業的國家壟斷性質、運作方式沒有根本改變,只是逐漸改變結構和經營方式,主要在減少雇員的數量和改善經營管理能力方面下些功夫;同時,通過培訓使雇員開始適應新的公司目標,共72000名鐵路工人參加了培訓。當時的新聞媒體報道說,這是歐洲經濟史最龐大的培訓活動。
*第二步,根據基本法第87章和聯邦法,成立德國鐵路股份公司及相應的鐵路聯邦管理局,仍然保留聯邦鐵路資產局從事企業經營,裁決和行政管理。為了達到鐵路改革目標,增加了鐵路的運量,還通過了一個包括100多項內容的工作計劃使經營常規得以改進,公司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第三步,根據德國鐵路有限公司基本章程的規定,組建了四個分公司,即:路軌基礎設施分公司(包括:轉運站、鐵路網建設),短途旅客服務公司,長途旅客服務公司和貨運公司。按照法律規定最遲到1999年,德國鐵路股份公司分為4個子公司的改革必須完成,由於債務問題,在這一階段,鐵路股份公司仍由國家獨資控股。?
第二階段,即是德國鐵路改革的第四步,其主要任務是第一階段為之准備的結構改革。結構改革主要按照公司法通過分離的方法進行。德國鐵路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組建成在一個控股公司管理下的多層次的集團公司。德國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是這個集團公司的母公司。這個公司和從這個公司分離出去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關系更遠一些的聯營公司和持有該公司的間接股權有權直接參與的其他公司。這個集團公司被分成集團公司的管理部門和五個分公司,每個分公司都有權以股份有限公司的身份獨立經營各自的業務。這五個公司同時還分別是指定給它們的聯營公司和參與公司的管理公司。按照計劃,1999年以後,德國國鐵路股份公司依法解散,解除國有控股,五個公司獨立運作、自主經營。?
4、改革的效果?
改革給德國的鐵路注入生機,德國的鐵路正朝健康發展的方向發展。在德國鐵路改革的第一個五年,鐵路企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鐵路的運輸量1993年-1998年增長了10.7%,被運輸的人數增加了18%;客運量從1993年的1.428億增加到1998年的1.599億,增長了12.0%;貨運量從1993年的63.791億噸增加到1998年73.273億噸,貨運量增加了14.9%;1998年的營業額是30.188億馬克,比1993年的 27.285億馬克增長了10.6%;1999年德國鐵路全年鐵路的營業額是300億馬克,比1998年增加了1.4%。由於價格問題,勞動生產率提高了 113%。整體上,德國鐵路通過改革改善了企業的虧損狀態,改革前制定的目標,即是希望通過10年的改革,減輕國家100億馬克的負擔,目前已經達到了,而且比預期的還要好。? 1、循序漸進,分階段實施德國鐵路改革都採取了一種漸進的方式
按照德國鐵路系統自己的說法,德國鐵路從1949-1990年期間,先後進行過16次改革嘗試,這些嘗試都沒有能換救鐵路迫在眉捷的死亡。現在到了非採取極端措施不可的時候了。第17次鐵路改革制定了一個十年計劃,按兩個階段四個步驟。這一改革過程明確告訴我們,德國鐵路改革採取了穩妥的漸進式改革策略。在東、西德鐵路合並以後,聯邦政府擁有了對國家鐵路的控股權,這種所有權是通過鐵路資產局管理實現的。隨後逐漸將政府職能和企業職能嚴格分開,組建了聯邦鐵路管理局和德國鐵路股份公司。再後對鐵路股份公司內部進行配套改革,使其成立一個真正的按公司法運作的獨立企業。政企分離、路軌與運輸分離,並進一步將運輸服務職能分離使其專業化,這是德國鐵路市場開放的基礎工程。
2、政府、企業職能嚴格分離?
德國鐵路政企分離是漸進的。東西德鐵路合並以後組成了聯邦鐵路資產局。其後根據德國基本法和聯邦法,將聯邦資產局管理職能和商業部門進行分離,從聯邦鐵路資產局分出來的企業經營部分組成了德國鐵路服務公司,仍然保留聯邦鐵路資產局,並將其公共管理職能再次分權成立了聯邦鐵路管理局。?
聯邦鐵管理局作為鐵路系統的最高行政機構,其主要職責范圍包括:
(1)鐵路的技術及財務監管;
(2)發放企業經營許可證;
(3)按照法規履行裁決和監管權;
(4)簽署有關企業軌道建設和融資方面的協議;
(5)提出並制定軌道建設計劃;
(6)裁決鐵路基本設施建設的議案。據介紹,近幾年來,聯邦鐵路管理局沒有多大變化,不過它增加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職能,即保證鐵路市場的競爭性。他們認為壟斷者的權力往往比市場權力更大,要使鐵路市場保持競爭性,政府就必須干預,不讓原有壟斷者有過大的統治力。?
聯邦鐵路資產局作為留守機構,它的主要任務是:非鐵路不動產的管理和使用;債務的管理和清償;法定人員(公務員)的待遇和管理;保持並擴大企業的社會性設施。在最近幾年的改革發展中,聯邦鐵路資產局對改革的最大作用或貢獻在於分離並託管了鐵路公司的債務,其內部還專門成立了一個聯邦債務局,用政府稅收清償和處理德國鐵路的舊債務。 ?
