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鐵路小學舉辦美術作品大賽、設一、二、三、等獎若干多。獲一、二、等獎的占獲獎總人數的5分之3、獲二三
3/5-X+7/10-X=1-X
13/10-X=1
X=3/10
2. 鐵路一小舉辦美術作品大賽,設一,二,三等獎若干名,獲一,二等獎的占總人數的5分之3,
鐵路一小舉辦美術作品大賽,設一,二,三等獎若干名,獲…4213
3. 劉夢葦《鐵路行》和徐志摩《偶然》的比較賞析
徐志摩《偶然》與劉夢葦《鐵路行》的比較賞析
08城規
戴著格律的腳鐐跳舞
人生的相遇歡娛不過是片刻須臾,長長的寂滅和無常才是永恆的主題
能把「偶然」這樣一個極為抽象的時間副詞,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徵性的結構,充滿情趣哲理,不但珠潤玉圓,朗朗上口而且餘味無窮,意溢於言外——徐志摩的這首《偶然》小詩,對我來說,用上「情有獨鍾」之語而不為過。 詩史上,一部洋洋灑灑上千行長詩可以隨似水流年埋沒於無情的歷史沉積中,而某些玲瓏之短詩,卻能夠經歷史年代之久而獨放異彩。這首兩段十行的小詩,在現代詩歌長廊中,應堪稱別備一格之作。 這首《偶然》小詩,在徐志摩詩美追求的歷程中,還具有一些獨特的「轉折」性意義。按徐志摩的學生,著名詩人卡之琳的說法:「這首詩在作者詩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卡之琳編《徐志摩詩集》第94頁)新月詩人陳夢家也認為:「《偶然》以及《丁當-清新》等幾首詩,劃開了他前後兩期的鴻溝,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氣,用整齊柔麗清爽的詩句,來寫那微妙的靈魂的秘密。」(《紀念徐志摩》)。的確,此詩在格律上是頗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與匠意的。全詩兩節,上下節格律對稱。每一節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個音步組成。如:「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殼,」每節的第三、第四句則都是兩音步構成,如:「你不必訝異,」「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安排處理上顯然嚴謹中不乏灑脫,較長的音步與較短的音步相間,讀起來紆徐從容、委婉頓挫而朗朗上口。 而我在這里尤需著重指出的是這首詩歌內部充滿著的,又使人不易察覺的諸種「張力」結構,這種「張力」結構在「肌質」與「構架」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意向」與「意向」之間諸方面都存在著。獨特的「張力」結構應當說是此詩富於藝術魅力的一個奧秘。 所謂「張力」,是英美新批評所主張和實踐的一個批評術語。通俗點說,可看作是在整體詩歌的有機體中卻包含著共存著的互相矛盾、背向而馳的辨證關系。一首詩歌,總體上必須是有機的,具各整體性的,但內部卻允許並且應該充滿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張力。充滿「張力」的詩歌,才能蘊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無窮。因為只有這樣的詩歌才不是靜止的,而是「寓動於靜」的。打個比方,滿張的弓雖是靜止不動的,但卻蘊滿飽含著隨時可以爆發的能量和力度。 就此詩說,首先,詩題與文本之間就蘊蓄著一定的張力。「偶然」是一個完全抽象化的時間副詞,在這個標題下寫什麼內容,應當說是自由隨意的,而作者在這抽象的標題下,寫的是兩件比較實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雲偶爾投影在水裡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徵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如果我們用「我和你」,「相遇」之類的作標題,雖然未嘗不可,但詩味當是相去甚遠的。若用「我和你」、「相遇」之類誰都能從詩歌中概括出來的相當實際的詞作標題,這抽象和具象之間的張力,自然就盪然無存了。 再次,詩歌文本內部的張力結構則更多。「你/我」就是一對「二項對立」,或是「偶爾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過的匆匆過客;「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對立」式的情感態度,及語義上的「矛盾修辭法」而呈現出充足的「張力」。尤其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詩,則我以為把它推崇為「新批評」所稱許的最適合於「張力」分析的經典詩句也不為過。「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交會著放出光芒,但卻擦肩而過,各奔自己的方向。