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拍攝動態的高鐵
1. 構圖最好使用長焦。攝影是做減法,拍遠景,取小景比較合適。我是70/200mm;長焦也有利於虛化玻璃的影響。
2. 單反設置: 快門優先,1/1000左右,ISO一般調自動。首先要拍到,才有可能拍好,所有不要糾結於ISO畫質的損失。而且光線的變化不定,也沒有時間在拍攝前調整ISO。高鐵上拍攝很多景色都是轉瞬即逝的。這也是攝影的魅力所在,能抓住這種瞬間的美麗,往往會讓你興奮不已,很有成就感。
3. 構圖上要預判。要隨時看著高鐵的前方即將出現的可拍的景色或物體。這樣才有足夠的時間舉起相機拍下眼前的美景。
4. 構圖時鏡頭盡量和玻璃垂直,這樣玻璃的影響最小。特別是有一定夾角時,由於折射,光線畫質會變的很差。
5. 要有足夠的耐心,不斷觀察窗外的風景,練就一雙攝影眼,甚至從平常中發現美的能力。
2. 武威鐵路分局的精神文明
針對艱苦的局情,武威鐵路分局黨委,始終根據變化的形勢和職工思想實際,高舉艱苦奮斗的旗幟,堅持重在建設的方針,大力弘揚從嚴務實,拼搏進取的企業精神,不斷探索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形式、新載體,依據不同時期的重點工作,開展思想教育疏導職工,通過文化活動凝聚職工,培育班組精神激勵職工,開展崗位塑形教育規范職工,實現了思想穩定、隊伍穩定、安全穩定,確保了兩個文明的協調發展 。分局也先後被中宣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命名為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集體、鐵道部授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甘肅省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優秀企業、職業道德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武威分局地處甘肅西部的祁連山腳下,80%的班組遠離城鎮,處於大漠戈壁荒山禿嶺之中,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干武線,有抬頭一線天,低頭亂石灘的鏡鐵山支線,有早穿襖、午穿紗、六月雪花飄的烏鞘嶺山區,艱苦的自然環境,靠什麼凝聚職工,靠什麼拴心育人,這個分局立足實際,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啟迪心靈,陶冶情操。他們根據職工的興趣愛好,組建了讀書、書法、寫作、音樂、攝影等興趣小組,開展讀一本好書、唱一支新歌、搞一次興趣活動的系列文化活動,首創了全路文化線,被譽為鐵路文化線源頭之後, 他們努力創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每年舉辦戈壁之聲、塞上之春文藝匯演,重大節日的群眾性大合唱,成立職工文學藝術協會,創辦《戈壁潮》文學刊物,各單位站區也積極創辦了《戈壁草》、《山丹花》、《金線》等刊物,並將其匯編成《大漠風》、《絲綢之路》、《武鐵風彩》等專集,編輯、拍攝了《歷史、創業、奮進》愛國主義教材和《古道新路創業歌》、《大漠春潮》等專題片,通過這些廣泛營造氣氛。同時,加大投入為各班組配備電視、錄音機、洗衣機、檯球室、建立電視地面衛星接收站、差轉台,美化優化站區環境,豐富的文化活動增強了沿線站區的吸引力,為青年提供發揮才能的舞台,也涌現出了自己的「書畫家」「歌唱家」。文化線、生活線、安全線的全面創建,推動了分局整體工作上台階、上水平,涌現出現了嘉峪關機務段---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等一批先進典型。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武威分局黨委把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作為首要任務,堅持不懈地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分層逐步開展學精神、知局情、轉觀念、講形勢、強責任、保安全、增效益、迎接新挑戰、樹立新觀念,嚴格管理、嚴肅紀律,提高思想素質、提高勞動技能等為主題的形勢任務教育。以培育班組精神,爭做合格職工為依託,以培育先進、弘揚先進為出發點,高層次激勵,培育班組精神,選樹典型,目前已命名75個班組精神,選樹了全國勞模袁紹根等一批國家級、省部級先進人物。
3. 鐵道部發行的一套站台票有價值嗎
新中國彩色站台票首發於1984年,1982年7月25日在日本橫濱舉辦《中國鐵道博覽會》,日本方面要求中國方面提供由中國設計改造製造的鐵路機車彩色照片,作為該展覽會的入場券,票面設計為站台票的樣式,一共五種票種。
1984年9月15日北京火車站建站25周年暨建國三十五周年發行新中國首套彩色站台票(試行),目前首套站台票價格很貴,屬於珍惜站台票的一種。1992年後中國鐵道部各大鐵路局陸續發行反應各地風光、歷史建築、工美藝術等等站台票,後經國家批准,鐵道部與各地方鐵路局發行收藏類型鐵路站台票簡裝/精準站台票,材質為紙、金銀箔、塑料等等,主題明確票面美觀,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站台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30年的利物浦——曼切斯特城的旅客運輸線,發行站台票的雛形——送親月台證,中國第一張站台票發行於1910年的奉天驛火車站鐵路站台票,該票子目前市場價已經超過五十萬元以上,中國彩色站台票發行於1984年國慶節前夕,目前市場價大約35萬——40萬元之間。
