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州到北京在哪條鐵路運輸線上
鐵路。。京廣線。
京廣鐵路是中國一條從北京市通往廣東省廣州市的鐵路,於1957年全線建成,全長2324千米。原分為北南兩段。北段從北京市到湖北省漢口,稱為「京漢鐵路」(1949年以前稱「平漢鐵路」),於1897年4月動工到1906年4月建成。南段從廣東廣州到湖北武昌,稱為「粵漢鐵路」,於1900年7月動工到1936年4月建成。在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後,2條鐵路接軌,並改名為京廣鐵路。京廣鐵路是中國最重要的一條南北鐵路干線,其連接了6座省會,以及多座大中城市。
❷ 關於京廣鐵路的問題
京廣線
線名:京廣線
起止:北起首都北京市,南到廣東省廣州市
涉及省市:途經河北版、河南、湖北權、湖南4省
線路:全長2294公里,共有車站248個
歷史:京廣鐵路建於1897-1936年。是縱貫我國南北的一條主要鐵路干線,自北向南貫穿於華北大平原,遙望於太行山麓,橫跨黃河、長江,傍行於洞庭湖畔,翻過南嶺山脈,抵臨珠江之濱,北接京包、京哈、京通、京承等干線,通向北國;南通廣深線可達南海海疆;中部與隴海線相交於中原大地,是目前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功績:建於1957年的武漢長江大橋,是我國鐵路史上在長江天塹上架起的第一座長橋,首次使萬里長江「天塹變通途」
翻越南嶺山嶽的大瑤山隧道,全長14.295公里,是我國鐵路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第一長隧
歷史意義:京廣鐵路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923年2月7日京廣鐵路京漢段鐵路工人舉行的「二七大罷工」震動全國;解放戰爭中這條鐵路大幹線為支援解放大軍南下發揮了重大作用。建國後,京廣鐵路的技術設備不斷更新改造,從50年代末到1988年全線先後開通復線並實現了電氣化改造。京廣鐵路正在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❸ 中國鐵路運輸的主要鐵路干線
① 京沈線、京承—錦承線和京通線。京沈線自北京經天津、唐山,過山海關到沈陽,全長841公里,是聯系中國東北和關內鐵路網的主要干線。京承—錦承線自北京經承德到錦州,全長693公里,是京沈線的輔助線(北京—承德256公里;承德—沈陽644公里)。京通線自北京經河北隆化、內蒙古赤峰,抵內蒙古通遼,長870公里,是溝通華北和東北的第2條干線。
② 哈大線和濱洲—濱綏線。哈大線起自哈爾濱,經長春、沈陽到大連,長約950公里,均為復線。濱洲—濱綏線西起滿洲里,經海拉爾、哈爾濱、牡丹江到綏芬河,全長1483公里。哈大線與濱洲—濱綏線在哈爾濱相會,通過沈陽、四平、長春、哈爾濱、牡丹江、齊齊哈爾等鐵路樞紐,聯系50多條鐵路干支線,把東北地區工礦中心、農林牧基地和城市聯成一個經濟整體。
③ 京廣線和武漢長江大橋。京廣線起自北京,向南經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到廣州,縱貫6省市,全長2324公里,是中國南北交通的中軸。1957年以前,京廣線為長江所隔,分為京漢、粵漢兩段,以武漢輪渡銜接。1957年建成長江第1座鐵路公路兩用橋,使京漢、粵漢兩段線路成為統一的京廣鐵路。
④ 京滬線和南京長江大橋。京滬線原亦為長江所阻,分割為津浦和滬寧兩段。1968年建成鐵路公路兩用的南京長江大橋,使津浦、滬寧兩線得以直接聯成京滬線,從北京,經天津、濟南、徐州、蚌埠、南京,直達上海,全長1462公里,是中國又一南北縱貫的鐵路大幹線。
⑤ 隴海—蘭新線。東起江蘇連雲港,經徐州、開封、鄭州、西安、蘭州、武威、玉門、哈密,到烏魯木齊,全長3651公里,是橫貫中國中部6個省區的東西大動脈、全國鐵路網的橫軸。
⑥ 京包—包蘭線。起自北京,途經張家口、集寧、呼和浩特、包頭、銀川,直抵蘭州,全長1813公里,是溝通華北、西北的鐵路干線。