兩個完全相異、背道而馳的意向——「你有你的」和「我有我的」恰恰統一、包孕在同一個句子里,歸結在同樣的字眼——「方向」上。 作為給讀者以強烈的「浪漫主義詩人」印象的徐志摩,這首詩歌的象徵性——既有總體象徵,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徵——也許格外值得注意。這首詩歌的總體象徵是與前面我們所分析的「詩題」與「文本」間的張力結構相一致的。在「偶然」這樣一個可以化生眾多具象的標題下,「雲——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意象與意象之間的關系構成,都可以因為讀者個人情感閱歷的差異及體驗強度的深淺而進行不同的理解或組構。這正是「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易·系辭》)的「象徵」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個別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際挫折,或情感陰差陽錯,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無奈苦笑,悵然若失……人生,必然會有這樣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會」。而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必將成為永難忘懷的記憶而長伴人生。
詩的上下兩段的中間兩句,「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與「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蘊含了非常的心態,非常細膩入微的情意。一方面,有所謂「我情願你忘記而面帶笑容,也不願你記住而愁苦戚戚」之韻味;另一方面,也可體會到一種在命運面前無可奈何的、故作達觀的苦澀情調。這兩方面,構成了一個立體的、模糊的審美體,不斷的思索、體會,不同側面的觀賞、玩味,都會有新鮮的感悟。顯示了相當典雅的情趣。
形式的完美
此詩在格律上是頗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與匠意。全詩兩節,上下節格律對稱。每一節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個音步組成。如「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每節的第三第四句則都是兩音步構成,如「你不必訝異,""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部的安排處理上顯然嚴謹中不乏灑脫,較長的音步與較短的音部相間,讀起來紆徐從容、委婉頓挫而朗朗上口。
《鐵路行》
一詩頗能體現詩人對愛情追求的執著以及愛情詩的基本特徵。首先我們不妨來解讀「鐵路」與「鐵軌」的意象。一般而言,誰也難將冷冰冰的鐵軌與愛情聯系起來。具有獨特的意味。鐵路與鐵軌,本是現代味十足的事物,尤其對當時的中國而言。在此我們不妨談談中國愛情詩歌現代性得以發生的相關背景。朱自清曾指出「中國缺少愛情詩,有的只是『憶內』『寄內』或『曲喻隱指」之作,也顯然不是『悼亡』『偷情』,便是贈妓女。現代意義上的愛情而應該是『坦率的告白戀愛』『為愛情而歌詠愛情;的,應該是自由、健全、純潔、真誠,的愛情,不少新詩人為之傅之努力。然而,另一方面,社會現代化的發展顯然也給人的情感帶來許多沖擊,血與火的客觀現實環境與這種愛的追求產生了矛盾,故而詩人感到了愛情如火一樣熱烈卻猶如冰冷的鐵軌一樣被嚴厲離間,愛情像兩條鐵軌一樣看似相交卻是平行延展而會和遙遙無期。這是其一。其二,五四新文學發現了』人』。發現了自我,發現了個性與人性。如郁達夫所說,從前只知道為君為父母而活,現在知道為自己而活了。在這里,自我視乎成了一個完美的整體,成了自我世界的中心。在這種語境下,現在愛情是個作為反封建的一個方面,開始他的放膽高歌。但同時也是自我的一次羞辱,後來事實證明:自我還很難成為或者還根本不是社會的中心。自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正因為如此,危機感和失落感表現在稍後的不少文學作品中。
《鐵路行.》
冷冰冰的鐵軌,也一開始就給詩歌披上了一層冷冷地色調。但在此詩中,雖借鐵軌抒寫了愛情無望之痛苦,但最終還是表達在『無望』中的『希望』之堅著與追索,因此,總體來看,此時在鐵軌的冰冷色調中還塗上了一抹積極樂觀的暖色。詩歌以鐵軌做比,情感的表達體現了『二落三起』。在詩人看來戀愛的雙方是『鐵路上面的行人』,即是走在鐵路上的人,自然不像走在鄉間小道上那隨意、自由和愜意,鐵軌也好,砧木也罷,他們的距離都是按嚴格的尺寸規定死的,不能隨意動搖。而走在鐵路上的行人,也只能按照砧木和鐵軌畫好的格子一步一步前行。