中國鐵路站台票大致分為十幾種:
自然風光
名勝古跡
歷史名人
愛國主義
觀賞陳設
歷史建築
文體明星
廣告藝術
花鳥魚蟲
人物寫實
文化景觀
攝影藝術
工藝美術
十二生肖
歷史事件等等票面
中國鐵路站台票具有收藏價值和研究歷史的價值,目前已經發行12000餘種,除上述品種外還有特殊材質票、異形票、加字票、燙金票、改變票、連體票和紀念冊票等等。
早期發行的站台票雖然票面不美觀略顯呆板,和早期鐵道部發行的火車票一樣,所以叫做「硬紙板票」因為存世量少,故而價格很高。普通硬紙板票收藏價格在8元——25元左右,文革票30元——80元之間。
現在發行的站台票很美觀,類似於旅遊門券收藏,狹義的門票收藏只是風景區、博物館、公園、展覽館、寺廟、游樂場等等的門票,廣義的門票收藏包括站台票、電影票、觀摩券等等。
中國鐵路站台票收藏興起於1993年,鐵路站台票是有收藏價值的,一張看似普通的站台票其實它集收藏、文化、歷史、藝術、攝影、紀念、教育、研究、投資的精髓。
4. 京張鐵路的撮影作品
用攝影藝術完美記錄鐵路工程
京張鐵路是中國第一條完全依靠自己力量設計、施工、管理的鐵路,在中國鐵路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京張路工撮影》(「撮」音為cuo,以下簡稱《撮影》)作為一部影集,記錄了京張干支線的建設過程,包括橋隧、車站、水塔、機輛以及通車典禮等情景,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工程狀況。而以攝影這種方式對鐵路工程進行記錄,更是開創了歷史先河,堪為典範。《撮影》分為全本和簡本兩個版本。全本共有上下兩卷,封面為紅色絨布面,正中央鑲嵌銅制標牌,分別刻有「京張路工撮影上卷」和「京張路工撮影下卷」字樣。上卷有照片92張,下卷有照片91張,共計183張。照片長26.5厘米,寬20.5厘米。從卷首起依次有郵傳部官員、詹天佑先生及其他工程技術人員的人像,然後是工程技術人員在驗道專車前的合影以及阜成門外工程局的照片。隨後從京張鐵路起點柳村60號橋開始,向北依次記錄整個京張鐵路工程,之後是機車車輛、支線以及通車典禮的照片。除全本之外,《撮影》還有簡本共一冊,外觀與全本基本一致,只是銅牌上的書名為「京張路工撮影」六個字,內含從全本中精選照片56張。與全本相比,簡本以干線工程照片為主,其中關溝段佔了18張,而機車車輛、支線以及通車典禮的內容相對較少。
《撮影》中的照片均由當時著名攝影師譚錦堂拍攝,其攝影水平高超,作品從美學角度上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畫面清晰,構圖講究,取景位置也經過精心挑選。特別用了較大篇幅展示了南口到八達嶺關溝一帶的鐵路風貌,畫面中古老的萬里長城與京張鐵路交相呼應,東西方文明的交匯碰撞得到了完美體現,令人感到震撼。為了降低列車爬坡的難度,詹天佑先生在青龍橋附近採用了著名的「人」字形鐵路,《撮影》中的「青龍橋車站西上下火車同時開行由南望景」這張照片,展示兩列火車沿「人」字形鐵路分別上下山的壯觀場景,線路坡度之大令人驚嘆,該照片日後被多方廣泛使用,最值得稱道的是,民國時期交通銀行發行的50元紙幣採用的就是這個圖案,可謂是京張鐵路的一張名片,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先進的圖像數字化處理技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不斷挖掘這些照片內涵的新手段。數字化掃描後可以對照片進行各種類型的處理操作,以便更好地了解當時的很多細節。對青龍橋站房正面照片進行放大後,可以清楚地看出當時站舍的站匾、百葉窗、女兒牆以及燈座的構造,透過車站拱門還能依稀看出站房內男女分開的候車室,這些對於日後修繕和保護站舍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將「青龍橋停車場由西南遙望景」這張照片進行放大後,更是可以看出很多值得探究的細節——照片正中位置,工人們正在搭梯修築鐵路護坡,每個工人的動作都被十分清楚地記錄下來,據此可以推斷出當時採用的工藝方法,而這座鐵路護坡至今仍屹立在古老的長城腳下;在照片右側,可以看到用「蘇州碼子」書寫的橋梁標,上面標記「〣〩」,表示該橋為第39號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時至今日這座橋也依然在用,橋欄桿與這張照片中的完全一致;而進站位置的立桿,應該是當時京張鐵路廣泛使用的信號設備,在其他照片中也有體現。
綜合這些,可以了解當時青龍橋站配線、道岔布設、信號設備以及機車轉盤等情況。用這種方法分析《撮影》中的其他照片,能夠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和分析當時京張鐵路所採用的各種技術。《撮影》全本在國家圖書館、北京市檔案館、詹天佑紀念館、中國建築圖書館等處都有館藏,也曾經有過拍賣的記錄。而簡本只在首都圖書館看到過,並可以提供給公眾閱覽,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近距離了解京張鐵路的途徑。(原載2012年2月13日《人民鐵道》報B4版,作者:張輝)