⑦ 寶成—成昆線。北起隴海線上的陝西寶雞,經鳳縣、廣元、成都、西昌,抵昆明,全長1754公里。沿線絕大部分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其中僅成昆一線(長1085公里)即有隧道427座,橋梁991座,橋隧長度合計達400多公里。
⑧ 成渝—川黔線。北起成都,經內江到重慶,再經遵義,抵貴陽,全長1203公里。沿線大部穿越高山深谷,有大小橋涵600多座,是西南地區縱貫南北的又一條重要干線。
⑨ 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滬杭—浙贛線起自上海,經杭州、鷹潭、萍鄉到株洲,全長1136公里。湘黔—貴昆線,東起株洲,經湘潭、冷水江、懷化、貴陽、水城,到昆明,全長1541公里。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穿過6個省市,與隴海線遙相平行,成為橫貫中國東西的第2條大動脈。
⑩ 湘桂—黔桂線。東起湖南衡陽,經桂林、柳州,到達貴陽,穿越3省區。全長約1633公里,沿線多丘陵山地;坡度陡峻,嚴重限制線路通過能力。1949年後經過改造,運輸能力已大有提高。
太焦—焦枝—枝柳線。北起山西太原,南經長治、焦作、洛陽、襄樊、荊門,在枝城過長江,再經懷化,達柳州,全長2091公里。此線溝通同蒲、京包、石太、 京廣、隴海、 湘黔、黔桂等鐵路干線和長江水系,是中國中部地區同京廣線平行的又一條縱貫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襄渝線。東起襄樊,經安康、達縣,抵達重慶,全長916公里。沿線建有405座隧道,橋梁716座,橋、隧長度占線路總長45%。此線的建成使全國鐵路網分布上增添了一個有力的「鏈環」,起著溝通西南—華中和西北地區之間聯系的重要作用,是橫貫中國東西的又一重要交通干線。
❹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使哪兩條鐵路連接起來
武漢長江大橋開始建設之前,雖然粵漢鐵路和京漢鐵路都落腳武漢,但是這兩條鐵路並不相連,無法形成交通樞紐,制約了武漢在全國鐵路的地位。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改變了這種狀況,為鐵路運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❺ 我國最大的鐵路樞紐站在哪
是我們鄭州火車站。
鄭州火車站位於河南省鄭州市中部。「鄭州」一名源於古鄭國,後因在此設州府,故取名鄭州。鄭州火車站位處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干線的交會點,是全國鐵路網的中心,是溝通華北、中南、西北、西南和華東的要沖,擔負著四面八方旅客中轉和物資轉運的繁重任務,是我國最大的鐵路樞紐站。
鄭州鐵路樞紐以特等編組站(鄭州北站)、特等客運站(鄭州車站)、特等貨運站(鄭州東站)為主,還有兩個工業站(鄭州西站、海棠寺車站)、5個中間站(南陽寨、廣武、小李庄、圃田、鐵爐)3個會讓站(馬寨、東雙橋、歡河)、2個線路所(五里堡、五八一)等15個車站分界點組成。樞紐內設有2個車輛段,2個機務段、2個電務段及工務段、車務段、列車段、客運段、水電段、建築段、生活段等單位。
鄭州樞紐站是在原鄭州車站的基礎上發展建設起來的。1904年京漢線建成後設立的鄭州火車站,叫京漢鐵路鄭州車站。1910年汴(今開封簡稱)洛(今洛陽)鐵路作為京漢鐵路支線通車後,於1913年另設隴海鐵路鄭州車站。自成門戶,分站管理。客貨運輸中轉都要辦理轉換及車輛過軌手續,運輸效率很低。1948年鄭州解放後,平漢鐵路(即京漢)的鄭州車站僅有8股道,隴海鐵路鄭州車站僅有7股道,通過效率很低。平漢、隴海鐵路實行按區管理後,將兩個車站合並,統一車輛調度,統一指揮,統一辦理客貨運輸業務,同時增擴線路,至1955年底,已有到發線路12條,編組線20條,牽出線4條,成為京漢、隴海兩場橫列式平面作業的編組站。日均解編能力達到3354輛。