兩條鐵軌之間,雖也有砧木相連,但有好是『將他們離間」,似相連而又離間,似離間而又欲相連,這種愛情總之是欲愛而不能的被離間的痛苦與無奈。這是情感表達的一落;但是這種愛又不是徹底的無望的愛「我們的愛。。。。。」這是一起,可是,當相愛的人「奔跑到交抱得地方『時,卻又發現』那鐵軌還是同前一樣』,那是2落;而再往前看時,兩條鐵軌又是相合未分,於是便『又勇猛的向那兒前進,這是2起。盡管執著的追求得到的總是失望,但往前看,鐵軌依稀,相合未分,似乎預示著愛的希望。於是,詩歌的最後一節,詩人即是撫慰自己,更是安慰愛人,向愛人表白兼職的決心,』愛人只要前面還有希望。。。。。盡處。表達了一種超越現實的種種束縛,在愛的鐵上永遠向前驅使,在無望中求的希望的愛之決絕,這也是愛的真諦之所在,是為三起。
形式上
《鐵路行》 全詩四節,每節四句,每句十字,體現了」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具有建築美之形式;同時,詩的每句都押韻,倆句換一韻,節奏感強,音韻和諧,卻能體現音樂美的特點:全詩以鐵軌為中心意象展開描寫敘述,間以抒情點撥,整體意境和諧無隙,較好的體現繪畫美的特點。無怪乎新詩人朱湘葉盛贊劉夢葦的詩,稱其「無疑的要長留在天地間」甚至還給與他以「新詩形式運動的總先鋒」只評價,認為劉夢葦已經初步綜合了音韻、詩行、詩章等幾個方面,從而在新詩形式上的探索上做出初的成績。
人物 徐志摩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現代詩人、散文家。漢族,浙江海寧市硤石鎮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1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劉夢葦 劉夢葦是新月詩派的主要發起人之一,他在新詩形式建設方面有過理論的創見和實踐的嘗試.他的詩歌題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愛情和革命.盡管他詩歌創作數量不多,但還是對中國新詩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劉夢葦,原名劉國鈞,湖南省安鄉人,筆名有劉夢葦、夢葦等。1900年生
。 1920年入長沙第一師范學校讀書,同年與沈仲九、孫俍工、袁紹先等人組織了長沙最早的無政府主義核心組織「安社」。
4. 鐵路小學舉辦美術作品大賽,設一、二、三等獎若干名。獲得一、二等獎的人數共占總人數的五分之三,獲得二
如果沒有沒中獎的人,那麼就好算了設xyz,x+y=3|5,y+z=7|10,由1式得z=2|5,由2式得x=3|10,相加,簡單點就是x+y+z=1,然後帶入前面的值
5. 求一幅名畫的名字
一條街上的神秘與憂郁
參考網路:http://ke..com/view/2033856.htm
契里柯作於1914年。現歸美國康涅狄格州新坎南一私人收藏
1911~1920年間,義大利畫家契里柯、卡洛·卡拉、喬爾喬·莫朗蒂等人,在義大利北部城市弗拉拉(一譯費拉拉Ferrara)共同創立了"形而上"繪畫流派。 這個畫派,確切地說,是一種觀察方法,不是一種形式風格。當時,卡拉已接受契里柯的畫法影響。1917年1月,兩人都因神經失常而被送入弗拉拉軍隊醫院,於是成了一對知交。加上常來醫院探望的契里柯的弟弟、詩人與音樂家阿爾貝托·薩維尼奧,三人談得十分投機。他們便設想了一個形而上畫派(Scuola metafisica) 的綱領。他們的目的,約略而言,是描繪一些被哲學的幻想所強化的形,通過物體在"非現實"的背景上並置,以傳達一種引人深究的神秘感。作品的表現十分豐富,但荒誕離奇,給觀眾留下的印象是焦慮和不安。它對本世紀20年代產生的超現實主義繪畫以強烈的影響。
喬爾喬·德·契里柯(1888~ ?)出生於希臘。父母親是義大利人。父親是鐵路上施工的工程師。契里柯早年在雅典學素描,後又在雅典工藝學院學了四年繪畫。父親去世後,全家遷居慕尼黑。契里柯還有一個弟弟,阿爾貝托·薩維尼奧是學音樂的。到慕尼黑後,契里柯繼續就讀於美術學院。他的造型訓練時間較長,功底扎實。在德國接觸了勃克林的繪畫,故他的早期作品有明顯的勃克林的影響。契里柯還熱衷於克里姆特、克林格爾、阿爾弗雷德·庫賓等畫家的風格。 第二個重要影響,是他在德國閱讀了尼採的哲學,對叔本華的著作也發生過興趣。尼采對表象以外的事物涵義的探究以及他在文學上描寫義大利城市都靈--那些拱形建築所構成的空盪的廣場--的散文,給契里柯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有一幅《都靈的沉寂》,就取材於尼採的文字:極不正常的明暗對比,給人以神秘的預感。這一幅《一條街上的神秘與憂郁》(作於1914年,有87×71厘米大, 現歸美國康涅狄格州新坎南一私人收藏)便是這種形而上繪畫的典型例子。
畫上的透視深景極富感染力。右邊有一大片被深褐色和灰色帶拱頂的建築物遮擋的陰影,左邊是一條低矮的白色連拱廊,長長地伸展開去。天空陰沉,街上卻十分明亮。這時,從左角出現一個孤獨的滾鐵環的小女孩,她的影子似從畫外拖入。前面又有一幽靈般的影子,長長地拖在明亮的街道上。這一切既不合邏輯,又顯得恐怖。在那片陰影前,有一輛老式貨車空車廂,車門暢開著,景物費解,給觀者頻添困擾。就時間上判斷,似象深秋的午後,可是這座城市廣場寂無一人。商市停歇,頗有城市末日之嫌。契里柯承認這幅畫來自尼采對義大利荒漠廣場的描繪的啟迪,它恍若夢境,時間表現也是深秋,因為在那個季節義大利的太陽變得低了,陰影要比夏天更長。
6. 創建文明城市的繪畫,要畫!!!!