3、網運分離與服務職能分權及專業化發展?
網運分離是歐盟基礎領域改革的重要模式。路權國有並且把鐵路網路獨立出來,實現國家建設、維修、控制和管理,把路軌使用權及其運輸服務權一律下放,使其市場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解職能,使鐵路運輸服務專業化。通過運輸服務的分權以及運輸企業私有化和運輸市場的自由化,實現了鐵路運輸市場的競爭,從而激發了鐵路企業的活力。
這是德國鐵路改革能夠取得初步成功最根本的經驗。?
德國鐵路第二階段的結構改革,是按照公司法通過職能分離的方式進行的。此後,於1999年1月1日起,德國鐵路集團公司被分解成集團公司的管理部門和五個分公司,這五家分公司都以DB開頭,DB是這個集團公司的標准名稱,這五家公司如下:(DB REISE &L Touristic AG)長途運輸公司、(DB Regio AG)短途/地方運輸、(DB Cargo AG)貨物運輸、(DB Nets AG)鐵路基礎設施、(DB Station & Fervice AG)長旅客車站。這五家公司由集團公司100%的控股,但五家分公司都有權以股份有限公司的身份獨立經營各自的業務,在五家分公司下已組建了200個左右的子公司。
集團公司、五家公司與200多個子公司的關系:?
德國鐵路集團公司通過一個強有力的控股管理機構使行相互制約的管理形式。控股和分權作為公司聯盟的一項完整制度可以確保鐵路行業的壯大。上述結構的優勢在於:促進跨所有制、跨行業的創新;通過路軌設施與運輸操作分離和並行實現最佳成就;把市場劃分給網路施加壓力從而減少成本;確保整個制度的有效性,同時兼顧安全、高效;通過分權決策使鐵路行業具有靈活性並實現明確的市場定位;通過明晰高業責任增加透明度來提高效益。
2000年6月,集團公司系統剛剛完成其內部的配套改革。內部改革是圍繞提高競爭力的一系列計劃,包括:人員培訓,建立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的經營方針,建立緊湊的決策機構,提高生產率,開發新產品,增加服務和成本的透明度,建立成本中心或成本單位會計制度;信息系統的建設等等。其中最關鍵的是集團公司內部的治理結構和決策機制。其中,董事會共有9個董事。5個分公司的董事長是集團公司董事會的董事,這五個董事被他們稱為最重要的董事,另外一個董事來自原國家鐵路,是技術方面的負責人,其它2個董事均來自企業界的經理和總裁。這種結構意味著董事會每做出的一個決定都會對整個集團公司產生影響。董事會下設立監事會,監事會是一個獨立機構,有20名成員,資方和雇員各佔一半。他們一般都是財政和經濟方面的專家,其中有4位政治方面的人物,包括2個國務秘書,財政部和交通部各1人(相當於副部長),在20票中國家有4票的權力,票數相等時,由監事會主席裁決。
監事會主席是集團公司董事長兼任的。這種治理結構能夠使DB既有分散經營的優勢,又有統一管理的長處。?
德國鐵路公司集團集中控股和按職能分權的治理格局另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分公司與聯營公司和參與公司的分離和有機組合。前述的五家分公司除了自身的運營之外,它們同時又被指定為同行業、同服務職能的聯營公司和參與公司的管理公司。在1999年中期,德國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由199家聯營公司組成,參與公司的數目達到375家,其中160家是直接參與,215家是間接股東。在這個總數中80家參與公司隸屬於德國鐵路股份公司(57家為直接參與,23家為間接參與),295家隸屬於那五家分公司(103家為直接參與,192家為間接參與)。這些隸屬公司的商業目標決定這些聯營公司和參與公司將由哪一家公司(管理公司)管理。如果某家附屬公司的業務與任何一家管理公司都沒有關系或者與數家公司都有關系,那麼這家附屬公司就由德國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直接管理。管理公司的董事會對附屬於自己管理的公司主要責任是:
(1)對聯營公司制定經營戰略;
(2)為有競爭力的服務和產品鞏固已有的市場優勢開發新的有前途的市場;
(3)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保證質量和盈利;
(4)對投資進行規劃和控制。
4、反壟斷與開放市場
德國基本法規定:允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出售DBNets AG的股份份額不得超過全部股份的49%。德國1997年12月17日通過的鐵路基礎設施使用法也有同樣的約束。從原則上講,國有的股份資本向外界開放的程度取決於各個分公司和集團公司整體的未來發展情況,可供選擇的上市方式很多,但整個集團公司上市只有法律改變之後,才可能實施。同時,股份公司必須有三年盈利記錄才可上市。
但目前在歐洲,有關鐵路市場開放的討論還沒有結束,討論只是提出各種各樣的建議,比如建議修改鐵路部門收取道路使用費和火車線路分配過程方面的歐盟指令,還沒有產生新的法律,這可能是鐵路市場競爭不如電信業的重要原因。但是,人們仍然希望鐵路改革和歐盟91/440號指令開始的改革勢頭會毫不妥協的繼續下去,實現改革的重要目標--為鐵路和其他運輸部門開展合作和競爭創造公平的條件。?
較大的政治壁壘和強烈的改革願望糾合在一起,於是,鐵路市場開放走過了一條迂迴的道路--反壟斷並將行業內部職能嚴格分離,從而在不同的職能企業之間形成初步的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