1953年8月將鄭州車站貨場遷至二里崗,成立鄭州東站,辦理貨運業務。1955年3月建成海棠寺車站工業站,1956年9月建成鄭州西工業站。至此,樞紐站初具規模,運輸通過能力較前有很大提高,但仍不能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為徹底解決鄭州樞紐站的問題,國家決定進一步完善鄭州站,並於1955年批准鄭州樞紐站總設計圖,決定分期施工。一期工程從1955年5月開始到1956年5月為止,在下行編組場位置建成橫列式運轉場。建20股道,稱新編組場,形成新老(京漢、隴海)三場分散作業。二期工程從1959年3月開始,至1976年為止,建成下行系統到、編、發三級三場非機械化駝峰編場,修建馬寨會讓站,五里堡線路所,最後將鄭州北站下行場改建為機械化駝峰,並興建下行輔助調車場。三期工程為上行系統三級三場。從1978年開工到1984年底為止開通東半部,基本完成上行系統三級三場建設項目。井於上下兩系統間建成交換場,使兩系統連成一個整體。現已形成共有8個車場的大型編組站——鄭州北站。南北長6000米,東西寬800米,佔地面積約480公頃。共有各種股道228條。擔負著京廣、隴海兩大幹線貨物列車及小運轉列車的到、解、編、發等業務以及車輛取送、自站裝卸,冷藏車加水補鹽、機械保溫車加油補水,鮮活車上水等綜合性業務。車通過運量佔全國鐵路發送量的8%。1984年,鄭州北站日均辦理車數達16127輛躍居全國第一位,對國家的鐵路交通事業和國民經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❻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嗎
北京 由京廣、京沈、京包、京九、京秦、京承、京通、京原等鐵路線交匯而成,是我國最大的鐵路樞紐
❼ 我國鐵路一個分為幾個等級
中國《鐵路線路設計規范》(GB50090-2006)中規定,新建鐵路和改建鐵路(或區段)的等級,應根據它們在鐵路網中的作用、性質和遠期的客貨運量確定。中國鐵路建設標准共劃分為四個等級,即Ⅰ級、Ⅱ級、Ⅲ級和IV級。
具體劃分條件如下所列:
Ⅰ級鐵路:鐵路網中起骨幹作用的鐵路,或近期年客貨運量≥20Mt者;
Ⅱ級鐵路:鐵路網中起聯絡、輔助作用的鐵路,或近期年客貨運量<20Mt且≥10Mt者;
Ⅲ級鐵路:為某一區域或企業服務的鐵路,近期年客貨運量<10Mt且≥5Mt者。
(7)京漢鐵路貨運擴展閱讀:
中國鐵路建設始於清朝末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後,八國聯軍攫取中國的鐵路權益。在清政府修建鐵路時期(1876-1911),中國修建鐵路約9400公里。
其中,帝國主義直接修建經營的約佔41%;帝國主義通過貸款控制的約佔39%;中國國有鐵路,包括自力更生修建的京張鐵路和商辦鐵路及贖回的京漢、廣三等鐵路,僅佔20%左右。
進入民國之後,在國衰民窮、連年戰爭的情況下,中國鐵路狀況一直未得到改變。在南京國民黨政府修建鐵路時期(1928-1948),中國大陸共修建鐵路約1.3萬公里;到1949年,中國可統計的機車有4069台,分別出自9個國家的30多家工廠,機車型號多達198種。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年共搶修恢復了8278公里鐵路;到1949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共達2.1810萬公里,客貨換算周轉量314.01億噸公里。
1952年6月18日,滿州里至廣州間開行了第一列直達列車,全程4600多公里暢通無阻;到1952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增加到2.2876萬公里,客貨換算周轉量達802.24億噸公里。
1952年7月1日,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成功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