那就麻煩自己畫吧。
全國文明城市,簡稱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市民整體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較高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是反映中國大陸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最高榮譽稱號。全國文明城市是中國大陸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的一個,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是目前國內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也是最具有價值的城市品牌。對窗口行業進行實地考察、隨機暗訪,主要內容包括:服務是否文明規范,投訴機制是否便捷有效等。
這些行業包括:燃氣、供熱、自來水、供電、公交、出租汽車、鐵路、長途汽車客運站、民航機場、環衛、風景園林、物業服務、郵政、電信、銀行、醫療、賓館、旅行社、商業零售、工商、稅務、派出所、交警等。全國文明城市主要依據《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進行測評優選,並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評價作為申報全國文明城市的前置條件,測評結果單獨排序。
按百分計算,得分低於85分的,不能參與全國文明城市申報,同時,該項得分按20%的比例計入全國文明城市總得分。
7. 鐵路一小舉辦美術作品大賽 設1 2 3 等獎若干名 獲1 2 等獎的占總人數的5分之3 下面還有在問題補充
獲一二等獎的佔5分之3,那麼獲三等獎的就佔5分之2
獲二三等獎的佔10分之7,那麼獲一等獎的就佔10分之3
獲二等獎的就佔1- 2/5 = 3/5 3/5-3/10=3/10
答 獲二等獎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的3/10
8. 鐵路一小舉辦美術作品大賽,設1,2,3等獎為若干名。獲得1,2等獎的占獲獎總人數的5分之3,獲得2,3等獎的占總
鐵路一小舉辦美術作品大賽,設1,2,3等獎若干名,獲1,2等獎的占獲獎總人數的5分之3,獲回2,3等獎的占獲答獎總人數的10分之7,獲得2等獎的占獲獎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回答
3/5 + 7/10 - 1
=6/10 + 7/10 - 1
=13/10 - 1
=3/10
答:獲得2等獎的占獲獎總人數的10分之3。
9. 鐵道游擊隊的連環畫《鐵道游擊隊》(1955年版)
書名:《鐵道游擊隊》
作者:劉知俠
改編:董子畏
繪畫:丁斌曾、韓和平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1955年
在如今的收藏市場上,一套名為《鐵道游擊隊》的連環畫價值不菲。因為它有著屬於自己的輝煌——在1963年全國第一屆連環畫評獎中獲得繪畫創作一等獎、文學腳本二等獎。出版以來,共再版20次,重印47次,累計印發3652萬冊,是中國連環畫出版史上再版次數最多、印刷質量最高的現實題材連環畫,成為中國連環畫的經典之作。 這套包含10冊、1000多幅畫頁的連環畫,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連環畫家丁斌曾和韓和平聯手創作,是兩位畫家公認的「花費精力最多、創作時間最長的作品」。
據丁斌曾回憶,「我和韓和平先後五下山東,通過生活體驗,掌握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創作資料,用傳統單線白描的形式來表現這部連環畫。我負責造型創作打鉛筆稿,韓和平勾線。從1955年起,我們邊創作邊出版。
「在創作中我們的第一部作品是夜襲臨城,在表現夜間戰斗的情節時我們碰到了棘手問題,即這種情節單線不易表現,正當我們感到困惑時,著名畫家程十發提議借鑒一下京劇《三岔口》的武打表現手法,這使我們得以順利地完成了夜襲臨城的創作工作。」當他們完成第十冊後,發現前兩冊風格不夠統一,於是又重新繪制,這樣下來,創作並出版這套連環畫前前後後花了7年多的時間。當時,可供借鑒的長篇現實題材是極少的,特別是運用飄逸灑脫的傳統線描來表現現代生活,還沒有足夠的經驗。兩位畫家靠實地寫生、研究歷史資料、走訪當年的游擊隊員和鐵路工人,使場景、人物、情節一點一滴的得到充實。微山湖的綺麗風光與鐵路沿線城鄉交融的環境描寫營造出強烈的地域特色,也還原了歷史的真實。人物動作的設計、節奏的控制與畫面的銜接,顯示了技巧的成熟。大多數讀者感興趣的,還是游擊隊員統計日寇的戰斗場面,那些在火車疾馳中飛身跳躍得能共享,更是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